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温残暴无道,却为何能够在无尽战火中脱颖而出?

朱温残暴无道,却为何能够在无尽战火中脱颖而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阿庆文史阁 访问量:810 更新时间:2024/2/19 23:18:48

五代乱世,从藩镇割据,战火连绵,一个个杀人恶魔的降世,从秦宗权,黄巢,孙儒到朱温,无一不是双手噙满鲜血。

以民为食,以妇孺为粮,烧杀淫掠甚至不足以表述其罪恶行径。

但在羁縻乱世,为何朱温却能脱颖而出?

抛去朱温的狠辣果决,投机钻营以外,更多的应该是站在其背后的“粮草押运官”张全义的功劳。

泱泱华夏,中原定鼎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中国的地理落差之大从不乏其造就的政治格局(三国魏蜀吴实力对比便是很好的明证),而平原的大小,土地的肥沃程度,粮食产量的高低甚至于成为了影响政权稳定的决定性因素。

历朝历代的兴亡更替,无不因此而展开。

土地兼并,矛盾激化,国家动荡;土地分配较为合理,矛盾缓和。也正是在这种矛盾的互相转化中,王朝更替,历史前行。

而从有记录以来,作为大河沿岸,土地肥沃,平原广布,气候适合的中原大地便很轻松的从中国的偌大地理概念中脱颖而出。从裴李岗文化,夏,商,唐无一不彰显着这一地区的重要性。

从洛阳都城之所立也可见一斑。

泱泱华夏,中原定鼎正是也。而朱温(宣武节度使)治所汴州(今开封)正在此中心。这一点上,无论是李克用的河东(今山西),还是刘仁恭的幽州(今北京)都望尘莫及。

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五代之环境,旧有的门阀贵族在武人盛行的年代被彻底打破。读书谈大道理,我是说不过的,那么就杀掉好了,杀伐果决,作风狠厉,你就可以出人头地。朱温是也,王建是也,杨行密是也,钱镠是也。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

然而这又是真的英雄吗?纵观历史,翻遍诸多史书典籍,也正如我片首所言,鲜血淋淋才能铺就王霸之路。

朱温的登场,并不比秦宗权,黄巢之辈高明。一样的残杀掳掠,反复无常。896年,黄河水位暴涨,滑州城池有被冲毁的危险。

朱温下令掘开河提,滔滔河流,千里沃野,万里饿殍。

秦宗权的打仗从不带军粮,腌制人肉就可以了。黄巢吃人的记述,更是令人反胃。

可即便如此,朱温的势力又为什么能够发展壮大呢?继而平略秦宗权,侵吞魏博,两围太原,建立后梁呢?

一个人,一个新洛阳

张全义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张全义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枭雄之辈,服役被打,便投靠黄巢,累积功勋,在黄巢朝内被任为吏部尚书。

黄巢被镇压后,投降唐朝,887年,他占据洛阳,成为河南尹。

当时的洛阳,白骨遍野,荆棘满地,田地荒芜,最令人惊叹的是居民不满百户,要知道这里可是十三朝的京畿重地,王朝之都啊。

张全义上任伊始,挑选十八人为屯将,在洛阳村落中,张贴榜文,招纳刘民,恢复生产。一律免租,作奸犯科之人一律轻判,只杀杀人犯。

人才是最基本的生产力。经过几年治理,人口渐稠,才始置县令。

大王(张全义,小编注)好声妓,等闲不笑,惟见好蚕麦,即笑尔。(《洛阳缙绅旧闻记》引)

李晔:保厘东雒,二十馀年,惠行而蔼若春和,令简而煦犹爱日。珪璋特达,桃李无言,劝勤靡惮於身先,敬善每闻於国事。宫商迭应,杞梓相扶。诛茅棘为平坦之田,变黍离为垣墉之峻,役均甸服,莫不子来。夙驾而勤陕宫,戴星而营新殿,讲论勋绩,实为亚焉。(《改元天佑赦文》)

在其苦心孤诣之下,洛阳生气渐盛。但由于其兵力孱弱,地缘政治等因素下并不能自守。

于是他选择了河阳李罕之结盟,李罕之负责攻伐征战,他负责钱粮布帛。但是好景不长,李罕之的胃口却越来越大了。事实证明,五代乱世没有枪杆子是出不了政权的。

动辄得咎的张全义实在没有办法,出其不意袭取河阳,李罕之拉拢来李克用,意图明显借助河东兵力,夺回河阳,消灭张全义。

地缘政治下,张全义无奈依附朱温,朱温出兵击退河东兵。

从此,张全义便成为朱温手下的粮草押运官,历经诸多战争,你都能发现张全义的影子。

纵使朱温与李克用,刘仁恭之类相比,一样的残忍无道,狠厉无比,亦可以占据主动,这才是缘由之所在。

(图片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等

标签: 朱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宁愿出身低微,也不愿将朱温列为祖先,此人做过多少恶事?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朱温

