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狄仁杰的父亲官至四品,爷爷官至三品,那为什么狄仁杰就只是三品

狄仁杰的父亲官至四品,爷爷官至三品,那为什么狄仁杰就只是三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冰城秀玲 访问量:246 更新时间:2023/12/29 9:18:12

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因为狄仁杰位高权重,又经常拥有便宜行事之权,于是观众们便将狄仁杰戏称为“常务副皇帝”。

而历史上的狄仁杰,虽说没有电视剧里演绎的那么夸张,但也绝对是权掌中枢、万人敬仰的大人物。毕竟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再加内史一职,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影响国家和朝廷的政策了。

能够成为宰相,狄仁杰的个人能力无疑是十分优秀的。但也必须要知道,在封建时期,能够读得起书,步入仕途又能较为顺利的,多多少少都需要家族势力的帮衬。从这也能看出,狄仁杰能有后来那么高的成就,他的家族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

狄仁杰的父亲,名叫狄知逊。因为家境优越,所以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也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起点就是从六品下的东宫内直郎,负责掌管太子东宫的符玺、伞扇、几案、服饰等事情。

在太子东宫待了几年,狄知逊就被调到郑州担任司马参军,同时还兼任郑府兵曹参军。后来又历任梁州都督府录事参军、越州剡县县令、华州郑县县令,最终官至夔州都督府长史。

唐朝的行政区划,分为道、州、县。道就相当于现在的省,州就相当于现在的市。而州长史一职,就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市长,副厅级干部了。

自己的父亲是副市长,这对狄仁杰后来的人生道路,绝对是起到非常大作用的。

除此之外,狄知逊还有四个哥哥。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导致很多历史资料的缺失,因此就只能查询到狄知逊两个哥哥的历史记载。

狄知逊的哥哥狄知本,最终官至营州司马,论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市军分区司令员,大校军衔。狄知逊的另一个哥哥狄知俭,也担任过江阴县令,放到现在那也是县长级别,属于正处级干部。

虽说狄知逊还有两个哥哥的情况如今无法查询到,但他俩的成就也肯定是远超绝大多数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再加上狄仁杰聪明睿智,后来他能成为宰相那也不足为奇。

再来说说狄知逊的父亲,也就是狄仁杰的爷爷狄孝绪。

早在隋朝的时候,狄孝绪就已经是新丰县长了。再到唐朝的时候,狄孝绪又担任过行军总管、大将军、尚书左丞、使持节汴州诸军事、使持节澧州诸军事、澧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还拥有爵位临颍男。

行军总管,是战争时期某一路军队的统帅,麾下怎么说也有个数万人。

使持节汴州诸军事,使持节澧州诸军事,这就意味着汴州、澧州这两个地方的军政大权全部在狄孝绪的手上,什么军事、吏治、司法等大小事务,全部都是由狄孝绪说了算,也只有皇帝十分信任的人才能拥有这项权力。

尚书左丞,负责尚书省的各项政务,只有遇到大事情才需要告知尚书仆射。同时尚书左丞还分管着吏部、户部、礼部,甚至还负责监察御史台。这几个官职要是放到现在,那绝对是副国级干部。

金紫光禄大夫,这是文散官,属于正三品。要知道即便是狄仁杰,后来也不过是银青光禄大夫。

除此之外,狄孝绪还拥有爵位。虽说只是个男爵,但也让他迈入贵族的序列了。

从狄孝绪所担任的这些官职上看,他的成就丝毫不低于狄仁杰。也正是狄孝绪打下了这么好基础,狄知逊乃至狄仁杰,也才能有后来的成就。

如果再往上追溯,那又可以看到许多勋贵。狄孝绪的父亲狄进,担任过北齐的建州司马。狄进的父亲狄湛担任过西魏的将军,也担任过东魏的永安镇将,还担任过北齐的安西将军、泾州刺史,同时还被授予了子爵。

狄仁杰是真的家世显赫,世代为官。

凭借着先祖打下来的基业,再加上自己也确实能力十分优秀,狄仁杰步入仕途后,最终官至内史,成为宰相。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说是宰相,但狄仁杰也只是正三品。在这之上,还有许多二品、一品的官职。

那么狄仁杰为什么只是个三品官员呢?这就需要说到唐朝的官员品级制度了。

在唐朝,官职最高的便是正一品,如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在这些官职中,天策上将那想都别想,毕竟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担任过的官职。

至于三师和三公,那都是荣誉性的官职,都属于虚职,没有什么实权。同样的,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这也是虚职。换句话来说,朝廷还需要狄仁杰去办事呢,如果真的让狄仁杰来担任这些虚职,那狄仁杰留下来的工作谁去负责?

