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隆基用李亨挑起朝廷内斗,透支个人的政治信誉

李隆基用李亨挑起朝廷内斗,透支个人的政治信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 访问量:2904 更新时间:2024/4/25 18:12:31

唐玄宗李隆基废了太子李瑛后,又否定了宰相李林甫推荐的寿王李瑁,改立李亨为太子。然而李亨的太子却当得非常苦逼,不但被李林甫拉入了政治斗争的旋涡之中,而且被李隆基猜忌。在李林甫和杨国忠发起的多次,针对李亨及其党羽的政治斗争中,李隆基都摆出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似乎并没有保护这个儿子的想法。因此很多历史爱好者也提出疑问,既然李隆基猜忌李亨,那为什么会册立李亨为太子呢?其实仔细分析史书上的记载,可以发现里面藏着很大阴谋。李隆基在拿儿子当诱饵,用一石二鸟的计策左右朝中内斗。

很多人看李隆基,要么看到的是开元盛世的强盛,要么看到的是奢靡无度的生活,以及天宝危机带来的安史之乱,却很少人直到他其实是个极其擅于权谋之术的帝王。李隆基拒绝李林甫推荐的李瑁,改立李亨为太子,就是他权谋之术最为典型的表现。

李隆基是从政变中走出来的皇帝,从他出生开始就被卷入了阴谋诡计之中。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政变,从武则天时代一直到自己登基后,所以对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有着深刻的认知。因此执政之时,李隆基是不相信任何人的,对朝中的宰相们都加强防范,对儿子和后妃也不例外。

开元初年,为了从武则天时代提拔武氏、韦氏、皇亲等权贵手中收回权力,他任用了姚崇宋璟为宰相。这些文官当宰相,通过励精图治强化国家,然后经过多方面的改革强化了朝廷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但这种做法却使得朝廷大权控制在文官集团之手,而皇帝受到朝廷制度的掣肘,无法乾纲独断。最为要命的是,由于李世民在玄武门开了坏头,太子成了朝廷政权的重要标志性人物。唐朝政治形成了一个惯性,那就是朝廷常利用太子的影响力掣肘皇帝的决策。因此太子党政变就成为皇帝最大的威胁,这让李隆基不得不防。

唐朝每一代皇帝执政时,都出现过太子党谋反的事情,所以皇帝向来把太子作为首先防范的对象。因此在李隆基看来,太子和朝廷宰相不能是一条心,否则自己的皇位就不安稳。李隆基是政变中走出来的皇帝,对太子党政变更加的敏感,所以防范这种政变更加严密。

所以当废太子李瑛与张九龄等人结党时,即便没有政变的意图,李隆基也会想办法将其除掉,防患于未然之中。同样当李林甫推荐李瑁为太子时,李隆基也不同意,反而提拔了反对李林甫的李亨为宰相。这就是避免太子与宰相勾结,也让他能够控制朝廷的主导权。

除了防范太子与宰相勾结以外,李隆基立李亨为太子的最大目的是分化瓦解朝廷中权贵的政治派系。他这种手段是典型了一石二鸟的计策,同时打击了朝廷中具有掌权欲望的多个政治派系。首先,李亨当太子后,亲李亨的门阀家族走上前台,其中以太子妃韦氏和太子良娣杜氏的家族势力浮出水面。这两家本来就是关陇门阀的大家族,在经过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三朝后,势力逐渐被削弱。韦氏在唐中宗时期一度掌权,但在唐隆政变中也受到沉重打击。但这些门阀家族从来不甘心失败,一旦有机会便争相插手朝政。

李亨当了太子后,太子妃韦氏的父亲哥哥便被提拔为御史中丞,地位相当于朝廷的副宰相。御史中丞主管御史台的事务,具有监督百官的职能,实际上对李林甫独揽大权起到了掣肘的作用。而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是李亨当太子前的好友,他掌握兵权与吐蕃作战,却在政治上积极与李亨、韦坚等人靠拢。除此之外,还有包括宰相李适之在内的诸多文武大臣聚集到李亨身边,形成了新的太子党。由于李亨与李林甫的政敌关系,这波太子党便把目标对准了李林甫,朝廷新的党争便激烈地展开了。

