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底,大唐王朝发生了决定其最终命运走向的安史之乱,外藩蛮族安禄山与史思明集合精兵15万之众在河北之地起兵反唐。很快,叛军席卷了整个河北,其所到州县,皆望风而降!叛军渡过黄河,继续南下袭击河南之地。唐朝的东都洛阳也短时间失陷了!唐玄宗急令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统率大军攻击叛军。高、封二人派重兵死守险隘潼关,并与叛军周旋数月之久,让叛军前进不能。玄宗着急出战,因听信奸相杨国忠之言而杀害了高、封二人,改派年老的哥舒翰出兵与叛军决战。哥舒翰苦于圣旨的淫威,不得已而出兵潼关。在陕郡灵宝之战中,唐朝20万精锐的主力大军被叛军全歼,之前固若金汤的潼关城也失守了。随后,叛军继续西进,趁势夺取了西京长安。
唐朝的两都都已失陷,唐军主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玄宗被迫南逃巴蜀之地。但之后玄宗的儿子李亨即位,重新收集大军去反击叛军。最终,叛军被平息。那么,攻陷大唐王朝几乎半壁江山的胡人叛军,为何最终还是不能夺取大唐的整个天下?下文将深入分析其原因。
一、安史之乱发生的背景
二、席卷大唐半个天下的安史之乱
755年12月,西亚粟特族出生的胡人将领,坐镇唐朝北方三镇的安禄山趁机起兵叛唐。大唐之前经历了很久的和平时期,人民对突如其来的战争感觉吃惊和很不适应。叛军所过的河北诸地,都纷纷开城投降。很短的时间,叛军都夺取了整个河北。没多久,叛军又拿下大唐的东都城洛阳。大唐的奸相杨国忠是个靠姐姐杨玉环的势力,从一个无能之辈一跃成为唐朝宰相。但杨国忠对于镇守潼关的高仙芝和封常清等忠臣良将素怀嫉恨之心,也害怕他们威胁到自己的权位。于是,杨国忠在玄宗面前诬告高、仙二人通谋叛军。玄宗派人杀了高、仙二人,改派久不战阵的老将哥舒翰出兵潼关,去攻打叛军。叛军统帅安禄山派名将崔乾佑迎击唐军。
崔乾佑用老弱病残的军士将驻守潼关险隘的哥舒翰20万大军引诱出,将其引诱到陕郡的灵宝一带。黄河从这一带穿过,黄河之南是多山地区,只有一条长几十里的很深的峡谷与黄河相靠。哥舒翰部署3万唐军在黄河之北摇旗呐喊,为黄河之南进兵的唐军主力助威!崔乾佑的叛军将唐军主力引诱进峡谷之内。当唐军主力全部进入峡谷之后,早已埋伏在山上的叛军滚木礌石齐下,叛军在峡谷之前用火车阻挡唐军前进。然后,崔乾佑命令精锐骑兵绕到唐军之后背,以彻底围住唐军。在叛军的前后夹击,和被大火的浓烟熏得看不见天的唐军的自相残杀下,哥舒翰的20万大军几乎全部被毁灭!这样,潼关兵力防守十分虚弱,崔乾佑趁机夺取了曾牢不可破的天险潼关。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以少胜多的伏击战!叛军趁势西进夺取了唐朝的西京长安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不到,叛军席卷了大唐半个江山!