也因此,这些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官职,狄仁杰就无法担任了。

正二品官职呢,有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这两个。但很不巧,李世民也担任过这两个官职,所以其他人也就不要想了。

从二品官职中有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府牧、河南府牧、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这些官职,要么是虚职,要么就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而狄仁杰向来是手握实权,再加上他是京官,自然而然的就跟从二品无缘了。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狄仁杰就只能官居三品了。

标签: 狄仁杰

更多文章

  • 武则天让狄仁杰推荐贤能,狄仁杰说出一人名字,众大臣不解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狄仁杰

    在我国古代当官的途径并不是只有科举制一种。与科举制度并行还有贤能举荐。一般拥有举荐贤能的人也是当朝大臣。不然哪个皇帝肯定你的呢?俗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历史上的著名贤相狄仁杰就是个举荐人才的能手。狄仁杰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威望,如果不是狄仁杰李家的江山估计就流落外姓了。武则天非常器重狄仁

  • 李世民称帝之后秦琼“多疾病,”绘图凌烟阁之前便已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秦琼

    李世民年少戎马,行为作风更倾向于武将,所以李世民养成了当时文人鲜有的一个好习惯:化敌为友。隋末天下大乱,英雄辈出,而有一个堪称惊艳前后五百年的农民起义组织,在隋朝的末年,成为了天下人才的储备库、李世民的文武智囊营,这个组织,正是“瓦岗寨”。唐朝著名的文臣魏征,武将程咬金、秦琼、李勣、张亮等人,都是瓦

  • 秦琼的双锏真有130斤?换算后真相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叫我过客标签:秦琼

    说起历史正史中的秦琼:骑着战马,拿着一杆长枪,再乱军丛中将敌方的将领一枪刺死,人和马都分离开来。由此可见,秦琼是用一把长枪当作武器来进行战斗,并且他是用这把长枪来打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和威名来的。又有人说,秦琼在唐朝的武将中是算得上数一数二的,论冲锋陷阵他说第二,还没有人能称得上第一。可是,在一些有关秦

  • 门神秦琼:五度跳槽,六任老板,说好的义气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秦琼

    文/刺猬秦琼首先说明:本文绝无唐突、歪曲秦二爷之意,仅仅就史论事,将心中疑惑求教于方家。01先扯一段闲篇儿。《西游记》第一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踏伏案边,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

  • 说唐中罗成和秦琼互换武艺所立的誓言一语成谶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秦琼

    在说唐系列小说中,罗成和秦琼都是武艺高强之人,但是若是说厉害,还罗成厉害。秦琼虽然名气大,但是他的排名却和罗成差了些。罗成在小说中是天下第七条好汉,虽然他前面还有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六人。但是排在罗成前面的六位都死的比罗成早。所以后来感觉罗成可以天下无敌、纵横天下。当然,

  • 秦琼父子都是小说顶级名将,如果秦彝参与排名,至少高出儿子五位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秦琼

    看到标题“秦琼父子都是顶级小说家,如果秦弈参加排行榜,至少比他儿子高五位”,不知道熟悉隋唐小说的朋友有没有会同意老乐的观点。因为秦琼在小说中的主角地位并不在于他的勇敢,而是在于他的综合素质——在武侠评论方面,秦琼在各个版本的英雄排名中都处于较低的位置;在谋略上,秦叔宝虽然是“智勇福”三将中智慧的代表

  • 盘点隋唐猛将兵器,秦琼虎头枪最末,第一让人想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秦琼

    古代冷兵器种类繁多,十八般兵器更是各式各样,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在古龙小说中,曾有百晓生做兵器谱,品评天下兵器。在英雄辈出的隋唐时期,他们手中的武器可谓是十八般武器样样俱全,无论是锤子、镏金镗、大刀、还是枪各种冷兵器让人看的是眼花缭乱,直叫众位看官拍手叫绝。那接下来我们就看看隋唐英雄最霸气的武器都有

  • 李世民军事能力如何,真的很厉害吗?比不上秦琼?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秦琼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很多优秀的将领,比如他手下有秦琼还有尉迟恭。所以他手下的人都是万里挑一,而且是千古歌颂的良将,这样一来的话,李世民在军事能力这方面也被掩盖了不少。所以有人说李世民只懂得政治,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军事,那些比较优越的胜仗都是他手下的人帮他打。如果各位这样讲,那就大错特错了,毕竟

  • 秦琼立过大功,却无法进入凌烟阁,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秦琼

    秦琼是唐朝的一名将领。他有勇有谋,曾经多次立下战功。但是,他却差点没进凌烟阁,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凌烟阁的背景。凌烟阁是唐朝时期的最高科举考试场所,是士子们梦寐以求的地方。进入凌烟阁不仅可以得到官职,还可以带来荣誉和尊重。秦琼自幼喜欢武术,但是并没有太多读书的机会。他曾经听说过凌烟阁,也

  • 隋唐18条好汉,名满天下,为何只有秦琼一人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秦琼

    一说起隋唐18条好汉,我想大家一定会立刻想到《说唐》这一本书吧,不过有认真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应当都知道,在整本故事中出现的好汉也仅仅只有13条而已,这其中就缺少了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以及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等五名好汉,所以说有的人也将其称为隋唐13条好汉。其实不管是多少条好汉,可以肯定的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