    朱元璋称帝之后才发现,别的帝王的出身都是很高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祖先曾是英雄。只有他是真正的布衣出身,没有身份高贵的祖先,所以朱元璋便想找一位曾经有名气,功勋显著的人做自己的祖先。有人则建议,朱温是个合适的人选,曾经也是一代枭雄,被人成为梁太祖。正好姓氏也一样,在合适不过了,但朱元璋思前想后都觉得

  • 朱温以残酷暴虐出名,却既宠爱又惧怕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朱温

    黄巢起义给了唐朝统治最后一击。而这个王朝真正的掘墓人,却是跟随黄巢起义的叛将朱温。而这个在历史上以残酷暴虐出名的枭雄人物,偏偏既宠爱又惧怕妻子张氏,成为当时的一大奇事。有一次,朱温与二哥朱存在郊外打猎,遇到了富家少女张氏。张氏是宋州刺史的女儿,温柔美丽。朱温对她一见倾心,慨然对二哥说:“过去,汉光武

  • 朱温篡唐称帝,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唐传国玉玺?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朱温

    朱温原是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一员部将,后降唐,与李克用等唐朝将领,联合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借唐末乱世、藩镇割据之机,朱温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控制了唐王朝政权。公元907年,朱温逼令唐哀帝李柷(chù)禅位,即皇帝位,更名为晃,建立大梁,史称“后梁

  • 残唐五代轶事之君圣臣贤——朱温弑君

    历史人物编辑:安安哥在深圳标签:朱温

    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后梁开国皇帝,唐僖宗赐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跟历史上的大多数皇帝一样,朱温的出生,也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据《旧五代史》记载,朱温出生的那天晚上,天显异象,“所居庐舍之上,赤气上腾”。邻居看到朱家失火了,纷纷提着水桶,端着脸盆,赶到救火。跑到朱家门口一看确一

  • 他本深受朱温倚重,却因朱温弑君投靠李克用,改变了梁唐两国局势

    历史人物编辑:张海林标签:朱温

    自古以来,两国之间交战的局势瞬息万变,占据上风的国家也不敢有丝毫大意,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强弱互换,甚至被对方灭掉,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就是最好的例子。强大的吴王夫差没有趁机灭掉越王勾践,反而给他他喘息之机,最终反而被反过来消灭。这种强弱的转换有可能是因为一些时间,或者一些关键人物造成的。在五代十国时期最

  • 张全义:朱温辱尽他家中女眷,他却用洛阳的繁荣助朱温夺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乔文亮标签:朱温

    今天的五代十国成语故事见于《旧五代史·唐书·张全义传》。发生于唐朝末年及后梁年间,相关人物为张全义,原文如下:初,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当时是,蔡州贼寇秦宗权(屠戮几百万中原人民,这个食人魔王至死还敢言自己冤枉!)的部下孙儒与诸葛爽争夺洛阳,互相攻伐,一时

  • 历史宿敌朱温、李克用不期而遇争霸天下,朱温先胜后败终失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朱温

    导读:唐朝末年转战大半个中国的黄巢农民起义成就了后来的两位帝王沙陀人后唐太祖李克用(李存勖追封)和后梁太祖朱温。这两位在唐末的这场黄巢起义中获益匪浅,尤其是在黄巢攻占长安后朱温和李克用都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朱温作为黄巢的大将审时度势叛变的了黄巢逐渐掌控大权,而李克用也因为率领沙陀族战士镇压黄巢起义军

  • 历史上的今天:大唐傀儡皇帝逝世;唐朝掘墓人朱温下属,挥剑斩杀亲哥哥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闲言碎语说历史标签:朱温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888年4月20日,唐末傀儡皇帝僖宗李儇去世。这个喜欢斗鸡,一生好游戏,耽于享乐的傀儡皇帝,死在如此吉利的“888”数字年份,泉下有知,不知能否再笑得出来?也正是在他当皇帝的任内,爆发了著名的“黄巢起义”,落第书生黄巢一度攻破长安,搅得天下大乱。今天说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社会混乱

  • 五代朱温有多少一流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朱温

    李唐宾,是尚让的手下的偏将,与朱温交战失败,投降朱温。霍存:骁勇善战,跟从黄巢起义,黄巢失利,后投降朱温。在消灭秦宗权和时溥立有大功,后随朱温攻略山东而死。养子霍彦威开始在后梁为将,与后唐对抗。后梁灭亡后,投降后唐,平叛潞州、北御契丹。后唐明宗平卢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葛从周,评书演义中黄巢的结

  • 拼命追随朱温30年,朱温却睡了他老婆,老婆还骂他:你算个啥!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朱温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能在唐末几十家军阀竞争中拔得头筹,代唐建梁,说明他确实有两把刷子。但此人薄情寡义,疑心很重,翻脸比翻书都快,最擅长的手艺就是“过河拆桥”,几乎从不信任身边人,甚至连儿子都猜忌。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他这辈子也有信赖的人,就是他的“文胆”李敬翔。李敬翔原本是唐朝宗室,据他自己考证是平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