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力士在玄宗朝的功绩

高力士在玄宗朝的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梁志宇 访问量:1443 更新时间:2024/2/9 14:32:49

玄宗是指唐朝的第七任皇帝李隆基,他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对整个唐朝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改变,在还未当皇帝之前,就已经经历多次唐朝的政治危机,而李隆基都是化解政治危机的关键先生,因此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李隆基最终走上帝位。

这么传奇的皇帝,身边肯定有着诸多传奇的人物进行辅助,因而在李隆基麾下诞生了诸多在历史上有名的文臣武将,其中还有一位宦官一直是李隆基的得力助手,也就是今天要探究的主角高力士,了解一下高力士在玄宗朝的功绩!

高力士为唐玄宗当上皇帝所做的贡献

1,协助李隆基铲除韦后一党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五人联合武氏一党诛杀“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从而让唐中宗李显再次登基称帝,但是李显能力平庸,且对韦皇后言听计从,直接让韦皇后参与朝政,促使韦后野心持续膨胀!

韦皇后在参政之后,先是联合武三思等人除掉张柬之等神龙政变的功臣,让自己与武三思权倾朝野,随着时间的流逝,韦后野心越来越大,而武三思集团也是利用韦后想篡夺皇位,被李显第三子李重俊诛灭,但是李重俊输在韦后手里。

韦皇后在看着武三思和李重俊的倒台,认为没有人再可以阻挡她的步伐,于是在谋划之后,与小女儿安乐公主毒杀了唐中宗李显。

然后效仿武则天的称帝之路,先是扶持李重茂登基为帝,自己临朝称制,但是韦后的一切大逆行为被李隆基看在眼里,而李隆基当时身边正好有着高力士这位能文能武的宦官在旁辅佐,李隆基早已按捺不住,想干出一番大事业。

于是在高力士的辅佐下与太平公主联手,最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一起把韦后一党铲除,拥护唐睿宗李旦继位,李隆基成为皇太子,封赏高力士为朝散大夫、内给事,还进入到太子内坊局,随侍太子李隆基身旁。

2,为初登大宝的唐玄宗做出重要贡献

公元710年,已经从小宗的亲王摇身一变成为大宗的皇太子,李隆基非常的兴奋,但是祸福相依,刚刚与李隆基合作的姑姑太平公主同样有着称帝的野心,太平公主铲除韦后是给自己清理道路。

高力士身为武则天都认可的一个太监,肯定有其独到之处,加上家学渊源,高力士对政治斗争非常清楚,因此政治觉悟很高,所以对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能察觉到。

但是太平公主迟迟没有动手,而唐朝刚刚经历多次政变,不能再大动干戈,所以高力士建议李隆基应该尽早登上皇位,逼太平公主动手。

没想到太平公主竟然主动出面劝说唐睿宗李旦继位传位给李隆基,实际上是为了获取李隆基的信任度,所以在公元712年,李旦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

而太平公主在李隆基上位后,多次派人暗杀李隆基,高力士为了保护李隆基,直接在李隆基龙榻旁边打地铺,24小时寸步不离地保护李隆基,让李隆基对高力士更加的看重!

后来,太平公主的阴谋诡计被告破,在高力士的辅佐下,李隆基击溃太平一党,成功诛杀好几位反叛的宰相,稳固了唐玄宗的皇位,因而高力士被破格提拔,授予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省同正员。

高力士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做的贡献

1,成为皇帝与宰相之间的“调和剂”

皇帝与宰相的矛盾是天生存在的,这个没办法消除,但是皇帝和宰相是朝廷最大的存在,不能让矛盾升级,否则后果很严重,因此皇帝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宰相之间的冲突是非常关键的,所以需要一个转圜的余地,高力士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基人之一姚崇在李隆基手底下担任宰相,一直对李隆基尽心尽力,而且李隆基也非常放心,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放手让姚崇去干,但是李隆基身为帝王,真是君心难测,有些时候在与姚崇商讨政务时,很多事情李隆基都不发表意见,弄得姚崇以为李隆基有想法,所以心中难免担忧龙颜大怒;

在旁边的高力士知道姚崇的担忧,于是大胆地提醒唐玄宗,说唐玄宗与大臣们商议时话说得太少,容易让大臣产生误会,这样不利于君臣关系的发展!

于是李隆基告诉高力士,说他不发表意见的事情,都是认可之意,让大臣只管去干就行!接着高力士把皇帝的态度透露给姚崇,这样才避免君臣之间发生真正的误会,提高唐朝的政治效率!

在公元711年就担任宰相的张说在唐朝政坛多次沉浮,先是因为与姚崇有旧怨,阻止姚崇为相,失败之后就去岐王府求助,被告发而贬谪;之后起起落落三四次,其中有一次非常凄惨,差点死去,这时张说的哥哥张光在朝堂向皇帝鸣冤,唐玄宗就安排高力士去探望;

事后高力士回到宫廷,直接向唐玄宗诉说张说的惨状,并且旁敲侧击地提醒唐玄宗,让唐玄宗回忆起张说往日的功劳,最后唐玄宗直接召回张说,继续担任宰相!当然,高力士在李隆基和群臣之间做过很多次的调和剂,让有用之臣为开元盛世贡献自己的价值!

