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颇具美名的皇后不在少数,但有一位皇后却因为失踪,给史书留下了一个扑朔迷离至今未解的疑团。
这位失踪的皇后名为沈珍珠,谥号睿真皇后。
后宫佳丽三千中,皇后是地位最尊贵的女人,既然享有最尊贵的身份,她又怎么会无故失踪了呢?
吴兴才女,选入东宫
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睿真皇后,出身于唐代的吴兴沈氏,
是当时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
根据记载,沈氏作为良家子被选入东宫,后被太子赐给广平王李豫,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
沈氏与代宗结为少年夫妻,情感甚笃,并且沈氏还为丈夫李豫生下了长子李适。
可靠的父母亲族,身份显赫的丈夫,还有一位皇长子承欢膝下
。
按理来说,沈氏的后半生应该是尊贵无比,幸福康乐的。
可在古代女子眼中,幸福美满的沈氏,却在史书上连一个名字都没有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只有一个口口相传的“沈珍珠”作为后任寻找她,探寻她的故事的依据。
安史之乱,身世浮沉
沈珍珠是唐代宗的皇妃,而说起唐代历史,安史之乱是一场不可不提的空前浩劫。
沈珍珠原本幸福而平静的生活,就是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的
。
755年,安史之乱突然爆发,旦夕之间洛阳沦陷,玄宗皇帝更是慌忙离宫逃难。
皇帝都如此慌忙,更何况那些亲眷臣民呢。
有很多宗亲还没来得及跟随玄宗逃走
,就被安禄山的叛军拦截下来,他们失去了昔日的荣华富贵,失去自由沦为阶下囚。沈珍珠就是不幸被囚禁的其中之一。
幸运的是,时隔一年以后,李豫率军收复洛阳,并且在掖庭找到了被关押的沈珍珠。
但是短暂的重逢没能将沈珍珠被打乱的人生拨回正轨,
李豫没有将沈珍珠送到在长安的家人身边
,出于多方考虑,李豫仍旧把她安顿在洛阳。
战事流年,民不聊生,仅仅又过了一年,
洛阳就再次被叛军攻陷
。
短短两年里,沈珍珠便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这一次她没有被叛军围困,跟随着当地的官民一起出城逃难,可最终却淹没在避难的人群中不知所踪。
天子寻妃,皇帝寻母
战事紧急,李豫可能没有意识到沈珍珠的失踪,自然也错过了最好的寻回沈珍珠的机会。等他发现人失踪时,为时已晚了。
但李豫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的儿子,已经成为太子的李适带兵去收复洛阳。
由李适去收复洛阳,
顺便寻回失踪的沈氏是最可靠的安排
。可是等李适收复洛阳后,把洛阳翻了个底朝天,也依然没有找到沈珍珠的身影
的时候,李豫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他急忙发下诏书,找可靠的人选作为使者四处寻访沈珍珠的踪迹,可这次沈珍珠没有像上次一样被轻易找到,
李豫这一找就是十多年
。
当时战乱刚刚平定,曾经的大唐盛世已经不复存在,皇室财力衰竭,黎民百姓百废待兴,要找一个在离乱中失踪的人,何其困难。
皇室派人大肆寻找皇妃,可是一直毫无所获的消息越传越广,渐渐地就有人动了歪心思。
沈珍珠已经失踪许多年,古代又没有相机照片,十多年过去,有个七八分相似的人出现,谁又分得清真假?不仅有人这么想,还真的有人这样做了。
永泰元年,李豫大费周折也没找到皇妃沈氏,
倒是碰到了一个假冒沈珍珠的尼姑
。
但即便如此,李豫也没有放弃继续寻找沈珍珠。可是直到十四年后代宗李豫驾崩,也没能再见到沈珍珠最后一面。
李豫死后,太子李适即位。李适牢记着父亲的遗憾,更有着对生母的牵挂,他将沈氏尊封为皇太后,
并且亲自为沈珍珠举办了隆重的册封礼
。
册封的场面宏大,沈珍珠的身份也更上一层,可是受封的主角却依然杳无踪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李适亲自奉册跪拜,落下泪来。
尊封沈氏之后,李适特意找来沈氏族人,成立新的寻亲队伍,继续进行寻找沈珍珠的任务,并且他把寻亲的范围扩大到全国。
斯人已去十余载,李
适仍然希望失踪的沈珍珠还好好地生活在某个地方
,更希望他还能再见沈珍珠一面。
可是天子也有办不到的事情,德宗李适在位26年,徒劳地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欺骗。
他甚至不愿意处罚那些为了荣华富贵来冒名顶替的人,在他看来,即便被骗上百次,只要能找到生母,他经历多少波折都无妨。
可他到最后也没找到真正的沈太后。
经年遗憾,最终落为衣冠冢
李适去世后,他的儿子,也就是沈珍珠的孙子李诵登上皇位,可惜李诵命途多舛,在位不到7个月就退位驾崩了。
然后皇位落到了沈珍珠的曾孙李纯,也就是唐宪宗头上。
皇位更迭,时光流逝,转眼沈珍珠的身份已经成为了尊贵无比的太皇太后。可是沈珍珠本人,依然遍寻不见。
到宪宗时期,寻找沈珍珠的任务已经执行了近50年,这任务耗时长久,劳民伤财不说,找了这么多年却依然杳无音讯。
朝臣们开始劝谏宪宗放弃寻找沈氏,按照沈珍珠失踪前的年龄来算,即便她还活着,也已有76岁了。
这在古代,尤其是经历乱世的大环境下,算是少有的高寿了。
于是宪宗皇帝听从了朝臣的建议,停止了寻找沈珍珠的任务,转而为她在代宗陵寝建起衣冠冢。
这场经历四代皇帝,长达50年的搜寻活动终于落幕,可是沈珍珠失去踪迹的谜团永远也无法解开了。
斯人已远去,历史洗尘埃
沈珍珠虽然被称为皇后,可事实上她没有享受过哪怕一天的皇后殊荣。
当年安史之乱匆忙出逃,
李豫带走了崔妃,却没有带走沈珍珠
,姑且可以解释战乱突发,李豫来不及带走心爱之人。
可后来李豫在洛阳重新找到了沈珍珠,又为什么没有护送她去长安的亲人身边,而是继续把她留在洛阳?
要知道战乱时候,将军在外,最重要的人往往安顿在最稳固的大后方,李豫没有尽快把沈珍珠送回长安,不只是担心路上发生变故遭遇不测这么简单。
沈珍珠被关押在掖庭已有一年,虽说唐朝民风开放,但也难免遭受闲言碎语。
彼时他们的儿子李适已经展露锋芒,有能力且被看好的长子
,需要一个身份清白的母亲锦上添花,而不能有一个被人质疑的母亲拖后腿。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为儿子李适未来的规划上,这对夫妻意见是一致的。
沈珍珠需要留在洛阳,
她需要时间来证明她的清白,然后找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重新回到皇家的视野中。
只是世事无常变幻莫测,他们预想不到洛阳短暂的和平之后竟然再度沦陷,更想不到这次一别就是天人永隔。
随着历史的尘封,四代皇帝半个世纪的寻找,究
竟是因为真情不舍还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时局已不得而知
。
又或许沈珍珠早已在第二次被丈夫抛弃的痛苦中死去,只是亲人们还希望她能在经历苦难之后幸福地活下来。
沈珍珠的下落,她的情感,她的经历,这段历史的真相都已经成为永远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