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和宋朝之间有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乱世叫五代十国,中原王朝的第一个朝代就是后梁,而后梁的太祖就是朱温。
灭亡唐朝的有两大毒瘤,一个是宦官专政,一个是藩镇割据,而后来的五代十国就是原来大大小小的藩镇头领建立起来的,宦官是被谁灭了的呢?就是被这个朱温所灭的。
在九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中原的朱全忠(唐僖宗赐名,绝妙讽刺),朱全忠就是朱温,当时俨然已经取代河东的李克用,成了天下势力最强的军阀。
他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在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消灭相邻的劲敌秦宗权之后,朱全忠就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张行动。
首先,他把兵锋指向了东方,先是在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消灭了盘踞徐州的时溥,接着又在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吞并了郓州和兖州。随后,朱全忠又把目光转向了北方的河朔三镇。开始了与李克用的争夺战。
比如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月,朱全忠进攻定州,逼降义武的王处直。刘仁恭出动大军援救,被朱全忠击败,部众被杀六万多人,刘仁恭大势已去,只好向朱全忠臣服。
天复元年(公元901)正月,朱全忠突发大军,一举攻陷了河东的绛州和晋州,二月,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的河中节度使王珂不得不向朱全忠投降。朱全忠随即将王珂全族迁到大梁,不久便将其诛杀。
三月,朱全忠派遣大将氏叔琮率兵五万,兵锋直指李克用的老巢太原。
经此重创,李克用元气大伤。后来的几年里,他只能收缩战线,休养生息,再不敢轻易跟朱全忠直接交锋,更无力与他逐鹿天下了。
据有河中之后,朱全忠向北遏制河东,向南威胁关中,势力空前壮大,天下已经无人可以匹敌。
走到这一步,朱全忠问鼎天下的野心便已昭然若揭了。接下来,他自然把目光瞄向了在长安的天子李晔。
朱全忠与与宰相崔胤里应外合,开始向宦官发力了。
以韩全诲为首的宦官担心斗不过崔胤,毕竟当朝宰相势力不小。他们也与节度使李茂贞联合,准备把昭宗劫持到凤翔。而崔胤则料定宦官们必有这个打算,也赶忙致信朱全忠,宣称奉天子密诏,命他发兵入京保护天子。朱全忠本来就想把昭宗劫到洛阳,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见信后正中下怀,遂于这一年十月从大梁出兵,直驱长安。
结果,韩全诲等人捷足先登,挟持昭宗西走凤翔,并一把火烧了大明宫。
崔胤无奈只得请求朱全忠讨伐李茂贞,救出天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五月,朱全忠发精兵五万,进击凤翔。结果李茂贞大败,被杀一万余人。
从这一年六月到十一月,李茂贞下辖的其他州县相继被朱全忠占领,凤翔就此变成一座孤城。朱全忠就是围而不打。
到了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李茂贞再也无力支撑,只好斩杀韩全诲、张彦弘等宦官,向朱全忠投降,同时放归天子。朱全忠入城后,将所有宦官全部屠灭,前后共杀七十二人;此外,又秘密派人搜捕京畿附近所有已经辞官归隐的宦官,又杀了九十人。
正月二十七日,昭宗再次回到长安。昭宗回京后,崔胤当即上奏,要求将宦官斩尽杀绝。昭宗同意了。
正月二十八日这天,朱全忠在大明宫中展开了一场大屠杀,一日之间杀了数百名宦官,喊冤哀号之声响彻宫廷内外。随后,那些奉命出使各藩镇的监军,也纷纷被就地捕杀。
大屠杀过后,皇宫中只留下三十个年纪幼小的小黄门,以供洒扫。
不久,左右神策军并入六军,全部交由宰相崔胤统领。
宦官时代就此终结。自安史之乱后,为患帝国一百五十多年的“宦官乱政”终于画上了句号。大明宫里,再也看不见那些面白无须,手握生杀废立大权的人了。然而,到了这一刻,大唐帝国距离那个覆灭的终点也已经不远了。
天复三年二月,昭宗下诏,赐给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名号。
朱全忠命心腹将领朱友伦、朱友谅率步骑一万留守京师,然后回军大梁。随后的日子,朱全忠对东方的残余势力展开了最后的兼并战争,到了九月份,大河南北全部被朱全忠纳入囊中。
