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对《大明宫词》中一幕印象深刻:在灯火阑珊的上元灯节,正值豆蔻年华、灵气逼人的太平公主在人群中走失,慌乱无措的她看到一个人,缓缓的摘下面具,面具下出现一张俊朗的面庞,一时间小太平怦然心动,对面具下的男人一见倾心。这个画面是整部电视剧中的经典场面。
后来武则天为满足女儿心愿,赐死了薛绍的发妻,将太平公主嫁给了他。但最终好不容易接受了太平公主的薛绍却选择自尽而亡,没能保住丈夫的生命,深深自责的太平公主萌生了从政的想法,却又因为到手的权力逐渐迷失,最终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看过大明宫词的观众都对这个故事醉心不已,但在真实的历史中,薛绍的人生经历却与此相去甚远。
错综复杂的皇室关系
薛绍出生于贵族家庭,他的父亲薛瓘是驸马都尉,母亲是城阳公主(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嫡公主)。因此薛绍是唐高宗李治的外甥,与众多历史上的皇室成员都有宗亲关系。
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没有为薛绍单独立传,这位仅仅二十九岁就英年早逝的贵族公子,其实生前并没有什么功绩。查阅相关后的史料后会发现,文献中涉及薛绍的主要是两件事,但他却都不是故事的主角。
盛大的世纪婚礼
生长在无限宠爱之下的太平公主,地位显赫,性格较为强势,史书上曾有记载“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武则天把这个女儿看作是最像自己的一个孩子。
永隆二年(公元681年)的七月,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为他们的嫡女太平公主选择了身份地位与才貌学识俱佳的薛绍作为配偶,在履行了繁杂的礼节后进行大婚。
婚礼当天,太平公主从大明宫出发向南行去往平康坊,当时参加婚礼的人数众多,他们甚至还借用了附近万年县的县衙作为场地,后又因为公主的婚车过于宽大,无法拆除县衙大门,最终不得以拆毁了围墙才让婚车进入。
古代的婚礼在明朝之前都是在晚上进行,从兴安门开始沿街两侧挂满了火把以增加婚礼的气氛,甚至将树木都熏枯了,可见当时婚礼的盛况。与电视剧中演绎情节不同的是,薛绍与太平公主不是在街头偶遇,他们从小生活便有交集,薛绍也是初婚,没有什么逼死原配的情节。
政变中的牺牲品
迎娶了大唐的太平公主,对薛绍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与公主的相处、包括与皇族的相处,都是一门极大的学问,稍不注意便会遭遇灭门之祸。好在婚后的几年,薛绍与太平公主还算和睦恩爱,一共育有四个子女。但不幸的是,灾难还是降临了。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的九月,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父子起兵反叛武则天,但短短20天就遭到镇压,薛绍也因为长兄牵涉其中而被捕入狱,第二年就饿死在了河南的牢狱之中,当时仅仅二十九岁。
薛绍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配角。由于娶的是太平公主,薛绍深陷李唐皇族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他在一众掌握政治权力的亲族中难以自保。
去世多年回长安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正月二十二,在长子和次子的主持下,在去世十七年后,薛绍终于回到了长安,被以贵族待遇安葬在洪渎原。他应该从未想过在他死后会尸骨无存,墓穴中几乎没有什么陪葬品,仅仅留下一合墓志供后人解读。
他的墓志由当时著名的崔融所写,“何彼襛矣,花如桃李”,是崔融对当时那段世纪婚礼的描述。而对于薛绍的死因,也做出了最终的解释“会凶臣周兴、薛怀义”,证明了他是被诬告而死,而不是参与了政变。
这两件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为薛绍的命运埋下了悲凉的基调,荣耀究竟是烟花还是毒药?薛绍,唐朝第一驸马,就这样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一颗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