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向苏洵提亲,苏小妹看完文章说:不可,他儿子不长寿

王安石向苏洵提亲,苏小妹看完文章说:不可,他儿子不长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事如烟 访问量:1171 更新时间:2024/1/21 5:48:52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他与其二子苏轼苏辙不仅一同被合称为“三苏”,还都被后人纳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但根据坊间传言,苏家最有才华的其实是苏洵的小女儿“苏小妹”。

关于苏小妹的描述,起先出现在南宋一本名叫《东坡问答录》的古籍中。

一直到清朝,苏小妹的事迹在百姓中口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个机敏聪慧的小女儿形象,并深受百姓爱戴。

曾有传言称,王安石十分欣赏苏家的小女儿,想要让其嫁给自己的儿子王雱

于是便让儿子作诗一首,托苏洵交予苏小妹。

可没想道苏小妹看过诗后竟然说:“这诗的内容很新颖,但文笔一般,用词虽然华丽但却太过冗杂。更重要的是,写诗之人下笔飘浮,恐怕难以长寿啊。”

那么,在苏小妹的身上有着怎样津津乐道的故事?她又为何只曾出现在百姓们的口中呢?

苏小妹才能初显

据野史记载,苏小妹原名苏轸,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大家闺秀。

或许是因为苏洵年轻时,就是一位不爱学习的公子哥的缘故,他教育孩子也很轻松自由,从不强迫苏小妹学当时同龄女子都要学习的女红之类。

再加上苏家人才辈出、世代书香,所以苏小妹从小就耳濡目染,十分聪慧。

苏小妹十岁时随父兄在京城生活,他们住的院子里有一树绣球花,正值春季,树上花团锦簇。

苏洵在一番赏玩过后诗性大发,立刻拿起桌上的笔写了起来。

刚完成前四句后恰巧有人敲门,苏洵便停笔去开门。

这时苏小妹跑到花园中玩耍,她一看见纸上“天巧玲珑玉一邱,迎眸烂熳总清幽。白云疑向枝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

四句诗后,就立马猜出这是父亲为院子里的绣球花所作。

于是思虑片刻后,就提笔补上了“瓣瓣拆开蝴蝶翅,团团围就水晶球。假饶借得香风送,何羡梅花在陇头。”后四句。随后便又回屋玩去了。

等到苏洵回来,想要把后半段诗完成时,却惊讶地发现这首诗八句已成。

他通读下来,发现后四句不仅辞藻华丽,且颇有意境。

只不过字写得歪歪扭扭,有点像小女儿写的。

苏洵急切地将苏小妹唤出来询问,在得到苏小妹肯定的回答后,苏洵既兴奋又遗憾。

他兴奋的是,女儿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天赋。

遗憾的是,她毕竟是个女孩,空有智慧也无法入朝为官。

不过自这以后,苏洵更加疼爱起这个女儿。日日教她读书,希望她能更加博学聪慧。

一转眼苏小妹就长到十六岁,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

就在苏洵绞尽脑汁为苏小妹寻觅良胥时,王安石正巧找上了他。

险评王安石之子

王安石刚做官时,虽然恪尽职守很有能力,但他却十分不注意个人卫生。

据说王安石既不洗澡也不洗衣服,浑身上下长满了虱子,让人难以忍受,所以苏洵对此人非常厌恶,还曾作诗讥讽他。

王安石看到后气急败坏,本想好好整治苏洵一番。

可没想到后来苏家两个儿子全都入朝为官,于是他就改变主意,想要和苏洵结好。

当时王安石已官至宰相,苏洵虽心里不愿,但又怕影响儿子的仕途,便只能勉强前去赴宴。

酒过三巡之后,王安石吹嘘到:“我儿子王雱,书只读一次就能过目不忘。”

苏洵听后立刻反驳道:“难不成你觉得,我的两个儿子需要读第二遍吗?况且这件事,连我的小女儿都能做到。”

苏洵在说完这句话后就立刻清醒过来,想要找借口离开王家。

可没想到还是被王安石拦下,并递给他一幅字,说道:“这是我儿王雱所作,希望您回去以后能指点一二。”

苏洵知道,王安石这是看中了自己的女儿,想要通过这首诗来暗示自己。

夜里苏洵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又把白天的诗拿出来反复观看。

其实通过此诗不难看出,这王雱也是个有才之人,但碍于他父亲的品行,苏洵又十分纠结。

一旁的妻子看出来他的想法,就对他说:“你不如把这诗拿给小妹品鉴,看看她对这作诗之人有何想法。

于是第二天,苏洵便让下人把诗交给苏小妹。

只告诉她这是个年轻的学士拿来,让苏洵指点一二的,但苏洵没有时间,就由她代劳。

苏小妹接过诗思索了一阵,提起笔就在一旁写到:笔下生花,毕是敏而好学之人所作。但用词冗杂、华而不实且下笔飘浮,恐难长寿。

苏小妹的评语可吓坏了苏洵,这样的话要是传到王安石的耳朵里那还得了。

于是便将小妹的评语撕掉,对王安石只说是不小心将诗给弄坏了。

而对于两家的亲事,苏洵的借口是小女儿貌丑无比,实在配不上王雱。

王安石对此事半信半疑,遂派了一个家丁出去打探苏小妹的真容。

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女子都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家丁根本无法得见小妹。

