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不是长孙无忌,而是一个无名小卒

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不是长孙无忌,而是一个无名小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家兴说史 访问量:1374 更新时间:2023/12/12 20:28:25

公元618年,李渊篡位隋朝,成为皇帝。李渊给这个国家起名叫唐,并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氏兄弟在抗击隋朝的过程中,齐心协力,为伟大的事业而奋斗,直至唐朝建立,实现了他们的共同心愿,统一了世界。然而,唐高祖李渊登基后,李渊的儿子们开始为权力而战。

大哥李建成自然成了太子,他住在皇宫里,处理政务,是太子集团的代表。秦王李世民继续率领唐军集团出征,成为唐军集团的发言人。李世民对唐朝建立的贡献远远大于太子李建成,所以太子李建成知道自己的军事成就和威望不如李世民,所以太子有些想法。

因此,李世民在后来经常被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所怀疑,甚至李建成和李元吉多次密谋杀害李世民。当然,李世民集团也没有屈服于太子派。李世民认为他奠定了唐代的根基,不愿向他人屈服。因此,两个集团互相争斗,双方明争暗斗,甚至激战。众所周知,李世民是唐朝皇帝李渊的次子,没有机会继承皇位。

李渊即位后,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之所以被称为皇帝,是因为他发起了玄武门之变,消灭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同时逼迫李渊退位。据史料记载,公元617年,李渊在李世民的指点下在晋阳起义。公元618年,李渊成为皇帝,建立了唐朝。李渊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李世民被任命为秦王,李元吉被任命为齐王。

三人都是窦皇后的儿子。李建成博大精深,心地善良,富有政治和军事才能。《旧唐书建成传》中说,李建成成为太子后,高祖担心李建成在政治上的无能。史书记载为“高祖忧其不娴政书,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是李渊让李建成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准备即位。

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政治斗争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诋毁李世民,疏远父亲和李世民的关系,暗中镇压支持李世民的将领和官员。秦王府里的人惊慌失措。公元626年,突厥人偷窥唐朝边境,想突袭唐朝。太子李建成就向父皇李渊推荐齐王李元吉,请求父皇同意李元吉代替秦王李世民都督各路军马北征,以抵抗突厥入侵,父皇李渊答应了太子李建成的建议,同意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

李元吉还请了秦王府的尉迟敬德程知节、秦叔宝等将领陪同,李元吉也得到了父亲李渊的赏赐。可以说“司马昭的心人人都知道”。只要他不是傻瓜,任何人都能看清楚。李建成此举的目的是削弱秦王的势力,同时借刀杀人,用计谋杀死秦王的将领。

让齐王和太子万万想不到的是,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有李世民的卧底。此人就是东宫太子宫中担任率更丞职位的王晊。王晊被秦王李世民买下,成为东宫李世民的眼线。王晊是改变唐代历史命运的线人。王晊,当人们第一次听说王晊的名字时,并不知道王晊是谁。然而,没有这个人,李世民早就死在他哥哥的手里了。更不用说登基了。

”玄武门之变“根本不可能发生。唐初曾任东宫太子的李建成的部下王晊,他当时被李世民收买了。王晊可能和李建成有很好的私人关系。王晊知道东宫的秘密。但这个人有贪财的缺点,于是李世民用很多钱贿赂王晊,收集东宫的资料。后来,王晊得知李建成要利用李元吉为突厥人而战的机会,便邀请李世民到昆阳池举行告别会,借机刺杀李世民,然后宣布李世民死于暴力疾病的计划,并活埋了尉迟敬德等李世民的众多武将。

王晊很震惊。这些信息对李世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王晊获利的大好机会。所以王晊赶紧告诉李世民。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开始了玄武门的计划。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部下在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玄武门附近埋伏,将李建成、李元吉入宫时杀害,并向朝廷逼迫李渊退位。不过,玄武门之变后,没有李世民奖励王晊的记录,王晊也从史书上消失了。史书上只有一些关于王晊的记载,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记载了。

标签: 长孙无忌

更多文章

  • 赵国公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功臣榜首,晚年却被外甥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长孙无忌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在太极宫东隅建立凌烟阁,将开国建功的二十位功臣肖像绘制出来置于阁上供后世瞻仰。“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的这句诗恰好证明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凌烟阁的向往。能否上凌烟阁,也成为无数英雄好汉一生的终极目标。而有幸排在凌烟阁首位的,那更是无尚的荣光,莫大的辉煌!长孙无

