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孙无忌vs房玄龄,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与右臂之争!

长孙无忌vs房玄龄,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与右臂之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玉奎 访问量:3019 更新时间:2024/2/9 17:02:37

谈唐朝的历史绕不过李世民,谈李世民绕不过长孙无忌房玄龄,作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有太多的相同点。

二人均出身名门望族,均自始辅佐李世民,均以擅长谋略闻名,均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均官居宰相,均……

正因同性相斥,导致二人始终貌合神离。

长孙无忌vs房玄龄

二人之间虽一开始也曾较劲,但是真正开始明争暗斗是从二人同朝为相之时开始的。

而他们之间的争斗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暗中较劲

二人同是当朝宰相,同是以擅谋闻名,同是凌云阁二十四功臣,自然少不了攀比。

起初,房玄龄相对长孙无忌官职要高,权势要大,但房玄龄一心向国,不虑私事,为人谦和,不喜争斗。

长孙无忌虽也为人高风亮节,却喜揽权,略有锋芒。

房玄龄面对长孙无忌的步步紧逼,非原则问题能避则避,常此彼往,长孙无忌的权势逐渐超过了房玄龄。

第二步:明争暗斗

二人虽曾暗中较劲,但是真正开始明争暗斗的导火索是“国本之争”。

李世民时期,有一重大问题一直缠绕着大唐帝国,这个问题便是“国本之争”,也就是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争。

本来朝中众臣面对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之争均是一心向着李承乾,毕竟李承乾是正牌太子,虽有些不检点,却也无大错。

房玄龄却因自己的次子房遗爱与李泰交好而卷入这场是非之争,与众大臣心生间隙。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真正撕破脸皮是在一次朝会上。

李承乾与李泰两兄弟势同水火,后来太子李承乾经受不住压力,暗自揣摩圣心,认为李世民要废长立幼,于是决定放手一搏发动政变,但是政变还没有发动便被识破,从而治罪。

待李承乾谋反失败伏法后,以房玄龄、刘洎岑文本为首的大臣顺理成章推举魏王李泰为太子。但是却受到了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大臣们的阻挠。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以晋王仁孝贤德为由强力推举晋王李治为太子。

两伙人开始明争暗斗,互相拼尽全力确保自己可以获胜,这不仅仅关系到谁做皇帝,更关系到他们每个人以及自己家族的命运。

最后长孙无忌等人以“只有晋王为太子方可保李氏血脉平安”为由戳中了李世民的心声,晋王李治被封为太子。

第三步:兵戎相见

李治被封为太子,宣告着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之争,最后无忌胜利,玄龄失败。

失败者注定要受到惩罚,长孙无忌磨刀霍霍,保魏王李泰的一方刘洎、岑文本相继被谋害流放。

终于,长孙无忌准备向房玄龄动手了,这也是二人最后一次较量。

公元644年,李世民带长孙无忌等人亲征高丽,留房玄龄等人镇守后方。

这时国舅长孙无忌动手了,趁机派一小官向房玄龄告房玄龄预谋造反,欲败其名声,将来可排除异己。

房玄龄知道此事是长孙无忌暗中捣鬼,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快马加鞭将此人派到李世民身边述说此事。

李世民见此官员告发的是房玄龄,还未等其说话完毕便令人一刀将其给砍了。

在这里有些门道,需要细细揣摩。

问题一:李世民为何一刀将告密者给杀了?

因为李世民知道房玄龄不会造反,为表信任便直接将告密者宰了以安臣心。

问题二:房玄龄不会谋反,为何还会有告密者进行告密?

既然房玄龄不会反,那么告密者便是诬告,此诬告者仅是一小官,为什么要没事找事诬告当朝宰相呢?答案自然是有人指使。

问题三:李世民为何还未等告密者说话完毕便将其斩杀了呢?

李世民不想在追究此事,因为他知道此告密者的背后指使者是长孙无忌。

这件事情暗藏的玄机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均很清楚,只不过是大家都是在看李世民的态度而已。

李世民直接将告密者杀掉表示出来的含义有三点。

一是告诉房玄龄自己还是很信任他的;二是李世民也不想在追究此事;三是敲打一下长孙无忌,你二人之争到此为止。

这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的最后一次争斗,自此之后房玄龄退居幕后不再掌权,长孙无忌则更进一步,朝廷之中一呼百应。

时刻录品历史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之争看似长孙无忌胜了,实则并非如此。

房玄龄看透了“功高必震主”,“权大必生祸”的道理。

所以有意的对长孙无忌进行谦让,直到房玄龄退出朝政最后功德完满。

而长孙无忌则进一步揽权,尤其是带太宗死后高宗继位之后,最后果然遭到清算,晚年凄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喜欢时刻录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标签: 长孙无忌

更多文章

  • 长孙无忌带刀入宫,他的一番话,使得看门的校尉免于死罪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长孙无忌

