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梁太祖朱温为了灭唐做了哪些骇人听闻的事?

梁太祖朱温为了灭唐做了哪些骇人听闻的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迪 访问量:794 更新时间:2024/2/19 23:17:01

在唐朝和宋朝之间有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乱世叫五代十国,中原王朝的第一个朝代就是后梁,而后梁的太祖就是朱温

灭亡唐朝的有两大毒瘤,一个是宦官专政,一个是藩镇割据,而后来的五代十国就是原来大大小小的藩镇头领建立起来的,宦官是被谁灭了的呢?就是被这个朱温所灭的。

在九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中原的朱全忠(唐僖宗赐名,绝妙讽刺),朱全忠就是朱温,当时俨然已经取代河东的李克用,成了天下势力最强的军阀。

他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在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消灭相邻的劲敌秦宗权之后,朱全忠就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张行动。

首先,他把兵锋指向了东方,先是在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消灭了盘踞徐州的时溥,接着又在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吞并了郓州和兖州。随后,朱全忠又把目光转向了北方的河朔三镇。开始了与李克用的争夺战。

比如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月,朱全忠进攻定州,逼降义武的王处直。刘仁恭出动大军援救,被朱全忠击败,部众被杀六万多人,刘仁恭大势已去,只好向朱全忠臣服。

天复元年(公元901)正月,朱全忠突发大军,一举攻陷了河东的绛州和晋州,二月,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的河中节度使王珂不得不向朱全忠投降。朱全忠随即将王珂全族迁到大梁,不久便将其诛杀。

三月,朱全忠派遣大将氏叔琮率兵五万,兵锋直指李克用的老巢太原。

经此重创,李克用元气大伤。后来的几年里,他只能收缩战线,休养生息,再不敢轻易跟朱全忠直接交锋,更无力与他逐鹿天下了。

据有河中之后,朱全忠向北遏制河东,向南威胁关中,势力空前壮大,天下已经无人可以匹敌。

走到这一步,朱全忠问鼎天下的野心便已昭然若揭了。接下来,他自然把目光瞄向了在长安的天子李晔。

朱全忠与与宰相崔胤里应外合,开始向宦官发力了。

以韩全诲为首的宦官担心斗不过崔胤,毕竟当朝宰相势力不小。他们也与节度使李茂贞联合,准备把昭宗劫持到凤翔。而崔胤则料定宦官们必有这个打算,也赶忙致信朱全忠,宣称奉天子密诏,命他发兵入京保护天子。朱全忠本来就想把昭宗劫到洛阳,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见信后正中下怀,遂于这一年十月从大梁出兵,直驱长安。

结果,韩全诲等人捷足先登,挟持昭宗西走凤翔,并一把火烧了大明宫。

崔胤无奈只得请求朱全忠讨伐李茂贞,救出天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五月,朱全忠发精兵五万,进击凤翔。结果李茂贞大败,被杀一万余人。

从这一年六月到十一月,李茂贞下辖的其他州县相继被朱全忠占领,凤翔就此变成一座孤城。朱全忠就是围而不打。

到了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李茂贞再也无力支撑,只好斩杀韩全诲、张彦弘等宦官,向朱全忠投降,同时放归天子。朱全忠入城后,将所有宦官全部屠灭,前后共杀七十二人;此外,又秘密派人搜捕京畿附近所有已经辞官归隐的宦官,又杀了九十人。

正月二十七日,昭宗再次回到长安。昭宗回京后,崔胤当即上奏,要求将宦官斩尽杀绝。昭宗同意了。

正月二十八日这天,朱全忠在大明宫中展开了一场大屠杀,一日之间杀了数百名宦官,喊冤哀号之声响彻宫廷内外。随后,那些奉命出使各藩镇的监军,也纷纷被就地捕杀。

大屠杀过后,皇宫中只留下三十个年纪幼小的小黄门,以供洒扫。

不久,左右神策军并入六军,全部交由宰相崔胤统领。

宦官时代就此终结。自安史之乱后,为患帝国一百五十多年的“宦官乱政”终于画上了句号。大明宫里,再也看不见那些面白无须,手握生杀废立大权的人了。然而,到了这一刻,大唐帝国距离那个覆灭的终点也已经不远了。

天复三年二月,昭宗下诏,赐给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名号。

朱全忠命心腹将领朱友伦、朱友谅率步骑一万留守京师,然后回军大梁。随后的日子,朱全忠对东方的残余势力展开了最后的兼并战争,到了九月份,大河南北全部被朱全忠纳入囊中。

接下来,朱全忠开始除掉这些年来他最得力的盟友——宰相崔胤。因为崔胤现在已经是他的绊脚石了。

自从铲除宦官集团后,崔胤就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一手遮天。不但百官进退要以他的好恶为转移,就连天子的一举一动也要向他报告。

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正月,朱全忠秘奏天子,指控崔胤擅权乱政,离间君臣,随后便命心腹将领朱友谅杀了崔胤。

