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成吉思汗的故乡:为什么脱离中国版图

成吉思汗的故乡:为什么脱离中国版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安内史 访问量:1585 更新时间:2023/12/18 17:09:38

清朝建立后,按照与清政府的亲疏不同,蒙古地区习惯上被分为内蒙古与外蒙古。外蒙古土地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如果没有从中国分裂出去,应该是中国第二大省,接近新疆的160万平方公里。

成吉思汗的出生地位于当今的蒙古国。所以有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中国的元朝是中国人被异族统治的时期。这当然是不正确的。

成吉思汗出生的时代,中原地区的金朝代表中国统治蒙古草原地区,出生在那里的成吉思汗当然是中国人。

中国本就有多种语言文字。语言不是判断国家的标准,行政管理才是。当时蒙古人需要向金朝中央政府缴纳贡赋,相当于税收,游牧地区货币不那么流行,大多实物交易与缴税,双方是一个国家内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后来蒙古人灭亡金朝,只是一个国家的王朝更迭,内部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互换,国家还是那个国家。

成吉思汗活了66岁,这使他有足够长时间开创功业。他不但为空前广阔的蒙古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帝国在其死后仍保持扩张的动力和能量。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领导下的蒙古帝国历经数次西征,在被征服的辽阔疆域内建立了“四大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初期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为宗主。

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后,其他三个蒙古汗国已经完全各自为政,互不隶属。到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的时候,其它汗国已经根本不关心中原地区由谁来统治。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元顺帝赶回蒙古草原。“北元”也只维持了20年。明朝6次北伐,深入漠北,大败元军,后来蒙古政权干脆废弃元朝国号、年号、帝号(1388年)。

此后,蒙古分裂为瓦剌(卫拉特)、鞑靼、兀良哈(朵颜三卫)三部。其中西部的瓦剌发展最快,势力一度最大,结果瓦剌与明朝发生了“土木堡之变”。

后来位于蒙古草原中部的鞑靼又再度强盛,发动“庚戌之变”,又一次令明朝颜面尽失。

兀良哈是生活在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部落,明朝初年归附了明廷。明成祖朱棣发动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时,兀良哈成为朱棣“靖难军”的精锐部队,为击败南京方面的军队立下战功。明朝后期该部落逐步融入其他蒙古部落而消失。

明朝末年,蒙古末代大汗林丹继位。林丹汗着手统一蒙古各部,一度颇有成效。但在与后金的战争中败北。林丹汗死后,整个漠南蒙古(内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帝国的版图,蒙古帝国的汗位至此断绝。

漠南蒙古归顺满清时,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尚未归属清朝。但在清军入关前,漠北蒙古三个主要部落首领纷纷向清朝遣使朝贡,与清朝关系密切。

康熙年间,漠北蒙古遭到漠西蒙古噶尔丹的进攻,漠北蒙古各部内附投清。康熙宣布保留漠北蒙古三部首领的汗号,行政体制也和内蒙古一样,加强和巩固了清朝对漠北蒙古各部的管辖。

接着,清朝顺势加快对漠西蒙古的统一,历经康、雍、乾三朝用兵,彻底将其重新纳入中央政权的管辖版图(1757年)。

清朝早在后金时期就与内蒙古(漠南蒙古)联姻,二者融合程度高,内蒙古贵族可以和满清贵族共同分享主宰天下的权势和荣光,因此十分认同清朝。清廷对内蒙古也非常信任,管理基本上是“自治”。

外蒙古(漠北蒙古)归附的时间晚,又是在被漠西蒙古击溃后不得已而降清的,且其后又有反复,所以清朝对外蒙古并不十分信任,虽也封官予爵,但还要在库伦(今乌兰巴托)设立办事大臣进行监督。

导致外蒙古产生独立倾向的是最初原因是政府负担太重。

清朝发动对漠西蒙古的战争时,外蒙古承担了大量物资与人力支持。外蒙古不堪重负,牧民大量破产。

与此同时,清朝对于内蒙古则是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遇到天灾,清廷要调拨大量的米粮、皮裘、牲畜、毡房、银两给予救济。除此之外还实行养赡制度,相当于现代的扶贫政策,使内蒙古经济明显更富裕。

两相对比,外蒙古人对清朝的不满日益高涨,终于酿成1756年的“撤驿之变”。

导火索是清朝乾隆皇帝杀死了因为疏忽而获罪的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二世的哥哥。这引起了外蒙古诸王公的普遍愤怒,纷纷撤驿站、弃哨探,各地牧民举行暴动,袭击清军,打击汉商,清朝在漠北的驿站全部瘫痪。