2,为大唐的国本立下大功

封建王朝的国本,最重要之一便是立太子,但是唐朝自唐太宗李世民开始,皇帝与太子的关系极为尴尬,直白一点就是没有信任度,都担心会被自己的孩子篡位,谁让李世民做了一个榜样!

因此李隆基对于立太子一事是非常纠结的,也许从心底来说不想过早的立太子,但是儿子那么多,加上大臣的谏言,若是不立,麻烦更多,于是在公元715年,立皇二子李瑛为皇太子。

但是太子之位终究是一个高危岗位,唐玄宗前期最宠的妃子武惠妃一心要让自己儿子登上太子之位,因而在公元738年太子李瑛和两位同胞兄弟被武惠妃构陷而身亡。

因此“立太子”一事再一次摆在唐玄宗的面前,根据史书记载,高力士看着自家主子为此事茶饭不思,硬是顶着压力在这个事情上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那便是自古以来的规矩-立嫡立长!

唐玄宗在高力士的提醒之下,立马理清思绪,准备立皇三子李亨为太子,因为唐玄宗唯一的皇后没有子嗣,所以只有立长,而皇长子因毁容排除在外,皇二子李瑛已经赐死,因此只有皇三子适合,这位皇三子历经多次他人构陷的风波,依然稳坐钓鱼台,最后成为唐肃宗!

高力士的一句简单的话语,对玄宗、肃宗和大唐来说,就是一件不可否认的大功劳!

高力士在安史之乱期间对唐玄宗的贡献

1,关键时刻铲除奸臣杨国忠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因为唐玄宗中后期的“以夷制夷”策略,让边关藩镇势力非常强大,军队素质也很强,因此安禄山的大军两个月之内占领洛阳,五个月后又占领唐朝国都长安,逼着唐玄宗带着大批人马踏上逃亡之路。

当唐玄宗走到马嵬坡之时,太子李亨联合大内总管高力士、禁军统领发动兵变,促使杨家兄妹身亡,事实上参与兵变是一心要铲除杨国忠,而杨贵妃是太子李亨想要的结果!

高力士铁心除掉杨国忠,则是因为李隆基在逃亡的时刻慌不择路,竟然听信杨国忠的谏言,准备逃到杨国忠经营多年的西蜀地区。

虽然杨国忠一直是遥领剑南节度使,但是高力士不敢把退路交给杨国忠,万一到了西蜀,杨国忠行反叛之事,恐怕将追悔莫及,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彻彻底底的大奸臣杨国忠死亡,这样即便唐玄宗逃至蜀地也能自己掌控局面!

高力士这次的果敢无畏,对唐玄宗乃至对整个唐朝的延续都贡献了一份功劳!

2,生死关头挺身而出捍卫唐玄宗的生命和尊严

公元756年,马嵬坡事变后,太子李亨向李隆基提议分两路逃亡,李亨说自己去号召天下来勤王,而建议唐玄宗继续往蜀地方向前进。

李隆基经历爱妃杨玉环之死,也没有过多的考虑,便答应了,而且不答应也不行,太子李亨决心已定,至于唐玄宗当时真的昏庸了。

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连续五次错误的决定,才导致安史之乱的局势一发不可收!李亨在离开唐玄宗之后,随即自立为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其实这样做的好处还是非常大的,否则唐朝真的会万劫不复!

李亨上位之后,之前一直不受重用的宦官李辅国得到李亨的重用,在公元760年,李辅国看出李亨对唐玄宗没有父子之情,甚至可以说是冷漠至极,就想恶心唐玄宗和高力士;

根据史书记载,李辅国向李亨诬告唐玄宗和高力士等人整天密谋夺位,并且假传圣旨直接让唐玄宗从兴庆宫迁至甘露殿,李辅国仗势欺人,连唐玄宗都没有放过,在迁移的过程中,故意吓得唐玄宗摔下马。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高力士挺身而出挽救了唐玄宗,否则唐玄宗在那一刻就会被李辅国的阴谋弄死!事后,高力士被李辅国构陷,因而李亨下旨把高力士流放,最后在听闻唐玄宗驾崩之后,自己也随唐玄宗而去!