接下来,朱全忠开始除掉这些年来他最得力的盟友——宰相崔胤。因为崔胤现在已经是他的绊脚石了。
自从铲除宦官集团后,崔胤就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一手遮天。不但百官进退要以他的好恶为转移,就连天子的一举一动也要向他报告。
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正月,朱全忠秘奏天子,指控崔胤擅权乱政,离间君臣,随后便命心腹将领朱友谅杀了崔胤。
最后,朱全忠就要“挟天子令诸侯”了。
正月十三日,朱全忠驻兵河中,强迫昭宗迁都洛阳。
二十二日,迁都行动开始,汴州军队强行驱赶长安城中的士民和百官上路,一刻也不准停留。成千上万的百姓们扶老携幼,一路不停地哀叫哭号。
二十六日,朱全忠命军队将长安城内的宫殿、民宅及所有建筑全部拆毁,拆除下来的木料全都扔进了渭水。
绝世繁华的帝京长安,从此沦为一座废墟。
二十八日,昭宗一行到了华州,当地百姓夹道欢迎,山呼万岁。昭宗不禁泣下,说:“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资治通鉴》二六四)
从长安走向洛阳的一路上,昭宗李晔一次次寻找机会派人向诸藩告急,命河东李克用、西川王建、淮南杨行密等节度使火速率兵勤王。朱全忠发现天子始终徘徊不前,知道其中有诈,遂一再催促。
昭宗先是推托皇后刚刚生产,不便上路,朱全忠就命人杀了医官。随后昭宗又授意司天监上奏,说星象有变,东行不利。朱全忠就命人杀了司天监的人。
不管昭宗找什么借口,朱全忠给他的答复只有一个相同的动作——杀人。到最后,昭宗终于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上路。
自从崔胤被杀后,禁卫六军基本上就溃散了,跟随天子东行的,只有两百多个内苑的少年,但也仅是陪伴天子打球,以供差遣而已,根本谈不上保卫天子的安全。
即便如此,朱全忠还是没有放过他们。
天复四年四月初九,昭宗一行抵达洛阳郊外。朱全忠在营帐中摆设宴席,召集那两百多个少年一同赴宴,然后就在宴席上把他们全部勒死了。
之所以用绳子勒死,而不是用刀砍,是为了不让鲜血弄脏他们身上的衣服。因为那些衣服,朱全忠有用。事先,朱全忠已经找了两百多个年龄、身材都与他们相仿的少年。事后,他让这些人穿上了死者的衣服,一如往常地侍奉天子。昭宗刚开始毫无察觉,过了好几天才发现,但也只能佯装不知。
四月初十,昭宗李晔进入洛阳,第二天改元“天祐”。此时,已经没有人可以庇佑他了,只有寄希望于老天了。
历时二百八十多年的大唐帝国,开始进入了倒计时状态……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八月,留在洛阳负责监视天子的心腹将领蒋玄晖、朱友恭、氏叔琮接到了朱全忠的行动指令。
八月十一日深夜,蒋玄晖等人带着几百名士兵敲响了皇帝寝宫的大门,先是嫔妃裴贞开门,结果就是一刀。随后,蒋玄晖等人长驱直入,又撞见了昭仪李渐荣,随即砍倒在地。
蒋玄晖手下史太随即一把揪住天子,高高地举起了那把带血的屠刀……
昭宗一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八月十二日,蒋玄晖假传诏书,拥立辉王李祚(昭宗第九子)为太子,改名李柷,并宣布由太子监国。同日,年仅十三岁的李柷在昭宗的灵柩前即位,史称昭宣帝,又称哀帝。
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二月初九,朱全忠在洛阳宫的九曲池大摆宴席,盛情邀请昭宗的九个儿子(德王、棣王、虔王、沂王、遂王、景王、祁王、雅王、琼王)赴宴。九王酒酣耳热之际,朱全忠命人把他们全部勒死,然后投尸九曲池。
六月,朱全忠又将裴枢等颇有威望的三十几名朝臣召集到白马驿,一夜之间全部砍杀。左右对他说:“这群人平时自诩‘清流’,要是把他们投入黄河,岂不成‘浊流’了!”朱全忠纵声大笑,随即将这三十几具尸体全部抛入黄河。
十一月,朱全忠晋位相国,总揽帝国朝政。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三月,朱全忠逼迫昭宣帝禅位;四月,朱全忠更名朱晃,将汴州改为开封府,即皇帝位,国号“大梁”,改元“开平”;同时废昭宣帝为济阴王,不久后又将其诛杀。
这位朱晃(朱全忠、朱温),就是历史上的后梁太祖。
至此,历时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帝国宣告覆亡。
回过头来再看看,朱温真是嗜杀成性的恶魔。他为了灭唐,杀宦官,杀盟友,杀皇帝侍从,杀有名望的大臣,杀皇子,杀嫔妃,最后结果皇帝。只要阻碍他的道路,他的绝招就是——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