不过他偶然听到坊间流传的一首,关于苏小妹容貌的诗。

据诗中描绘,苏家小姐的确是一个大额头塌眼睛的丑八怪。

家丁立刻将此事回禀给王安石,王安石信以为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小妹少游互试探

而事实却是,苏小妹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美女,但也十分清婉可爱,之所以有这样一首诗,是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在玩闹时所作。

苏小妹嘲讽苏东坡的大胡子:“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东坡便回讽小妹的额头:“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就这样一来二去,没想到几首玩笑诗,竟然斩断了小妹的姻缘。

不过也幸好如此,因为王雱最后竟果然如小妹说的那般,三十出头就离开人世了。

有关于苏小妹的精彩故事还有很多,其中最经典的还要数“佛和牛粪”的故事。

相传苏东坡年轻时崇尚佛教,因而结交了许多和尚朋友。

有次他与好友佛印一起在林中打坐,结束之后,佛印睁开眼睛对东坡说:“观君之姿,宛若佛祖”

东坡与佛印经常斗嘴,但每每都落于下风,这次他绞尽脑汁后回到:“我观你之姿,却像牛粪。”佛印听后只轻笑了一声,并未反驳。

苏东坡自以为胜过佛印一筹,就喜滋滋地将事情讲与小妹听。

没想到小妹听后却哈哈大笑,并说道:“哥哥,这次你又输了。佛家有云,你之所见固你之所想,佛印心里装着佛祖,所以看你是佛。而你心里却装着牛粪,所以只能看见牛粪。”

有了王雱这个前车之鉴后,苏洵时常将想要求娶小妹之人的诗作拿给她看,可挑来挑去也没有一个能入眼。

直到有个名为秦少游的书生,他的字被小妹评为:“只有二苏可以与之相比。”

秦少游虽倾慕苏小妹的才情,但他也曾听闻,苏洵以小妹貌丑拒绝王安石的提亲这件事,心中不免担忧,所以就决定假借道人身份,在小妹进庙烧香的途中一探究竟。

苏小妹刚一下马车,秦少游就已经瞧见女孩长相清婉,绝对不和传言一般丑陋不堪。

但他也不甘心就这样轻易返回,于是便上前拦住小妹,想要试一试她的才情。

秦少游说道:“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是何等的机敏,她一眼就看出此人气度不凡,不是真正的道士。

再稍加思索,不难猜出这是秦少游为了试探她而想出的主意。

小妹想通后又羞又气,于是便回到:“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就这样两人一问一答,互相试探,直到苏小妹回到马车上扬长而去。

秦少游回家之后,立刻备下礼金到苏家提亲。

苏洵看他如此情真意切自然很快就答应了。可对于这件事,苏小妹却不应允。

原来秦少游马上就要考取功名了,依照小妹的心高气傲,她自然是希望秦少游能戴上乌纱帽后,再来向她提亲。

苏小妹三难新郎

不出苏小妹所料,秦少游很快策名就列。

可到了成亲那天,小妹又来了主意。

她心里还埋怨着秦少游当时在庙前试探她的事,所以就想出几个鬼点子来“三难新郎”。

当晚秦少游在前厅宴请完宾客,来到后院想要洞房花烛时,却见苏小妹房门紧闭。

院中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有三个信封和三个盏,桌子旁站着苏小妹的贴身丫鬟。

少游见此情景连忙询问丫鬟小妹寓意何为,丫鬟答道:“我家小姐让我在这给你出三道题,要是你能全部答对,就让你喝了这玉盏里的美酒后再进房内。

如果答对两题,就请饮下银盏中的清茶,待后半夜再来作答。要是只对一题,那就只能喝这瓦盏中的淡水,并且在外厢房里读上三个月的书再进内室。”

秦少游心中窃喜,觉得这有何难,于是便打开第一个信封。

只见上面写着一首绝句:“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少游读后立刻从中悟出“化缘道人”四字,想到这是小妹为了嘲讽他当时的举动所作。

于是便对出了:“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四句。

第二题是根据诗的内容,猜里面包含着哪些古人。

诗中写道: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少游只是稍加思索,就提笔在一旁写上孙权孔明、子思、太公望四个名字。

少游毕竟也是个才子,前两题对他来说都毫无难度。

于是他又颇为自信地拆开第三个信封。

这次的题目是个对子,上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要求他对出下联。

然而这个看起来简单的题目,却让少游犯了难。

想要对出容易,想要对精却不简单,若是对的平平,想必小妹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正在秦少游苦思冥想之际,苏东坡恰好路过后院。

看着在院中踱步的准妹夫,东坡决定帮他一把。

苏东坡偶然看见了院中的水缸,于是心生一计。

只见他从地上捡起一个小石子扔进水缸中,水面立刻跃起几点水滴,又继而扑进水中。

见此景象,秦少游立刻对出了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

在苏东坡的帮助下,他终于算是勉强过关.......

