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拼命追随朱温30年,朱温却睡了他老婆,老婆还骂他:你算个啥!

拼命追随朱温30年,朱温却睡了他老婆,老婆还骂他:你算个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蔺汉涛 访问量:875 更新时间:2024/1/24 9:25:59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能在唐末几十家军阀竞争中拔得头筹,代唐建梁,说明他确实有两把刷子。但此人薄情寡义,疑心很重,翻脸比翻书都快,最擅长的手艺就是“过河拆桥”,几乎从不信任身边人,甚至连儿子都猜忌。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他这辈子也有信赖的人,就是他的“文胆”李敬翔

李敬翔原本是唐朝宗室,据他自己考证是平阳王李晖(唐高祖李渊第十四子李元轨之孙)之后,但传到他这一辈早成了破落户。李敬翔爱读书,擅长公文写作,文风特别接地气,但在崇尚辞藻华丽的唐朝官场,这个“下里巴人”注定是个异类,没有上升空间。考不上进士的李敬翔流浪到汴梁投靠发小,在他手下打杂爬格子混生活。

在汴梁,潦倒窘迫的李敬翔遇到了贵人朱温。朱温文化程度不高,看到文绉绉的公文脑袋就大,但官做大了,公文又不能不看。有一天他照例皱着眉头审批文件,猛然觉得眼前一亮—这篇公文几乎没有“之乎者也”,全是乡俗俚语,风趣幽默,生动简练。朱温生平第一次感到,文章原来并不是用来让人头疼的,还可以如此好玩。

在得知这篇公文是李敬翔写的后,朱温让人把他找来,哥儿俩一聊,还挺投机。朱温问:“听说你爱读《春秋》,这本书里写了啥事啊?”李敬翔答:“没啥,都是些诸侯打架的事。”朱温又问:“书里写的那些用兵方法,我能参照着使用吗?”李敬翔道:“打仗靠随机应变出奇制胜,那些老皇历并没什么用。”

这些问题,朱温曾经问过N个文化人,收获了一大堆高深莫测的答案,从来没人回答得如此轻描淡写、清新脱俗。关键是,对于朱温咨询的具体战略战术问题,李敬翔都回答得头头是道,谋划的策略相当实用。因此,朱温对李敬翔颇有相见恨晚之感,将他时刻带在身边,有什么事都要问他的意见。

朱温有个很特别的嗜好,喜欢跟子侄部属的女眷胡搞。打下徐州后,朱温抢到钜鹿郡王的宠姬刘氏,喜欢得不得了,可看到李敬翔还在打光棍儿,便将刘氏许配给他为妻,不过仍然让刘氏隔三岔五跑到他这里。

李敬翔很不爽,骂了刘氏几句,刘氏一句话戗得他无言以对:“你还敢瞧不起我?我之前的老公一个是黄巢的宰相,一个是国家的忠臣,现在嫁给你这个穷酸鬼,老娘已经是凤凰落架不如鸡,不愿过拉倒!”李敬翔惹不起刘氏,更惹不起朱温,只能一声不吭。

不过这件不愉快的小事很快就翻篇了,李敬翔感念朱温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为推翻大唐而卖命,只有在马背上行军时才能有片刻休息。对于这个狗头军师,朱温有多爱,唐昭宗就有多恨。

唐昭宗一心想恢复盛唐气象,却处处受制于权臣,他曾悲愤地吟诗抱怨雷公:“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

事实上,唐昭宗一直在找机会除掉朱温。他曾计划靠身边卫士擒拿朱温。一天上朝时,他装作穿不好鞋袜,朱温见状忙跪下帮着系鞋带,唐昭宗用眼睛示意侍卫下手,不料侍卫看到旁边李敬翔犀利的眼神,竟没敢动。朱温也觉察到危险,吓得汗流浃背,从此无事不登三宝殿,不敢再去跟唐昭宗套近乎。

不屈不挠的唐昭宗随后又找了个理由,让人招呼朱温到内殿议事,李敬翔挡住朱温,替他请了病假。唐昭宗气得够呛,但也算看明白了:不除掉李敬翔,难收拾朱温。唐昭宗随即又下了道旨意:朱温病了,那就让李敬翔替他来开会吧!

