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那些谈性色变的人,一提到冯唐,就觉得他是毒瘤?

为什么那些谈性色变的人,一提到冯唐,就觉得他是毒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俊慧文史书院 访问量:3821 更新时间:2024/2/17 2:25:45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火遍全网,但写这首诗的作者却饱受争议,有人欣赏他入骨,有人嘲讽他至极。

此人叫冯唐,原名张海鹏,1971年生于北京城,医学博士、卓越商人、业余作家。

19岁考取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成功拿下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妇科医生。

3年后,弃医从商,从0开始学习,最终成为前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华润医疗集团创始CEO,现任中信资本资深董事总经理。

业余写作,出版书籍20余部。《万物生长》《北京,北京》等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每一部都是票房收割机、“热搜体”,每一次都能引起全网沸腾。

这三件成就,哪怕只拥有其中一件,也能称得上成功。然而集这三大成就于一身的冯唐,却被嘲讽至极。

这是为何?今天我们就走进冯唐,看看他那饱受争议的人生。

冯唐出生于北京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高级技术工人,父亲是印尼华侨,性格温和,少言寡语,极其隐忍。而冯唐母亲是蒙古族后裔,性格泼辣豪爽、一口三舌。

冯唐既继承了父亲的温和羞涩,也继承了母亲的江湖豪气。

冯唐在学习上,从小就有着过人之处。冯唐母亲最自豪的便是,每次家长会,老师都会从第一名念到最后一名,每次冯唐的母亲,就在大家的注视下,昂首阔步地走出教室。

冯唐每次考试都拿第一,高考聚会上,同学忍不住吐槽:“你所有的考试都拿第一,高考还没有考好,大家都跟着你没考好,你还是第一。”

但冯唐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大部分来自于他对自己的极度严苛。

高考前,他夜以继日地看书,几乎没有业余娱乐活动,一周才回家一次。

他不仅看课内书籍,课外读物他也废寝忘食地读。

早在小学时期,他就已经读完了《鲁迅全集》,十三四岁时就博览群书,老庄孔孟、司马迁曹雪芹等人的书籍,他早已烂熟于心。

十七岁时,他就读完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一些海外名家著作他也有所涉猎,诸如海明威、狄更斯、奥斯汀等。

而冯唐对学的兴趣,说起来还源于他的大哥。

冯唐小时候性格随父亲,性子弱话也少,成天一个人闷着,而他的大哥正好相反,随了母亲的外向。

对于冯唐这般怯弱的性格,大哥总看不下去,就带他去打架,教他撩妹。

打架冯唐没学会,倒是迷上了大哥给他的撩妹秘籍——抄满了诗经楚辞、台湾爱情诗的笔记本。

从此,冯唐就迷上了这些与情爱相关的书籍,他甚至一个人躲起来看小黄书,整天沉迷于《李渔全集》,删减过的书籍看不过瘾,他就打着学习古文的幌子,让母亲给他买繁体影印版《三言二拍》。

冯唐17岁那年,他用一整个暑假创作了第一部小说《欢喜》,这是冯唐第一部涉及性的小说。

也许正是幼年种下的因,以致冯唐在这条独特的文学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冯唐不仅看书涉黄,他的实际行动也处处涉黄。

为了消除生理的“肿胀感”,他和同学一起看内衣广告、色情杂志,还躲在房间还看欧美、日本的小电影。

甚至为了光明正大的看女人,他选择妇科肿瘤专业,成为一名妇科医生。他直言,学妇科是为了以毒攻毒,治愈自己爱看妇女的病。

也许正是学医的动机不纯,8年的学习生涯,他总倍感枯燥,便在课余时间仿写古龙小说。

他看过的书多,想法也多,他的小说写得很好,但为了销量,书籍上一般都会印着“古龙原著”字样。

一次,冯唐和女朋友逛街时,发现地摊上有一本古龙小说,就问摊主:“这是古龙写的吗?”摊主自信十足地说:“那当然,除了古龙还有谁能写出这样的小说。”

冯唐却直接说:“这是我写的”。

然而,当冯唐还沉浸在“古龙小说”的喜悦中时,女朋友却泼来了一盆凉水,说他靠仿写没有出息,并对冯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能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一篇文章。

好胜心极强的冯唐,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创作新作品,发誓一定要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作品。

然而还没等冯唐写出他的佳作,女朋友已经变心,成为了别人的女友。

2005年,冯唐创作了中篇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正是对那段时光的祭奠。凭借这部作品,冯唐摘下了第四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年度青年作家。

