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李隆基执政之初励精图治,为何后来变得奢靡昏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精彩搞笑段子 访问量:2461 更新时间:2024/2/2 8:50:26

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帝国时代的巅峰,历朝历代的中国人都以引以为豪。然而创造出开元盛世的皇帝李隆基则毁誉参半,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争议。在李隆基即位之初,他励精图治,任用贤相姚崇宋璟,创造出了开元盛世的辉煌成就。可是到了天宝年间,他却一改往日勤政的作风,逐渐沉迷到于奢靡的生活,在政治上也显得越发昏聩。这种前后反差巨大的执政态度,也让处于巅峰的盛唐危机重重,最后引发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很多人读史书看到这里不禁要问,为什么李隆基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历朝历代的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其结论也是众说纷纭。大多数认为李隆基是在取得了开元盛世后变得骄傲自满,所以在政治上刚愎自用,听不进朝廷大臣的合理建议,才出现巨大的施政失误,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显得似是而非。看上去说中了其中的关键,实际上什么也没说。因为取得历史性的成就,每个人都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李隆基作为皇帝,面对开元盛世这种历史级的成就,有些自以为是是很正常。这种事情只要是有卓越成就的皇帝都会经历,但是像李隆基反差这么大的却极为罕见。

毕竟治国这种事情,不是皇帝一个人的,而是唐朝朝廷整个政治体系的事情。即便李隆基沉迷于往日的功绩不能自拔,但朝廷中还有宰相等各位重臣,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堕落下去。实际上在天宝年间,朝廷中也有不少大臣对李隆基提出意见,但最终都没有得到好的回应。反而在朝廷中出现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相当国的情况,为安史之乱埋下危机。这样的情况在开元年间也曾出现,但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对比这两个时代的差别,可以从中看出唐朝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元时代最为可贵的一项制度,在天宝年间被彻底放弃了。

分析李隆基在天宝年间犯下施政错误的原因,其根本来在于唐朝廷中缺少了能够管束皇帝的大臣。中国古代的大臣讲究“匡君辅国”,这其实是对古代宰相的要求。其中隐藏了两层含义,现代很多人都比较看重“辅国”,然而古代文人却对“匡君”二字更为看重。“匡君”就是指教育君主,管束君主的言行,让君主在执政方面做正确的决策。只有完全做到“匡君辅国”的宰相,才是古代的真宰相。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和宋璟都能做到如此,然而天宝年间的李林甫和杨国忠却完全没有这项素质。

在开元年间,姚崇和宋璟先后为相,帮助李隆基创造了开元盛世。尤其是宋璟,他以正直清廉著称,在执政风格上趋于保守,但却成为阻止李隆基任性妄为的重要保证。李隆基作为皇帝,本身也有很强的执政能力,所以在政治上往往是乾纲独断的。在取得了一些成就后,他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在政务的决策上就逐渐变得刚愎自用。这使得他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甚至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给国家埋下很多的隐患。每当这个时候,宋璟就会主动站出来阻止李隆基任性妄为,甚至利用宰相权力驳回李隆基的决策,让国家政务回归正常。

在宋璟接替姚崇为宰相后,首先做的就是为国家选材。当时因为姚崇整顿吏治,使得朝中很多武则天留下的斜封官和亲眷官,包括拥立李隆基称帝的功臣都被外放出京,朝中大量职位空缺。宋璟在选拔官员时公正廉洁,唯才是举,受到百官的称赞。尤其是在于李隆基发生意见冲突时,他敢于犯颜直谏,驳回其不合理的决策。他的这种风格虽然让李隆基不喜,但仍旧被采纳,所以朝廷政治清明,并没有出现天宝年间那种腐败堕落的现象。这种风气也让大臣们敢于向皇帝提出意见和建议,迫使李隆基在政治上必须做出表率。

当时宋璟和李隆基的关系,有点像贞观年间魏征李世民的关系。当时的李世民也是沉迷于贞观之治的功绩,但有着魏征时刻的监督和纠正,才让李世民没有走上任性妄为的道路。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在讨伐高句丽上决策不当,自己检讨时也怀念魏征能及时指出他的不足。

