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越争霸篇(2)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496年的吴越槜李之战,以越国大胜,吴国败逃告终。而春秋霸主吴王阖闾在此战中虽然只被砍掉了一只脚趾,算不上什么致命伤,但他毕竟老了,十年养尊处优的神仙日子早已泡光了他的强健体魄和坚强意志,再加上春秋时期医药条件落后,没有云南白药,更没有什么止痛针,结果老迈的阖闾在随军溃散至半路,终于忍受不住剧烈的疼痛,大叫一声,跌落下战车,鲜血流尽而死。
阖闾一生,征战无数,全身上下竟无半点伤痕,这是他第一次受伤,却也是他最后一次受伤,没想到,威震天下英雄盖世的吴王阖闾,竟然就这么出人意料的陨落了,更可恶的是,送他上天的这个人,居然就是他一直瞧不起的小小越国蛮君——句践小儿,他真是好恨,好不服气!临死前,他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夫差,气喘吁吁地说:“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
夫差哭着说:“夫差誓死不忘此杀父大仇,三年之内,我必将越国夷为平地。”
听闻噩耗急忙赶来的相国伍子胥也握拳道:“大王,从前,您为臣报了全家的大仇,现在,轮到臣为您报仇了,微臣一定会帮太子灭掉越国!句践不死,子胥不生。”
阖闾满意地点了点头,一声长笑,阖目而逝。
从此,吴国与越国结下了比钱塘江(越国母亲河,古称“浙江”)还长、比太湖水还深的血仇,血债就要血来偿,这两个国家,将注定不能共存于这个世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果然是一段复仇的历史,伍子胥和楚国的深仇大恨只是本段历史的第一个高潮,吴国与越国的血海深仇才是本段历史的第二个大高潮,伍子胥啊伍子胥,你何等命苦,总是生活在痛苦而惨烈的复仇之中,为父兄复仇,又为君王复仇,一生一世,不死不休。
不久,夫差正式登基,成为新任吴国最高领导人,这个大孝子,为了给父亲阖闾营造墓穴,竟然发动了十万吴国民工,在姑苏城破楚门外七里处,“穿土为山,积壤为丘”,并使大象运土石,凿出一池,长宽各六十步,池水深达一丈五尺。而阖闾的三层铜棺,就深埋在这池水之下。据《吴越春秋》记载,夫差还在墓中修了个六尺见方的水银大池,池里放上黄金珠玉做的凫雁,此外,还有与阖闾一生命运密切相连的鱼肠宝剑及三千口扁诸宝剑,再加上三千人殉,一同为吴王阖闾陪葬。
图:阖闾兴霸雕塑
《吴越春秋》还说,此墓修成三日之后,坟丘上出现了一头吊睛白毛大老虎,所以此后人们又将阖闾墓称为虎丘。虎丘后来成为苏州最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与佛教圣地,宋朝大词人苏东坡曾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明代徐缙也说:“平生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而阖闾墓上面的这座大池子,也由此名扬天下,因它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味道甘甜,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
另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称帝后,还曾兴师动众寻找吴王阖闾的墓穴,企图挖出陪葬的珍宝和三千宝剑。不料偷鸡不成蚀把米,古墓没挖出来,自己的宝剑却丢在了这深池之中,所以这池子后来又被称为剑池。
《汉唐地理书钞》辑《吴地记》:“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求吴皇宝剑。其虎当坟而踞,始皇以剑击之,不中,悮(误)中于石,其虎西走二十五里,忽失。剑无复获,乃陷成池,古号剑池。”
秦始皇之后,吴大帝孙权也干过类似的事儿,毕竟,孙权也是个大宝剑爱好者嘛!
《元和郡县志》:“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西晋崔豹《古今注》:“三国吴大帝孙权有六柄宝剑,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秦始皇和孙权以一国之力,都挖不出这个墓,其他人就更别说了。之所以这么难,就是因为夫差挖这池子太深了,以古人的科技,想要抽干这么多水,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验证文献与传说的真实性,1955年,专家对剑池进行了考古勘探。结果抽干“剑池”里的水后,众人惊呆了,但见剑池两壁自上到底切削平整,池底也很平坦,没有高低欹斜现象,显然是由人工开山劈石所凿成。
让人意外的是,池东岩壁上出现了两方石刻!
石刻记述了明正德七年(1512年)苏州大旱、剑池水干,池底出现吴王墓门的情况。根据石刻内容,当时著名的苏州才子唐伯虎也有参与其事。
考古人员也确实在剑池北端最狭处发现了一个可容单人出入的三角形洞穴,但是已被六块条石封堵住了去路,看来这剑池下面确实埋藏了一个隐秘所在,就算不是阖闾之墓,里头也定有些不为人知的东西。
只可惜,发现这条甬道之后,仍不能动手挖掘,因为一旦挖掘,则建筑在剑池边上的宋代虎丘古塔就可能毁于一旦,评估了风险之后,考古人员决定就此罢手,等待日后科技的发展。
1978年10月,苏州市政府再次组织人力抽干池水,并测量了洞穴北端底部石板的厚度,但权衡再三,为保护虎丘塔基,还是没有移动石板。
2008年,考古学家又将剑池的水抽干,再次摸到了甬道入口,但评估了各种技术手段后,发现还是没有万全之策,只得再次放弃。大家想要看到它们的真面目,恐怕只能等待日后机器人技术的成熟了。
不过,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那两千年前的一代枭雄阖闾,以及他那三千把价值连城的古代神兵,就一定藏在这洞穴里面。毕竟,无论吴人、越人还是中原人的墓葬,都要求避水干燥,把墓穴安葬在水下,实在不合常理。但可以肯定的是,阖闾墓就在这虎丘山中,见其形制,有封土,有隍壕,显然是典型的吴人土墩式帝王级大墓,应为阖闾墓无疑,只不过这墓穴并不在剑池水下,而应该位于虎丘山的顶部。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今寺即阖闾墓。”这个“今寺”,就是虎丘山顶的灵岩寺,建于五代时期,至今遗址尚存。
只可惜,据《汉书刘向传》记载:“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看来,阖闾墓早在吴国灭亡之时,已遭越人盗掘,而在五代末建造灵岩寺塔时,就连陵园遗址也被破坏殆尽,故今日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圈隍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一位盖世枭雄长眠在此,而他与三千宝剑的秘密已经随风而去,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