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女皇,其成就也是绝无仅有的,因为武则天开创了女子也可以统治国家的先河,让本就开放的大唐王朝中也涌现出很多不甘人后,想要效法武则天的女子,而有一位女子甚至一度接近皇位,这名奇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这位武则天时期最受宠的女公主。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最小的一个小女儿,深受夫妻俩都的宠爱。取名“太平”也能看得出来她在武则天心中的重要地位。不过因为是最受宠,所以太平公主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感情起起伏伏。
最开始在她刚成年的时候,武则天将她许配给了的当时的关中大家薛家,嫁与薛绍为妻,但好景不长,薛家因为参与谋反被镇压,薛绍身死,太平公主年纪轻轻就成寡妇。而武则天为了安抚小女儿,在后来又将她许配给了武攸暨,不过太平公主一开始就没看上武攸暨,即使武则天为了让她当上正室将武攸暨的原配赐死,太平公主也相信的这只不过是她母亲为了拉拢武家则选择将她当成一个政治筹码,在和武攸暨二十几年的生活中,夫妻两貌合神离,而且在这期间太平公主也目睹了自己的母亲从太后变成女皇。
婚姻的失败和母亲的角色的转变,让太平公主对权力产生了迷恋,她开始学自己的母亲养男宠,干涉朝政,一直到武则天执政后期,野心越来越大的她成为自己母亲之权力最大的女人。
那为何拥有滔天势力的太平公主为何,怎么没能像武则天一样"当上女皇”呢?
起点不同,太平太弱了
首先雨田君要说的是,太平公主的起点不同,和武则天相比,太平公主的根基太弱了。两人对比,就相当于武则天是一个的有百年武学基础的扫地僧,而太平公主则更像是半路出家的游坦之。
武则天在没有登基前,甚至还是唐高宗还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培养自己势力,无论是在中枢还是地方她都培养了自己亲信势力,而且在担任皇后期间,她干涉科举,提拔了一大批同样是下层贵族出身的进士人才,比如张柬之等人。而且武则天在当皇后期间就经常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打擂台,本身就很具有斗争经验,再加上当时的唐高宗李治,也是有意识的“废王立武”,让武则天无论是从外部李治的扶持还是的内部培养亲信,都如鱼得水,而且武则天本上身当了将近三十年的皇后,亲信势力根深蒂固,再加上在担任太后的数年时间了,干预朝政,打压李唐皇室,扶持武家和庶族势力,可以说武则天在当太后期间,早已没有能阻止她上位的势力,而这个势力是她经过将近四十年的朝堂势力扶持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能炼成。
反观太平公主,虽然在武则天在位时期就开始从政,即使算到武则天离世也不过短短十五年时间,她也在刻意也学自己的母亲,广招门客和谋士,培养自己的势力,但终究是小打小闹,根本就没法掌握势力(主要原因还是武则天没想把太平公主当继承人培养,其获得的权利也相对较少)。虽然在武则天时候,有很多武家的人和一些投机分子投靠她,甚至还和李隆基一起灭掉了韦后和长乐公主的额叛乱,但其势力终究是在京城一带,武则天死后,大臣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恢复李唐江山,找李唐男性继承人,虽然她享配亲王的配置,但终究还是的实力太弱,甚至她在先天二年密谋的起事,被李隆基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镇压。
对手不同,太平太难
除了起点和根基太浅之外,太平公主在武则天去世后面对的对手都很强
先说最大的竞争对手——李隆基,在武则天去世后,李隆基就基本上掌握了长安的北衙禁军势力,而且京城无权的太平公主,在地方上也没有自己的势力,说白了太平公主的的势力来大多自武则天,武则天死后这些势力大多都选择投靠李隆基。
除了斗不过自己的侄子,太平公主在朝堂中也不是很受人待见,当年武则天夺位的时候,李唐皇室早已被清理得差不多了,而留下来的大多是武则天的亲信,因而上位当上女皇也是顺理成章。反观太平公主要上位则时要困难得多,“神龙事变”的领导者张柬之、姚崇等人皆是想要振兴李唐皇室的大臣,而且由于武则天晚年的时候任用张易之兄弟,让朝堂早已怨声载道,这些大臣怎么可能会扶持一个学武皇也喜欢男宠的“小号武则天”?
雨田君说
通过雨田君的两个分析,归成一句话——根基太浅,朝堂大臣反对的太平公主根本就无法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武则天本人虽然有很多性格缺陷,甚至喜欢用酷吏,但其治国能力还是稚嫩的太平公主所无法企及的。加上当时的朝堂风向一直在全力的恢复李唐王朝的统治,体验过一次女王统治的大唐臣民可不想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