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何来底气反叛大唐?

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何来底气反叛大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地图帝 访问量:3010 更新时间:2024/1/20 7:28:11

大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河东、范阳和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起兵反叛,随后叛军一路南下,接连攻克汴梁和洛阳,兵锋直指长安。暂且不论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何种地步,战争毕竟是靠实力说话的,此时的唐朝共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共计十个藩镇,安禄山仅十占其三,为什么敢以一隅之地向大唐朝廷发起挑战呢?

节度使这种极易导致尾大不掉的制度并非唐朝立国时确立,而是玄宗首创。

唐初实行府兵制,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装备给养均由个人负担,显然这样做的好处是军队不需要朝廷花钱供养,但相对应地国家要授予军户一定的田地。

府兵制始于南北朝,成熟于隋末,终结于盛唐,《木兰辞》中描述的木兰从军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府兵出征前自购武器马匹的场景。这种兵役制度曾帮助太宗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活捉窦建德,为大唐立下不世功勋,也是太宗最为骄傲的一种体制,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均田制。一旦府兵失去田产,就丧失了从军打仗的物质基础,不仅养活不了家小,也无法为自身添置甲杖。

随着唐朝日渐繁盛,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均田制遭到破坏之后,府兵制就失去了存在的环境。至天宝年间,面对无府兵可用的局面,朝廷不得不用募兵制,也就是花钱招募职业军人打仗。接下来就出现一个问题,府兵制时期“兵士在田,将领在朝”,遇有战事朝廷才指派将军领兵,而募兵制则需要需要专门的将领进行管理,这些将领便是后来的节度使。

起先节度使只有兵权,没有行政权和财务权,但两种兵制对比不难发现,募兵制太花钱了,单靠朝廷供养甚为吃力。

为了减轻朝廷压力,皇帝开始授予节度使一定的财权,同时为了便于调度,又授予其一定的行政权,节度使已成为事实上的一方诸侯。有唐一代,各节度使多数驻兵在边疆,唐朝的版图在巅峰时达到将近1700万平方公里,内部却极为空虚,朝廷能够直接掌控的兵马只有少数禁军。

节度使们更愿意从边疆本地招募军人,比如安禄山军中就有大量突厥、室韦和契丹士兵,这些军士的作战能力自不待言,但对朝廷的忠诚度却大打折扣。

天宝时期,大唐在东北、正北、西北和西南共设置十个藩镇,其中安西节度使和北庭节度使共辖四万余人,镇守西域;剑南节度使和岭南经略使统领五万余人,防备南蛮。仅从位置上就不难看出,以上四镇对于应付国内叛乱显然有些鞭长莫及。剩余的六个节度使分别是河东、范阳、平卢、河西、陇右和朔方,其中哥舒翰控制河西和陇右,安思顺负责朔方,而安禄山一人就独霸河东、范阳和平卢。换句话说,此时的安禄山是有足够的实力与底气与大唐分庭抗礼的。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河东三镇裹挟着大量杂胡士兵挥师南下,进击中原犹入无人之境,唐军不得已退守潼关。此时只要大唐按兵不动,叛军久必生变,奈何玄宗令守将主动放弃潼关与敌决战,结果全军覆没,长安随之沦陷。

此后的脉络便是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登基,在之后长达八年的战争中,唐朝甚至借兵回纥才将安史之乱彻底平定,而大唐的辉煌也自此一去不返。

标签: 安禄山

更多文章

  • 揭开杨贵妃安禄山的绯闻之谜,杨贵妃死后,安禄山被儿子刺死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安禄山

    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最终却落得个惨死马嵬坡的下场,这不免让人有些唏嘘。杨玉环曾经是寿王李瑁的王妃,李隆基发现了她的美貌后,立即将她从儿子手中夺走,随后的杨玉环被李隆基独宠于后宫。尽管杨玉环成了皇帝的女人,但大唐宫内宫外,却一直流传着她和安禄山关系亲近的闲言碎语。在李林甫等人的举荐下,李隆基觉得

  • 安禄山和杨贵妃有何关系?安禄山墓被打开,墓中为何有英文磁带?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安禄山

    关于安禄山和杨贵妃的那些事情,还真是体现出了古代皇宫中那种关系的混乱度,年纪48岁的安禄山居然拜了年仅32岁的杨贵妃为干娘,就像现在有一种特殊关系叫做"干爹"一样,而在大清朝康熙皇帝的储君皇子居然和自己的后宫佳丽搞上了,现在先不管关系乱不乱的问题了,而是在2011年发现的安禄山的墓中居然发现了一盒磁