  • 谁说长孙无忌能力不行?输给李治并非因为智慧不够,而是另有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笔墨写今古标签:长孙无忌

    对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和长孙无忌这段历史有过了解的人,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在权力之争这件事上,因为长孙无忌自身的能力缺陷,最终输给了自己的亲外甥李治和武则天。但是,真正的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试着回想一下,长孙无忌是何许人也?自幼失去父母双亲,一边应付生活的苦难,一边照顾自己的妹妹,在这样的艰难

  • 凌烟榜首,三朝元老-长孙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长孙无忌

    李世民仿照杨广为功臣画像而建立了凌烟阁,以表彰贞观年间这些文臣武将的赫赫功劳,也有抚慰功臣,安定民心的作用,二十四位功臣中先后顺序也是深思熟虑之后才确定的,也不仅仅是按照功劳大小,也会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给太子的辅政大臣,已经封无可封的大臣,而凌烟阁第一位,必须是功劳足够大,身份足够显赫,而且

  • 武则天整垮长孙无忌并逼他自杀,李治为何不救长孙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真正杀死李治亲舅舅的不是武则天,而就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李治。武则天不过是执行者和白手套而已。隋唐的建国基础是关陇集团。而关陇集团脱胎于宇文泰的八柱国。八柱国里出来了三个王朝的皇帝。就包括隋唐。隋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很大程度上是隋炀帝打压关陇集团太狠太急太重。引发关陇集团集体造反抗。重新推举关陇集团之一

  • 李治痛恨舅舅长孙无忌,清洗其家族,只放过几个嫁入长孙家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小闵学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公元659年,长孙无忌被迫自缢,驸马长孙诠也被流放,新城公主入宫求情,不料李治正在忙着给她物色新丈夫。据说,新夫韦正矩出身名门,20岁刚出头,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是个美男子。新城公主这才知道丈夫长孙诠早已遇害,且背后的主使者就是哥哥李治和嫂子武媚娘,心中又悔又恨。当年,李治被长孙无忌当作傀儡皇帝,新

  • 玄武门之变前夕,为什么李世民让尉迟恭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杜如晦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让尉迟恭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个是因为第一次去请房杜来谋划大事,两人推辞了,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李世民想搞政变就是造反,没有后路可退,没有房杜的帮助,事情不一定能成,所以必须把两人请来,拿剑去请一是需要他们的谋划,二是不能让事情败露。“房谋杜断”是很出名的,房玄龄和杜

  •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为何会让尉迟恭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杜如晦

    因为李世民动了杀心。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而夺取了李唐王朝的最高权利。 在当时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中,就包括以“房谋杜断”而闻名于世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夕,李世民曾经派遣尉迟恭拿着他的佩剑,前去寻找房玄

  •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要杀掉房玄龄和杜如晦,是迫不得已吗?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杜如晦

    公元617年,比李世民大20岁的房玄龄,不远千里来投奔秦王,后来房玄龄担任李世民的秘书,把杜如晦推荐给李世民,李世民如获至宝。于是房杜二人联手辅佐秦王,堪称李世民的萧何和张良。房玄龄的优点在于办法很多,李世民遇到问题,房玄龄可以给他分析出许多办法,但是具体选哪一个,李世民不能决断。然后问杜如晦,杜如

  • 玄武门之变前,房玄龄和杜如晦帮李世民收买的,四位逆转大势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字句的青苔标签:杜如晦

    当年为了让李世民帮助自己打天下,李渊曾将麾下精兵悍将,智囊谋臣都调拨给了李世民。可让李渊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精兵悍将、智囊谋臣却和李世民建立起深厚的战场友谊。因此天下初定后{突厥还不时作乱},想要压制李世民的李渊。便降旨让房、杜二人搬离秦王府,回归朝堂。房玄龄和杜如晦虽然明面上不再和李世民来往,但私下

  •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派尉迟恭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不来就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清风自来论古今标签:杜如晦

    尉迟恭带剑夜请房、杜尉迟恭,李世民身边的武将,武功高,还忠诚,是我国传统的门神之一,过年的时候农村贴的门神,就有一位是这位仁兄。让尉迟恭当了门神,也是有原因的,当时的李建成和李世民争位,李建成曾经派人拿了许多的金银财宝给尉迟恭,说服尉迟恭跟着他干,未来吃香喝辣,许诺了无数的好处,结果尉迟恭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