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肃宗张良娣 :认清自己,是女人一生的必修课

唐肃宗张良娣 :认清自己,是女人一生的必修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雅俗共赏容 访问量:2569 更新时间:2023/12/10 9:36:21

后宫中有人认不清自己的位置,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张良娣就是这样一个人。

前半生的她,作为太子良娣宠冠后宫。

安史之乱中,她处处身先士卒,保护太子,得到无数赞誉。

后半生的她,被封皇后,却亲手为大唐培养出一个顽疾,宦官祸国。

结果失败的她,被自己培养起来的宦官,直接拖出皇帝的寝宫,幽闭冷宫,最终废为庶人,凄凉去世。

这一切都要归结为她“志大才疏的雄心”。

01

前半生的张良娣堪称幸运。

张氏,邓州人,皇亲国戚,她的祖母窦氏是唐玄宗的姨母,曾经抚养过年幼的玄宗。

天宝年间,被玄宗赐婚太子李亨,此时东宫的太子妃和良娣都因卷入朝局纷争,不得不离开

太子。

李亨因为娶了张良娣稳固了自己的太子位置。

年轻、美貌可人的她被封良娣,宠冠后宫。751年,张良娣生下儿子李佋,被封兴王。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领后宫一众皇族逃往蜀中。

被皇帝管控的太子李亨终于获得了机会,在马嵬驿与玄宗分道扬镳。

在去往朔方的路上,李亨的护卫并不多,一路上各种危险事情随时可能发生。

太子在营地留宿时,张良娣总是挡在前面。

李亨说:抵御敌人女人不要挡在前面,你这是要干嘛?

张良娣说:“现在护卫少,如果出事情,我在前面延缓一点时间,可以保全陛下。”

这一番话让太子感动。

来到灵武,张良娣生下了第二个儿子李侗,外面战事不断,张良娣生完孩子三天,就下地去缝制士兵的衣服。

古代妇人生孩子一般都要坐月子,一个月后才会下地,更何况太子良娣这样的贵妇。

李亨劝诫她,多休息,保重身体。

张良娣却说:“现在不是顾忌我的时候,需要先考虑太子的事情。”

军中对张良娣的评价颇高,觉得她处处身先士卒,为妇女做了榜样。

张良娣一路的言行举止,都让太子很感动,想到她和自己共患难,有着这样的德行的妻子,是他的福气,来日一定要给与妻子回报。

殊不知这是张良娣伪装自己,讨好太子,赢得太子信任,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

02

太子还未上位之时,张良娣自然要为太子争取民心,事事以太子为先。

只有太子李亨继位,张良娣才能实现价值,她已经育有两子,未来可期。

756年,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册封张氏为淑妃,她显然不满足这个位份。

李亨也想给张氏皇后的位份,但是宰相李佖一直拖延不同意。

立后,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朝堂复杂的局势,需要平衡。

李亨自立为帝,可在蜀中唐玄宗还在,一个国家两个皇帝。叛军还没有消灭,首都还没有收复。李亨的两个年长的儿子,在平叛中立下大功劳。

不同人,眼中看到的形势是不同的。

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宰相眼中要平衡复杂的局面,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要保持下去。

张良娣眼中太子上位,她还没有得到荣耀,她不服气。

她的野心开始逐步暴露,她第一个要实现自己的皇后梦。

李亨对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心有愧疚,放纵了她的行为,肃宗封赏了张氏一家,皆加爵升官,显贵无比。

让张良娣有了错觉,自己能力超群,假以时日,定能掌控一切。

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

张氏开始频频参与朝局,758年唐肃宗回到长安,改年号乾元,4月,张淑妃终于当上了皇后。

当上皇后,她开始为自己规划道路,把持禁中,控制朝局。

她提拔了宫中宦官李辅国等人,培训他们各种能力,让他们成为自己把控禁中,参与朝政的工具。

759年,唐肃宗李亨诏令大臣为自己上封号,张皇后听说,也要求为自己上尊号“翊圣”,引起朝臣的不满。

经历过武周事变,大臣们很警惕皇后篡权,力劝肃宗,此时天象异常,张皇后没有得到封号,她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也渐行渐远。

