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你知道王皇后让武则天二次进宫的真相,绝对得重新认识女人

如果你知道王皇后让武则天二次进宫的真相,绝对得重新认识女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吴林利说历史 访问量:1921 更新时间:2024/1/31 20:52:58

击钟陈鼎

唐高宗李治性格懦弱,有恋母情节;武则天独立有主见,不甘寂寞,两人性格明显互补,因而果断干练的武则天对李治极具吸引力。

太子喜欢武则天时,唐太宗已步入晚年,武则天明白皇帝已垂垂老矣,她要为自己的未来作打算。以武则天积极进取的性格,肯定会努力促成和未来皇帝这段新感情的发展,她主动迎合太子,想把短促的“一见钟情”变成长久的“两情相悦”。

要说武则天虽然年龄不大,但深谙世事。

她知道一见钟情本不可靠,和皇帝的一见钟情就更不可靠。皇帝身边每天花红柳绿,极具诱惑,想让他始终钟情于一枝花,难度尤其大。

这不,李治继位后,每天忙着处理国家大事,似乎已把武则天忘在脑后。

李治青年时期就继承了大唐帝国的皇位,他唯恐自己做不好。

父亲唐太宗三天上一次朝,李治一天上一次朝,每天接见文臣武将,体察民情,想当一个好皇帝。

在李治心中,江山比美人更重要一些。他没有破例去特别关照一见钟情的武则天,让她按朝中惯例和别的妃嫔一样去了感业寺。

但武则天身在感业寺,心在皇帝李治身上。

武则天曾创作过一首情诗——《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意思说,我得了相思病,红的都能看成绿的。心支离破碎,脸憔悴不已,打开箱子可以看到我的石榴裙上斑驳的泪痕。

诗写得情真意切,据说大诗人李白看了都觉得有点自愧不如。

情诗写了,就不能和石榴裙一起压箱底呀,武则天要把它当作转变命运的敲门砖。

不知通过什么渠道,这首诗到了李治手里,皇帝那颗柔弱的心被触动,决定去感业寺看看这位武媚娘。

永徽元年5月26日,唐太宗周年祭。按照唐朝礼仪,李治领着一行人到感业寺行香为先帝祈福,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行香是固定仪式,但具体到哪个寺院就有皇帝决定了。长安城里名寺众多,李治偏偏选择了武则天所在的感业寺,显然,他是奔着目标去的。

根据《唐会要》记载,进入感业寺,两人相见的那一刻,已顾不得四周的眼睛,委屈、思念、七七八八的情愫全然涌上心头,郎情妾意,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见一面不容易啊!谁知下次相逢又在何时?

李治本就是个温柔浪漫的多情男子,武则天一番真情表演,李治动心了。

可要让武则天重返后宫,却涉及到难以逾越的伦理问题。无论如何,武则天先帝才人的身份无法抹杀。

但很快,上天派人出手,很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派出的这个人竟然是李治的皇后——王皇后。难不成皇后脑子进水了,把皇帝的情人引到自己身边,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嘛。

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可吃醋的女人更是病急乱投医。

王皇后出身高贵,长得也美貌,她的从祖母把她介绍给唐太宗,选为晋王李治的妃子。唐太宗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

李治当皇帝之前,王皇后在宫中的生活顺风顺水。十六岁之前当了晋王妃,后来荣升太子妃,之后升格成皇后,可以说人生顺利之至,幸运之极。

可惜,上天不会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一个人。王皇后有高贵出身,有娇美容颜,但在感情方面,却缺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丈夫李治的爱。

而造成她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是她一直没有给李治生下一儿半女。

至于皇帝为什么不喜欢王皇后,应该是性格不合吧。

王皇后是大家闺秀,性格沉稳、矜持;而李治虽贵为皇帝,却文弱多情、总希望找到个依靠。他平日处理了一天朝中大事,回到后宫,皇后端着架子,让人看着就郁闷。皇帝是男人,不是铁人,他需要温柔乡。

所以两人的感情很不和谐。

皇帝身边不缺女人,李治最喜欢的是萧淑妃。李治当太子时就把萧淑妃娶进宫了,封为萧良娣。良娣是太子妻妾的一个等级,相当于皇帝的妃子。萧淑妃肚皮很争气,给李治生下了一儿两女,在生育数量方面也胜于其他妻妾,加上家族背景是隋唐时期非常兴盛的南方贵族兰陵萧氏,萧良娣当年宠冠后宫。

萧淑妃出身背景硬,又深得皇帝宠幸,王皇后早就视她为眼中钉。

李治当皇帝后,因为册封王子之事,王皇后和萧淑妃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当时,在李治的四个儿子中,前三子的母亲都是后宫没有名号的无名氏,而只有五岁的老四李素节是萧淑妃所生。爱屋及乌。