但这次撤驿之变仅维持了数月便彻底失败,发起人及追随者遭到杀害和镇压。

同时,清朝操纵哲布尊丹巴活佛的转世系统。

哲布尊丹巴活佛从三世起,清朝指定,必须在藏人中转世,并成为定制。活佛系统和外蒙古贵族的血缘联系被切断。

1840年以后,哲布尊丹巴八世没有一次被清廷召见,而在他之前的五十年,历任哲布尊丹巴活佛没有受过一次朝廷的褒奖。

1878年,新上任的满族办事大臣要求废除以往办事大臣见哲布尊丹巴时的叩拜礼,并要求哲布尊丹巴站立迎接。几经交涉后,哲布尊丹巴虽不用起身迎接,但也从此免除了清朝办事大臣对哲布尊丹巴的叩拜之礼。

哲布尊丹巴活佛地位的不断下降成为外蒙古独立的直接导火索。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外蒙古库伦独立集团正式宣布成立大蒙古国。

趁中国中央政府无暇北顾,且西藏正在谋求军事独立,1912年5月,库伦独立军5000余人进攻科布多中央驻军。科布多守军300余人奋战几十天后失陷。至此,外蒙古独立政权控制了外蒙古全境。

独立运动往往与中央政权实力下降和外部强权插手密切相关。

外蒙古与西藏的独立运动的背后分别有俄国和英国的支持。

外蒙古独立先是沙俄支持,后又得到苏联的扶植。1911年外蒙古在沙俄鼓动下驱逐清政府官员,宣布独立。

1913年沙俄迫使袁世凯执政的北洋政府签订了《中俄声明》。声明规定:外蒙古承认中国宗主权,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俄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中国不得在外蒙古派驻官员、军队,不得移民。

1915年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定》,重申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据此外蒙古宣布取消“独立的大蒙古国”。

十月革命后俄国陷入内战而无暇顾及外蒙古,1919年11月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和总理段祺瑞下令出兵外蒙古,软禁哲布尊丹巴活佛。北洋政府下令取缔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

1921年,外蒙古中国驻军先后遭苏联白匪和红军的进攻,最后撤回内地。苏联红军进入外蒙古,协助蒙古人民党建立了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1922年签订《苏蒙修好条约》,苏联承认外蒙“独立”。

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发表严厉声明,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但由于当时中国陷于内战,北洋政府没有派军队收复外蒙古。本希望借助英、美、日出面干涉,但未起到效果。

1924年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和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也叫《中苏协定》,其中第六条明确“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权”。这意味着此时蒙古至少在名义上尚未能获得独立。

1927年,苏联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蒋介石代表中国中央政府回电拒绝,并责令外蒙古执政者放弃独立,回归中国。

1928年,外蒙古发生大规模反对独立、并要求回归祖国的统一进步运动,苏联以“平叛”为由出兵外蒙古,进行镇压。蒙古统一人士要求中华民国政府出兵外蒙古,中苏军队在外蒙古东部边界发生小规模战斗。

此后中国军队再也没有进入外蒙古。

中华民国从北伐、中原大战、国共内战,到九一八事件和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无力处理外蒙古问题。

1945年德国投降后,美英在雅尔塔国际会议中与苏联达成默契,以牺牲中国部分利益换取苏联尽快对日作战。斯大林提出条件,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并给予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权。

蒋介石也知道把外蒙古丢了是千古罪人,所以开始坚决不同意。

后来蒋介石面对斯大林的施压,又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在万般无奈之中,于1945年8月14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正式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

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允许外蒙古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是否独立。结果在苏联势力的影响下,97.8%的蒙古公民赞成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

尽管联合国所派观察员不承认此次投票,中华民国政府仍在1946年1月5日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2月1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蒙古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国失去了对外蒙古的宗主权。

1949年蒋介石退到台湾后,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理由是斯大林没有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的“不援助中共”等条款。这就是至今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版图上还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据。

不过1955年,在美国的压力下,当时有联合国席位的台湾当局在安理会上弃权,同意蒙古加入联合国。

中国大陆这边,1949年10月16日新中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建交。1950年中蒙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整个50年代,中国向蒙古输送了大量工人帮助其经济建设。

1960年代中苏决裂初期,蒙古国试图保持中立。后来倒向苏联一边。直到1992年苏联解体后,苏联军队才彻底从蒙古国撤走。

1994年中蒙两国签订《中蒙友好互助条约》,表示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摘自拙著《天命之争——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有删减)

