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武将功高震主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在爆发战争的时候,他们在外面叱咤沙场,冲锋陷阵,为皇帝开疆扩土和守卫家园;然而真的到了和平时候,武将这个时候又非常尴尬,由于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导致军中的士兵只知道将军而不知道皇帝,而他们所立下的那些功劳也成为了皇帝最大的威胁,比如宋代岳飞。
因为对于皇帝来说,他们不在乎你是不是会反,可是你已经有了反的能力了,那么这就是你最大的罪过,所以历史上的很多名将在功成身退之后大部分都不得善终,也因此让有些将军学会了“养寇自重”,这样才能够保障自己一直被皇帝重用或者没有性命之忧。
但是历史上还是有两个人是比较聪明的,比如秦朝王翦和唐代的郭子仪,这两个人堪称中国武将的“天花板”,“功高震主而主不疑”,能做到这两点的恐怕也只有二位了。
那么郭子仪是怎么做的呢?
郭子仪的前半生不怎么平坦,当高仙芝、封常清等人在为大唐开疆扩土的时候,郭子仪还只是一个小官,直到大唐的“安史之乱”的来临才让郭子仪有了用武之地。
“安史之乱”爆发之时,高仙芝、封常清等人本身可以迅速平定叛乱,当时高仙芝、封常清等人占据了东都洛阳牢牢将安禄山挡在了洛阳城外,而河北的李光弼和郭子仪当时又从河北等地出兵切断了安禄山的粮道,如果事态按照高仙芝等人的设想发展的话,那么安史之乱绝对不会持续八年之久。
然而唐玄宗的年老昏聩给了安禄山机会,他放弃了高仙芝等人正确的建议非要逼着高仙芝出站最终大败,在这之后更是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又逼得哥舒翰投降,最终长安沦陷,玄宗入蜀。
此时大唐名将凋零,朝廷唯一能够依靠的就只有李光弼和郭子仪了,这两位也是大唐硕果仅存的名将了。
在这之后,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经多年征战彻底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公元763年,吐蕃大举进攻唐朝的时候,又是郭子仪出面打败了吐蕃让他的声望到达了巅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郭子仪的贡献对于大唐来说用“再造乾坤”都不为过,然而这一点对于皇帝和臣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对于臣子来说,最怕的就是这“难赏之功”,因为无论赏赐他什么东西都难以补偿他的功劳,那么这个时候,臣子自然就非常怕皇帝卸磨杀驴了;对于皇帝来说也是如此,这臣子功高盖主,那么他的皇位还做的稳吗?
但是从形式上来说,这个流程还是要走一下的,当安史之乱平息之后,唐代宗李适便询问郭子仪一个意见,问他需要什么赏赐,除了这张皇位,只要他有的,他都可以恩准。
面对这个问题,怎么样回答都无疑很尴尬,如果没有超前的政治眼光的话,回答不正确之后等着他的就是屠刀。
面对唐代宗的提问,郭子仪想了想,便对皇帝说:“老臣虽然75岁了,可还是喜欢美女,你能不能给我赏赐6个美女,让我可以暗度晚年呢?”
面对郭子仪的这个要求,唐代宗自己都乐了,一方面感慨郭子仪身体好,另一方面也借坡下驴成全了郭子仪。
而郭子仪回到家之后,就开始其“腐败生活”。
10年之后,85岁的郭子仪寿终正寝,皇帝给了他极大的荣誉,而中国历史上的“鸟尽弓藏”的事件也没有在郭子仪身上上演,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郭子仪的高超情商。
从要6个美女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对于郭子仪来说,他要了太多的封赏的话,显得自己贪得无厌,无疑会让皇帝厌恶;可要是什么都不要,又会让皇帝忌惮,金银珠宝美女你都不要,那么你想要的只有权利。
而郭子仪要了六个美女,一方面向皇帝显示了其胸无大志,另一方面又象征性的圆了皇帝的脸面,给了皇帝面子,这就是郭子仪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也是为何他功高盖主却能够寿终正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