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新疆的病床上,
上海的医生就能为其超声检查,
看似不太可能,
但现在真的实现了
↓↓↓
前些日子,新疆泽普的提拉妮萨女士发现右侧颈部有一点变大,到泽普县人民医院就诊,第一次检查显示甲状腺右叶肿大。6月29日,闵行区中心医院医生通过超声诊断机器人对其进行再次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给出了明确的诊断,使她虽身在千里之外,同样也能享受到上海的医疗资源。
记者了解到,这是闵中心支援泽普县人民医院的5G远程超声诊断机器人,经过多次调试和试运行,目前正式投入使用。有了这台设备,闵行的医生只要远程操控超声探头,即可对泽普患者实施远程扫查及诊断的智能超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边疆群众就医难、看专家难的问题。
利用5G技术,共享优质资源
据悉,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远程医疗在两地的帮扶中更为普及并日渐成熟,由初期的音视频会诊逐步向远程诊治发展。在闵泽两地交流中,发现部分疑难病例的超声诊断仍存在较大的困难,不仅仅是设备需要更新,医务人员的诊断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为此,闵中心专门立项引入5G远程超声诊断机器人,对口援助新疆泽普,通过远程检查,既解决当地患者看专家难的问题,又提升当地医务人员的超声诊断水平,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实现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在南疆地区的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机器人“做媒”,医患零距离
据了解,机器人由医生端与病人端两个部分组成。医生端搭载了仿形探头组件、远程超声控制面板、语音交互组件等,病人端搭载了机械臂智能交互系统、超声系统、组合摄像头视频系统等,可应用于基层筛查、超声体检、院前诊断、紧急援助等。
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5G和宽带网络连接,超声医生在医生端操控仿形探头,即可实现远程操作病人端的机械臂运动,为远在千里之外的病患进行超声检查。同时,医生与病人可通过音视频系统实时进行沟通交流。此外,还可以实时远程调节参数、实时图像读取、远程超声诊断等。
作为项目实施的主要专家,闵中心超声科主任胡滨率先熟练掌握该项新技术,并与泽普县人民医院主任唐玉英联动,不断就新设备的使用和检查适应症的选择上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长远来看,我们还可以开展远程教学,提高更多泽普超声医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真正缓解当地超声医生不足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