大学毕业后,冯唐成了一名正儿八经的妇科医生,但他却并没因为能正大光明看妇女而感到高兴,相反,随之而来的却是一阵阵失意与无奈。

他不能让他的病人脱离病痛,不能挽救她们的生命,一次一次又一次,冯唐就这么看着他的病人不断手术、化疗、复发、再手术、再化疗,直到去世。

冯唐内心无法承受这样的落差,决定弃医从商。

放弃医学博士的大好前景,从0开始学习,重走人生路,近乎所有人都为他的决定而瞠目。

然而冯唐却从没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失望,他以托福满分的成绩,到美国读MBA,并于2000年获美国艾默里大学GOIZUETA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通过6轮角逐,他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名正式的底层员工。

工作起来,冯唐十分疯狂,每天工作11-14个小时,每年在飞机上吃的午饭最多,足足超过100次。他乘坐飞机的里程超过100万公里,能绕地球25圈。有时候电话会议时间太长,手机电池被烤干,都能闻到一股烤肉味。

而他也在跟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熟悉了国内外的商业套路,掌握了这些人性套路后,跑几十个分支机构,对于他来讲,就算小菜一碟。

朋友却担心他业务繁重,一不留神就被人骗,但他却说:“我没骗人就不错了,别人还能骗我?”

7年时间,或许你才刚进入到一个行业的门道里,但冯唐已经做到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但他并不安于现状,达到事业巅峰后,他又像曾经弃医从商一样,走下神坛,重新开始。2009年,他辞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回到国内,进入甲方公司,担任起了华润医疗CEO。

在华润的工作时间里,他依然满世界飞,收购产能落后的公立医院,并将一家只有三流医术的医院,通过引入一流的管理和一流医疗器械,整体提升到二流水平。

但现实的骨感还是让书生意气、理想主义的冯唐感到了吃力,改变公立医院股份制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其背后关系和利益错综复杂,做这件事无异于“蚍蜉撼树”。

在华润的5年时间里,冯唐谈了40多家大型公立医院,最终也只谈成了5家。

但哪怕困难重重,冯唐还是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将华润带进了世界前200强。

然而当华润走向辉煌之时,2014年,冯唐又一次辞去了华润CEO职务,一年后任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主管医疗投资。

每当事业走向巅峰之时,冯唐总会默默从鲜花与掌声中退幕,选择更有挑战的工作。

冯唐就像他霸气泼辣的母亲一样,永远不能安安静静过日子,更不会甘于沉浸在一项事业成就中,他要让自己在不停地奔波与挑战中,感受生活的活力,感受生命的张力。

然而当所有人都在关注冯唐的成就时,当所有人都对他满含争议时,当他日理万机时,他的母亲却默默翻了翻他的公文包。

在冯唐的公文包里,常年备有3个手机、2个电脑、眼药水、巧克力棒、呕吐袋。

眼药水是长时间盯电脑要用的,巧克力棒是没时间吃饭时垫肚子的,呕吐袋是应酬多的时候吐的。

看着公文包里的这些东西,母亲心疼自己的儿子,说道:“孩子,你这么拼,会不会出事啊?”

冯唐一下子愣住了,因为这些年,所有人都只谈论他、争议他,却很少有人关心他,而他也只是在酩酊大醉后,才会偶尔吐露心声,拉着朋友吐槽:“谁来试试我过的日子,不比他们好过,一周100个小时的工作、应酬,还常年坚持写作。”

冯唐在满世界飞的高压工作下,还坚持一两年出一本书,出版书籍不下20本。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被读者称为“北京三部曲”,三本书的主角都是“秋水”,讲述了“秋水”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故事。

而“北京三部曲”也被改编为影视剧《给我一个十八岁》、《万物生长》、《春风十里不如你》,分别由郭麒麟、韩庚、张一山饰演男主角“秋水”。票房加起来过百亿,并且每部剧都是“热搜体质”,常年挂在热搜上面。

但这些作品都是冯唐在每天工作10小时之余写的,冯唐不仅工作效率高,写作、宣传新书也是如此。

周末冯唐就写千字专栏文章,春节假日就写长篇小说,每天写3000-8000字,10天就能写4、5万字,只需3个像春节一样长的假期,他就能完成一部15万字的长篇小说。

对于新书的宣传,更是干脆利索,冯唐一般都会安排10-20个记者进行群访,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新书宣传也就做完了。

冯唐在生活中的性格,随了他的父亲,他一直是一个羞涩的人,当酒桌上大家黄段子满天飞时,他却默默低着头,羞怯地夹着菜。

然而当他开始提笔书写时,他俨然又遗传了母亲的真性情。他提起笔就放心写,编辑则放心删。

在冯唐看来,写作就是出口,他不可能永远在一个地方端着,他要把自己想说的全部表达出来,所以他在文字里张狂肆虐、随心所欲,他将现实生中的“肿胀感”写进小说里,他甚至希望有一天我们谈论性时,能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和明亮。