有了权力的皇后,欲望开始日渐膨胀,她下一步要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帝位。

张皇后不满足在幕后,要走到前台,她想成为武则天一样的人物。

03

张皇后一心要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在肃宗登基时,已立李豫为太子。

她要搬去这座大山,多次要求皇帝立嫡,立她的儿子李佋为太子,遭到众臣反对,特别是建宁王李倓的反对。

建宁王成了张皇后的眼中钉,李倓英武有才略,安史之乱后,被授予兵马大元帅,他坚决请辞,是一个认得清形势的人。

李倓和张皇后因为一件事,矛盾更深了。

玄宗曾经赏赐一个七宝马鞍给张皇后,她十分珍爱,一直好好收藏。

回到长安,国家财政紧张,李倓就请奏肃宗,让张皇后将七宝马鞍上面珠宝拆下,赏赐禁中将士,激励士气。

张皇后十分生气,一个王爷居然敢打她东西的主意,她下定决心要除掉他。

张皇后利用李辅国等人,在肃宗面前说李倓要除掉太子。

当时太子李豫在外领兵,收复洛阳关键时刻,肃宗十分气愤,下诏赐死李倓。

张皇后离目标更近了一步,去除了太子的好帮手。

李豫率军收复洛阳,他是个懂规矩的,派李泌亲自回京报捷。

这位神童自然也说到李倓被赐死的事情,用前朝太子李贤《黄瓜台》一诗,提醒肃宗之前冤杀了李倓。

太子李豫在外领军打仗在民众心中地位崇高,李隆基非常喜欢这个孙子,认为他可以让大唐恢复往昔的荣光。玄宗也一再提醒儿子要提防皇后和李辅国,以防内乱。

宫里到处是李辅国的耳目,张皇后很快知道谈话内容,她在心中将李泌、李隆基也列为下一个要清除的目标。

朝局中不是一味的清除异己,而是有策略的用人。

04

张皇后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张皇后不管不顾,将玄宗软禁于西宫甘露殿,阻断他与外界的往来,以便于控制,将高力士外放去巫州。

她和李辅国把控禁中,在肃宗面前一直强调李隆基有夺权的倾向,使得肃宗默许了她的行为。

李泌也被赶出了朝堂,外放。

软弱的肃宗病倒,他下令让太子监国,张皇后准备孤注一掷,矫诏让太子进宫准备诛杀之。

她的亲信李辅国看到太子大势已定,张皇后又难以控制,决定转投太子。

张皇后得知自己爪牙叛变,又气又急,她失去了依仗,又想借太子之手除掉李辅国。

太子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他听完张皇后的意图,假意推脱李辅国是父亲的臣子,需要商议就溜了。

张皇后还是不死心,她又联合李亨的第二子越王,进宫铲除李辅国,承诺事成之后封他为太子。

李辅国在宫中布满眼线,不会袖手旁观,张皇后最后落得在宫里无处可藏的境地。

一个在宫中都无法掌控宦官的皇后,怎么能去撬动朝臣、太子为她所用?

张皇后野心太大,可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

朝中贤臣、包括皇帝和她意见相左的,都要被她除掉。

她眼中没有格局,只有自己的私欲,自以为是的人是最无知的人。

05

张皇后被宦官拖出去的时候,不知心中是否有悔意。

后悔培养了李辅国这样的宦官,养虎为患,让他肆无忌惮掌权,架空她,结果坏了自己的大事。

张皇后亲信和张氏族人都被诛杀。

其实她最应该是反思自己的问题,后人评价张皇后“狡黠刻薄,巧言令色,爱慕虚荣”

张氏自己能力不行,无法把控复杂的朝局,引狼入室培养宦官,给大唐后期带来一个痼疾—宦官专权。

大唐后宫的女性都以武则天为榜样,要掌控朝局,成为最强者。

世上武则天只有一个,几千年也只出了她一人。

处在权力中心的女人,只靠着头脑发热,培养各种无法把控的势力,最终自己也被吞噬。

张良娣的前面已经有了无数鲜活的案例,可她还是做着黄粱美梦。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认清自己,才是智慧,一个人是否能认清自己,则是顶级的智慧。

宫廷中尤其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位置,否则迎来的就是丧命。

女人无论深处何方,认清了自己,才能安稳度日。

人世间,认清了自己,摆正了自己位置,有了努力方向,人生才会过的精彩。

标签: 张良娣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后,国色天姿的懿安皇后到哪里去了?李自成找到她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懿安皇后

    明朝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有个漂亮皇后,名叫张嫣,她是河南省开封府人,其父是张国纪。明朝的皇后多选自民间,家境不好,但最少也是个秀才出身,读书人家的姑娘,张嫣当然不例外。据说她早年丧母,她亲自料理家事,照顾弟妹。天启元年(1621年),年仅十五岁的小美人张嫣,窈窕美丽,绝世无双,在初选的五千名美女脱颖而出

  • 至尊红颜第11集:唐太宗立下遗诏传位李君羡,是真心还是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妲己戏诸葛标签:李君羡

