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征服了40多个国家,为啥到了印度,却选择撤兵?

成吉思汗征服了40多个国家,为啥到了印度,却选择撤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靠谱学 访问量:1280 更新时间:2024/1/14 18:13:33

在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朝中,如果以疆域辽阔来排名的话,第一名必然是元朝。当时的蒙古国号称百万控弦之士,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其领地超过了3000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二。

当时的蒙古铁骑一路势如破竹,成为了亚欧许多国家统治者的噩梦,甚至在欧洲也流传着“上帝之鞭”的传说。当时被成吉思汗征服的大小国家,据说达到了40多个。

但是当时的成吉思汗,已经打到印度门口,却对着唾手可得的国土退了兵。这究竟是为何呢?是什么阻止了他前进的脚步呢?

成吉思汗是后来闻名天下的称号,而他的本名叫铁木真。当时的蒙古人,还处于强大的金国统治之下,铁木真的祖先就曾经被金人杀害过。因为金国的暗中操纵,蒙古内部各部落争权夺势,战乱不休,无法统一起来对抗金的暴政。

铁木真虽然一直记着祖先的仇恨,但无奈年幼的自己太过弱小,只能跟随在父亲身旁学习骑术和领兵。不久后,他的父亲被敌对部落害死,而年幼的他也成了被追杀的对象。

这个时期算是铁木真一生中,第一个危机时刻,他带着母亲和兄弟们在深山中躲藏,靠着吃野果和田鼠果腹。等到危机过去,他逐渐聚拢之前失散的族人,又把自己的部落重新建立起来。

而这个时候,他也遇见了一位好朋友扎木合。两人的友情本来十分深厚,但铁木真因为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吸引了很多扎木合手下人来投奔。这样的被动挖墙脚的行为,扎木合无法接受,于是他率众兵攻打铁木真。

身处劣势的铁木真一败涂地,但获胜后的扎木合却对投降的士兵凌辱杀戮。他的作法激怒了手下的将士,因此投靠铁木真的人就更多了。扎木合见手下人纷纷离开,只好转投其他贵族。

这个时候的铁木真已经壮大自身,成为了草原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强大后的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父报仇,他趁着敌对部落大意的机会,一举攻破对方首领的大营,收获牲畜、奴隶无数。

这时以扎木合为首的一些贵族,决定联合起来讨伐铁木真,而他为了避免和大多数人开战,主动效忠于当时的蒙古王汗。借着王的名义,他稳固住实力,逐个击破了反对的部落。最终取大汗而代之,把整个蒙古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制定了新的军事政策和结构,并且发展经济、统一字。本来落后的蒙古草原因为他的治理,变得富强起来。虽然此时名义上,蒙古仍受到金的统治,但其实在他心中,早就把金看成了早晚可以解决的小问题。

此时的蒙古国如果想要扩张,摆在眼前的有两个国家,一是金国,另一个是西夏。铁木真决定先易后难,他先是假装和金交好,同时带领军队打败西夏军,并顺势西扩张。

此时的金国意识到了他的强大,于是派遣军队来攻,但日益腐朽的金国军队,又怎么敌得过强悍的蒙古骑射军呢?金国战败后,金帝只好献上公主通婚求和。铁木真坚持不两线作战的原则,暂时放下了和金国的仇恨,继续西进。

此后蒙古军队又征服了西辽等国,打通了西北通往中亚的咽喉要道。这时一股名为花剌子模的势力,以通商为名联系上了蒙古军高层。通商本是好事,铁木真没有犹豫就同意了,可是谁知他们是出尔反尔的一伙人。

他们虽然表面上以通商为主,但其实暗地里也常做抢劫商队的勾当。不久蒙古的一支商队就在西域,被他们的军队半路拦截,不但货物被抢,连商队的人也纷纷被杀或沦为奴隶。

这件事情彻底激怒了铁木真,他带领大军亲自出征,没费多大力气,就打入了花剌子模的国都。当时的彼国国王为了逃命,从南部国境出发,逃往了印度。铁木真带着军队一路追杀,但到了印度境内,却没有继续进军。

根据蒙古的历史中记载,铁木真进入印度后,偶然遇见一只神兽,此兽口吐人言,劝告蒙古军队尽快返程,他就此退兵返回。而他在回到蒙古后,又一次起兵攻打西夏,结果在半路上身染重病,就此死在了征途之中。

那么关于神兽的说法靠谱吗?铁木真为什么不征服印度呢?其实神兽的说法不过是,为了顾全铁木真的面子罢了,他不打印度的原因,更多是出于自身考虑。首先因为印度和西域气候不同,属于热带气候,生于蒙古的士兵不适应当地的环境,对战斗力有很大影响。