这波党争是典型的以李亨为首的太子党,和以李林甫为首的武氏外戚的斗争。这种党争的危害特别大,不但让朝廷政治动荡,也会使国家因内斗而逐渐衰弱。但这种党争也减少了参与者对皇权的威胁,让李隆基更容易掌控朝廷。所以李隆基对这种内斗乐见其成,摆出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最后在这轮内斗中李林甫取得胜利,韦坚、杜友邻等太子党大臣被降罪流放或处死,就连李适之也被迫自尽。可是作为斗争胜利者的李林甫也不好受,实力遭到很大的削弱,尤其是身后的武氏集团,对政治斗争也产生了动摇。

可以说李隆基对这样的政治斗争是非常关注的,而且不断地挑拨朝中各派之间的关系。他通过这种政治斗争掌控朝政大权,享受着帝王权术的乐趣。他不需要把参与的派系彻底打垮,只需要扶持弱的一方,关键时候保住太子李亨,就足以左右朝廷局势。双方斗得越激烈,对各派系力量削弱就越大,对皇权的威胁就越低。到了李林甫执政的后期,李隆基干脆独立扶持杨国忠,使其替代李林甫的地位,延续这种朝廷内斗的场面。而李林甫派系中的大臣如王鉷等人极度杨国忠靠着妹妹的特殊地位掌权,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内斗。

从这些帝王权术中可以看出,李隆基把儿子李亨当做了挑动政治斗争的诱饵,而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却是排除异己的工具。他借李亨身为太子的特殊影响力将朝中激进的大臣和有野心的门阀贵族都调了出来,然后再利用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一一剪除。这样一来,朝廷的势力在内斗中削弱,不足以威胁到皇位。但是也起到了极大的负面效应,那便是朝廷的精英们为了自保纷纷外放地方,使得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不断削弱。同时李林甫和杨国忠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也将国家大权不断下放,使得朝廷腐败横行,国家不断衰弱。

李隆基的这些操作完全不是一个皇帝和政治家该有的作为,完全是自私自利的政客思维。这种思维把个人利益和欲望发挥到极限,完全漠视和国家和朝廷的政治需求,更没有考虑到民间和地方的变化。在李隆基通过这些手段攫取政治利益同时,也使得朝廷不断削弱,失去了控制国家大局的力量。而李隆基的个人信誉也在这些权谋之术的操弄中破产,以至于在安史之乱发生之时,地方上对朝廷的平叛安排纷纷采取阳奉阴违的对策。可以说天宝年间李隆基皇位的安稳,是透支朝廷资源和个人信誉来完成的,其隐患非常严重。

当朝廷资源和个人信誉面临破产时,李隆基就失去了对大局的掌控力。所以安史之乱爆发时,朝廷大臣纷纷把矛头对准了李隆基最宠信的杨国忠,并提出处死杨玉环的要求。这说明朝廷上下已经不相信李隆基,而李隆基本人的信誉已经扫地。而在多年当政治诱饵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太子李亨,却在受苦时博得了朝廷上下的认可,得到可拥立登基称帝的机会。从政治的角度看,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被赶下台也是自己玩火自焚的结果。他用权谋之术操控政治,得到的只能是政治信誉破产的结局。如果没有李亨及时接盘,唐朝恐怕真的会突然死亡。

标签: 李隆基

更多文章

  • 李隆基一日连杀三子,霸占儿媳,他受了什么刺激,为何如此疯狂?

    历史人物编辑:李森林标签:李隆基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去世,这对于唐玄宗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后宫数千人,竟也没有一个可以再入唐玄宗眼的女人。恰好在这个时候,有人对唐玄宗李隆基说:“寿王妃李杨氏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李隆基无视杨玉环是自己儿媳的身份,将她召进了后宫之中。当然了,霸占儿媳算不得什么,李隆基还曾在一天内连杀三子,这就

  • 杨玉环本是李隆基的儿媳,李隆基是如何将她抢到手的?用了啥套路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李隆基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李隆基从李瑁那挖角杨玉环,也是用尽了各种套路。唐朝以其博大宽广的胸襟,一直为世人所赞叹,近年来“梦回唐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唐朝雍容华贵,而且对于女性的压迫与制约是最少的。当时还没有三从四德,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婚姻相对自由。从唐朝建立之初,唐朝的统治者们就打了个样

