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哪些与李昭德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李昭德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73 更新时间:2023/12/7 11:02:54

李昭德,字昭德,唐朝时期宰相,刑部尚书李乾祐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昭德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为人精明干练。举明经入仕,历任御史中丞,坐事贬为陵水县尉。入为夏官侍郎,负责兴建神都洛阳。武周建立后,授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延载元年(694年),迁检校内史,打击酷吏政治,抑制武氏诸王,力保李唐皇室(李显和李旦)的皇位继承权。恃宠专权,引起君臣不满,坐罪贬为南宾县尉。万岁通天二年(697年),迁监察御史,受到酷吏来俊臣与皇甫文备诬告谋反,处斩于洛阳。唐中宗复辟后,得以平反,追赠左御史大夫、司空。

轶事典故

余石尽反

武则天喜好祥瑞,便常有人借此献媚。曾有百姓在洛水中,捞出一块带有几个红点的白石,便到宫前请求献给皇帝,称:“此石赤心(指忠心),所以来进。”李昭德怒叱道:“此石赤心,难道洛水中其他石头全都要造反不成?”左右皆失笑不已。

分君之忧

武承嗣常在武则天面前诋毁李昭德。武则天却道:“自从我任用李昭德为宰相,常能睡得安稳。他能为我分忧,不是你所能比的。”

抑制酷吏

来俊臣曾抛弃发妻,强娶太原士族王庆诜之女。侯思止也想娶赵郡李氏的李自挹之女为妻,并奏请皇帝批准。太原王氏、赵郡李氏乃是传承数百年的名门世族,而来俊臣、侯思止则出身无赖,门户极不相对。武则天命政事堂商议。李昭德抚掌大笑,对众宰相道:“真是太可笑了,昔年来俊臣强娶太原王氏女,已让国家蒙羞。今日侯思止这个奴才还想让国家再次蒙羞吗!”最终,武则天驳回了侯思止的请求。

后来,侯思止违反禁令,私下积蓄锦缎,结果遭到告发。李昭德负责审查,借机将侯思止乱棍打死在朝堂之上。

军中被殴

据《资治通鉴》记载,薛怀义征讨东突厥时,曾因军议与长史李昭德发生矛盾。他竟然不顾李昭德的宰相身份,挥拳便打。李昭德惶惧之下,请罪不已。

辱骂同僚

李昭德曾与宰相娄师德一同上朝。娄师德身体肥胖,行走缓慢,即使李昭德多次停下等待,仍是赶不上来。李昭德脾气暴躁,不禁生气地骂道:“你这个急死人的乡巴佬。”但娄师德对此并未动怒,笑道:“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

一悲一喜

李昭德与来俊臣被杀时,天降大雨,时人都痛惜李昭德,而对来俊臣之死拍手称快,道:“今日大雨,真是一悲一喜。”

个人评价

丘愔:其干济小才,不堪军国大用。直以性好凌轹,气负刚强,盲聋下人,刍狗同列,刻薄庆赏,矫枉宪章,国家所赖者微,所妨者大。天下杜口,莫敢一言,声威翕赫,日已炽盛。……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近者新陷来、张两族,兼挫侯、王二仇,锋锐理不可当,方寸良难窥测。(《陈李昭德罪状疏》)

李显:故李昭德勤恪在公,强直自达。立朝正色,不吐刚以茹柔;当轴励词,必抗情以历诋。墉隍府寺,树勣良多,变更规模,殁而不朽。道沦福善,业亏嫉恶,名级不追,风流将沫。式旌坏树,光被幽明。(《赠李昭德左御史大夫制》)

张鷟:李昭德志大而器小,气高而智薄,假权制物,扼险凌人,刚愎有余,而恭宽不足,非谋身之道也。

刘昫:昭德强干为臣,机巧莅事,凡所制置,动有规模。武承嗣方持左相权,将立为皇太子,寻更所任,复寝其谋,咸由昭德之言,能拒则天之旨。又观其诛侯思止,法王庆之,挫来俊臣,致朋党渐衰,谀佞稍退。又则天谓承嗣曰:"我任昭德,每获高卧,代我劳苦,非汝所及也。"此则强干机巧之验焉。公忠之道,亦在其中矣。不然,则何以致是哉!若使昭德用谦御下,以柔守刚,不恃专权,常能寡过,则复皇嗣而非晚,保臣节而必终。盖由道乏弘持,器难苞贮,纯刚是失,卷智不全。所以丘愔抗陈,邓注深论,瓦解而固难收拾,风摧而岂易扶持。自取诛夷,人谁怨怼?

