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超过2000斤的牛你见过吗?体长将近3米,高度超过2米,堪称牛中“巨无霸”!可惜数量稀少,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国内存在这种野牛。
“牛魔王”闯村
今年3月15日,云南省普洱市的一位村民发现了一头野牛闯入自家的牛圈。这位村民乍一看便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眼花了。
虽然没法仔细测量,但光看着自家牛圈里的黄牛和这头野牛的体型对比就够让人心惊了。和这头野牛比起来,自家的黄牛就好像没长成的幼崽,显得十分瘦小。
村民马上拨打电话向相关部门进行求助。等相关部门赶到后,村民也终于知道了这头野牛的名字——白肢野牛,和它的身体特征一对照,确实很好记。通体黑褐色,唯有四肢呈现黄白色。
在处理过程中,专家也对村民们说,遇到这种野牛千万不要轻举妄动,意图赶走它!
野牛闯入自己家中却只能坐以待毙?难不成这种野牛还有什么来头?
白肢野牛,又被称为“印度野牛”。它的身体长度将近三米,高度也在两米左右,体重能够达到2000斤甚至3000斤。不仅仅它健壮的身躯充满了力量感,它的两只牛角更是锋芒毕露。角长近一米,弧度较大,角的尖端十分锋利。
一般来讲,体型巨大则意味着身形笨重,但白肢野牛完全说不上这一点。你以为它是怎么进到村民家里的?顶开栅栏?错!白肢野牛会选择跳过栅栏。要是它冲锋起来,速度可以达到接近55千米每小时!
仅靠着身体因素,白肢野牛就已经称得上是危险的猛兽了,但真正让白肢野牛危险性加倍上升的,则是它与温顺的黄牛截然不同的性格。
白肢野牛的侵略性极强,你对它表露出敌意,那它就必定还以颜色。只不过白肢野牛的报复更没有那么好接,试想一下,超过2000斤的体重,锋利的牛角,再加上丝毫不慢的速度,这堪比战车的冲锋,连汽车都扛不住,以人的身体但凡擦着碰着那就是非死即伤。
这也是专家建议村民不要轻举妄动的原因之一。
白肢野牛这么危险,那要是我有把握利用工具击杀它那能不能动手呢?要是在它没有危及你生命的条件下你这么做了,那我只能说是,我看刑。
虽然白肢野牛被称为“印度野牛”,让很多不了解它的人以为它只生活在印度,但实际上,白肢野牛是分布在亚洲南部地区的,只是绝大部分生活在印度。我国也存有少量白肢野牛,总数量估计在200只左右,而全世界范围内的总数也不过2万只。
这么稀少的数量意味着什么?重点保护动物!千万不要动歪心思!听专家的建议保护好自己就可以了。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第三点,就是这种做法对村民是有一定好处的。
首先,我们先要搞懂一个问题,白肢野牛为什么会闯入村民家中?白肢野牛平时都是生活在密林中的,平常想见都见不到。我国第一次拍摄到白肢野牛幼崽的视频,都已经是在2021年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和白肢野牛的生活习性有关。白肢野牛喜欢结群生活,一群的数量少则五六头,多则二三十头。但和很多动物不同,白肢野牛的“群主”由雌牛担任,组成“群员”的为其余的雌牛和幼崽,成年雄牛直接被“踢出群”。
惨遭“退群”的雄牛平时都是独自生活,最多拉上一两个“好哥们儿”作伴,只有等到了发情期才会回到牛群中交配。
闯入村民家中的白肢野牛,都是正处于发情期的找不到牛群的雄牛,想要和牛圈中的黄牛交配。看看白肢野牛健壮的身躯就能想到它的优良基因,和黄牛杂交后,要是能产下幼崽,那无疑是优良品种。
据说,这种超低概率事件确实发生过,只不过杂交的后代和驴一样没有繁殖能力。产下的杂交牛体型要比正常黄牛健壮许多,没有白肢野牛“白袜子”的特征。要是幸运的话,村民可以直接“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了。
强弱之争
但凡是这样体型巨大、十分凶悍的动物,都免不了被感兴趣的人们比上一比战力。白肢野牛自然也没能逃过这一点。
在自然界中,它唯一的天敌就是孟加拉虎。关于两者的强弱也是争论不止,有说见过孟加拉虎猎杀白肢野牛的,也有说见过白肢野牛反杀孟加拉虎的。
事实上,白肢野牛的体型并非摆设,要是正常单对单,即使是孟加拉虎想要单杀它也并非易事,多半会落得个牛死虎伤的下场。在危险丛生的自然界,这对于孟加拉虎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孟加拉虎对于白肢野牛的捕猎策略多为伏击落单的野牛。
但别忘了,白肢野牛是结群生活,这样的办法对付离群索居的雄牛自然是无往不利,但雌牛和幼牛可没那么简单就被捕杀。曾经就有记录,孟加拉虎捕杀了一头白肢野牛幼牛,但幼牛的尸体被随后赶到的牛群护住,最后孟加拉虎只能悻悻离去。
就好比武艺高强的将军遇到了结群成对的重骑兵,虽然阁下确实强大,但面对骑兵的冲锋又该如何应对呢?
驯养种?杂交后代?
在我国的西藏和云南地区,还有着一种牛,它们和白肢野牛的外貌以及习性都十分相似,那就是大额牛。
曾经有专家认为大额牛是白肢野牛和黄牛的杂交后代,或者是白肢野牛的驯养型。但后来通过对基因的研究推翻了这种推测,目前普遍认为大额牛是一个新的种。
与白肢野牛不同,大额牛是可以食用的。虽然曾经的大额牛还一度经历过濒临灭绝的风险,但在国家的保护和扶持下,现在大额牛的饲养早已走上了正轨。
动物的天敌究竟是谁?
大额牛靠着被人类饲养度过了种群危机,但白肢野牛却因为它喜好游荡的生活以及凶猛的性格无法被饲养。
印度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当他们以为白肢野牛已经适应人工饲养的生活后,将一头黄牛放入其中想要进行配种。却没想到白肢野牛瞬间暴起,用牛角插入黄牛的身体将其击杀。
这么凶猛的白肢野牛为何还是沦落到了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境地呢?
虽说它们几乎在自然界没有天敌,但繁衍的速度极慢,雌性产下幼牛需要280天左右,而且每次仅产一头幼牛。雌牛对于幼牛也十分爱护,直到成熟期才放它们独自谋生。
除了繁殖速度慢以外,人类的猎枪和对环境的改造占据了更大的因素。就算白肢野牛再凶猛,也无法和枪火抗衡,在我国这种事件就曾发生过几次,本来数量就不多的白肢野牛被偷猎了几十只,足可以称得上是大危机了。
但这也是比较久远的事件了,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偷猎现象得到了制止。如今白肢野牛仍在云南的密林中好好的生活着,也希望它们能够一直如此。
作者:九月授衣
参考资料
国内首次!红外相机在云南普洱排到亚洲野牛幼崽影像;央视网;2021.08.10
身高差明显!最大野生牛印度野牛和黄牛同框;人民网;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