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唐朝开国功臣,历经武德、贞观、永徽、显庆、龙朔、麟德六朝,参与了多次战争,屡立战功,被尊为“一代名将”。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祖孙三代也经历了不少风波。他的父亲薛世雄曾被李渊所杀,他的儿子薛万均曾被李世民所猜忌,他的孙子薛崇简曾被武则天所赐死。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恩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薛仁贵的父亲薛世雄,是隋朝的一名将领,曾参与了平定陈国、灭亡南朝梁、征讨突厥等战役。他是一个忠勇善战的人,但也是一个骄傲自负的人。他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对隋炀帝说:“陛下,您的功劳不过是继承了您父亲的基业,而我却是凭借自己的武力,为您开疆拓土。”这句话惹怒了隋炀帝,他认为薛世雄是在贬低他的功绩,于是下令将他斩首。薛仁贵当时还是一个少年,他目睹了父亲被杀的惨状,心中充满了悲愤和仇恨。他发誓要报仇雪恨,于是投奔了李渊,成为了唐朝的一名士兵。
薛仁贵在唐朝军队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智慧,很快就得到了李渊的赏识和信任。他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了皇位,成为了唐太宗的亲信。他随着唐太宗征战四方,平定了吐谷浑、高昌、突厥、高句丽等国家,建立了唐朝的强大威望。他的战功无数,被封为魏国公,享受着荣华富贵。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父亲之仇,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向隋炀帝报复。他终于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隋炀帝的儿子李渊,将他斩首送给了唐太宗。唐太宗虽然对薛仁贵的功劳有所赞赏,但也对他的残忍有所不满。他对薛仁贵说:“你既然已经报了父仇,就应该放下心中的怨恨,不要再做这样的事情。”薛仁贵虽然答应了唐太宗的话,但心中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的仇恨还没有完全消除,他还想要杀死隋炀帝本人。
薛仁贵的机会终于来了。唐太宗在永徽四年(654年),决定亲征高句丽,要求薛仁贵率领一支部队,从辽东出发,与李勣、李道宗等将领会合,共同攻打高句丽。薛仁贵在出发前,得知隋炀帝已经逃到了高句丽,他心中大喜,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的机会。他暗中下达了一个命令,要求他的部下在遇到隋炀帝时,不要杀死他,而是活捉他,交给他处理。他想要亲手杀死隋炀帝,以泄心中的恨意。然而,他的命令被唐太宗知道了,唐太宗非常生气,认为薛仁贵是在私自行事,违背了军令。他立即派人去阻止薛仁贵的行动,并下令将薛仁贵革职查办。薛仁贵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震惊和愤怒,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不公和侮辱。他对唐太宗说:“我为您效力了几十年,立下了无数的功劳,您却如此对待我,这是何苦?您不让我杀隋炀帝,难道是因为您还对他有所留恋吗?您忘记了您的父亲李渊是怎么死的吗?隋炀帝是您的仇人,也是我的仇人,我为什么不能杀死他?”唐太宗听到这些话,更加气愤,认为薛仁贵是在无理取闹,不知感恩。他对薛仁贵说:“你不要再胡说八道了,你既然不服从我的命令,就不要再做我的臣子。你可以自己去找隋炀帝报仇,但你不要指望我会原谅你。”说完,唐太宗就撤回了自己的军队,让薛仁贵孤立无援。
薛仁贵虽然被唐太宗抛弃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他带着自己的部队,继续向高句丽进发,希望能够找到隋炀帝的踪迹。他在路上遇到了高句丽的军队,他们正是隋炀帝的护卫。薛仁贵一见之下,大喜过望,立即发动了攻击。他率领着自己的士兵,奋勇杀敌,不惜付出重大的牺牲,终于突破了高句丽军队的防线,冲进了隋炀帝的营帐。他看到了隋炀帝的身影,他激动地大叫:“隋炀帝,你还记得我吗?我是薛仁贵,我是薛世雄的儿子,你杀了我的父亲,今天我要为他报仇!”隋炀帝听到这个声音,惊恐地转过头来,看到了薛仁贵手持长刀,向他扑来。他想要逃跑,但已经来不及了。薛仁贵一刀刺入了隋炀帝的胸口,将他杀死在地。薛仁贵看着隋炀帝的尸体,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快意和解脱。他大声地说:“父亲,你可以安息了,我为你报了仇!”
薛仁贵的儿子薛万均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曾随父亲出征辽东,屡建功勋。然而,薛万均的武艺和声望却引起了李世民的猜忌。据《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有一次,李世民在宫中设立了一个射箭的比赛,要求每个人都要穿过五层甲胄。薛万均轻易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李世民大为惊讶,赞叹道:“卿之箭术真是神妙!”但是心里却不高兴,认为薛万均有叛逆之心。
不久后,李世民就找到了一个借口,将薛万均处死。原因是有人告发薛万均与窦建德有私交,窦建德是当时反对唐朝的叛军首领。李世民不加审问,就下令将薛万均斩首示众。
薛仁贵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但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家族的性命,只能忍气吞声。他在《旧唐书·薛仁贵传》中说:“朝廷有大事,不可为私情所累。吾儿虽死,吾身尚在。”
薛仁贵的孙子薛崇简也是一位有才干的官员,曾参与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即位,受到唐睿宗和唐玄宗的信任和重用。他曾任太常卿、尚书右仆射、左仆射等职,并封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燕国公等爵位。
然而,薛崇简也没有逃过悲惨的命运。开元十二年(724年),武则天的女儿镇国太平公主去世,她是薛崇简的母亲。按照礼制,薛崇简应该奉陪灵柩回长安安葬。但是武则天却下诏说:“太平公主生前与我不睦,她的子孙不得入京城。”这是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一种报复,也是对薛崇简的一种打压。薛崇简无奈之下,只能留在外地,不能回到长安。
薛崇简虽然有才能,但是却没有机会施展。他在外地任职,受到了当地的排挤和欺压。他曾经上书给唐玄宗,请求调回京城,但是没有得到回音。
开元十二年(724年),薛崇简病逝于袁州(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享年四十多岁。他的墓志铭在1954年出土于咸阳市底张湾,现藏于西安碑林。
薛崇简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不平,他先是遭到李世民的猜忌,导致父亲被杀;后又遭到武则天的怨恨,导致母亲被杀;最后又遭到唐玄宗的冷落,导致自己被贬。他虽然有功于唐朝,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赏赐。他是一个忠贞不渝、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