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真正的幕后黑手,竟不是杨国忠杨贵妃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真正的幕后黑手,竟不是杨国忠杨贵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郭宁 访问量:3888 更新时间:2023/12/8 12:54:03

全文共1834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在唐朝存在的289年当中,为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短短的289年当中,一共出现了两次真正的繁华盛世,从而使得唐朝的军事、经济、文化、政治得以提高。

然而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这棵树立了百年的唐朝大树逐渐被啃食成了一个空壳,而唐朝的综合实力也由盛转衰。

诚然,后世历史学家对于安史之乱众说纷纭。有的人将这一切的责任归在唐玄宗李隆基的身上,但也有人认为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便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过度的宠爱了杨贵妃,进而使得国家沦落到了如此地步。

诚然,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国家由盛转衰都会出现女人的身影。而这些女人也是以祸国殃民的形象出现的。

但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便是藩镇节度使手中权力过剩,长此以往,埋下了对于权力向往的种子。

而在这其中杨贵妃以及杨国忠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而他们究竟是否是推动安史之乱发生的罪魁祸首呢?这其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安史之乱

在中国的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的存在备受争议。在他继位之后,便在姚崇的帮助之下创造了唐朝的第2个繁华盛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隆基确实是一个有治国之能的君王。而且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前,唐朝的每一步都走的非常踏实,一路的发展也是顺风顺水。

唐朝在位的每一位君王都励精图治,发誓要将唐朝的综合实力再推到另外一个巅峰之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隆基的成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

再加上他付出的辛勤汗水,使得国家欣欣向荣。除此之外,李隆基也特别具有政治抱负,他像前几任君王一样迫切的希望能够将唐朝的版图再扩大一倍。

然而李隆基不知道的是自己眼前的繁华盛世,不过只是徒有虚表而已。唐朝这棵经历了上百年摧残的苍天大树,早已经外强内干。从前所产生的一系列隐患,也逐渐堆积到了李隆基晚年之时,得以爆发。

而李隆基在晚年之时,确实是沉溺于酒色,消极怠政,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予了自己的妃子杨贵妃。

而为了能够更好的享受生活,李隆基也不问世事,将手中的权力要么分配给藩镇节度使,要么分配给自己身边的宦官。

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割据一方的藩镇节度使安禄山渐渐的对权力产生了向往之情。随后他带领着自己的手下闯入了长安,在这场浩劫当中,朝廷损失惨重,而李隆基最爱的杨贵妃也死在了马嵬坡之下。

从这以后唐朝的综合势力由盛转衰,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对于基于边防的控制也荡然无存,一时之间,整个唐朝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当中。

二、杨贵妃和杨国中在安史之乱当中扮演的角色

李隆基自从拥有了杨贵妃之后,便开始不顾朝政,每天都和杨贵妃厮混在一起。对待一个国家来说,君王如此的昏庸是一种莫大的打击。

但最为可怜的是此时的唐玄宗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所在。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玄宗为了能够保命,带领自己的一众将士、亲信逃出了长安。

然而此时他手下的诸位将士已经不热衷于战争,对于自己沦落到如此的地步,更是心生恨意,然而奈何他们不能将心中的恨意推在当朝皇帝唐玄宗的身上。

于是他们就将目光投放在了杨贵妃的身上。于是为了能够保全自身,唐玄宗只好杀掉了杨贵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杨贵妃得到了李隆基的宠爱,那她的家人杨国忠也是借了光。在拥有了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之后,杨国忠也开始嚣张跋扈,透露出了他的狼子野心,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发生,杨国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时的安禄山手掌兵权,充分地获得了唐玄宗的宠爱,而这样的偏爱也使得杨国忠内心嫉妒不已。两个人虽然都陪伴在李隆基的身边,但是双方都没有安全感。

而安禄山起兵造反,也是打着讨伐杨国忠的旗帜,换而言之,杨贵妃和杨国中在安史之乱当中扮演的角色就相当于始作俑者。

三、真相

但其实安史之乱真实爆发的原因便是唐朝的野心。唐朝发展到中后期之时,诸多弊端早已经浮出了水面,而且唐玄宗特别喜欢征战于沙场之上。

扩大国家的版图面积,然而他却不能给予边防战士相应的优待,长此以往下去,军队当中的战士也会心怀不满。

而且李隆基将所有的处置权全部交在了藩镇节度使的手中,这就相当于将整个国家分成了数分,然后分给了这些人。

每一个人在面对权利的时候都会心生欲望,而这些手握兵权的节度使也同样如此。如若说安史之乱的爆发要找一个人来顶罪的话,那也应该是当朝的皇帝。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唐朝之所以会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这颗历经了百年的大树,由盛转衰其主要原因与祸国殃民的杨贵妃以及玩弄权术的杨国忠以及安禄山,都没有直接性的关系。

最后的罪魁祸首便是高高在上而又目中无人的唐玄宗。他不能根据自己的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才是最为可悲的地方。

参考文献:《唐书》

标签: 杨国忠

更多文章

  • 杨贵妃得宠后,除哥哥杨国忠被封宰相外,还有3个姐姐也收入不菲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杨国忠