其次,因为从蒙古到印度战线拉的过长,不但不利于补给,而且铁木真对于代替他镇守蒙古的弟弟,也不是那么的相信。如果离家太久,被自己人夺了权,那才叫得不偿失。

最后一种说法是,铁木真对于印度的象兵,没有好的解决方法。这一点从他的后代,同印度军队交战记录中可以看出,印度的象兵骑乘大象,居高临下的射箭,让蒙古军队十分忌惮。

后来,蒙古军使用了火攻才转败为胜,击败了印度军队。无论如何,铁木真的决断避免了势头受挫,算是当时的明智之举。

铁木真可以打下如此大的江山,除了他的骁勇善战和善于用人以外,审时度势和能屈能伸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成吉思汗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所在的乞颜部后裔如今还存在吗,如今姓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小辉说娱乐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所在的乞颜部落后裔,现在还是存在的他们现在的姓氏是孛儿只斤这个成吉思汗十世祖叫做孛端察尔,他为人低调,非常的不爱说话,孛端察儿说有一个部落的牧民没有依附,所以谁攻打下谁就能当他们的首领,他的二哥为可以于是孛端察儿就成为了部落的首领,后来孛端察儿统治的地盘越来越大了,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都

  • 明朝末年,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为什么蒙古勇士打不赢清军?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媚影标签:成吉思汗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明朝天下大乱,各个地区都有机会争夺天下,当时最有机会的就是北方的蒙古人和东北的女真人。按道理来讲,蒙古人应该是比女真人更强才对,可是历史之中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在清兵面前却是不堪一击。那为什么蒙古人打不赢清兵呢?蒙古部落虽多,但都是一盘散沙我们都知道蒙古人是居住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他

  •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成吉思汗

    公元1225年秋,成吉思汗不顾自己64岁高龄,选择了亲征西夏,要知道那时的他刚刚完成了自己长达七年的西征。而在征西夏途中不幸又于围猎中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依旧不退兵,而是就近驻扎在六盘山附近休养。成吉思汗当时受伤加上高烧,又年纪大、身在军旅治疗有限,最终彻底拖垮了。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

  • 中国考古专家称成吉思汗死于四川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成吉思汗

    近日,中国考古专家称,成吉思汗死于木雅噶,今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境内。成吉思汗陵墓到底在何处?近日,这个被称为世界考古史上的超级谜团有了新版本:中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原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甘孜州蒙古史迹调查小组特聘专家温玉成教授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他率领的调查组专家确认:成吉思汗死于木雅

  • 成吉思汗后裔建立一个小国,曾蹂躏战斗民族俄罗斯,如今处境不妙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成吉思汗

    俄罗斯作为战斗民族,民风彪悍,凶猛好斗,常常因一些小事大打出手,甚至弄得遍体鳞伤。这样的民族让敌人闻风丧胆,谈虎色变。俄罗斯并非浪得虚名,这个国家的百姓个头普遍高大强壮,肌肉发达,让人看上去像一头北极熊。虽然看起来笨拙无比,若是怒发冲冠,会让很多人跪地求饶。正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在历史上却被一个默默无

  • 成吉思汗的故乡:为什么脱离中国版图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成吉思汗

    清朝建立后,按照与清政府的亲疏不同,蒙古地区习惯上被分为内蒙古与外蒙古。外蒙古土地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如果没有从中国分裂出去,应该是中国第二大省,接近新疆的160万平方公里。成吉思汗的出生地位于当今的蒙古国。所以有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中国的元朝是中国人被异族统治的时期。这当然是不正

  • 朱元璋的才能实在成吉思汗之上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成吉思汗

    朱元璋从一个穷和尚出身,经几十年奋斗,灭群雄而逐胡元.建立起当时世界最大,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国家.他的政治才能在于:根据身份地位的变化,会换位思考,改变思维.起初,他是个造反者,收罗豪俊,发动民众,以武力夺取天下.等到天下大定,则严刑峻法,屡起大岳,将骄悍难制之功臣悍将翦除.对贪腐官员,决不轻

  • 韩国教师说,成吉思汗应该是成吉思“韩”,所以他是韩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像如果评选世界史上的战神,成吉思汗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成吉思汗拥有世界上第一流强大闪电骑兵,具有第一流先进武器。只有20万骑兵,却战胜了经济、文化发达,有几千万人口、拥有几十万、几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像成吉思汗从未打过败仗,西方学者称他为“全人类的王”。800多年前的

  • 成吉思汗到底是蒙古国还是中国的?现在终于弄清楚了

    历史人物编辑:柯秋婵标签:成吉思汗

    如果你到蒙古国去旅游,会发现在各个城市都有成吉思汗的雕像,蒙古国人似乎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宣告世界:成吉思汗是属于他们蒙古国的人。为了把这位一代天骄 “据为己有”,甚至有一些蒙古国的考古学家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便声称成吉思汗的墓地在蒙古国,他是蒙古国人。然而,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眼中,成吉思汗当然是属于中

  • 为什么有人认为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难道他是外蒙古人?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成吉思汗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从什么角度看。如果从今日的地理边界划分,成吉思汗是出生在外蒙古。不过外蒙古这个概念出现的很晚,而外蒙古这个国家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则更晚。如果从历史的的角度看,策神认为成吉思汗属于中国人,虽然成吉思汗本人是不会承认的,因为他毕生也未曾真正吸纳过汉文化。不过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