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查找了一下,无论在小说《西游记》原著中,还是在《西游记》影视剧中,都没有唐太宗大宴群臣时小白龙哭着离席的情节,只有曹荣版《西游记后传》第一集中出现了类似情节,但在细节上仍有很大不同。剧中,唐僧师徒取经归来以后,唐太宗非常高兴,传经完毕后即设宴款待唐僧师徒。期间,唐僧、猪八戒、沙僧三人吃的不亦乐乎,只有孙悟空注意到小白龙没有参加宴席,于是借口有事先行回到住处寻找小白龙。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小白龙压根儿没有参加宴会,因此也就不存在哭着离席的情节。
等到唐僧等人吃饱喝足回到住处以后,孙悟空已经通过元神出窍的方式找到了小白龙,并说服唐僧等人一起前往泾河边了解小白龙独自离队的原因。当他们来到河边时,发现小白龙独自一人在烧纸祭奠,满脸悲情、痛苦无比。在他们的追问下,小白龙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姑父泾河龙王是被冤死的,但苦于自己身负取经重任无法为其伸冤。等到取经大业一结束,小白龙便借着回大唐交差的机会,擅自离开团队跑到街上说书人那里盗走了斩龙剑,并将其拿到泾河边祭奠自己的姑父。
尽管这段情节在《西游记》原著中并不存在,是《西游记后传》编剧所作的改编,但我认为这段改编的非常成功,它基本揭示了《西游记》原著中梦斩泾河龙王故事的来龙去脉,非常符合原著的设定。下面我结合原著来分析一下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真相。有人说,泾河龙王被杀的第一责任人是魏征,因为是他亲手行的刑,也有人认为是唐太宗或者袁守诚,但其实罪魁祸首应该是观世音菩萨才对,正是她为了完成佛祖交付的任务亲手导演了这桩冤案,而李世民、魏征、泾河龙王都是她手中的一枚棋子。
在《西游记》所构建的神话体系中,西方如来座下有四大菩萨,分别是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这四大菩萨中,地藏菩萨常年居住在幽冥界,置身事外不参与教内争斗,而普贤、文殊和观音则为争夺头把交椅暗中较量。因此,当如来佛祖提出传经计划时,观音菩萨马上毛遂自荐表示愿意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目的就是为了迎合佛祖,巩固自己在佛派中的地位。但接活容易,完成任务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在此之前,已经选出了九位取经人,但他们都没有能走到灵山,仅仅到了流沙河就被沙僧吃掉了。
因此,为了确保本次任务成功,观音菩萨制定了非常严密的计划。首先,将沙僧招募到取经团队,避免取经人再次被他吃掉尴尬局面,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其次,确定唐僧为取经团队的总负责人。唐僧原本是如来的二弟子,身份地位非常特殊,这就保障了他的人身安全不会被侵害。毕竟他是佛祖的人,在佛祖的地盘上谁敢动他?最后,将西天取经确定为大唐国的官方行动。大唐国在当时是绝对的霸主,沿途各个国家都非常忌惮,这就可以保障取经团队所经之处不会出现计划之外的阻碍。
前两项计划完成起来都非常容易,最难的是第三个。为此,观音菩萨颇费了一番周折。她先来到长安城并借住在土地神祠中。为了保密起见,她还要求土地切不可走漏风声。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她摇身一变,从此城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名叫袁守诚的算命先生。这个算命先生非常古怪,只为泾河渔翁张稍服务,并且分文不取,每天只要一条金色鲤鱼作为报酬。而这些鲤鱼都被观音收纳起来放养在南海紫竹林边的水池中,后来其中的一只还奉命跑到了通天河成了灵感大王,当然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表。
而观音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将泾河中的虾兵蟹将一网打尽,进而引起泾河龙王的注意并激怒他,这样她就能开展下一步的计划。不久之后,泾河龙王就上钩了,他怒不可遏,直接去找袁守诚算账,双方打赌第二天的降雨情况。结果不出意外,泾河龙王输了。但他并不甘心,于是犯了大忌,擅自改动了玉帝的圣旨。对于这些,观音菩萨当然比谁都清楚,为了确保按计划实施,她先是对泾河龙王施以恐吓,让他感受到罪行的严重性,接着再故意引导泾河龙王向唐太宗求情,目的是让唐太宗参与其中。
最终,观音菩萨如愿以偿,唐太宗因为食言被阎罗王叫到地府对质,进而引发了太宗游地府的情节,借机让唐太宗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孽,并不失时机地给他指明了出路——筹办水陆大会超度亡灵。于是唐太宗马上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水陆大会主持人,不出意外唐僧被选中。正当水陆大会举办之时,观音又出现了,他告诉唐太宗,唐僧念的小乘教法不起作用,不能超度亡灵,只有大乘教法才可以,而大乘教法只有西天如来那里才有。唐太宗听了,赶紧提出要派人去取。于是,西天取经作为唐朝官方行动应运而生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故事中,观音是策划者,长安土地和玉帝、阎王是知情者,袁守诚是观音本人所化,魏征是执行者,而泾河龙王则是唯一的受害者。他本来有着稳定的工作,有着美好的生活,他本可以衣食无忧,尽享天伦之乐,但所有这一切都因为西天取经计划戛然而止。当然,他的牺牲也为龙族争取到一个加入取经团队的名额。作为补偿,观音动用私人关系将他的侄子小白龙弄进了取经团队,当然只能当个劳务派遣工,因为佛祖当初只给了三个正式编,名额已经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