  • 杨国忠有一组肉屏风,即挡风又赏心悦目,难怪杜甫说朱门酒肉臭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杨国忠

    唐玄宗李隆基后期任用杨国忠作宰相。杨国忠仗着自己妹妹杨贵妃的势力,可以说大权在握,生活十分的奢侈。每年到了冬天,他都挑选一些肥胖高大的嫔妾,一字排开站在自己面前,为自己挡风。自己坐在那办公,难免有冷风过来,一般的富贵人家,也就是拿屏风遮一下,屏风屏风的就屏蔽风的。人家杨国忠不是一般人,人家家里有的是

  • 杨国忠有多奢靡?吃饭用肉台盘,取暖有肉屏风,堪称唐朝第一奸相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杨国忠

    纵观我国五千年历史,其间涌现了诸多有才能有理想为国家发展鞠躬尽瘁的有识之士,但是也有一些一心只谋私利置百姓与国家不顾的蠹虫,杨国忠就是后者。提到杨国忠,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杨玉环的堂哥也是唐玄宗时期的一大奸相,靠着妹妹的宠爱上位,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尽享荣华富贵也留下不少骂名。崛起之路杨国忠,本名杨钊

  • 玄宗爱女万春公主下嫁杨国忠之子,安史之乱中丈夫失踪,生死不明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杨国忠

    唐玄宗的一生最宠爱的女人是杨贵妃,最喜爱的女儿是万春公主。万春公主的母亲是杜美人,她并不是玄宗的宠妃,而且很早就过世了。唐玄宗不在乎杜美人,可万春公主却是他的心头肉。皇帝喜欢的女儿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长得漂亮,二是聪明伶俐,三是善解人意,万春公主无疑是符合这些条件的。万春公主美的与众不同,她雪白的

  • 古人炫富有多可恨?杨国忠取暖用肉屏风,严世蕃往女子嘴里吐痰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杨国忠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或听说过高调的炫富行为,虽然有时对此难以理解,通常倒也只是一笑而过。毕竟,除了极个别的奇葩,多数人炫富的尺度还没有超出我们的接受范围,至少还处于能够隐忍的范围。可是,历史上偏偏有些权贵,在炫富的道路上千方百计地“搞事情”,以至于上升到了“变态”的程度。 说起古人的炫富,自然是不胜枚

  • 谁是安史之乱最大的罪人?不是唐玄宗,不是杨国忠,而是这位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杨国忠

    “安史之乱”是大唐跌落神坛的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从此盛唐光景不复,四方藩国朝拜、百姓安居乐业、君臣和睦相处、国家安稳祥和等等都不存在了。国家一年年的战乱,百姓一年年的流离失所,君臣一年年的相互厮杀,藩镇一年年的威逼中央反叛不止。这一切都是安史之乱带来的恶劣影响。而是谁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最大的罪人呢?有

  • 同样是后院失火,王安石的做法令人称赞,而杨国忠却被耻笑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杨国忠

    出轨并非男人的专利,即便受“三从四德”紧锢的古代女子,有的甚至贵为皇后、妃子、公主,也多有不满婚姻现状或者不甘寂寞而追求“婚外情”的。唐朝一位宰相的妻子便是在宰相去外地出差出了轨,而宰相的做法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位宰相就是杨国忠,当时极为受宠的杨贵妃的堂哥。他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常常与一群狐朋狗友在一

  • 杨国忠:奸臣中的战斗机,为私情罔置国家安危,大唐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杨国忠

    杨国忠:宠盛危宗社,累及美人殇在人们的印象中,对安史之乱的爆发有着这样的认知,即唐玄宗贪图享受,宠爱杨贵妃,将军国大政全数交给国舅杨国忠处理。而杨国忠专权误国,放任安禄山做大,于是“渔阳鼙鼓动地来”,马嵬坡上,不仅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一条白绫,香消玉殒,大唐从此一蹶不振。这是小说戏剧的说法,却也是沿

  • 出身名门、才华出众,武则天后宫、杨国忠的舅舅,大唐争议两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伊尔三四标签:杨国忠

    文:正史漫谈图:来自网络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留下了许多让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历朝历代的后宫绯闻秘事。"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们一定没想到,自己的私生活,会成为后世娱乐节目的灵感源泉。艺术来源于现实,但并没有现实来得精彩。今天,我们聊聊中国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