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吴王刘濞像“成皋之战”那样打,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如果吴王刘濞像“成皋之战”那样打,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照国 访问量:3710 更新时间:2024/1/16 17:29:29

公元前202年,刘邦成为高祖,在汉王朝建立后,高皇帝分封异姓功臣七人为诸侯王,七人已经是事实上的割据,所以分封也只不过是朝廷的一种承认而已。割据久了,异姓诸侯与皇权的矛盾逐渐升发,所以刘邦从第二年起便开始像“杀小鸡”地宰杀异姓王,当从地方鸡窝里杀完一只只“小鸡”后,便开始建立同姓王国,这项工作在高帝十二年完成,当时有九个同姓王和一个异姓王。

刘邦死后,吕后实施打击同姓王国的政策,而她分封外戚并抑制刘氏诸侯的做法自然引起了刘氏家族的不满,所以吕后刚死,诸吕便被清除,而刘氏诸国又得以掌位。到了景帝三年,刘采纳了晁错的削藩政策,然后如“过家家”似的杀了晁错,但景帝没能阻挡住吴王刘濞心中压抑三十多年的仇恨,于是便有了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几个月也就平定了,但在《史记吴王刘濞列传》中有两个人值得说一下,特别是他们对刘濞所提的意见,虽未被采用,可其计却为上策。此二人,一位是大将军田禄伯,一位是桓将军(姓桓,史失其名)。

田禄伯认为要用奇计方能立功,这位大将军想得到五万人,此一路顺着长江和淮水往西走,并收下淮南和长沙的军队,最后进入武关(陕西丹凤县东南);而吴王刘濞则从洛阳进去函谷关,尔后与田禄伯会师于长安。这是第一条计策。

第二条计策是桓将军提出来的,桓将军认为要打一场闪电战,不要在攻占过的城邑边多加停留,要快速向西行军,目的在于占领洛阳的兵库和敖仓的米粟,此计虽未入关中,但足可依山川形势而发令诸侯。

根据上面的两条计策,我们来看一下形势图。下图中,武关和函谷关在东侧。在黄河流域一线,依照桓将军计,要快速占据敖仓和洛阳武库,而田禄伯则分兵长江流域的武关,从南侧杀向关中,从而与刘濞大军会合。

可惜的是,两人的计谋都未被刘濞采用。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场景演绎一下,而这一场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成皋之战”。

公元前205年4月,汉王刘邦兵败彭城,张良在下邑为刘邦画策,提出了在转折时期重大的战略决策。在彭城大战中,诸侯依附汉王,汉兵有五十六万之众,可却败于项羽三万之军,刘邦输的极惨,几乎全军覆没。

脱离险境后,刘邦与张良来到下邑。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下马踞鞍而问”,这一点,可以汉王已经如热锅上的蚂蚁,直接跳下马,连马鞍还没有解好,就追着张良问:“我打算将关中之地分给英雄,到底谁能与我共灭项羽?”

张良其实心中早已有定论,只等刘邦这一问,再提出自己的战略规划,因为在万分紧急之时,人才会听进去一些原来不想听的事情。张良缓缓言道:

“第一,用黥布,之前在彭城大战中,黥布坐山观虎斗,而此人正处于吃瓜状态,如果利用黥布与项羽之间的裂隙,得到黥布的支持,便可控制楚国的大后方,此可以作为我们汉兵的南翼。

“第二,争取彭越,在梁地作策动,梁地是楚国的动脉之处,在此截断,便可断掉楚国的粮食供应。

“第三,让韩信在北方攻打,这样北翼和南翼都有汉军的人,待时机成熟,就可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而汉王与我等则守住成皋与荥阳之间的正面战场,稳中求变。”

刘邦在逃跑的路上得此决策,汉军的士气开始振作起来。此后,一直到汉四年九月,成皋之战才结束,一共有二十九个月。随后垓下会战,刘邦歼灭项羽,为楚汉之争画下了一个句号。

值得注意的是,成皋之战的正面战场就是在荥阳与敖仓一块,此与桓将军为刘濞所提计谋一致。而田禄伯所走的武关,若用其计的话,我们以看作是刘濞的南翼。当然,在吴楚七国之乱中,并不只有这一块战场,北方还有胶东、胶西、淄川、济南、赵,只不过这一群人没有韩信能打,一帮乌合之众,没能起到北翼的作用,转眼即败。

再看正面战场,吴王没有迅速攻向敖仓和洛阳,却以其主力强攻梁地,不仅予汉军以从容部署的机会,而且使自己的队伍遭到极大的损耗,逐渐丧失了主动权。这一点,刘濞正中汉景帝和周亚夫的下怀,当时景帝想让吴国和梁国争个鱼死网破,这样就借着吴人的手以削弱梁国。刘濞在梁地耽搁的时间太久,贻误了大好的战机。再加上他忽视粮运要道——淮泗口的设防,导致军粮断绝,最后陷入粮尽兵疲的困境。

