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制作的一件国宝,乾隆都非常喜欢!却被和尚腌了300年咸菜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下的不仅仅是史书文献,还有不少国宝。但是由于近代我国的屈辱求和,不少国宝都流落外人之手,倒是有一件重量级国宝,伪装成咸菜缸子,逃过一劫。这件宝物就是渎山大玉海,由于战火纷飞,流落在外,在一间寺庙里腌了三百年的咸菜,才被专家从咸菜堆里救出来,陈列在北京北海公园的玉翁亭里。
渎山大玉海的历史要追溯到元朝,忽必烈为了展示国力强盛,下令玉匠采用独山玉雕琢而成。不要以为独山玉是很普通的玉,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就是独山玉。这个渎山大玉海,与那块和氏璧,称作是一个妈生的,也不为过。渎山大玉海完成之后,一直在皇宴上用来储酒。名为储酒,其实它就是一件镇国神器。储酒只是为了让他在众人面前露脸,根本目的还是要用来彰显国威的。
后来元朝被推翻,明朝建立,这件镇国之物却流失了一段时间,直到乾隆微服出访时,才发现它的下落。于是流失的渎山大玉海又出现在了国宴上,乾隆对此是赞叹有加,非常的喜欢可是好景不长,近代的兵荒马乱,又让它外出流亡。所幸被一所寺庙捡回来,逃过了战火纷飞和列强的觊觎。但是在寺庙里,它过得并不好。既没有被当作焚香的鼎炉,也没有被当作祈福的钱箱,而是被当作咸菜缸子,腌了三百年的咸菜。
当年在国宴上用来盛酒,和皇帝一起受万人的祷叩,如今却被一群和尚扔在小黑屋腌咸菜,还被筷子戳来戳去,这件宝物的内心,想必是充满了憋屈。不过正是由于这份憋屈,也保全了它的性命,使它没有被列强抢走,流落海外。后来,经过专家的一番探索,它才被找到,陈列在北海公园中,有了"国宝的体面"。
不过小编倒是有一个疑惑,下令用他腌咸菜的住持,究竟是因为识货而出此下策保全它,还是因为不识货才会把他当作咸菜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