李隆基在取得开元盛世的成就后,由于人性使然也出现了刚愎自用的毛病。宋璟在世时多次规劝李隆基,使其有所忌惮和收敛。对于朝廷中的腐败现象,宋璟也绝不手软,甚至因开罪李隆基而罢相。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维护的朝廷政治清明的环境,让腐败无法滋生,也就没有出现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官员。

其实李隆基也是非常优秀的皇帝,虽然有时候很任性,但对于宋璟的规劝也是听得进去的。他当时可能会发怒而贬斥宋璟,但回过头来又会对宋璟加官进爵,以此表示感激和肯定。李隆基常常在朝中夸奖宋璟是“国家元老,为朕股肱耳目”,并将宋璟“所进之言,书之座右,出入观省,以诫终身”。从这些方面看,李隆基对宋璟不但没有私怨,而且将其作为老师来看待。所以李隆基出巡洛阳等地时,宋璟常常作为坐镇长安的重臣,这是把整个大唐托付给他的节奏。这样的安排也表明了宋璟在开元年间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开元盛世得以延续。

可惜的是,宋璟去世后朝廷中缺乏这样的老臣,而新进的大臣又不敢向李隆基提意见,这使得他逐渐偏离了开元年间的执政路线。受到开元盛世功绩的影响,李隆基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在缺乏老师正确引导下,再加上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投其所好的吹捧,使得李隆基更加自以为是。他在施政中犯下的错误,大多是自以为是造成的。而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奸臣,也是利用这些施政的错误把持朝政,谋求私人的权利。在这种大背景下,朝中的贤臣纷纷被排挤贬斥,而奸佞之辈横行,宋璟建立起来的朝纲便逐渐被破坏殆尽。

因此天宝危机和安史之乱的发生,固然是李隆基个人原因造成的重要后果,但在制度上看也是朝廷大政方针被破坏的结果。李隆基的任性妄为破坏了宋璟为相时期建立起来的清廉治国的制度,这才使得朝纲败坏,奸吝横行。如果在天宝年间仍旧有人像宋璟那样监督和管束李隆基,那朝廷体制不至于败坏,奸臣们也没有上进之路,国家也就不会陷入危机和内乱。从这个逻辑层面看,宋璟和开元时期的制度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成为开元盛世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任何一样流失或被破坏,都会给朝廷留下重要的隐患。

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很多人在大谈制度的力量,将人治的属性贬低得一钱不值。实际上这是一厢情愿的看法,也是天真可笑的。人治和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对人才的培养和对制度的维护,是互相促成的。否则就像李隆基那样,没有可靠的人才,只靠制度的空中楼阁,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而缺乏可靠的人才,也会使得制度被破坏,最终导致极为恶劣的后果。从李隆基身上的政治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应该让后人感到警醒。这样的历史经验教训值得吸取,否则走错了路,会遗祸无穷的。

标签: 李隆基

更多文章

  • 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和李隆基这些皇帝,按能力如何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李隆基

    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和李隆基当中,若是让我给他们的个人能力排个名次,我觉得应该这样排: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李渊和李治。虽然这几个人,都很强悍,李治除外,他跟以上四人比,简直就没法比。下面看我给大家分析原因:最强悍的还是李世民,他在帮助老爹李渊灭隋的时候,立下的功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连当时

  • 李隆基用李亨挑起朝廷内斗,透支个人的政治信誉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废了太子李瑛后,又否定了宰相李林甫推荐的寿王李瑁,改立李亨为太子。然而李亨的太子却当得非常苦逼,不但被李林甫拉入了政治斗争的旋涡之中,而且被李隆基猜忌。在李林甫和杨国忠发起的多次,针对李亨及其党羽的政治斗争中,李隆基都摆出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似乎并没有保护这个儿子的想法。因此很多历史爱好

  • 李隆基一日连杀三子,霸占儿媳,他受了什么刺激,为何如此疯狂?

