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铁券”,其实就是一块铁制品,只是在古代的皇帝利用自己的权势赋予这“铁块”政治含义,因而成为大臣们的宝贝之一,也就是俗称的“免死金牌”,这个在诸多古装影视剧中可以看到,而这个东西是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的产物,最早是诞生在西汉建国时期,由汉高祖刘邦首创的!
之后,中国封建王朝历朝历代都会对大臣进行“铁券”的赏赐,形成一种惯例,因此唐高宗李治和女帝武则天也不能免俗,所以今天来探究一下这两位帝王在统治时期如何运用“铁券”?
“铁券”的作用
封建王朝为什么一定要用“铁券”,目的是论功行赏和稳定人心;自从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为了论功行赏,对自己的功臣们进行“铁券”的封赐,这样赏赐是开创了历史先例,也影响后世封建王朝2000多年。
真正铭刻“免死”是在唐朝开始的,虽然这个赏赐看上去只是一个“铁券”,既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高官厚禄的凭证,但是它代表着可以“免死”,而且不仅对自己,还包括嫡系子孙。
这样的福利是任何金钱和权力都换不来的东西,不管是谁都害怕死亡,更何况是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封建贵族们!因此“铁券”对他们来说,是最高的赐封荣誉,他们都会把“铁券”当祖宗一样供着!
铁券其实是一个紧箍咒。为什么获得“铁券”,还是会被皇帝斩杀,其实这个问题基本上都是自己找的,纵观历朝历代,能善终的功臣也不少,这些功臣之所以善终是因为“低调”!
当然从某种角度来看“免死金牌”,貌似在皇权面前就是一个笑话,但是这个也不是绝对的,例如今天要讲的武则天对铁券的颁赐,最后获得这个人就是善终!
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个“铁券”说它是免死金牌,还不如说它是紧箍咒,随时提醒自己家里有“铁券”,所以做人要低调,这样皇帝找不到你的把柄,也看不到你的做事出格,自然而然皇帝也不会找你麻烦!
历朝历代因为“铁券”而被杀的,都是不会收敛之人,仗着功劳很大,所以行为举动都透露着威胁着皇帝,被皇帝的所忌惮,所以才会被送上不归路!
又例如卫青,虽然没有免死金牌,但是他的功劳和地位都无形中会免死,同时也威胁着皇权,所以卫青后期是低调再低调;例如郭子仪,是获封过铁券的,而在《旧唐书》中还特意评价郭子仪是“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样的人为什么能善终?
就是因为知道“进退”,从未仗着自己的功劳做过一丝出格的事情,所以能成为四朝元老,最后还善终!
唐高宗时期的铁券颁赐
终唐一朝,史书记载共颁了61块“铁券”,唐高祖李渊在开国时期,因为建立了唐朝,肯定要论功行赏,李渊为了嘉奖有功之臣,他特意给17位功勋大臣颁发了“丹书铁券”,其中包括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等开国元勋。
因此,“铁券”的颁发,是为了对立下重大功劳的勋臣进行赏赐,而且这是最高的赏赐,所以一般在和平统治时期很少封赏!
因而根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李治时期只有一次“铁券”的颁赐,这次颁赐“铁券”,目的不是为了赏赐给功臣,而是为了安抚藩属国的稳定!
1,新罗国向唐高宗李治发出求援信
新罗国是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小国家,公元619年,当时占据东北部分地区和朝鲜半岛部分地区的高句丽主动向唐朝称臣,因而促使旁边的新罗、百济也是主动称臣纳贡,所以唐高祖李渊封这三个国家的君主为高丽王、新罗王、百济王。
这三个国家之所以相继向唐朝称臣纳贡,目的有很多,一是希望稳定唐朝,害怕唐朝把战争的目标转向自己;
二是希望通过主动称臣来换取更多的利益,像这样的小国所谓的朝贡对唐朝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收获,但是他们可以从唐朝的回赐当中获得大量的利益;
三是主动向唐朝称臣,万一遇到突发状况,在自己国力无法应付的时候,可以请求唐朝的救援。而唐朝册封他们的目的是希望这三个国家相互制衡,不要引发大的战乱,因为唐朝当时的主要精力是其他地方,不想被这三个国家分散精力!
但是这三个国家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他们早在归顺唐朝之前已经仇深似海,即便之前没有仇恨,但是半岛的地盘只有那么大,不可能有足够的盘让他们去争夺,所以就形成了三方都想灭掉对方的格局!
