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天产石猴,因为他的确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而且,蹦出孙悟空的那块石头,乃是一块灵石,吸收了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所以才能孕育仙胞,诞生孙悟空。由于这块石头位于傲来国花果山上,于是孙悟空出来后,就在花果山生活。后来,因为孙悟空进了水帘洞,被群猴尊为美猴王。
从原著来看,花果山水帘洞很不一般,似乎有人曾经住过。
比如,花果山本身就是一座风水宝地,有山有水,山上有凤凰、麒麟、仙鹤和寿鹿等瑞兽;水帘洞中,不仅有石床、石碗、石锅、石凳等,而且石碣上还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样一看,在孙悟空之前,的确有人曾经在这里住过。
那么,这位先于孙悟空而住在花果山的人,究竟是谁呢?
有人说是女娲,有人说是须菩提祖师,还有说是东海龙王,有人说是通天教主,甚至还有人说是镇元子……总之答案五花八门,理由也是千奇百怪,看似也都有道理。
在我看来,花果上之前肯定有人住过,而且一定是神仙。
水帘洞里的石碣,上面的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就是在说有神仙在此住过。所谓“洞天福地”,其实就是道教中神仙所住之地,大概在晋代就已经有了。唐代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中,还详细记录了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正因如此,所以五庄观也有类似的文字。
五庄观有一副对联,即“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很多人据此,说镇元子曾经在花果山住过,因为两处对联很像。这推论很武断,因为后面还有几处地方,也都提到是“洞天”“福地”。比如玉兔精所在的毛颖山,“亘古至今没甚妖精,乃五环之福地也”。
另外,即便天地有大造化,但是也不可能在水帘洞内造出石碗、石床,更不可能造出十个大字。所以,水帘洞这些东西,绝非天为之,必然是有人为之。
从这一点来看,花果山之前肯定有人住过,而且一定是神仙。但是,到底是哪个神仙所住?我们不必细究。
一方面,原著中没有相关文字,能够找到答案;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中适当留白很正常,作者不必把所有事情或者人物的来龙去脉,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原著中,从来没有说过花果山之前有谁来住过,所以找不到答案。如果从其他书中推测,那又不合原著了。
从文学角度来看,吴承恩只需要把花果山说成是神仙曾住之地,那就足够了。至于神仙是谁,为何不现身,又去了哪里等,根本不必去细写,这些于剧情而言无关紧要,写出来对故事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显得累赘。
事实上,如果一定要细究,只会发现很多矛盾之处。
试想,孙悟空诞生之际是什么时候?大概是秦汉之前。因为被压五行山是在王莽篡汉之时,而孙悟空又活了三百多岁,闹了天宫等等。往前推,孙悟空降生时,对应就是秦甚至更早。
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字出于什么阶段呢?金文或者小篆,再以后也是隶书。而水帘洞石碣上的字,原著又明确说了是“一行楷书”。这样一来,岂不是矛盾?
所以说,有些问题,不必细究,作者当时都未必想到。
我始终觉着,如果一个问题能分析出无数种各不相同的结果,那么只有两种情况:其一,忽略已知事实;其二,属于过度分析。两种情况下,分析的所有结果也都是错的。
比如须菩提祖师身份。有人说是如来佛,有人说是太上老君,还有人说是燃灯古佛等等。这就是忽略已知事实,须菩提祖师就是须菩提祖师,他不是别人,这就是他本来身份。
还有花果山的前主人。从文字来看,花果山的确有神仙住过,但是不必过度分析其人是谁,作者也没想过是谁,他写花果山之奇妙,无非就是要证明花果山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