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一说起公孙策,除了范鸿轩老师的中年版长胡子公孙策外,呼声最高的应是任泉版的公孙策和赵阳版的公孙策了。
少包一和少包二,我很喜欢看,每年闲时还会时不时地调出来重温一下。少包三,倒是没完整地看过。
相比起包拯的主角光环,我更喜欢公孙策。第一次看少包是在2000年,第一眼看到公孙策就觉得:哇,这个人好好看啊!自己犯花痴不够,还缠着姐姐叨叨一晚上:好好看,好好看,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男孩子!
在少包一之前,我看的古装剧都是武侠剧,出现的都是剑客侠士类,公孙策是我看得第一个书生才子的电视剧,所以真的就以为古代的书生才子就应是他这般的:浓眉大眼,面容俊秀,书卷气带着英气。
喜欢少包一里他的孤傲自负、侠肝义胆,也喜欢少包二里他的沉稳内敛、谦谦君子;喜欢他对战“琴、棋、书、画”四公子时的自信洒脱,也喜欢他直面襄阳王的勇气胆量。他不仅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更有读书人特有的傲气和骨气,这样的公孙策怎不惊艳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