40岁生日的前两天,冯唐完稿了他的40岁生日杰作《不二》,全书都在挑战禁忌,挑战没人敢写的性。

然而当读者为他的“黄色”买账时,他又被读者大骂不够黄,而他告诉读者这是在讲佛性、人性和业性。

这一次,他一“黄”成名,“黄”得很不一般,《不二》在香港上架后就创下了当时的最高销量记录。

不仅如此,冯唐还凭借这本“黄书”荣登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人民文学》评选的“未来20大家”,他正是其中之一。

时至今日,冯唐有着各种成功的标签:医学博士、商业奇才、作家,但冯唐本人却至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诗人,他的微博简介也只有简简单单的”诗人“二字。

冯唐的诗火遍全网,风靡一时: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我们彼此相爱,就是为民除害”。

如“可遇不可求的事,后海有树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

……

冯唐不仅自己写,他还翻译,并且翻译的都是大家的著作。

2014年,冯唐在美国闲居,出版社邀请他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并承诺会给他最高的翻译费,冯唐欣然接受。

2015年7月,冯唐翻译的泰戈尔名著《飞鸟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然而该书一上架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连《人民日报》也刊发文章《莫借“翻译”行“篡改”》批评冯唐。

4个月后,迫于舆论压力,该书不得不下架。

以下为冯唐的翻译: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冯唐:“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

郑振铎翻译:“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

“The great earth makes herself hospitable with the help of the grass”

冯唐:“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

郑振铎翻译:“大地借助于绿草,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

对于冯唐的翻译,网友直指冯唐亵渎经典、亵渎泰戈尔,简直就是下里巴人、低俗至极。

面对网友毫不留情地指责,冯唐回应却很淡定,依然自信满满地回应着网友的偏激看法,自己翻译作品的优劣,自有时间见证。

为了证实自己的英文水平,冯唐晒出托福满分的成绩单,以正面回应网友。

但这一次网友不再买单,说冯唐托福满分与他的诗歌翻译,比郭敬明与文选的关系还远。而冯唐也不再发声,默默删除了那条微博。

哪怕他在小说方面的造诣已经非常高了,但他就是执着地想要在诗歌圈子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然而就算他写出全网疯传的诗歌,他依然是一个是诗歌门外的观望者,圈子里没有人承认他的诗歌。

冯唐特别想在《蓝星诗库》丛书出诗歌集,因为顾城、海子都曾在上面出版过选集。他对编辑软磨硬泡,编辑无奈地回他一句:“你再写写。”

冯唐对于诗歌的执着,连他的亲大哥也看不下去,对他说:“你在文学上的运气超级好。你写的‘北京三部曲’拍成了电视剧,你写的《不二》成了卖得最好的繁体中文小说,你的短篇也卖了好几个电影改编权……你想想,你还想干嘛?多寿招辱,你现在死掉,相当完美。”

听了大哥的话,冯唐对自己的诗歌被写在楼盘上、大地上、网上而骄傲,他在新书《无所畏》的书封上写下了一段底气十足的话:

我不用卧轨、不用早夭,

“春风十里,不如你”这七个字,

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在讲汉语的地方口耳相传,

想到这儿,我忍不住,笑出声了。

如何乐观,看起来非常潇洒。

有人说,知乎上黑冯唐的,都可以从漠河排到曾母暗沙,因为他文字中的“性”,那些“谈性色变”的人,更是把冯唐视为毒瘤。

但不管怎么说,冯唐凭自己的实力,一步步成为医学博士、商业精英、出色作家,与其带着有色眼镜对他吹毛求疵,不如学着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一个努力到极致的人。

. END .

【文|你曾是少年】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两针30万,50万臀部整形,女贪官的“美容腐败”有多令人咋舌?

这个北大学霸“疯”了,90年代赚350万隐居,27年后钱没了娃有了

标签: 冯唐

更多文章

  • 廉颇、冯唐、李广,老帅老臣老将,三个不“老”的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冯唐

    有这么三个人,常常被誉为老了,或者是命途不济。但是三者一生颇具才能,只是要么生不逢时,要么晚年受人压制,造就三位遗憾的“老”者,他们是廉颇、冯唐和李广。一、尚能饭否篇公元前283年,雄才大略的赵惠文王决定挥师东进,让廉颇带领赵国大军,一路碾压,直接端掉齐国阳晋,威震八方。当时赵国因有廉颇等将,国力雄

  • 解读董宇辉俞敏洪和冯唐三人对话开场白

    历史人物编辑:紫月标签:冯唐

    3月2号晚上,冯唐做客东方甄选出镜间,这是春节后第三位嘉宾访谈,熟悉的老朋友肯定对冯唐并不陌生,以前在俞敏洪老师的个人号上和老俞两人聊过天,这次来东方甄选出镜间主要是推荐2本书。董宇辉说:因为吴京老师他很喜欢冯唐老师,他们俩联系非常好,然后一听说今天晚上冯唐老师要来,他就打电话说他要来,谈一谈他对这

  • 汉室传奇:冯唐嘲讽刘恒不会用人,为什么刘恒不怒反喜?