2,唐高宗颁赐铁券
其实如果是三足鼎立,新罗国也不至于抵不住入侵,或者弱小一些的新罗和百济达成联盟,也可以做到抵御高句丽的侵犯,可是新罗和百济早已仇深似海,因此高句丽和百济结成联盟,对新罗发起进攻,在这样的局面之下,新罗想守住极为困难,所以只能向宗主国唐朝发起求援!
不过唐朝在最初的救援也没有进行军事援助,只是以天朝上国的身份要求其他两国要安分守己,不要破坏局部和平,但是高句丽没有听从唐高宗的旨意,这才激发唐高宗对高句丽的灭亡之心!
在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集结10万水陆大军,向百济和高句丽发起进攻,在唐朝大军的强势行动下,百济国很快就被消灭,这时高句丽只有孤军奋战,到公元668年,高句丽才被唐军完全消灭!
但是在这个灭高句丽的过程中,有诸多小插曲,其中就是百济国在灭亡之后,残余势力拥护在日本的王子为新君,并且与日本合作,形成一股较为强大的势力,对新罗再次发起进攻。
这时唐朝也正是攻打高句丽的关键时刻,不想被百济影响,于是使用武力和政治利益收买手段强行让百济与新罗以“铁券”达成盟约,让两个政权和平相处,所以这次盟约的关键是拥有“宗主国”天子身份的唐高宗强行介入,而颁赐的“铁券”就是唐高宗的权威象征,因而才能稳定局势,最终灭掉高句丽!
武则天时期颁赐铁券的情况
1,武则天为政局稳定而颁赐铁券
公元683年底,唐高宗李治驾崩,但是李治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便是留下遗命,要求军国大事都交由皇太后武则天决定!
当时太子李显已经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但是偏偏做出如此交代,这背后的真相也许让人浮想联翩,但是很少有人说此事是武则天的猫腻,这说明唐高宗李治在临终前最相信的还是武则天,只是唐高宗做梦都未必想到武则天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君主。
实际上李治当时已经病入膏肓,很难做出改变朝局的部署,只能凭着自己多年的信任把大权托付给武则天,因为强如吕后也没有做出取而代之的举动,所以李治不会想到武则天称帝的结果!
公元690年,武则天在连续废除两个儿子的皇位之后,终于如愿以偿登基称帝,但是武则天的称帝不代表就江山稳固,只是凭着她的强硬手段暂时压制而已!
因此武则天也知道光靠“杀戮”来统治天下是不可能长久,所以改变策略选择既支持武家,又支持李家,并且让武家和李家进行联姻,当这个局面形成之后,武则天的江山进入到一个稳定阶段!
但是仅仅是联姻武则天还是担心会出现问题,于是想到一个更为保险的做法,在公元699年,武则天要求太子李显和侄子武三思等人在明堂共同发誓,表示李家和武家的和平相处永恒不变,而这个誓约铭刻在“铁券”之上,并放置在明堂(武则天时期的政治活动中心)中央,时刻提醒李家和武家!
2、武则天为了稳定番族而颁赐铁券
从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周边的番族对中原地区一直是变化多端的态度,其实就是根据双方的实力来决定他们的态度。
例如秦朝时期,散漫的匈奴部落遇到一位头曼单于,这位单于把匈奴诸部落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对秦朝产生威胁的番族政权,所以头曼单于才敢对中原暴露自己的觊觎之心,接着他的长子冒顿单于和子子孙孙对西汉的侵犯和威胁,一直延续了百来年时间!
之后在西北或东北地区总会诞生强大的番族对中原王朝发起进攻!公元618年唐朝建立,而远在西北的番族首领把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在继位之后,在很快的时间内完成地区统一,建立一个奴隶制政权,名为吐蕃王国。
吐蕃在崛起之后,没有停止战争的步伐,在公元637年打败吐谷浑政权,这个政权本来是吐蕃与唐朝的缓冲地带,吐谷浑被打败,唐朝就直接与吐蕃相对。
于是638年松赞干布主动向唐朝发动攻击,一直到公元640年,唐太宗为了与吐蕃和平相处,选择和亲政治,把文成公主赐婚给松赞干布,但这个只是暂时的和平。
之后因为吐谷浑的彻底被灭,唐朝与吐蕃再一次发生战乱,中间断断续续地持续战争,直到公元695年,吐蕃内部发生政变,与唐朝打打杀杀几十年的吐蕃大将赞婆率领大军主动投靠唐朝,武则天为了安抚赞婆一行,不仅大肆封赏,还颁赐“铁券”给赞婆等人,最后赞婆成为唐朝的守将,也在唐朝去世,成为武则天时期抵御吐蕃的一个重要存在!
综上所述,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铁券颁赐,对象较前朝有着很大的变化,不过目的与历朝历代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