永徽初年,萧淑妃生的儿子李素节被封为雍王。

王皇后听到这个封号,彻底怒了。

雍王这个封号有它的特殊之处,因为他管辖的范围显赫重要,是当时的首都长安及周边地区。

按照惯例,嫔妃生的儿子不会轻易被封为雍王,只有皇后生的儿子才有这个资格。

因为皇后生的大儿子是嫡长子,先做太子,将来当皇帝。那么就在皇后生的其他儿子中,选一个合适的封为雍王。

可王皇后没有儿子,因萧淑妃是皇帝的宠妃,所以封她的儿子为雍王,王皇后心中意难平。

他认为皇帝提高李素节的封爵,是进一步提高他母亲萧淑妃地位的前奏,因此她心里不快也不安。

就在这时,一个小道消息在宫中传开了,说李治在外面和一个尼姑有染。

皇帝去感业寺行香有很多人随行,那么多双眼睛看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相对泪眼的柔情场面。

唐朝人也热衷八卦,尤其是皇帝的绯闻。

后宫里越传越热闹,说看来皇帝跟先帝的才人有感情了,如此这般那般,故事讲得鲜活灵动,王皇后也得知了此事。

开始,王皇后非常生气。心想,这皇帝太不像话了,在宫里头不爱皇后我爱萧淑妃,现在又跑到宫外和小尼姑有染,真是不省心呀!

可转念一想,她却体味出新的内容。

这是个机会呀!我把这个尼姑引进宫来,让他缠住李治,也许萧淑妃就靠边站了。

于是她悄悄派人告知武则天,让她开始留头发,也许以后还有进宫的可能。

武则天冰雪聪明,一听这简直是上天对自己的眷顾,机不可失。

一年过后,武则天乌黑的头发已经过颈。

永徽二年七月,李治为太宗服丧期已满。

一天,王皇后非常大度地和李治说,皇上,请把先帝的才人接回宫吧。你们两个情意相投,一个在宫内,一个在宫外,饱尝了思念之苦。不然宫中的流言蜚语会让皇帝的形象因此受损。

李治正有此意,只是面对一贯端庄矜持的皇后,这种有悖伦理的事他实在张不开口。现在皇后主动提出接纳武则天,李治喜出望外。当然没忘了夸奖皇后贤惠,懂得体谅皇帝等等。

虽然两人各怀心事,阴差阳错却一拍即合。

就这样没费什么周折,武则天就重新回到了后宫。

当然这次进宫,武则天没有任何名分,她得从最底层做起,就是一个普通的宫人。

当时武则天已经28岁,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个大龄女青年,距离她初次进宫已经过去整整14年,原来青春二八的武才人被直接打回了原型,真是造化弄人。

但是,武则天不是平常人,这十几年虽然失去了最好的青春,失去了嫔妃的资格,但她得到了实战经验,她不会再有当年训狮子骢时的莽撞,她有了和皇帝、太子亲手过招的机会。

失败是成功她娘,对武则天有特殊的意义。

于是,武则天开始对她在宫中的发展进行布局。

首先她确定了情感目标,三个方向:皇帝,皇后,宫女(特别是伺候皇后和萧淑妃的宫女),都是她感情投资的对象。

她要和他们打感情牌。

于是,当年那个锋芒毕露的武才人,完全变了一个性情。

对皇帝,绝不张扬个性,唯命是从,甚至受点委曲也无妨,以便待机成就大事;

对皇后,毕恭毕敬,精心侍奉,念念不忘皇后知遇之恩;

并对皇后大表忠心:皇后,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永远跟您一条心。

对宫女,她先小心观察,看哪个宫女在皇后面前受了委屈,她去安慰,还把皇帝赏赐她的东西毫不吝啬地分给她们,于是迅速和群众打成了一片。

巴结皇帝、皇后好理解,为什么对宫女们也极尽敷衍之能事呢?

因为武则天在宫中呆久了,明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道理,随便一个人给你使个绊子,也会让你栽个大跟头,而且小人物也有大用处。

可见,再入皇宫的武则天成了地地道道的心机女!

武则天的传奇人生将写成一个系列,两日一更,大家的关注、点赞是我更文的动力。

武则天的父亲,独具慧眼的投资,从农民到三品大员的转身

武则天的父亲工作勤勉,感动唐高祖亲自做媒,二婚娶得金枝玉叶

从小陪父亲游历四方,为不再受欺凌,14岁的武则天选择入宫

谣言四起,唐太宗欲杀尽后宫武氏,谁最后当了替罪羊?