  • 如果武则天晚年遇到的是李隆基,她死后的结局又会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看点标签:李隆基

    其实对于武则天来说,立谁为太子并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大臣的态度,很显然狄仁杰说的那句:“自古以来只有祭祀亲母的,没有祭祀姑母的。”就足以证明大臣们的态度。武则天是一个连自己孩子都可以杀的女人,很显然武则天非常懂人性的道理,名声对于自己来说并不重要。武则天虽然没有杀李显,但是废掉李显的皇位,这个在古代

  • 盛世衰落:李隆基的精彩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李隆基

    前言: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经历过多次宫变,皇族身份也有几次更改;年少时,因为父亲的关系被迫进入神都权力的漩涡中。唐隆之变后,李隆基这一脉的李氏皇族终于登上高位,也为开元盛世蓄力以待,将大唐推向了鼎盛。初期潜邸盘龙1、隐忍求存李隆基出生之前正是神都宫闱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之一,他的亲

  • 上官婉儿不掌权力,又帮李隆基除掉韦后,为何李隆基执意要杀了她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历史标签:李隆基

    曾有人说,“中国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也是女人的历史”。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不止诞生了许多传奇的男性人物,而女性的传奇人物也是不少,而被称为历史第一“女宰相”上官婉儿,正是其中之一。相信对唐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对上官婉儿是不陌生的。作为一个女人的她,身上实在是有着太多的传奇了。既是被誉为中国

  • 金融巨贪效仿李隆基:某行前董事长第四任妻子,竟是其儿子前女友

    历史人物编辑:后巷评弹标签:李隆基

    随着中国金融反腐风暴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金融大佬被曝出“瓜”事。最近,某重磅金融大佬的私生活更是比影视剧还精彩!他结过四次婚,但让他最受诟病的,是他第四次结婚的对象,居然是他儿子的前女友!这真是一出离奇的闹剧。这位大佬可是17岁就上了大学,后来一路青云直上成为四大行中最年轻董事长的刘连舸。然而,家

  • 晚景凄凉:李隆基被遥尊为太上皇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李隆基

    李隆基的晚景凄凉,都是咎由自取。在收复长安之后,唐肃宗派遣使者去蜀地迎接李隆基回京,但这个时候李隆基并没有马上回京,因为收复长安的消息到达凤翔之后,肃宗让使者向李隆基表示自己愿意退回东宫做太子,李隆基听到使者这样说,自然不敢轻易表态,因此不愿意回到长安,直到肃宗再下一表,表示长安收复,要接太上皇回京

  • 风流天子李隆基,他的风流不只针对杨贵妃,李隆基到底有多风流?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李隆基

    中国历史上风流天子有很多,像大家熟悉得有乾隆帝,被誉为风流皇帝。还有一位若论风流程度,丝毫不亚于他。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大家对于他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可以说耳熟能详,他之前到底有多风流呢?李隆基前期的时候,还是比较贤明,那时还是一个奋发有为,好青年。政治手腕和能力,在当时挺强,开元盛世就是由他一手所创

  • 晚年的李隆基有多憋屈?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李隆基

    常言说,时也,运也,命也。又有言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活得很憋屈,跟这两句话的描述,很能对应得上。李隆基不是凤凰,他是龙,是真龙天子,创造了大唐开元盛世的辉煌气象,当了近50年的黄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帝王,晚年还要拍儿子的马屁,读史书读到这里,颇让人感慨。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

  • 李隆基娶了儿媳妇杨玉环,那么后来李隆基的儿子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咖啡随笔标签:李隆基

    众所周知,男欢女爱是人之常情,告子曰:食,色,性也,对于男女之情的渴望是隐藏在人们血脉之中的基本属性,一旦爆发就会产生常人难以抗衡的力量,就连古时候身为九五至尊的帝皇们也不例外。纵观历史,绝大多数帝王都会通过建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来满足自己这一方面的需求,唐朝的李隆基亦是如此,除此之外他甚至还娶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