    历史人物编辑:小盛说历史标签:冯唐

    #历史#(本文大约1300字,阅读需要3分钟)【三十四年后,匈奴再举兵入侵西汉】公元前一六六年,匈奴汗国三任单于挛鞮稽粥,亲率骑兵十四万人,攻陷西北要塞朝那、萧关,格杀北地郡民兵司令孙印,掳掠大批百姓跟牛羊牲畜。这次距白登之围已有三十四年了,这些年,匈奴因和亲与西汉和平共处,但也会故意指使骚扰西汉疆

  • 冯唐成功治愈“中年油腻男”,良药苦口,张嘴喝!(毒舌怪我咯)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老基标签:冯唐

    COSMO实验室|最近,感觉全世界的人都油腻了。不是Diss油腻它是催促你生长进化的动力Dr冯唐的药方这样写,COCO为你总结提炼划重点:第一,不要成为一个胖子。体重让玉树临风不在,青春貌美离得也不会太近。第二,不要停止学习。随时随地皆可学习,大脑的运动让思想青春。第三,不要呆着不动。说走就走,去散

  • 《每日签》3月16日,财运当增《万物生长》冯唐

    历史人物编辑:职场精英s标签:冯唐

    冯唐,原名张海鹏,1971年5月出生于北京。金牛座。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诗人、作家、医生、商人、古物爱好者,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作家第8名。“万物生长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是《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第三部是《北京,北京》,目前正在发售中。《万物生长》记录医学生秋水八年的成长经历。主人公秋水就

  • 把冯唐与海明威相提并论?董宇辉学会溜须拍马之能事了?

    历史人物编辑:李虎爱画画标签:冯唐

    必须得说,冯唐确实是个牛人,优秀且非常成功,曾经是医生,现在是作家,又是商人。昨晚就是带着他的两本书《金线》与《成事》上东方甄选与俞敏洪董宇辉一起出镜。董宇辉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与嘉宾高谈阔论,从容应对。如他自己所说,时不时来一下商业互吹互捧。这倒是很正常,我们这社会本就是充满人情世故,只要不过分。

  • 冯唐:生活没有那么复杂,不要脸就对了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冯唐

    成年人的世界找不到答案是现象,没人能给答案是常事。如果有一天生活的重担压在你的身上,突然有人告诉你答案就是"不要脸"的时候,你会作何反应?惊诧以后顺从还是选择置身于这片茫茫人海中接受他人的评价并对他人的生活评头论足。冯唐冯唐春风十里不如你,短短七个字在一瞬间变成了"杀"遍满城风雨的浪漫语言,语言的魔

  • 冯唐:越不要脸的人,越活得好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冯唐

    在生活或者职场上,经常需要拉下脸求人办事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要脸"反而是一个褒义词。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与人相处的过程一般都是含蓄而内敛的,这和绝大部分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系。于是我们渐渐成为了一个薄脸皮的人,遇到事情能不厚脸皮绝对不厚脸皮。有这样一个作家,当年他写出了在中国传播范围极其广泛的

  • 2014年,冯唐多年的一块古玉突然裂了!紧接着,又高烧7天,冯唐意识到不对,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冯唐

    2014年,“流氓作家”冯唐戴了多年的一块古玉突然裂了!紧接着,又连续高烧7天。“玉能挡灾”!冯唐意识到不对,立即辞去华润医疗CEO,果不其然,很快华润的董事长宋林就被立案调查了。宋林不是别人,正是热播的电视剧《突围》中的林满江原型,而冯唐则曾在其执掌的华润医疗担任CEO。女友是个文学迷,郑重地给冯

  • 冯唐:作家,不要脸才能活得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一堂历史标签:冯唐

    现代作家圈里有这么一个“异类”,如果你只是通过他的作品和笔下的文字来认识他,那么你会觉得他简直就是“散装的荷尔蒙”实际上作为广大文艺女青年狂热追捧的对象,冯唐此人着实与浪漫二字沾不上边。甚至一度在见识过他的人生态度后你还会觉得此人还有点要往屌丝方向靠近的趋势。当然,对于冯唐大众的评价褒贬不一,当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