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渊的所有儿子中,李世民的势力无疑是最大的。当时的皇亲国戚与地主贵族们都知道,李渊虽然是皇帝,但是他不怎么管事,再说了,他的年纪也大了,儿子们也崛起了。因此,寻找潜力股,并依靠潜力股做大自己,就是唐朝初年,大家积极做的一件事情,尤其是身在后宫的李渊后妃们想做的一件事。
就当时的情形来说,潜力价值最大的,无疑是李世民。为什么是李世民呢?
因为李世民手里掌控着两大别人根本不可能有的资源:一是他掌握着兵权,二是他掌握着人才。
尽管开国以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李世民就算把兵权交出来了,由于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与军队将士们建立了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那些将依然还是他的将,那些兵依然还是他的兵,李世民依然还牢牢掌控着军队。
另外,在打仗的过程中,有不少人才都投奔到李世民帐下,和李世民建立了良好的主仆关系。他们很忠于李世民,坚决不愿离开李世民。哪怕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极力拉拢他们,他们依然不愿意改变维系在他们身上的主仆关系。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李世民既然是最大的潜力股,为什么李渊的那些后妃们,不愿意巴结李世民呢?
我们说李渊的后妃们不愿意巴结李世民,是因为她们从来就没有做过巴结讨好的尝试。不但如此,她们还不断和李世民闹矛盾。
比如李世民打下东都后,李渊的后妃张婕妤就来争封地,和李世民的部下闹了很深的矛盾。比如杜如晦从尹德妃父亲门前过的时候,尹德妃父亲就要求杜如晦必须下马,还把杜如晦打了一顿。这两件事都闹到李渊那里,使得李渊把李世民狠狠地骂了一顿。
如果李渊的后妃认识到李世民是个潜力股,将来会成为皇帝,那么她们绝不会去李渊面前告状,和李世民把关系搞僵,更不可能和李世民争执。可见,她们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
那么,这些后妃们为什么这样做?
应该说,她们眼光短浅,看不到李世民是潜力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她们看来,毕竟当时李建成是太子,而且是嫡长子。按照传统的观念,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更何况他还是太子。所以,巴结李建成才是最重要的。同时,帮助李建成打击李世民,还可以在帮李建成中建功,李建成出于感激,必然能够给她们更多的好处。
第二个原因,是她们和李建成交往密切。毕竟李世民常年在外打仗,朝廷事务,一直是李建成在做。可以说,李建成几乎与李渊的那些妃子们朝夕相处,他们的关系自然是很密切的。(后来在玄武门政变之前,李世民在李渊面前告状说,李建成和他的妃子有不可言说的关系,可以说不管是不是诬告,但是这样说,激起李渊的怀疑是一定的。这也是李世民“打蛇打七寸”的手段高明的表现。)反而,李世民常年在外打仗,李渊妃子要和他套近乎,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个原因是,李建成这个人的性格上显然要柔弱一些,政治上也没有李世民成熟。李世民是很讨厌后妃干政的,他知道后妃干政会造成很恶劣的效果,所以他一向对李渊的这些后妃们没有什么好脸色。就算这些后妃们巴结他,他也绝不会搭理她们。所以,后妃们不可能从李世民那里得到什么利益。
李建成就不一样,由于他性格柔弱,政治上不够成熟,因此李渊的后妃们能够影响他。能够影响他,自然就能够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对于这些妃子将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李渊那些后妃们,因为不愿意安分守己,而是卷入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政治斗争之中,同时又因为倒向了李建成,押错了宝,这才让她们最终才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