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何如来十分恐惧只在西游中出现过一次的乌巢禅师?回答者也不少,答案五花八门,各有原因和道理。
有人说,取经是佛家内部秘密,目的是让妖精出来,悟空打死妖精,扩大佛家势力,但是乌巢禅师把西天取经的情况透露给了唐僧,这等于提前泄密了,所以如来害怕了。也有人说,乌巢禅师真是身份是燃灯古佛,要争斗夺权,所以如来怕了他。
还有不少答案,不一一列举了。
然而,西天取经根本不是什么秘密,观音菩萨在大唐早已说过,而且还是当着李世民及百官的面说出来的。如此广而告之,能叫秘密吗?
至于说乌巢禅师真是身份是燃灯古佛,也毫无道理。佛家意识中,有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过去佛就是燃灯古佛,如来佛则是现在佛,而东来佛祖(弥勒佛)则是未来佛。燃灯已经执掌过佛家,又何必争权?再说了,西游也不是说争权夺势的书。
另外,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成立。如来从不恐惧乌巢禅师,他和乌巢禅师在整本西游中没有任何交集。
乌巢禅师是谁?
历史上,的确有乌巢禅师的原型。比如宋人著作的《五灯元会》中,记载杭州有一位鸟窠禅师,所谓“窠”,其实就是鸟巢。因为他住在松树上,所以,鸟窠禅师也叫鹊巢和尚。
对了,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时,还去拜访过鸟窠禅师。出于好心,白居易还提醒他,说住在树上不安全。不料,鸟窠禅师说,“你做太守更危险”。白居易不懂,求教,鸟窠禅师只说“薪火相交,识性不停。”
不管怎么说,鸟窠禅师是一位高人。
乌巢禅师为何传授唐僧《多心经》?
唐僧在西天路上,有时候悟空会用《多心经》来开导他,这个《多心经》就是乌巢禅师传授的。乌巢禅师为何传授唐僧《多心经》呢?这不是作者随手一写,也有原型故事。
唐慧立本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中,提到玄奘法师在蜀地之时,曾遇到一个身上很多疥疮又臭难闻的和尚,并给了他一些食物和衣服。作为回报,和尚传授玄奘法师《般若心经》(也就是《多心经》),告诉唐僧,念之可避恶鬼。
而在《太平广记》中,也提到玄奘法师在经过西域罽宾国时,遇到一个生疮的老和尚,传给唐僧《多心经》一卷。
很显然,西游记中乌巢禅师传授三藏《多心经》的故事,就是从以上几个故事演化而来。
这段故事看起来与主题不搭,即便去掉也不妨碍故事完整,但吴承恩还是加上去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觉得,可能就是三个原因。
其一,致敬西游故事。
西游和水浒、三国一样,是个累积创作的故事,早在唐朝玄奘法师取经后,他的故事就不断被演绎、流传、广播,相关作品也越来越多,故事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刺激、精彩。本来是历史上真人真事,后来完全成了神话故事。
后人在整合时,很多方面还会留下痕迹,有些即便知道也可能还会保留,这算是对前人的一种致敬。
所以,作者也说“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
当然,乌巢禅师的故事并非完全无用。
其二,衬托取经故事。
说乌巢禅师传经的故事,并不是一点用也没有。因为,从后面来看,唐僧迷茫困惑的时候,悟空确实靠《多心经》开导了唐僧。这就说明,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是很有用的。而乌巢禅师愿意帮唐僧,就因为取经大业,众神都乐意帮忙。
这也能说明,西游没有佛道相争之说,否则天庭派几个厉害的下界,完全可以吃了唐僧,又或者打败悟空,甚至干脆不帮忙。
乌巢禅师就像太白金星、李靖、哪吒、玉帝一样,帮助唐僧师徒,完成取经大业。
而且,之前八戒做妖怪的时候,乌巢禅师劝他跟自己修行,八戒没答应。后来,看到八戒做了唐僧师父,还说八戒得了大造化。
很明显,乌巢禅师也是在帮助唐僧取经,他传经给唐僧,就非常有用。
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另外,乌巢禅师预言了西天取经的过程,算是提前告诉读者结局了。
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这些话,后面也都一一应验了。由此亦可见,乌巢禅师确实是一位高人。
还有一点很关键,乌巢禅师只是一位禅师,没有房子、庙宇,就在树上住着;没有童子、仆人、坐骑,就只有自己。一点势力都没有,这样的人,佛祖恐惧他什么?
一本《西游记》,说的就是唐僧师徒取经,妖怪阻止、神佛考验,而漫天神佛来帮忙的事。总有人解读出勾心斗角,争权夺势,大为不妥。不能因为它是名著,就这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