相比来看,汉王刘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战术安排,汉军与项羽的军队在荥阳和成皋展开了攻防大战。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荥阳、成皋,自春秋以来,尝为天下重镇。由秦而上,晋楚于此争霸,由秦而下,楚汉于此分雄。后之有事者,未尝不睥睨此地而决成败焉。”

兵家讲究占据山川之形势,成皋和荥阳位置极为重要,是张良下邑画策中的重要一环,也难怪桓将军也将此视为先机之地。

下图是刘邦在成皋、荥阳地区的战略部署。其中,北部以黄河为屏障;南部以嵩山、伏牛山等作为屏障,占据南阳与武关;而中间的荥阳和成皋,有着秦国的大粮仓——敖仓。如此,刘邦建立了以成皋、荥阳为核心的战略防线。

当然,项羽也不是吃素的。从汉三年十二月至四月(秦汉纪年以十月为首,国号纪年与公元纪年之间有三个月的岁差),在项羽的猛攻下,刘邦在荥阳陷入重围。但汉王毕竟有人,在陈平、张良、郦食其、袁生的帮助下,与项羽展开了谋略战。先是陈平用反间计逼走范增,然后袁生向刘邦劝谏:

“大王,您别总呆在荥阳这里,咱可以往南边打,来个运动战,您出兵武关,项羽必然会往南走,这样就可以让荥阳、成皋这边休息一下。”

刘邦听从了袁生的意见,便与项羽来了个运动战。同时,除了正面战场,张良在项羽军队的后方也有行动。以张良之计,调动彭越和灌婴集中攻打项羽的后方,破坏项羽的运粮路线。如此一来,项羽军队东奔西跑,疲于奔命,从而使汉军避开了楚军的锋芒,而刘邦在战略上获得了主动。

此时刘邦再北上回到成皋,并杀掉楚将终公,夺回了成皋。项羽知道刘邦夺回成皋后,又杀了回来,再围成皋。在七月,刘邦撤走,项羽再次夺得了成皋。成皋几次易手,刘邦就想放弃成皋这块地方,但被郦食其劝住了,郦食其说汉王曰:

“这敖仓可不能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荥阳、成皋占天下之形胜,咱们这条防线必须建立,敖仓也需固守。

“另外,咱让韩信往东边打,再让一个说客出使齐国,这样就可以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再说了,项羽叫一个二货将军曹咎守成皋,这是老天爷要把这块地方给我们啊!”

汉王听从了郦食其的意见,一方面让齐国建立外围的包围势力,同时亲赴成皋,原来项羽让曹咎固守,但汉兵在城下大骂:

“曹咎你这个胆小怕事的乡野匹夫,有种你就打啊……”

曹咎一怒之下出城应战,但被汉军利用其渡汜水之时,大败楚军,曹咎后来自杀而亡。

汉王夺回了成皋,此时荥阳由楚将钟离昧把守。到这个地方,成皋和荥阳的战斗告一段落,楚汉两军进入广武对峙。从汉四年十月到五年九月,楚汉在广武的对峙时间达十二个月。最终,项羽答应了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在项羽东退的路上,韩信、彭越、淮南王在刘邦答应分封之后前来应战,四面楚歌,项羽落败,楚汉之争结束。

战争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从相似性来看,刘濞本有机会再建成皋、荥阳和敖仓之线,南边本也可以让田禄伯进入武关,如同刘邦打运动战一样,分散景帝和周亚夫的精力,而北边胶东、胶西、淄川、济南四国也有着与韩信相似的战略路线。不过,战争就是这样,刘邦天时地利人和全占,而刘濞的七国之乱没占到什么东西,几个月也就散了。正面战场的失败确实可惜,汉景帝这一招实在上不得台面,甚至有些低贱。

吴楚联军从南方的扬州、东方的徐州杀向长安,梁国是必经之地,当时的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同胞兄弟,因此梁孝王抗击吴楚特别的坚决,可谁知汉景帝却是借机想削弱梁国,这一招,看了不免让人不快。笔者曾在毛泽东读书笔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评价,“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所谓‘萧规曹随’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了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潘炫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文由「鱼羊史记」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刘濞

更多文章

  • 七国之乱中吴王刘濞为什么带头反叛,知道了这个原因,你也会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刘濞

