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难在立仙根,事到临头见本真。食色不移君子性,钱财易动小人心。死生一度谁无恐,爱恨两般自有分。若要成仙须忘我,我心不死道无门。”——《吕洞宾》
“八仙过海”是古代民间盛传的道教神话传说,八仙受到一位仙人的邀请,穿越海域去参加宴会,欣赏盛放的牡丹花。不想,他们在回来的路上被东海龙王拦下,不让八仙和其友人们过海回岸。双方僵持不下,只能进行法术较量。八仙法术高超,拿出自己的法器,最终打败龙王一派,取得斗法的胜利,成功越过大海。八仙的故事在民间很是流传,明朝时期人们才将八仙的名号彻底确定下来,民间百姓最为熟知的应该是全真教的代表人物——吕洞宾。
吕洞宾的历史原型
人们常用“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言语来形容忘恩负义、不识好歹之人。故事的主角吕洞宾作为八仙之一,是有真实的历史原型人物存在的。根据历史古籍记载,吕洞宾是唐朝时期全真教的创始人,大多数人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现代社会,人们发现一处吕洞宾的墓穴,揭开其中的神秘面纱。然而,考古工作者在打开棺木后,看见其中用于陪葬的一物后,还直呼:这根本不可能。
历史轶闻记载吕洞宾出生于官宦家庭,祖父是朝廷命官,家境优越富足。吕洞宾自小聪明机敏,属于文武兼备之才,学习武术刻苦精炼,文学水平也不错,还曾两次参加科举中举,仕途生活都一片大好前景。本来可以进入官场当个朝廷命官的他,却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积极投身于黄巢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吕洞宾带着妻子儿女隐居避世,开始研究道学,修习自身。
全真教弟子为其修建的祠堂
过着隐居生活他对道学非常神往,自创全真教一派,门下收纳不少弟子,可谓是道学中大门派。相传,吕洞宾死后,他的弟子们将他的遗体送回老家安葬,还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堂,以表心中的纪念之情。到了元朝,全真教的后代弟子为感念吕洞宾,组织在祠堂旁边修建了一所“大纯阳寿宫”。
上世纪五十年代,三峡水库发生大型的洪水灾害,直接将吕洞宾祠堂给淹没了,政府立刻特派专家队伍进行抢救修复工作。在推进修复工作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这座祠堂其实十分简陋,并没有太多的陪葬品和古代文物,最有价值的就是安葬着的一口棺材。打开棺材后,所有人都感到万分震惊,因为棺材中停放着一男一女两具尸体,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棺木中的特殊陪葬品
同时,专家们还在棺材内发现不少奇怪的陪葬品,分别是三个不同年份发行的古代铜钱,有天圣元宝、开元通宝和祥福通宝。天圣元宝属于宋代货币,吕洞宾做为一个唐朝人,棺材内却意外出现宋朝时期的货币,专家们也感到非常疑惑。有专家推测也许是陵墓经过后世的二次迁移,才会出现其他朝代的钱币。但是经过专家们的再次仔细研究,发现陵墓中并没有任何迁移过的痕迹,这个说法无法成立。
暂时没有人可以给出准确的结果和答案,关于钱币的推测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墓穴根本就不是吕洞宾本人的,陵墓主人另有其人,也有人认为是前代人记录错误,造成人们上千年的误会。还有人认为吕洞宾也许本就是宋朝人,全真教弟子们为增加他的神话色彩,自作主张编纂他为唐朝生人。
吕洞宾陵墓的考古结果给这一神话历史人物增加更多的神秘色彩,让民众对他的真实故事更加感兴趣。目前,考古学家还无法找到确切的历史证明来证明有关的推测,但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和越来越多陵墓遗址的挖掘,人们会逐渐接近事实的真相,进一步认识吕洞宾的历史原貌。
结语:考古工作和历史结果的获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考古学家们是在研究过程中一点一点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历史真相距今上千年的时间,人们只能通过先辈们留下的蛛丝马迹去还原和想象古人的生活原样。
考古学家竭尽全力寻找真相,秉持自己的工作原则和科学求真精神,对历史真相的寻根溯源始终保持负责任的认真态度,帮助人们找到古代谜题的答案。猜想是人们对于历史故事的推测,不一定是真实准确的,但是人们可以利用愈发先进的科学技术,循序渐进地寻找历史真相,终有一天我们可以找到其背后的真实故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李四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