两位哥哥上演皇位之争,懦弱的李治渔翁得利,武则天出头有望

标签: 王皇后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王皇后有多惨?被皇帝冷落、被嫔妃欺负、死后还被改姓

    历史人物编辑:柳缘阁主说史标签:王皇后

    在中国封建制王朝的时代,基本上所有的女人都是和皇帝有着深厚的感情才会被册封为皇后,即使婚前没有感情,婚后也会培养一些出来,再不济也不至于差到被后宫的其他嫔妃欺负挑衅,想要和皇帝共宿一晚还得指望身边宫女的地步。唐高宗李治时期的王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女人,当李治被立为东宫太子的时候,王皇后被唐太宗李世民册封

  • 萧淑妃和王皇后争宠,祸及丫环阿武,不料丫环设计把她打入冷宫

    历史人物编辑:张甲良标签:王皇后

    萧淑妃和王皇后斗了好几年,因为生了儿子,渐渐占了上风。可是近来,萧淑妃听说李治为了一个皇后身边的丫环神魂颠倒,便派人打上门来。这个丫环阿武便是刚刚蓄发不久的武照,幸好她消息灵通,提前躲了出去。不过,武照何曾吃过这样的亏,便和王皇后约定彻底扳倒萧淑妃,条件是给她一个尊贵的身份。皇后欣然应从,武照便命留

  • 武则天勾魂3部曲再上位,王皇后为何替人做嫁衣,落得凄惨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王皇后

    公元650年5月26日,唐高宗李治为唐太宗周年祭,到感业寺行香。祭拜后,皇帝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抓住一个俏尼姑的手不放。“媚娘,信我收到了,让你久等了。”“李郎,终于把你盼来了。只是不知这次之后,何时才能再相见?”李治是一个温柔多情的青年帝王,经过武媚娘处心积虑的感情三部曲“病榻偷情”、“尼寺传书”、“

  • 武则天能打败王皇后,是因对方杀了她女儿?其实另一事更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王皇后

    众所周知,武则天能成功,源自人生中两处转折:从感业寺的武才人,进宫成了李治的宠妃。再由二品昭仪,成为皇后。有趣的地方在于,这两件事都离不开一个人:王皇后。王皇后在宫里不是特别受宠,地位远远赶不上李世民时期的文德皇后,她的存在倒更像一个政治符号。王皇后经常遭遇萧淑妃的打压,萧淑妃就是李治前期最宠爱的人

  • 王皇后为什么被骨醉?对武则天名义善待实则利用,才发现并不无辜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王皇后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李治顺利登基称帝。与此同时,先皇李世民的一众妃嫔也被安置到了她们原本该去的地方。像武则天这样,不曾诞下子嗣,且位份并不高的妃子都被强制出家,安排到感业寺去度过余生。昔年年轻的武则天,就对嫁给大自己26岁的李世民有些不满。是她的母亲杨氏告诉她:能够嫁给天子你应懂得惜福

  • 被武则天残杀的王皇后家里没什么人当官,为什么说她出身名门?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王皇后

    当初糊涂皇帝李治非要废掉结发妻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大臣们反对的意见有一条就是,王皇后出身名家,武则天出身低下。可事实上,王皇后的父亲只当过县官一类的小官,而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担任过工部尚书和荆州都督,那为什么王皇后却是出身名门,而武则天却是出身低下呢?因为唐朝看出身和现代不一样,现代看出身只看你

  • 武则天害王皇后、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后,李治有没有拯救两人?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王皇后

    不得不说,武则天绝对是宫斗高手,当仁不让的大女主,14岁进宫,被李世民冷落12年,等到李世民病逝后,她又不得不按照惯例进入感业寺出家。其实这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命运已经无法更改了,就是青灯古佛一生,从寂寞深宫到清冷寺院,未来一眼望到底。但武则天是谁?她不是个能向命运低头的人,即便被扔进了感业寺,即便没

  • 武则天比王皇后好在哪?能让李治欲罢不能,她有三个优势

    历史人物编辑:娱在笑牛标签:王皇后

    导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我们伟人同志所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但熟知历史的朋友们一定知道“脏唐臭汉”不是空穴来风的。而代表我们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的唐王朝,脏头的开启者并非是李世民,其实是武则天。武则天有什么优势让李治欲罢不能武则天一个出身平凡的女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皇帝的位置上,这

  • 唐高宗李治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从王皇后和萧淑妃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宝宝巴士奇奇标签:王皇后

    在古代封建主义社会中,皇后这个身份是万千女子梦寐以求的尊荣,一旦问鼎后位,便会头戴凤冠、身披凤袍、躬行亲蚕、受众星捧月、受万人簇拥,成为天下最幸福、最尊贵的女人。在我国唐朝时期,有这么一位女子,她出身名门,身份尊贵、文慧娴淑、知书识体、美丽善良,可谓万里挑一的绝色佳人。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册封她为李治的

  • 王皇后真的被武则天陷害?证据不足的疑案,武则天依然背负嫌疑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王皇后

    根据正史的说法,武则天的长女安定思公主“暴卒”,而当时的王皇后因为此次事件被罢黜后位,而李治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有了立武则天为后的想法。后人们不少人认为是武则天自己掐死了孩子嫁祸于王皇后,也有人认为以武则天的恩宠,当时压根儿没必要兵走险棋,现在我们重新拿起这段历史细细品味,探究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