    大家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在剪灭韩信等异姓王之后,大封同宗子侄为王,以图刘氏江山万代相传。可是几十年后,西汉王朝就爆发了刘氏之间的内战——七国之乱。爆发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中央王朝想要加强集权,而分封在各地的诸侯王想保存既得利益,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七国之乱中最先起兵反抗的是吴王刘濞,他是刘邦的侄子,打着

  •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不是他有多么神勇,而是刘濞毫无谋略

    历史人物编辑:云叙今古标签:刘濞

    七国之乱的爆发是汉景帝为政期间最被人诟病的一件事儿。然而,它却成全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将,周勃之子周亚夫。说周亚夫完全成名于七国之乱也不尽然,在汉文帝临终前,就对还是太子的刘启说过:“若遇到紧急军情,可选周亚夫为将。”而他确实也不辱使命,击败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联军。其实,周亚夫在平叛过程中指挥得

  • 刘邦曾预言此人会反,结果刘濞几十年后真反了,他为何敢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刘濞

    西汉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一场战争,史称“七国之乱”,当时地方诸侯的势力过于强盛,已经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地位,地方诸侯仗着自己的实力,处处与朝廷对抗,当时汉景帝听从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结果触动了诸侯的利益,吴国刘濞于是联合楚赵等国叛乱,最终被周亚夫率军平定,那么吴国刘濞为何敢造反呢?刘邦曾预言刘濞会反《汉

  • 汉景帝并非脾气暴躁的人,为何当太子时,一棋盘打死刘濞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刘濞

    汉景帝在位的时候,爆发过“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的领头人是吴王刘濞。刘濞之所以要造反,除了汉景帝削藩引起他的不满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汉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曾一棋盘打死了他的儿子。这个仇,他不能不报。说起来,汉景帝并不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他在当皇帝的时候,处理事情的手段是比较柔和的。比如,面对母亲对弟

  • 吴王刘濞:那个刘邦预言必反的诸侯,是如何把预言变成现实的?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刘濞

    #刘邦断定必反的人物,七国之乱的挑事者,究竟是谁?#都说汉高祖刘邦牛,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他能够预言,他曾经语预言了萧何之后丞相的人员,曹参、陈平、王陵,包括可以安汉兴刘的周勃做太尉,但这些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这些可能本来就是刘邦的安排,因此不能算是预言,只能说是安排而已。但有一件事,却是名副其实的预

  • 刘邦明知侄子刘濞会造反为何还把其封为最大的诸侯王

    历史人物编辑:人有我食标签:刘濞

    刘濞[bì]这个人人如其名,的确是个很流弊的人物。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刘濞出生在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汉初受封为沛侯,后改封吴王。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因不满朝廷削藩,刘濞以清君侧为名,联合六家诸侯王起兵造反,史称“吴楚七国之乱”,不久被汉将周亚夫击溃,兵败被杀,吴国被撤除。

  • “七国之乱”的祸首刘濞,包藏祸心,却是志大才疏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刘濞

    说起刘濞,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毕竟他已经是一个将近三千年前的人物了。但是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刘濞倒是一个名声特别响亮的人物。那么在西汉初期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刘濞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别着急,笔者接下来诸位一一分析。刘濞其人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刘濞当时是在南方当诸侯王,其手里的权利是十分大的。

  • 演员刘伯勋妻子丁怡菲:丈夫41岁去世,余生带着一双儿女相依为命

    历史人物编辑:程小妮标签:刘伯

    近日,演员刘伯勋的妻子丁怡菲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丈夫早逝对她和两个孩子带来的影响。刘伯勋是我国知名的舞台剧演员,在39岁时被诊断出罕见的筛网细胞肺癌,虽经过多次手术治疗和放化疗,但仍不幸在41岁时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事实上,刘伯勋的去世不仅给他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让他的同行们和众多粉丝感到了失

  • 刘伯温功勋卓越,为何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时,只得了个伯的封号?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刘伯

    公元1368年,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战,朱元璋终于扫除了各方割据势力,在应天府(现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称帝之后,于洪武三年大封有功之臣,总共封了六个公,二十八个侯,两个伯,徐达位于公爵之首,俸禄高达五千石,然而为大明江山做出卓越贡献的刘伯温却只得到了伯的封号,俸禄只有区区两百四十石,

  • 41岁演员刘伯勋意外去世,生前最后动态曝光,与儿合唱画面很催泪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很神奇标签:刘伯

    41岁演员刘伯勋意外去世,生前最后动态曝光,与儿合唱画面很催泪短短一个周时间内,已经有好几位演员意外离世,季东燃、李崇霄等演员年纪不大,兢兢业业,他们的离世实在是娱乐圈的一大损失。41岁演员刘伯勋意外去世说起李伯勋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相信大家看过他的影视作品。他曾出演过《女人进城》《陆军特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