    在古代的中国,皇权无疑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说的话就是至高无上的,不可更改的。但在唐太宗时期,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坚持按照法规办事,甚至敢于为此挑战皇权,这个人就是贞观年间的名相戴胄。有一次,时任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被唐太宗李世民召见入宫。长孙无忌匆忙间忘记解下自己身上的佩刀,就这么进入了宫中。要知道,带

  • 长孙无忌乾纲独断,皇帝李治懦弱无为,大臣气得纷纷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史风标签:长孙无忌

    公元653年,对盛世大唐来说是一个血流成河的年份,这一年,李氏皇族被国舅长孙无忌杀得人头滚滚,寒门出身的朝廷重臣被流放,更有上万家属被发配、流放、打入教坊司,失去尊严!滑天下之大稽的“高阳公主谋反案”被长孙无忌画上血淋淋的句号,似乎触怒了上苍,大唐四境连旱3个月,人人自危。可事情还不算完,大唐皇帝李

  • 长孙无忌为何位列凌烟阁之首?他有一条秘诀,仅有6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凌烟阁是唐朝李世民为了表彰开国功臣而建立的一座象征性的建筑,虽然因战乱而毁,但凌烟阁二十四名臣的名声却流传甚远。由于李世民参与过诸多的唐朝大事件,追随过他的臣子也有许许多多,而其中,又是何人有能力担任凌烟阁之首呢?说起名字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凌烟阁的第一位就是长孙无忌,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和李世民有亲

  • 长孙无忌的“毒舌”弟弟,论嘴上功夫,他属大唐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桃花定中生标签:长孙无忌

    文/林岩隋朝名将长孙晟儿女很多,其中的第四子(一说五子)长孙无忌、幺女长孙观音婢比较有名,长孙无忌在唐朝初年任职宰相,而长孙观音婢则嫁给了李世民,后被册立为皇后。长孙晟另外四个儿子可谓乏善可陈,长子长孙无乃曾追随隋文帝第五子杨谅谋反,兵败被杀。次子长孙恒安不见记载,三子长孙无宪嗜酒如命,行为乖张。长

  • 唐朝的长孙无忌,也曾做过一些对国有利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玉玉爱狗狗标签:长孙无忌

    唐朝的长孙无忌,也曾做过一些对国有利的事情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唐朝初期的一个宰相,小的时候被他的舅父抚养长大,少年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妹妹都被赶出了家门,可以说在小的时候也是经历过一些不好的事情了,但是他生来就比较聪明,喜欢学习,而且很有计谋,这也是他能做到宰相位置的一个重要原因了,今

  • 凌烟阁第一功臣,屹立大唐政坛三十三年,长孙无忌到底有多可怕?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长孙无忌

    唐朝对历史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后人对唐朝有强汉盛唐之说。时至今日,世界有很多国家依然有唐人街的存在。唐朝出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皇帝,这位皇帝就是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后世之人对唐太宗肯定是不陌生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生活中都能够听说唐太宗。在影视作品中,唐太宗的形象依然是非常火爆的。电视剧

  • 夫妻同心:李治剪除长孙无忌的左膀右臂,武媚娘设法赶走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箫吹明月标签:长孙无忌

    宰相柳奭辞职不仅被李治爽快答应,还被李勣安上滥用民力的罪名,追悔莫及。当夜,长孙无忌派长子询问谁可以拜相,柳奭气得当场吐血,颤巍巍地说:“元舅急不可耐乎?”大唐之宰相竟如此落井下石,让柳奭顿感人走茶凉,十分恼火!但是,再恼火也要分清轻重!李治登基以来有8位宰相,其中高季辅、张行成病逝、宇文节被流放、

  • 长孙无忌大权被架空,与人密谋除掉武媚娘,不料隔墙有耳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长孙无忌

    王皇后被软禁,宰相柳奭被贬,长孙无忌还沉浸在“李治善良老实”的幻想中,褚遂良却给了他当头一击:“太尉,大事不妙,下面的官员被宫里的人收买,图谋架空我等相权!”长孙无忌眼前一昏,马上确认,确如褚遂良所言,他们的大权竟真的被架空了!原来,自从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柳奭等人多次联手驳回皇帝的诏书后,武媚娘便给

  • 《长歌行》中没有长孙无忌的演绎显得不伦不类

    历史人物编辑:经典一电影标签:长孙无忌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长孙无忌《长歌行》的热播,让我们对大唐初年的历史又多了一层理解,但剧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却迟迟没有出现,甚至演员表中也没有此人物的安排,这不能不说是该剧一大缺憾。怎能缺他?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之变和李世民众多决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也是凌烟阁上功臣排

  • 长孙无忌嚣张跋扈,借皇族谋反案立威,唐高宗极为不满,终起杀心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密战友,不但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上排行第一,还是李世民临终前指定的首席托孤大臣。做为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他极力支持李治登上太子之位,并帮助李治在继位初期顺利的稳定朝局。这样一个和皇室关系亲密无比且权势滔天的文臣之首,为何最终被唐高宗李治厌恶直至将其赐死?唐高宗登基后的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