李敬翔当然不肯去当炮灰,可用什么理由拒绝呢?只见他机智地抄起酒壶漱了漱口,喷了使者一脸酒,自嘲说:“哥喝高了,着实动不了窝啊。”

躲过一劫的朱温如愿篡唐,做了后梁皇帝。劳模李敬翔也水涨船高,先做了崇政殿使,后任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落第秀才终于修成正果。

朱温的儿子朱友珪弑父自立后,担心罩不住李敬翔,让大臣李振取代了他的所有职务,给了他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虚衔。李敬翔也很识趣,长期装病号不上班。

朱友珪的异母弟弟朱友贞上台后,晋王李存勖志在灭梁,尽占河北之地,在战略要地杨刘与梁军隔黄河对峙,并且率先负薪渡水。李敬翔看到梁军危如累卵,主动跑去见朱友贞,毛遂自荐上前线指挥作战,但未被采纳。

不久,梁军败亡,黄河天险丧失,汴梁门户洞开,而梁将段凝坐拥精兵却不来勤王,朱友贞这才想起李敬翔,当面跟他道歉:“我平素不重视您,现在危急关头,您可别计较。现在可怎么办啊?”李敬翔哭着回答:“我追随先帝30年,虽然做了宰相,其实只是朱家的老奴罢了。您当初要用段凝,我跟您争执过,可您不听啊!现在说什么也晚了,我只有先您一步而去,实在不忍心看见宗庙覆亡啊!”

李存勖进入汴梁后,下诏赦免后梁群臣,李振笑着邀请李敬翔一起去见新主子。二人夜宿高头车坊,天亮时,左右对李敬翔报告:李振已经入朝,请您赶紧过去呢!李敬翔长叹一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门乎?”说完,找了根绳子上吊了。

李敬翔身为唐朝宗室子孙,却甘心为后梁卖命颠覆唐朝,是中国士大夫“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思想所致,并不难理解。不过,他因个人小恩而罔顾天下人心所向,纵然有义气担当,也无法获得更多的同情,只能以悲剧收场。

有趣,有料,有深度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历史,和T君一起读历史作者|草上风语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标签: 朱温

更多文章

  • 梁太祖朱温妻死后,荒淫无道与儿媳乱伦酿下悲剧,病中被儿子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朱温

    梁太祖朱温卧病在床,三子朱友珪带500牙兵闯入,朱温大骂:“我早怀疑你会反叛,后悔没早点下手杀了你,你竟要弑父?”儿子瞪眼对骂:“你这乱伦的老畜生,早该碎尸万段!” 家将一剑刺入朱温腹部,朱温挣扎一会死去。梁太祖朱温,为何落得如此下场?朱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才干非凡,但又奸诈嗜杀;他非常勇猛,却

  • 有人把后梁的朱温比作五代的曹操,朱温够资格吗?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朱温

    导读:朱温怎么和能和曹操相比,无论是出身、格局、能力与文采都远不及曹操。虽然曹操和朱温都是权臣都曾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二人在成就上截然不同。朱温文治方面没有丝毫建树,造反出身的他只是凭着军阀一般的军事才能篡位称帝。朱温根本没有考虑政权的长治久安,颇有一副乱世草头王的意味。所以后梁政权充满了弑杀和政变

  • 朱温对皇帝说大臣似有反意,皇帝:杀一儆百可否?朱温:一个不留!

