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贵妃的婆婆----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

杨贵妃的婆婆----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侯卫朝 访问量:4461 更新时间:2023/12/9 10:18:11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堂侄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因为自幼父母双亡,按惯例被送入宫中抚养。武则天当政的日子,想必她的日子过得不错。武则天被推翻之后,其子李显、李旦当皇帝后,不知道幼年的武惠妃日子过得怎么样。反正等到唐玄宗即位时,武惠妃已经成长为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受唐玄宗注目,收为妃子。

当时皇宫里已经有唐玄宗的原配妻王皇后,和赵丽妃、刘华妃、皇甫德仪等年长的妃子。王皇后不怕唐玄宗有很多妃子,就怕有人得到唐玄宗的专宠。在年轻美貌的武惠妃得宠之前,皇宫里雨露均沾,还真没有让王皇后惊恐不安的女人,可是武惠妃打破了这个局面,得到了唐玄宗的专宠,三千宠爱于一身,让王皇后终日不安。

武惠妃生于699年,病故于737年,她短暂的生命只有三十八岁,但一辈子都被唐玄宗宠爱。想想武则天的亲妈荣国夫人四十三岁才嫁人,年轻的武惠妃是多么的大器早成。

唐玄宗生于685年,比武惠妃大十四岁,算是中年大哥遇到青春美少女小箩莉,触发了如火般的爱情,而家里的发妻已经人老衰了。

武家的女人在生育能力上都特别得强,武惠妃一生诞育四子三女,但前三次生育的孩子(夏悼王李一、怀思王李敏、女儿上仙公主)都在婴儿期夭折,武惠妃很是难过,怀疑自己没有当母亲的福气,当她第四次生育,生下的又是一个儿子,她就小心行事了。

这个儿子被起名李瑁,唐玄宗把李瑁送往宁王府,让自己的大哥宁王李宪收养他,对外宣布李瑁是宁王与嫡妃之子。等李瑁长到八岁,度过了儿童的危险期才把他接进皇宫,正明身份。

李瑁的平安成长让武惠妃对自己充满信心,她又生了儿子盛王李琦、女儿咸宜公主,这些孩子们从小养在武惠妃身边。武惠妃容貌标致,有倾城之美色,为人机智狡猾,狐媚偏能惑主。她和她的堂姑祖母武则天一样,有着不甘人下的上进之心,所以她不满足只当宠妃,她要当六宫之主正宫皇后。

娇媚动人的武惠妃一次又一次冲击后位,王皇后已经没有招架之力。情急之中,竟然接受自己哥哥王守一的建议,用符咒求子,结果事败被抓,王皇后被废掉,打入冷宫。

可是武惠妃没有武则天那么幸运,大臣以她是武家的后代而反对她当皇后,甚止有人直接提出武家与李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怎可立仇人之后当皇后,难道还想要第二个武则天来篡夺唐朝的江山吗?唐玄宗是个爱江山胜过爱美人的皇帝,肯听大臣的话,没有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是唐玄宗给了武惠妃皇后的待遇,让武惠妃在皇宫里当着有实无名的皇后。

说起来,武惠妃也真有魅力。她是武家人,是唐玄宗的仇人之后。唐玄宗的生母窦德妃被武则天所杀,唐玄宗就算不能恨自己的亲祖母,可是他可以把仇恨移到祖母的娘家亲人身上。武惠妃的堂叔武承嗣为了当皇太子多次陷害唐玄宗的父亲李旦,让唐玄宗的童年生活过得战战兢兢。武家和李家这么大的仇怨,唐玄宗居然爱上武家后人武惠妃,只能说武惠妃太漂亮、太有魅力和心计了。

自己没能风光地当上皇后,武惠妃就为儿子李瑁谋划,开始打太子大位的主意。武惠妃认为,只要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太子,等儿子当皇帝的一天,自己就是皇太后。武惠妃和她的表姑祖母武则天一样野心勃勃,不甘心失败,但作为武家后人的她上位的阻力是非常大的。

武惠妃的目标就是废掉太子李瑛,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当上太子。她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诋毁太子,说太子暗中结党,拉拢亲信,玄宗很是相信武惠妃,于是勃然大怒,立即召集大臣要把太子废掉,可是宰相张九龄以“太子天下本”为理由坚决反对,结果太子没有被废掉,武惠妃很是恼怒。枕边风大于龙卷风,张九龄得罪了武惠妃,不久后被罢免了。

为了废掉太子,武惠妃和她的女婿杨洄制造了一出骗局,说宫里有贼,让太子和鄂王瑶与光王琚来护驾。太子和鄂王瑶与光王琚一进宫,她又找玄宗打小报告:“太子与二王谋反,全副武装入宫了。”于是唐玄宗龙颜大怒,将太子瑛与鄂王瑶、光王琚废为庶人。不久之后,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三人又被唐玄宗赐死。武惠妃处心积虑地害太子,终于成功了。

可是她没能把儿子寿王推向太子之位,因为她夜里总看到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三个鬼魂找她索命,最后她被吓得生了病死了,年仅三十八岁。比起武则天的情商,武惠妃差得太远。武则天杀害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也没有害怕过,就算曾经梦到王皇后和萧淑妃来索命,不过移个宫换个地方住就没事了。而武惠妃只害死三个皇子,居然被吓死了。