综上所述,高力士虽然是一个太监,而且深受唐玄宗的信任,但是并没有因为有权有势而成为一个奸佞,反而尽心尽力地做好伺候唐玄宗的工作,为唐玄宗的皇帝生涯贡献了自己的价值和力量。

标签: 高力士

更多文章

  • 高力士选择背叛唐玄宗 其实还是为了保护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高力士

    马嵬之变是李唐政权最高权力转移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次禁军政变造成了玄宗丢失权柄,以杨贵妃为中心的杨氏家族被诛,应该说政变的参与者太子李亨和高力士等人支持的是禁军诛杀杨国忠,他们的直接目标并非杨贵妃。但杨贵妃作为杨氏家族成员和玄宗宠妃,是杨国忠最直接的天然后台,因此杨国忠被杀后,为了防止贵妃利用玄宗的政

  • 千古贤宦冯元一,揣摩圣心高力士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高力士

    唐玄宗一生看重过的贤臣名将有很多,当然也看错过很多人,对于这些人他都是用完就随手闲置一旁,帝王的凉薄心性一览无余,无论是李林甫,姚崇这样显赫一时的宰相,还是王忠嗣,张守珪这样的边疆重臣,都不外乎如是,甚至像杨国忠这样的外戚,王毛仲这样的心腹,也是如此。但是在玄宗的生命历程中总会有那样几个特殊的人,能

  • 此人指着儿子讽刺高力士,结果被高力士告了一状,唐玄宗收官,流放,最后将其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高力士

    俗话说:小人得志便张狂,很多人没得志之前唯命是从假装孙子,得志之后就不是他了,旁若无人,颐指气使。还有一种小人,能够称作恶奴型小人,得志之前为出路为主子死心塌地当奴才,得志之后凶相毕露,欺男霸女,欲壑难填,以至要挟到主人。唐玄宗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王毛仲。唐玄宗剧照王毛仲是高句丽人,这在唐朝初

  • 被李白“捧红”的高力士一生经历过怎样的起伏?

    历史人物编辑:天真的狗狗标签:高力士

    有个成语叫“力士脱靴”,大概意思是李白当官的时候不畏权贵,有一天喝酒喝嗨了,让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高力士,给他脱个鞋,放松一下。于是,高力士这一形象。在诗仙李白的光辉笼罩之下,有点惨不忍睹。但其实,历史中的高力士,还真不是这一回事儿。如果把高力士的一生比作一场电影的话,实在是跌宕起伏,处处反转。1,出身

  • 且看太监高力士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李天侃娱乐标签:高力士

    说到高力士这个人,我想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吧!没错他就是唐朝有名的宦官,他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可以与赵高、魏忠贤、李莲英等太监相比较。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一生的事迹吧!他本姓冯,原名元一,潘州人。他的祖先可以上溯到南方十六国北燕的冯弘。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中原战乱不断,世家豪族为避战祸

  • 韦皇后是谁?她做的荒唐事,让现代任何一个男人都难以接受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韦皇后

    身处皇族总是会发生一些很让人羞耻的事情,就比如说私通一事,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在古代一旦被人发现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不过还有些不被人发现的私通,而且还是堂堂的皇后私通,这就比较耐人寻味了。话说,韦皇后和武三思的私通是众所周知的。韦皇后和武三思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呢,韦皇后和唐中宗的女儿,和武三思的

  • 韦皇后真的那么不堪吗?李显流放14年间,她做了什么得到超常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韦皇后

    韦皇后是历史上声名最狼藉的皇后之一,蔡东藩评价她说:“韦氏淫而且贱......有武氏之淫纵,无武氏之材能,其鄙秽固不足道......母女可以通欢,文臣可以私侍,深宫浊乱,无出其右。”按《旧唐书》记载,韦皇后还伙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了唐中宗李显。假如这些都是事实,韦后远比潘金莲还要狠毒,还要Y荡。可潘

  • 10年太子妃,被幽禁15年,“韦皇后”告诉你,在唐朝当皇后有多难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韦皇后

    唐朝有这么个皇后,她曾2次当上了太子妃,2次登上皇后之位,陪老公度过了15年的幽禁生涯,还试图效仿武则天,结果结局凄惨,自己被清算。她就是唐中宗李显的韦皇后。那韦皇后身上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呢?韦皇后出身关中名门京兆韦氏。虽然这个氏族早先的时候很兴盛,但韦皇后所在的那一支是东眷旁支,并且因为一直也没有

  •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唐中宗?李显妨碍她们称帝?李隆基大获全胜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韦皇后

    武则天做了十年女皇帝,开天辟地玩了这么一出以后,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而是归还给了自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那么这个时候有哪几个人在盯着皇位呢?首先当然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这个人看着人畜无害的样子,其实早就想做女皇帝了。在太平公主的脑海之中,女皇帝传位,当然要传给女儿,这样才能代代都是女皇。抱有

  • 被唐玄宗斩杀的韦皇后是她的至亲,她却被唐玄宗封为公主和亲塞外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韦皇后

    被唐玄宗和亲塞外的东光公主根本不姓李,而是姓韦。她的嫡外祖母就是被唐玄宗发动宫变杀掉的韦皇后(唐中宗李显的皇后),她的生母就是唐中宗李显的第六女成安公主。成安公主是庶出,成安公主的嫡母就是韦皇后。而东光公主的父亲是韦后的堂侄韦捷,韦捷在韦皇后被杀后也受牵连,不久也被杀了。东光公主韦氏跟唐玄宗也算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