在玄宗南逃西蜀之后,太子李亨登上了皇位,其重新集合精锐大军反击叛军。最终,大唐大军与叛军鏖战7年时间,还是将叛军给镇压下去了。
三、安史之乱的叛军为何最终失败
叛军以15万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的精锐之众起兵反抗唐王朝,在短期就拿下了唐朝的两都,并席卷了唐朝几乎整个北方之地。但为何最后叛军还是折戟沉沙,被唐朝政府给剿灭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叛军自己内部的叛乱争夺。这些胡人们为了权位和荣华富贵而自相残杀。安庆绪杀了他的父亲安禄山,史思明杀害了他的盟友安庆绪,史思明最终也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杀害。这种变乱就好比曾经席卷中国大半江山的太平天国大军的天京变乱,这让叛军的元气大伤,给了大唐反击的机会和时间。
第二,唐玄宗南逃,其子李亨掌权之时,唐朝的还有相当力量的主力大军在河西、陇右和朔方。唐肃宗李亨及时的将这批主力调到一起,以攻击叛军。
第三,在叛军攻打河南的军事重镇睢阳之时,遇到了唐朝军民的坚决抵抗,睢阳守将张巡牵制了叛军十几万之众达10个月之久。大量叛军被牵制在河南前线,这给了唐朝充足的反击时间。
第四,胡人率领的叛军肆意的在被占领唐朝郡县烧杀抢掠,这让唐朝人民对叛军恨之入骨。这坚定了他们反抗叛军,援助唐军的决心。邪恶之师在失去了民心之后,最终也无法夺取天下。
第五,叛军的最高统治集团的文化水平低下。叛军最高统治集团聚集着大量的胡人,他们属于草原游牧民族,个个都勇猛异常,崇尚武力,但缺乏智谋。而唐王朝的汉人军师智囊团则足智多谋,加上唐军调集的西北边镇精兵猛将的相助,战争胜利的天平慢慢就会倾向于唐王朝。
第六,安禄山在夺取了唐朝的两都之后,没有派精锐骑兵主力及时的追歼唐玄宗的残余军,而只顾放纵军士在长安城抢劫烧杀。这是叛军最终失败最致命的原因之一。如果安禄山能以大军追杀剩余的唐军和唐朝最高统治集团群体,或许能将其全部俘获。唐朝在失去了这批统治精英群体之后便会处于群龙无首境地。在失去了首脑集团之后,唐朝各地的反叛军行动便会战斗力大减。这对于叛军夺取天下会更顺利!但安禄山一辈太缺乏深谋远虑之头脑了!
第七,安禄山夺取洛阳之后着急称帝,这就告诉天下人,他反抗唐朝并不是所谓清君侧(即清除玄宗身边的杨国忠等奸臣!),而是为了自己坐上皇位,而为了江山和荣华富贵。这也给了安禄山的儿子和那些手下们同样的想法,他们也会为了权势和富贵而自相残杀,最后不惜杀死安禄山。安禄山个人的性格也是很暴躁易怒的,对身边人非打即骂,让其逐渐的成为众矢之的和孤家寡人!三国时的万人敌张飞在战场上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但却被手下小卒杀死!就是因为他经常鞭打手下人,惹得人人愤恨!安禄山的行为和张飞一样,最终安禄山被手下人杀死!
第八,叛军首领们没有大战略思想。他们只在河南、河北、山西、关陕一带作战,却没有深入到长江以南。如能将大军深入长江南的土地,则叛军可以趁机收集大量的军士和土地、财富,以壮大自己的力量。这样,叛军就能有更大的力量来对抗唐军了!但叛军将领们不能想的这么多,当他们的兵力被限制在长江以北之后,他们便无心南下了!第九,叛军善于野战,但不善于攻打坚城。但他们居然死攻坚城,例如睢阳战役居然打了十个月才拿下睢阳。这样将自己的主力大军牵制在一座座孤城之旁,而没有趁势与唐军主力决战。这严重背离了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思想!叛军首领们太在乎一城一地得失了!这给他们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恶果!
四,安史之乱造成的恶劣影响
安史之乱历时7年多时间,让唐王朝死亡大量人口,这让其失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北方大量的人口南逃,这让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发生了严重的动摇!安史之乱后,唐朝各地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这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为以后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其让唐王朝经济衰败,元气大伤!自唐太宗贞观之治积累起来的雄厚实力被消耗殆尽,让以后唐王朝再也无法恢复了。可以说,安史之乱从根本上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曾经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再也不复存在了!以后也没有出现过像唐朝这样强大的封建王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