标签: 成吉思汗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才能实在成吉思汗之上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成吉思汗

    朱元璋从一个穷和尚出身,经几十年奋斗,灭群雄而逐胡元.建立起当时世界最大,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国家.他的政治才能在于:根据身份地位的变化,会换位思考,改变思维.起初,他是个造反者,收罗豪俊,发动民众,以武力夺取天下.等到天下大定,则严刑峻法,屡起大岳,将骄悍难制之功臣悍将翦除.对贪腐官员,决不轻

  • 韩国教师说,成吉思汗应该是成吉思“韩”,所以他是韩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像如果评选世界史上的战神,成吉思汗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成吉思汗拥有世界上第一流强大闪电骑兵,具有第一流先进武器。只有20万骑兵,却战胜了经济、文化发达,有几千万人口、拥有几十万、几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像成吉思汗从未打过败仗,西方学者称他为“全人类的王”。800多年前的

  • 成吉思汗到底是蒙古国还是中国的?现在终于弄清楚了

    历史人物编辑:柯秋婵标签:成吉思汗

    如果你到蒙古国去旅游,会发现在各个城市都有成吉思汗的雕像,蒙古国人似乎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宣告世界:成吉思汗是属于他们蒙古国的人。为了把这位一代天骄 “据为己有”,甚至有一些蒙古国的考古学家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便声称成吉思汗的墓地在蒙古国,他是蒙古国人。然而,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眼中,成吉思汗当然是属于中

  • 为什么有人认为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难道他是外蒙古人?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成吉思汗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从什么角度看。如果从今日的地理边界划分,成吉思汗是出生在外蒙古。不过外蒙古这个概念出现的很晚,而外蒙古这个国家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则更晚。如果从历史的的角度看,策神认为成吉思汗属于中国人,虽然成吉思汗本人是不会承认的,因为他毕生也未曾真正吸纳过汉文化。不过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

  • 成吉思汗葬地的习惯法思考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死,在蒙古草原乃至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其死后葬地的选择,也曾引起激烈的争论。成吉思汗的葬地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成吉思汗死后,其尸体被装进两个口袋,一只口袋盛着金帐汗国的黄金家族成员及亲族大臣,另一只口袋盛着他本人,并与他一起葬入了腾格里(蒙古语,意为“天

  • 古代四大历史罪人,为何成吉思汗居首?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成吉思汗

    历史人物功过是非有很多因人而异的不同见解和评价标准,但说到罪行,从人文和民本出发,以屠戮百姓残酷程度为核心标准,得出了以下四大历史罪人,将颠覆你的历史观。 安禄山 四号历史罪人: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

  • 成吉思汗后人,改名换姓隐居四川,600年后靠一首诗相聚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成吉思汗

    太祖龙兴朔漠,践夏戡金,荡平西域,师行万里,犹出入户闼之内,三代而后未尝有也。——《新元史》要是说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相信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就算在国外也是一样的。当初,铁木真凭借着强悍的实力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组成了一支战斗力异常凶猛的队伍,可以说在那个时候鲜有敌手。他率领着铁骑征服了亚欧

  • 千年前湮灭的神秘王朝,成吉思汗曾经六攻而不果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成吉思汗

    历史上有一个消失了的民族,全民尚武,以战死沙场为荣;他们还建立了一个近200年的王朝—西夏,先后与同时代的宋、辽、金、蒙古抗衡,成吉思汗曾经六攻而不果!能够重创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抵挡成吉思汗征服脚步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有人作诗云:有外藩内汉、万里佛国的文化异彩,让成吉思汗六次征伐、含恨而

  • 内蒙惊现成吉思汗国宝,村民举报立下奇功,牧民只能无奈上交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成吉思汗

    众所周知,我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涌现出众多传奇帝王,成吉思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近年来为了研究成吉思汗的相关资料,专家们纷纷组成考古队对他的墓葬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寻找,让专家失望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依旧一无所获。然而在上世纪中期,在内蒙古的一位牧民,他在放牧的过程中竟然意外

  • 成吉思汗嗜杀成性,屠城却不杀三种人,难怪能成世界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这是史书上绕不开的一座里程碑,他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殊不知他小时候也是个普通的小孩,机缘巧合之下,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是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生于1162年,他本身是落魄的蒙古贵族,后面经过他的不断努力,统一了蒙古部落,又集结优势兵力灭掉了金国,统治的地区更为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