最后,朱全忠就要“挟天子令诸侯”了。

正月十三日,朱全忠驻兵河中,强迫昭宗迁都洛阳。

二十二日,迁都行动开始,汴州军队强行驱赶长安城中的士民和百官上路,一刻也不准停留。成千上万的百姓们扶老携幼,一路不停地哀叫哭号。

二十六日,朱全忠命军队将长安城内的宫殿、民宅及所有建筑全部拆毁,拆除下来的木料全都扔进了渭水。

绝世繁华的帝京长安,从此沦为一座废墟。

二十八日,昭宗一行到了华州,当地百姓夹道欢迎,山呼万岁。昭宗不禁泣下,说:“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资治通鉴》二六四)

从长安走向洛阳的一路上,昭宗李晔一次次寻找机会派人向诸藩告急,命河东李克用、西川王建、淮南杨行密等节度使火速率兵勤王。朱全忠发现天子始终徘徊不前,知道其中有诈,遂一再催促。

昭宗先是推托皇后刚刚生产,不便上路,朱全忠就命人杀了医官。随后昭宗又授意司天监上奏,说星象有变,东行不利。朱全忠就命人杀了司天监的人。

不管昭宗找什么借口,朱全忠给他的答复只有一个相同的动作——杀人。到最后,昭宗终于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上路。

自从崔胤被杀后,禁卫六军基本上就溃散了,跟随天子东行的,只有两百多个内苑的少年,但也仅是陪伴天子打球,以供差遣而已,根本谈不上保卫天子的安全。

即便如此,朱全忠还是没有放过他们。

天复四年四月初九,昭宗一行抵达洛阳郊外。朱全忠在营帐中摆设宴席,召集那两百多个少年一同赴宴,然后就在宴席上把他们全部勒死了。

之所以用绳子勒死,而不是用刀砍,是为了不让鲜血弄脏他们身上的衣服。因为那些衣服,朱全忠有用。事先,朱全忠已经找了两百多个年龄、身材都与他们相仿的少年。事后,他让这些人穿上了死者的衣服,一如往常地侍奉天子。昭宗刚开始毫无察觉,过了好几天才发现,但也只能佯装不知。

四月初十,昭宗李晔进入洛阳,第二天改元“天祐”。此时,已经没有人可以庇佑他了,只有寄希望于老天了。

历时二百八十多年的大唐帝国,开始进入了倒计时状态……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八月,留在洛阳负责监视天子的心腹将领蒋玄晖、朱友恭、氏叔琮接到了朱全忠的行动指令。

八月十一日深夜,蒋玄晖等人带着几百名士兵敲响了皇帝寝宫的大门,先是嫔妃裴贞开门,结果就是一刀。随后,蒋玄晖等人长驱直入,又撞见了昭仪李渐荣,随即砍倒在地。

蒋玄晖手下史太随即一把揪住天子,高高地举起了那把带血的屠刀……

昭宗一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八月十二日,蒋玄晖假传诏书,拥立辉王李祚(昭宗第九子)为太子,改名李柷,并宣布由太子监国。同日,年仅十三岁的李柷在昭宗的灵柩前即位,史称昭宣帝,又称哀帝。

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二月初九,朱全忠在洛阳宫的九曲池大摆宴席,盛情邀请昭宗的九个儿子(德王、棣王、虔王、沂王、遂王、景王、祁王、雅王、琼王)赴宴。九王酒酣耳热之际,朱全忠命人把他们全部勒死,然后投尸九曲池。

六月,朱全忠又将裴枢等颇有威望的三十几名朝臣召集到白马驿,一夜之间全部砍杀。左右对他说:“这群人平时自诩‘清流’,要是把他们投入黄河,岂不成‘浊流’了!”朱全忠纵声大笑,随即将这三十几具尸体全部抛入黄河。

十一月,朱全忠晋位相国,总揽帝国朝政。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三月,朱全忠逼迫昭宣帝禅位;四月,朱全忠更名朱晃,将汴州改为开封府,即皇帝位,国号“大梁”,改元“开平”;同时废昭宣帝为济阴王,不久后又将其诛杀。

这位朱晃(朱全忠、朱温),就是历史上的后梁太祖。

至此,历时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帝国宣告覆亡。

回过头来再看看,朱温真是嗜杀成性的恶魔。他为了灭唐,杀宦官,杀盟友,杀皇帝侍从,杀有名望的大臣,杀皇子,杀嫔妃,最后结果皇帝。只要阻碍他的道路,他的绝招就是——杀戮。

标签: 朱温

更多文章

  • 朱温不仅喜欢滥杀无辜,还荒淫无度,最后竟死于儿子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军史园林标签:朱温

    朱温的滥杀是历史上罕见的。其一是滥杀战俘。例如唐乾宁二年(895)十一月,朱温在钜野(今山东巨野)之南大败朱瑄部万余人,杀戮将尽,俘虏3000余人。傍晩打扫战场时,忽然狂风暴起,沙尘沸涌。朱温竟借故胡说“此乃杀人未足耳!”下令把俘虏全部杀死。又如天复三年五月,朱友宁攻青州博昌县(今博兴)月余未下,朱

  • 朱温残暴无道,却为何能够在无尽战火中脱颖而出?