    杨贵妃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都说红颜薄命,她最终也芳魂早逝,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杨贵妃的美绝对是世人公认的,她美到令唐玄宗不顾人伦纲常,执意将她抢进了宫。杨贵妃原本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的正妃,身份也相当尊贵。而寿王对杨贵妃也是爱如珍宝,两人感情非常的好。唐玄宗把杨贵妃抢进宫,杨贵妃的地位看似是提升了

  • 杨国忠提醒安禄山会造反,为何李隆基始终不信?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杨国忠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又与唐朝朝廷错误的决策密不可分。这场战乱打得沉迷于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措手不及,以至于丢掉了首都长安,跑到蜀中躲避战乱。实际上从史书来看,在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前早有先兆,而宰相杨国忠也多次提醒李隆基对安禄山保持警惕。然而李隆基并不听劝告,反而

  • 逼反安禄山的杨国忠是被谁大卸八块的?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杨国忠

    话说“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受到沿途唐军的顽强抵抗,最初叛军的战绩并不理想,被阻潼关数月不能进,安禄山正在气急败坏后悔造反之时,居然老安此生最大的“福星”昏君李隆基又给他送大礼,那就是听信要保命的奸相 杨国忠的 无原则撺掇,“无厘头”地下令哥舒翰大开城门出关作战,致使潼关失守,然后长安陷落,李隆基也

  • 杨国忠离家1年,回家发现妻子怀有身孕,妻子4字回应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杨国忠

    古代由于人民的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所以,对于某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大都借以鬼神等超自然能力来解释,于是乎,鬼怪之异也大行其道。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宣传鬼怪、神异的事件,从而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混淆着人民对客观事实的判断!故事的背景是在中古时期的唐朝,而唐王朝的社会环境相对和平稳定,而这种

  • 禁军发动马嵬兵变,已经杀了杨国忠,为何还一定要杀了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杨国忠

    安史之乱中,哗变的军队及将领之所以让唐玄宗李隆基赐死杨贵妃,李隆基之所以同意赐死杨贵妃,原因虽然没那么复杂,可也没那么简单。对于哗变的军队及将领而言,他们一定要让杨贵妃死的原因并不复杂。杨贵妃是谁?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女人呀,他们杀死了杨国忠,等到将来朝廷平定了叛乱,李隆基回朝了之后,杨贵妃会不会为杨国

  • 唐朝杨国忠和安禄山的对决,最后谁赢了?

    历史人物编辑:茶言说标签:杨国忠

    唐朝是一个辉煌的朝代,自从李渊建国之后,李世民便创立了辉煌的“贞观盛世”,虽然后来被武则天给当了一段时间的皇帝,但是武则天同样的很有作为,把唐朝治理的井井有条。就是唐朝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特别让人无语,可能是因为李世民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唐朝再度出现了危机,唐玄宗有一个贵妃叫做杨

  • 戴了绿帽子的杨国忠,为啥不生气?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杨国忠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远房堂兄,因族妹受到唐玄宗的宠爱,他利用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得以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官至大唐宰相。正当杨国忠官运亨通、春风得意之时,老天却给他送了一顶巨大的绿帽子。据史书记载:杨国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至深,荏苒成疾。忽昼梦与国忠交因而有孕。洎至国忠使归,其妻具述梦中之事。国忠曰:“此

  • 远亲拖累自己有多可怕?看看杨贵妃和杨国忠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秀权标签:杨国忠

    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自尽,是因为她哥哥杨国忠乱政,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如果不杀杨贵妃,将士们心不安,害怕她在唐玄宗面前说坏话,所以必须除掉杨贵妃。看来杨贵妃是受了杨国忠的拖累,可是杨贵妃真的很无辜啊。杨国忠不是杨贵妃的亲哥哥,也不是杨贵妃的堂哥,而是杨贵妃的族兄,也就是拐弯儿堂哥。杨贵妃和杨国忠既不

  •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原型:将杨国忠射下马,改变杨贵妃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花草百科汇标签:杨国忠

    张小敬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榜样型的人物,他一副糙汉子的模样,不修边幅,不求上进,但在关键时候却可以顶天立地,张小敬像你像我,在大街上迎面而来,一点也不出众,在酒馆喝酒也像个粗人,但他心中一直有天下民众。他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了自己的同僚,供出暗桩后纠结痛恨,油盐不进的表面,内心暗流涌动,而真实历史上的

  • 玄宗亲信杨国忠在任期间只做了一件事就使得十数万唐军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杨国忠

    天宝九年,南诏王阁逻凤进长安朝贡,途中路过云南,云南太守张虔陀设宴款待,宴会中张虔陀暗示阁逻凤给他送重礼,一向自傲的南诏王怎可能对一个地方官卑躬屈膝,于是当即婉拒了此要求,张虔陀自感面子有损,便想找回场子,当天晚上,他便统兵进入阁逻凤的住所,当着阁逻凤的面侮辱了他的老婆,阁逻凤大怒,随即返回南诏,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