宋祁:昭德、顼进不以道,君子耻之。虽然,一情区区,抑武兴唐,其助有端,则贤炎远矣。

黄震:李昭德搒杀侯思止,与笞杀王庆之,皆发于一念忠愤,其事之难,其功之大,视汉申屠嘉百倍。

郭子章:洛水献石,永昌受图,垂拱长寿之间,唐已周矣。而庐陵相邸,不即殒绝如线者,则李昭德、狄仁杰之力也。世皆知狄而不知李也,则李之居功禔身,不如狄也。乃其忠,则足尚矣;其遇,则足悲矣。……庐陵之所以复明辟者,狄也。而相王之所以安皇嗣者,李也,其功埒如也。……李之所以居功禔身者,愧于梁公多矣。夫田舍之称,加之师德,士大夫恶得无忌;王庆之之扑,引示朝士,诸武恶得无怒;丘愔乘隙攻之,至谓“昭德之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武曌恶得无疑。东市之诛,李固有以自召之矣。

计大受:诸武薰炙,酷吏纵横,而朝多依阿取容之际卓哉。李昭德能谏于太后,夺武承嗣之文昌左相,且笞杀王庆之,以寝其觊觎皇太子之谋,因进侄为天子不为姑立庙之说,中宗之得入为太子,而唐不终为周,功出狄仁杰先。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如果不是长平之战,赵括在史料中的记载,很可能就是寥寥几笔,只言片语。但是,因为长平之战,赵括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长平之战中,赵

  • 为什么说多尔衮坠马而亡 是八旗兵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多尔衮,八旗兵,风云人物

    满清八旗军,从最初的雄健彪悍,打遍天下无敌手,到清末时发展成提笼架鸟,烟枪不离手,毫无战斗力可言的病夫,原因是很多的。不过,之所以发展成这样,有一个转折点至关重要。这就是多尔衮不幸坠马而亡的时候。(满清八旗军)为什么说多尔衮坠马而亡,是八旗军由盛到衰的重要转折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后金崛起

  • 历史上曹奂作为曹魏末代皇帝,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在我们的印象中,末代皇帝的下场貌似都很惨,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中国历史从夏商周建立王朝开始,就有了“国君”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随着朝代的更迭,“国君”也被不断地更换,在任何一个朝代中,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都备受关注。“开国之君”因为功勋卓绝而被后世所敬仰,与之相反的就是“亡国之

  • 历史上被称为兵仙的韩信,军事才能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韩信,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有一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俗语中的韩信,善用计谋赢取战争的胜利,被人称为兵仙,那么为什么他被人们称为兵仙呢?看看他手下的那些败将,你就明白了。首先我们要讲的这个被韩信拿下的

  • 亡国主公10岁入宫,被杨坚宠幸,杨坚一死,当晚便被杨广抱上床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坚,风云人物

    公元581年,杨坚让年仅7岁的小外孙将皇位禅让给自己,代周建隋,南朝陈宣帝陈顼见杨坚立足未稳,率兵出击,结果兵败而回,陈顼怒火攻心,一命呜呼,享年53岁!陈宣帝陈顼死后,太子陈叔宝继位,自持长江天险,认为无亡国之忧,荒废朝政,整天抱着张丽华饮酒作乐,搞的陈国乌烟瘴气,公元588年,隋朝出兵攻打陈朝,

  • 高俅其实是个老好人,为什么在水浒传里却成了恶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俅,宋朝,风云人物

    历史上的高俅多才多艺,不但踢得一脚的好球,还写得一手的好字,而且也会一些花拳绣腿。其为人谦和圆滑,对上司毕恭毕敬,对部下也很随和,不管上级下级都相处的很好,从不仗势欺人。按现在的话说,可以算一个老好人,一般谁也不愿意得罪。高俅有才华,然而他的才华却不在文治武功上。那提拔他的宋徽宗赵佶也有才华,但他的

  • 卞皇后是怎么做到三国第一夫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卞皇后,三国,风云人物

    卞皇后:从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三国第一夫人,她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演义》我想我们大家都看过吧,但是出现在我们视线里的,大多数都是各路英雄,一般女子我们应该很少关注,可是身为曹操的妻子卞皇后却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面。她虽然是

  • 历史上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与孟达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攻樊城,战事危急之时,向驻守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求援,但是,孟达力劝刘封不要出兵援助关羽,导致关羽孤军奋战,兵败被杀。事后刘备追责,孟达难辞其咎,假惺惺地给刘备留下了一封书信,带部下投降了曹魏,跑路了,而刘封

  • 在明朝历史上,贡献最大的都是哪些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都说明朝奇葩皇帝多,但其实优秀的皇帝也不少,其中最为杰出的主要有以下五位。第一、明太祖朱元璋基本上,我国每个开国皇帝的能力都是较为突出的,这一点明太祖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甚至可以称为明代综合能力最强的皇帝。其以一个乞丐的低微的不能再低微的身份,居

  • 秦献公为什么没有秦孝公有名?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秦献公,风云人物

    秦献公为什么没有秦孝公有名?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有什么贡献?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献公接手的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经营,秦国国力缓慢恢复;秦孝公接手后,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好比一颗种子,从种下到生根发芽,秦献公时期相当于种下后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