参考文献

【1】吴志浩.苏学士与王安石.中国青年网,2022-7-24

【2】巩悦悦.苏洵王安石,为何一见面就互不喜欢?.齐鲁壹点,2019-2-26

标签: 苏小妹

更多文章

  • 苏轼出对联考验小妹,没想到苏小妹对出了千古绝对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苏小妹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相传为苏轼有个妹妹叫苏小妹,野史载其名苏轸,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一代文豪苏轼儒道互补,名气大得没边儿,而与妹妹苏小妹相比,他似乎还要矮上半截儿。北宋年间,著名词人秦少游拜访苏轼,被聪明可爱的苏小妹吸引。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二人最终喜

  • 苏小妹一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一下联,顿时羞愧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苏小妹

    对联,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传承上千年的艺术瑰宝,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让历朝历代的才子门情有独钟,乃至到了明朝时期,布衣出身的朱元璋更是在得空时,常常与大臣们切磋对联,因此被老百姓称之为“对联天子”,足以可见,对联虽短,却不乏深意,一副上佳的对联,足可媲美一部鸿篇巨著。明朝嘉庆年间,福州府有一小孩

  • 刘克庄短短二十个字的一首诗,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项羽的人格魅力

    历史人物编辑:大黄鸭子标签:刘克庄

    历朝历代,歌咏项羽的诗词无数,比如流传又广又脍炙人口的杜牧诗句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比如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说明项羽这个人物的特殊魅力。《史记》中司马迁并没有将其列入“世家、列传”之列,而是将其归入“本纪”中,也反映了司马迁对项羽的高度赞扬和敬佩。虽然项羽最终是失败

  • 李清照用17个“花”,朱淑真用5个“独”,千古名作背后皆是苦水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朱淑真

    导语:提及宋朝女词人,首推李清照,然而有一位女词人也毫不逊色,这便是朱淑真,二人皆是仕宦人家,因此前期都悠然闲适。与男词人热衷功名利禄所不同的是,二人多充满情思,然而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下,终究还是多了一丝束缚。李清照的少女时代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

  • 才女李清照与朱淑真婚姻失败,是因为生理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爱历史标签:朱淑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美丽动人的女性总能吸引更多男人的目光。女性之美对于男性的视觉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反之亦然。“从严格的审美的立场说话,我们不能不承认男子的体态之美至少不在女子之下。”“男子爱女子,是因为女子美,而美的印象是从视觉传达给意识的;而女子爱男子,是因为男子有力,而有力的印象,虽

  •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因“不守妇道”被没收“人约黄昏后”版权?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朱淑真

    近期,大热的《我们的婚姻》、《婚姻的两种猜想》、《相逢时节》等多部的婚恋电视剧,从不一样的角度切入现代人的婚恋状态。引发讨论最多的大概就是:婚姻能带给一个女人什么?这个话题的答案显然没有统一标准,但在朱淑真看来,无爱的婚姻,我绝不将就。朱淑真,南宋时期的一位奇女子,传说她是理学大家朱熹的侄女。才华不

  • 一首卜算子,理学大家朱熹输了,台州营妓严蕊赢了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严蕊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强化“三纲五常”,构建强大的理学体系,成为了能与孔夫子相提并论的“朱子”。他的思想在宋朝,乃至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朱学”一直是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毫不夸张的说,朱熹和他的朱学曾经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是,在宋代,有一个女子却不仅没有被朱熹打倒,

  • 最无奈的“分手词”-乐婉《卜算子·答施》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乐婉

    乐婉是杭州的一位歌女,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用当时“失足妇女”严蕊的词说:“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施酒监是大宋朝派到杭州酒监官,负责杭州酒务管理。宋朝初期,对酒的管制⾮常严格,严禁私⼈酿酒,虽然后来慢慢开放,但对酒的管理仍然采取酒专卖、曲专卖和纳酒税。施酒监工作之余到“歌

  • 宋代朝史:北宋名妓聂胜琼的哀婉,即便是名动京城也不及愿做良人

    历史人物编辑:武侠百晓史标签:聂胜琼

    宋代朝史:北宋名妓聂胜琼的哀婉,即便是名动京城也不及愿做良人【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古代名妓来,估计大家对她们都没有好印象,因为她们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所以相对来说她们的身份非常低贱,不过在北宋时期那就玩完不一样了。其实,北宋

  • 青楼女子能拥有至死不渝的爱吗?看看诗人柳永和名妓谢玉英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谢玉英

    柳永,郁郁不得志的诗人,混迹于青楼的浪子。然而,即使是滥情如此,在他数不清的露水情人中,也有一个动了真情的女子,也有一个让柳永为情所伤的女子,她,便是谢玉英。宋朝,那当真是一个极妙极雅的朝代。自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后,整个宋朝便走上了对风雅与高洁的无限追捧,在这个既富有开放性又富有包容性的朝代,既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