    历史人物编辑:阿庆文史阁标签:朱温

    五代乱世,从藩镇割据,战火连绵,一个个杀人恶魔的降世,从秦宗权,黄巢,孙儒到朱温,无一不是双手噙满鲜血。以民为食,以妇孺为粮,烧杀淫掠甚至不足以表述其罪恶行径。但在羁縻乱世,为何朱温却能脱颖而出?抛去朱温的狠辣果决,投机钻营以外,更多的应该是站在其背后的“粮草押运官”张全义的功劳。泱泱华夏,中原定鼎

  • 朱元璋宁愿出身低微,也不愿将朱温列为祖先,此人做过多少恶事?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朱温

    朱元璋称帝之后才发现,别的帝王的出身都是很高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祖先曾是英雄。只有他是真正的布衣出身,没有身份高贵的祖先,所以朱元璋便想找一位曾经有名气,功勋显著的人做自己的祖先。有人则建议,朱温是个合适的人选,曾经也是一代枭雄,被人成为梁太祖。正好姓氏也一样,在合适不过了,但朱元璋思前想后都觉得

  • 朱温以残酷暴虐出名,却既宠爱又惧怕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朱温

    黄巢起义给了唐朝统治最后一击。而这个王朝真正的掘墓人,却是跟随黄巢起义的叛将朱温。而这个在历史上以残酷暴虐出名的枭雄人物,偏偏既宠爱又惧怕妻子张氏,成为当时的一大奇事。有一次,朱温与二哥朱存在郊外打猎,遇到了富家少女张氏。张氏是宋州刺史的女儿,温柔美丽。朱温对她一见倾心,慨然对二哥说:“过去,汉光武

  • 朱温篡唐称帝,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唐传国玉玺?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朱温

    朱温原是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一员部将,后降唐,与李克用等唐朝将领,联合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借唐末乱世、藩镇割据之机,朱温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控制了唐王朝政权。公元907年,朱温逼令唐哀帝李柷(chù)禅位,即皇帝位,更名为晃,建立大梁,史称“后梁

  • 残唐五代轶事之君圣臣贤——朱温弑君

    历史人物编辑:安安哥在深圳标签:朱温

    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后梁开国皇帝,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跟历史上的大多数皇帝一样,朱温的出生,也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据《旧五代史》记载,朱温出生的那天晚上,天显异象,“所居庐舍之上,赤气上腾”。邻居看到朱家失火了,纷纷提着水桶,端着脸盆,赶到救火。跑到朱家门口一看确一

  • 他本深受朱温倚重,却因朱温弑君投靠李克用,改变了梁唐两国局势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朱温

    自古以来,两国之间交战的局势瞬息万变,占据上风的国家也不敢有丝毫大意,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强弱互换,甚至被对方灭掉,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就是最好的例子。强大的吴王夫差没有趁机灭掉越王勾践,反而给他他喘息之机,最终反而被反过来消灭。这种强弱的转换有可能是因为一些时间,或者一些关键人物造成的。在五代十国时期最

  • 张全义:朱温辱尽他家中女眷,他却用洛阳的繁荣助朱温夺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朱温

    今天的五代十国成语故事见于《旧五代史·唐书·张全义传》。发生于唐朝末年及后梁年间,相关人物为张全义,原文如下:初,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当时是,蔡州贼寇秦宗权(屠戮几百万中原人民,这个食人魔王至死还敢言自己冤枉!)的部下孙儒与诸葛爽争夺洛阳,互相攻伐,一时

  • 历史宿敌朱温、李克用不期而遇争霸天下,朱温先胜后败终失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朱温

    导读:唐朝末年转战大半个中国的黄巢农民起义成就了后来的两位帝王沙陀人后唐太祖李克用(李存勖追封)和后梁太祖朱温。这两位在唐末的这场黄巢起义中获益匪浅,尤其是在黄巢攻占长安后朱温和李克用都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朱温作为黄巢的大将审时度势叛变的了黄巢逐渐掌控大权,而李克用也因为率领沙陀族战士镇压黄巢起义军

  • 历史上的今天:大唐傀儡皇帝逝世;唐朝掘墓人朱温下属,挥剑斩杀亲哥哥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闲言碎语说历史标签:朱温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888年4月20日,唐末傀儡皇帝僖宗李儇去世。这个喜欢斗鸡,一生好游戏,耽于享乐的傀儡皇帝,死在如此吉利的“888”数字年份,泉下有知,不知能否再笑得出来?也正是在他当皇帝的任内,爆发了著名的“黄巢起义”,落第书生黄巢一度攻破长安,搅得天下大乱。今天说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社会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