情商有时比智商更重要,这句话用在武惠妃身上很合适。还有一句话叫“报应在子孙”用在武惠妃身上也很合适。武惠妃把自己的孩子看作宝,把别人的孩子看作草。可是她死后,她的孩子也被人欺负,而欺负她孩子的人就是她的丈夫唐玄宗。

在武惠妃被鬼魂吓死不久后,她的宝贝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就被唐玄宗看上,父夺子妻,绝色倾城的杨玉环成为杨贵妃,成功接替她婆婆武惠妃当上了宠冠六宫的妃子。武惠妃做梦都没想到,接替她位置的人居然是她的儿媳妇杨玉环。

标签: 武惠妃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与孙子唐玄宗后宫的武惠妃、武贤仪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绮梦说历史标签:武惠妃

    武惠妃和武则天是侄孙女和姑奶奶【姑祖母】的关系,武惠妃的亲祖父武怀远是武则天的堂弟,父亲武攸止自然就是武则天的堂侄子,武惠妃就是武则天的堂侄孙女。两人在父系的关系是侄孙女和姑祖母关系,在夫系的关系又是亲祖母和亲孙子媳妇关系。武惠妃为唐玄宗生育了三个女儿,四个儿子:上仙公主、咸宜公主、太华公主、李一、

  • 武惠妃并非惊吓而死,死因或许与争夺太子位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武惠妃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宠爱过不少女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杨贵妃。很少有人知道,在杨贵妃之前李隆基最宠爱的女人是武惠妃。史料文献记载,他对武惠妃的宠爱程度完全不在之后出现的杨贵妃之下,可谓是言听计从。因此武惠妃在后宫享受着超规格的待遇,名义上虽为妃嫔,却享受着皇后规制和待遇。李隆基甚至听信武惠妃的谗言,废除

  • 萧淑妃临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令武则天怕了一辈子,为此常留洛阳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萧淑妃

    导读:萧淑妃(?-655年11月27日),唐高宗李治的妃嫔,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望族,齐梁皇室后裔,生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高安公主。高宗李治为太子时,萧氏为良娣。唐高宗登基之后,晋为淑妃,宠冠后宫。后在与武则天的宫廷斗争中失败,被废为庶人,关押在暗室,被武则天砍去手足,浸泡在酒缸中,最终被折磨而死。萧

  • 一身媚骨变醉骨,占尽先机的萧淑妃为何会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萧淑妃

    中国封建王朝大都是男人的天下,唯一涌现的一代女皇就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媚娘,可是在武媚娘受宠之前,李治曾专宠过一位女子萧淑妃,她为李治生下过一子两女,可以说是占尽了先机,但是最终却败给了武媚娘,还被残忍的做成了“骨醉”。她临死前的一句话困扰了武媚娘一生,还吓得她不敢居住长安,迁都洛阳,可见她们两人之

  • 萧淑妃争宠失败后,被武则天做成人彘,那她的一子两女怎么样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任世麒标签:萧淑妃

    后宫争宠几乎是每个朝代都有的事情,有时候其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男人的战场,因此才会有那么多宫斗剧。其中争宠情况最惨烈的大概就是李治的后宫了。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李治爱上了他的庶母武则天。武则天先后打败了萧淑妃和王皇后,并且将她们做成了人彘,不久之后就死了。那么武则天是怎么对待萧淑妃的一子两女的呢?这里

  • 萧淑妃死前大骂30个字,让武则天惶恐不安,一辈子害怕一种小动物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萧淑妃

    导读:萧淑妃死前大骂30个字,让武则天惶恐不安,一辈子害怕一种小动物文/以史论今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做事手辣,对人冷血无情。大多和她作对的人都无力抵抗,下场凄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权在握的人物,却十分害怕一种小动物,和萧淑妃死前大骂30个字有关。这件事要追溯到武则天还是才人的时候

  • 聪明反被聪明误,为灭萧淑妃的威风却又迎来武媚娘,王后结局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萧淑妃

    文 底层史观 创作于4月21日要是说起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是哪一个?相信可能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的说出李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就将他的幼子幼女直接接到了自己身边抚养,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毕竟任何一个皇帝他所要处理的事务非常多,也就无暇顾及儿女的教育,基本上都会让皇后来处

  • 武则天下令不准养猫,不是她不喜欢,而是因为萧淑妃死前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萧淑妃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武则天,王皇后是唐高宗李治的正官皇后,乃是高宗即位后所立。高宗立王氏为皇后的同时,又封其父王仁祐为魏国公,封其母柳氏为魏国夫人。因高宗即位三年,王皇后也没有给他生儿子,于是高宗转而去宠爱萧良娣,封她为淑妃。萧淑妃美丽出众,又为高宗生下一子,因此便得专房之宠。高宗封其子为雍王。王皇后受

  • 武则天真的把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嫁给目不识丁的侍卫了么?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萧淑妃

    在唐高宗李治即位初期,后宫中最受宠的是萧淑妃,就连王皇后都无法和她争锋,可惜后来出了个武则天,直接将李治的宠爱全都抢了过去。图|萧淑妃(影视剧照)萧淑妃不甘失宠,于是联合王皇后向武则天发动了“争宠大战”,可惜最终还是败在了武则天手中,不仅自己香消玉殒,还连累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被囚禁在了掖廷。

  • 萧淑妃之女高安公主虽没荣华富贵,但在李治女儿中命运相当幸运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萧淑妃

    李治即唐高宗,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想必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