    清宫电视雍正、乾隆两位是常客,以唐朝为背景的电视剧,则多半与两个女人有关,不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就是千古第一女帝武则天。随之而来的,则是和两个女人有关的各种爱情故事或传奇人生,以及与她们最有关系的几个帝王。《至尊红颜》主要将目标锁定在了武则天身上,演绎了武则天从一个民女到一代女帝恢弘而悲壮之路,

  • 李君羡究竟和武则天有什么关系?被唐太宗以“欺君压民”罪名处决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李君羡

    唐初时期,在繁荣的阴暗处,流传着一句谣言,引得当时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极为的不安,那就是“女主武王有天下”;所以终李世民一朝,所有姓武的都被打压,武媚娘虽然受李世民赏识,但是从入宫开始,到李世民驾崩,十二年都仅仅是一个才人,没能提升一步。 据说是因为当时天有异象,太白星屡现于白昼,史官占卜认为是女皇登

  • 和武则天倾心相恋?李君羡:我就是一替死鬼,全家都因她生不如死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李君羡

    一部《至尊红颜》恐怕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虽然这部电视剧把历史篡改的面目全非,把心硬如铁、刚毅果决的一代英主武则天塑造成了一个白莲花模样(说句实话,作为太宗的女人敢跟太子偷情,当了尼姑继续和李治在一起,就这份胆量和野心就不是一般女子能有),再接着给武则天在历史上的种种恶行洗地,仍不失为一部好看的电视剧

  • 李世民诛杀功臣大将李君羡,竟然因为他的小名叫“五娘”

    历史人物编辑:辰辰历史标签:李君羡

    李世民晚年宴请众武将。有人提出行酒令,谁输了就说出自己的小名。左武卫将军李君羡“五娘”的小名也因之被人得知。这为他引来了灭顶之灾。李君羡是洛州武安人。他原先是在王世充的手下为大将,后来他见王世充成不了大事,便带领手下亲信投奔了大唐。在此之后,他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时常单人匹马冲锋陷阵,战功卓著。李世民

  • 秦叔宝心腹兄弟李君羡:我小名为五娘子,众将大笑!李世民: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云集的城标签:李君羡

    由于《隋唐演义》故事的流传,人们对隋末唐初的那段历史非常了解,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能够获得天下,一方面是由于他本人有着极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一方面也是由于他有瓦岗英雄秦叔宝等人的帮助。秦叔宝本来在瓦岗李密麾下任职,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李密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变得骄傲起来,以至于被王世充打败,秦叔宝也就短暂地投降

  • 明崇俨作为正谏大夫,唐高宗和天后为何对其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妖火说历史V标签:明崇俨

    按照常理来说,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领,所有臣子都要服从他的意志,并且只要有谁敢违背他的意志,他就可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坑杀,然而唐代却有一个例外,唐高宗和天后对一个名叫明崇俨的正谏大夫,充满了信赖,甚至称得上对他言听计从,为什么会这样呢?明崇俨擅长法术,将自己伪装成绝世高人大家都知道,古代非常讲究迷

  • 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曾经是他父皇最爱的儿子,却被武则天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李素节

    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曾是他的父皇李治最爱的儿子,因为子以母贵,李治宠爱萧淑妃,自然爱屋及乌,喜欢上萧淑妃生的儿子李素节。在武则天从尼姑庵回来之前,萧淑妃宠冠后宫,她长得美艳绝伦,性格热情泼辣,而且出身尊贵,她出身于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望族,齐梁皇室后裔,所以对王皇后构成了威胁。王皇后的出身在当时尊崇五姓七

  • 李弘是被武则天杀死的吗,3点理由,解开历史的另一种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李弘

    武则天为什么要树一个无字碑,因为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对于武则天的非议一直都非常大,作为一代女皇,她心里很清楚,人们心中口中的流言蜚语,是永远都不可能禁止的,干脆就弄个无字碑,被人说去吧。历史上经常有,只要一个人是坏人,那所有的坏事,都是这个人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就越明显,看历史人物,先问是

  • 1995年,陕西出土一墓志,证实武则天之子李弘的死,绝非正常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李弘

    提起中国历史,我们的第一印象都是深远持久,源远流长,的确,我国历史就像是一汪深不见底的清泉,在漫长的五千多年以来,总是能泛起深浅不一的水花,但对于当下的我们甚至是众多研究者来说,它是充满神秘色彩,深不见底,望不到尽头的。而对于我们大多数的历史文化爱好者来说,研究可以参考的东西大致只有两种,第一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