    历史人物编辑:金城观史知今标签:朱温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的封建皇帝,然而一旦大权旁落这些有着九五之尊的君王瞬间就会变成一文不值的傀儡,受到权臣百般羞辱、肆意捉弄,甚至沦为杀人的工具。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这些封建君王如同老虎一般威武,天子一怒,往往伴随着的都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但是,一旦受到奸臣操纵和蛊惑,这些平时桀骜不驯的天子就会

  • 唐廷任命朱温为宣武节度使后朱温的势力快速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朱温

    朱温被唐廷任命为宣武节度使后,重用武将,整顿军纪,对原起义军旧部,竭力予以收服,并委之重任,使之成为自身左右臂膀,在与黄巢义军作战过程中,不断收复旧部,而黄巢领地被朱温攻破后,将领“降于全忠”,这些起义军名宿旧将,为朱温日后得以雄踞中原,做出难以磨灭的贡献。除了收服起义军为己所用,朱温亦启用汴州旧将

  • 朱温创业史:兄弟反目,朱温漫漫兼并路的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刘欢说历史标签:朱温

    光启三年(887年),可谓是朱全忠的命运折转之年。这一年,他在天平节度使朱瑄和泰宁节度使朱瑾的鼎力相助下击败了心腹大患秦宗权,终于在宣武镇站稳了脚跟,自己的力量也壮大了不少。但已经默默继承了秦宗权野心的朱全忠不再满足区区宣武镇,他的眼光开始扫向了天下。汴州之战,这场考验朱全忠生死存亡的战役,朱瑄和朱

  • 晚唐三大痼疾,哪个对唐朝危害最大?毫无疑问是朱温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朱温

    如果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王朝最强大,我相信十有八九会说唐朝。毕竟,强汉、盛唐名声响彻中外。但是,从古至今,没有不灭之国,没有不衰之家,即便是强如汉朝、盛世如唐朝,也有灭亡的那一日。盛唐盛唐汉朝的灭亡令人诧异,因为汉朝最强盛的时候是汉宣帝时期,此后的元帝、成帝时候汉朝依旧强大,而短短几十年后便灭亡了,实

  • 朱温如何加速篡唐?朱温称王哪些作为?其八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朱温

    朱温为了加速篡唐,开始谋杀李唐宗室和大臣。不久,唐昭宗的长子德王李裕以下9个亲王都被他谋害了。有一个叫李振的谋士,因为考进士时没考上,非常痛恨朝臣,就跟朱温说:“这些人平时自命清高,把自己称做‘清流’,应当把他们扔到‘浊流’里去!”朱温听了正中下怀,便把已经贬逐的宰相裴枢等三十几个朝臣一古脑杀死在白

  • 为了称帝,后梁太祖朱温是这样“演戏”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朱温

    公元907年,此时的朱温还叫朱全忠,正以唐朝梁王的身份屯兵贝州。朱温内心十分复杂,面对唐皇室日渐式微,大唐往昔的风采已经彻底翻篇。他感到既欣慰,又感到气愤。欣慰的是荡平河北各大藩镇,所有节度使都表示服了。气愤的是只有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和沧州节度使刘守文父子依然不“鸟”自己,用尽各种威逼利诱,他俩仍然处

  • 差点改变历史的朱温“系鞋子”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朱温

    众所周知,朱温是五代十国时第一个王朝后梁的建立者,他扮演了唐王朝最后的掘墓人的角色,不过世事无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因为一个小小的系鞋子事件,他这个掘墓人差点也被埋在墓里,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要弄清楚这个系鞋子事件,我们需要从头说起。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件事的两个主角,唐昭宗李晔和朱全忠,朱全忠就

  • 五代十国纵横天下之无奈的背叛-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李存孝

    上下飞来入阵中,一人两骑势如风。铁檛手舞前无敌,重铠身披气自雄。死愿见王伸宿愤,生还无罪建奇功。太原慷慨悲车裂,异日相思泣乃公。”这是清代许传霈的一首诗,说的就是十三太保李存孝的一生。关于李存孝的传说很神奇。据说他的父亲是个石头人,是他母亲年轻一不小心将手中的花篮套在一个石人的脖子上时和同伴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