    历史人物编辑:李森林标签:李隆基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去世,这对于唐玄宗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后宫数千人,竟也没有一个可以再入唐玄宗眼的女人。恰好在这个时候,有人对唐玄宗李隆基说:“寿王妃李杨氏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李隆基无视杨玉环是自己儿媳的身份,将她召进了后宫之中。当然了,霸占儿媳算不得什么,李隆基还曾在一天内连杀三子,这就

  • 杨玉环本是李隆基的儿媳,李隆基是如何将她抢到手的?用了啥套路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李隆基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李隆基从李瑁那挖角杨玉环,也是用尽了各种套路。唐朝以其博大宽广的胸襟,一直为世人所赞叹,近年来“梦回唐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唐朝雍容华贵,而且对于女性的压迫与制约是最少的。当时还没有三从四德,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婚姻相对自由。从唐朝建立之初,唐朝的统治者们就打了个样

  • 如果武则天晚年遇到的是李隆基,她死后的结局又会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看点标签:李隆基

    其实对于武则天来说,立谁为太子并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大臣的态度,很显然狄仁杰说的那句:“自古以来只有祭祀亲母的,没有祭祀姑母的。”就足以证明大臣们的态度。武则天是一个连自己孩子都可以杀的女人,很显然武则天非常懂人性的道理,名声对于自己来说并不重要。武则天虽然没有杀李显,但是废掉李显的皇位,这个在古代

  • 盛世衰落:李隆基的精彩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李隆基

    前言: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经历过多次宫变,皇族身份也有几次更改;年少时,因为父亲的关系被迫进入神都权力的漩涡中。唐隆之变后,李隆基这一脉的李氏皇族终于登上高位,也为开元盛世蓄力以待,将大唐推向了鼎盛。初期潜邸盘龙1、隐忍求存李隆基出生之前正是神都宫闱之中最为敏感的时期之一,他的亲

  • 上官婉儿不掌权力,又帮李隆基除掉韦后,为何李隆基执意要杀了她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历史标签:李隆基

    曾有人说,“中国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也是女人的历史”。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不止诞生了许多传奇的男性人物,而女性的传奇人物也是不少,而被称为历史第一“女宰相”上官婉儿,正是其中之一。相信对唐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对上官婉儿是不陌生的。作为一个女人的她,身上实在是有着太多的传奇了。既是被誉为中国

  • 金融巨贪效仿李隆基:某行前董事长第四任妻子,竟是其儿子前女友

    历史人物编辑:后巷评弹标签:李隆基

    随着中国金融反腐风暴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金融大佬被曝出“瓜”事。最近,某重磅金融大佬的私生活更是比影视剧还精彩!他结过四次婚,但让他最受诟病的,是他第四次结婚的对象,居然是他儿子的前女友!这真是一出离奇的闹剧。这位大佬可是17岁就上了大学,后来一路青云直上成为四大行中最年轻董事长的刘连舸。然而,家

  • 晚景凄凉:李隆基被遥尊为太上皇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李隆基

    李隆基的晚景凄凉,都是咎由自取。在收复长安之后,唐肃宗派遣使者去蜀地迎接李隆基回京,但这个时候李隆基并没有马上回京,因为收复长安的消息到达凤翔之后,肃宗让使者向李隆基表示自己愿意退回东宫做太子,李隆基听到使者这样说,自然不敢轻易表态,因此不愿意回到长安,直到肃宗再下一表,表示长安收复,要接太上皇回京

  • 风流天子李隆基,他的风流不只针对杨贵妃,李隆基到底有多风流?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李隆基

    中国历史上风流天子有很多,像大家熟悉得有乾隆帝,被誉为风流皇帝。还有一位若论风流程度,丝毫不亚于他。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大家对于他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可以说耳熟能详,他之前到底有多风流呢?李隆基前期的时候,还是比较贤明,那时还是一个奋发有为,好青年。政治手腕和能力,在当时挺强,开元盛世就是由他一手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