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很会自保,李世民的善后工作很全面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很会自保,李世民的善后工作很全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胃王 访问量:3824 更新时间:2024/1/25 4:51:14

公元626年,新兴的唐帝国都城长安玄武门附近,发生了一场惊天政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秦王李世民诛杀,成为遗臭万年的失败者。秦王李世民经此一役是彻底掌握了主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先是成为太子又被唐高宗李渊禅位,成为了皇帝,开了自己23年的帝王之路。

那么玄武门之变中,不说死去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是如何保命的呢,胜利者秦王李世民是如何善后的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李渊的保命之术就是彻底放权

秦王李世民在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以后,派刚刚杀掉齐王李元吉的尉迟敬德进宫“宿卫”唐高祖李渊。

当然看似是“宿卫”,实则就是派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去震慑李渊,让李渊识趣一些,不然刚刚杀掉齐王的尉迟敬德,真有胆量干点胆大包天的事情。

李渊很震惊,于是问道:“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尉迟敬德回答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李渊这时候很明显有些慌神了,所以问道身边裴寂等重臣:“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意思是问问这些大臣,看看他们的立场如何,如果他们支持自己,那什么都好说,不支持的话,自己只能认命。

偏向于李世民的萧瑀和陈叔达说道:“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李渊一看事已至此,身边的重臣又表态支持李世民,于是马上乖乖认命,说道:“善!此吾之夙心也”。

当时秦王府与东宫和齐王府的余党还在战斗,尉迟敬德请李渊降手敕,令诸军受秦王处分,李渊是马上同意了。

李渊随后又派黄门侍郎裴矩至东宫晓谕诸将,这些将卒才彻底散尽了。

可以说唐高祖李渊很会审时度势,眼看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尉迟敬德杀气腾腾的出现,身边重臣还倾向于李世民,自己又没有鱼死网破的决心。所以为了保命,马上见风使舵,认可了尉迟敬德说法,同意了身边重臣的意见,要重用秦王李世民,并且说道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

李渊这个人可以说也是相当果决,既然选择了保命,那么就一做到底。所以又是下手敕又是派裴矩,配合李世民遣散了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使李世民彻底锁定胜局。

不久以后,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两个月以后,李渊禅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当了九年太上皇以后,因病驾崩。虽然如同当了九年的高级囚徒,但总是得以善终了。

总结来说李渊的保命方式不见得有多高明,但的确是当时最有利于他保命的方法。不然如果他抱着鱼死网破的心态反对李世民的话,那么真的有可能会落得一个“暴疾而崩”的下场。

二、李世民的善后是重拉拢次杀伐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见到父亲李渊以后,是当众表孝心,“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至于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想法呢,大家意会一下就知道了,当然是表演成分居多了。

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李世民在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以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都诛杀。

虽然李世民杀了太子和齐王的子嗣,但冷血之外亦有一丝人性。还留下了太子和齐王的女儿,并且给他们保留了一定的待遇。诸如太子李建成的次女封为闻喜县主,第五女封为归德县主。

太子妃郑氏也是得到了安排,孀居于长乐门,抚养着自己的女儿,得以善终。

当时李世民还有诸将还想诛尽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余党,尉迟敬德说道:“罪在二凶,既伏其诛;若及支党,非所以求安也”。意思罪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二人身上,余党就不要牵连在内了。

李世民经过考虑,毕竟需要笼络人心,而且一旦要清除太子和齐王的余党,肯定会牵连甚广,搞得是人心惶惶,所以采纳了尉迟敬德的意见,因此是“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自馀党与,一无所问”。等于是与太子和齐王的余党和解,不再搞大规模诛连之事。

同时李世民还有两个举动,一是启用了太子旧党魏征等人,向世人展现出自己的大气。二是霸占了齐王妃杨氏,这点为很多人所诟病,但李世民这样做也有着政治方面的考虑,杨氏出自门阀世家,让她进宫,还可以拉拢倾向于太子和齐王的门阀世家。

总结来说,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是当断则断,既然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自然要铲草除根,所以将其子嗣诛杀殆尽。

但除此杀伐以外,李世民重点在于笼络人心,拉拢一切可拉拢的势力。比如说对于太子和齐王余党不再追究,避免出现大规模诛连。并且起用太子李建成的旧党,还霸占齐王妃杨氏,以此拉拢其背后的门阀世家。

到了李世民登基为帝,统治稳定以后,对于已经死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又采取了两个举动。

一是通过《国史》、《实录》等史书对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二人加以诬陷之词,因此《旧唐书》中是这般评价这二人:“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意思是如果是这二人为帝,他们怕是连秦二世和隋炀帝都不如,哪里会有唐朝289年的江山呢,以此来突出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神武。

二是虽然李世民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子嗣都杀死,但帝位稳固以后,在名义上并没有让这两人的绝后。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以第十三子赵王李福出继到太子李建成一房。后来第十四子曹王李明被过继到李元吉一房。

至此玄武门之变以后的善后工作,唐太宗李世民是事无巨细的完成,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连后世评价都考虑其中,这份心思实属罕见。由此可见很多成功的背后,是对于各方面的精密把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项先见之明,可以谓之“神”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李世民

    本文作者:公众号“这才是战争”读者,2018不论是太宗时期的修史者,还是后世的历史专家,都把唐太宗的统治时期叙述成一个理想的国家,李世民时代的特色是群臣之间的鱼水关系和官僚机构中良好的团结精神。只是在643年的继位之争中保持出强烈的宗派现象。这也让后世的历史学家们认为,所有官僚系统是一样的,都会出现

  • 她是李世民的弟媳,因美貌被李世民霸占,李世民一度想立她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不仅文韬武略,治民有道,在个性释放上也不乏亮点。作为一个靠政变上位的君王,李世民既有果敢狠辣的一面,也有不拘小节,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一面。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除此之外,李世民的个人感情生活也十分的丰富多彩,令后人充满了好奇

  • 这位藩王先后迎娶两国公主,李世民都拿他没辙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李世民

    吐藩王打一仗娶一个公主,李世民也被揍了?事情的真相是这样唐朝时期和亲的公主是数不胜数,许多公主都因为各种政治原因而被嫁到了西北地区,对唐朝皇帝们来说,这个方法成本不高并且可以维持长期的和平;对西北各部落来说,娶个大国老婆可太有面子了,而且还能跟唐朝正式友好贸易,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对这件事情是乐此不疲

  • 文化三秦|唐太宗李世民在故乡武功的逸闻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好旺传媒官方账号标签:李世民

    据史书记载,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十二月,李世民出生在武功庆善宫,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实际上关于李世民的出生地,向来有四种说法,一者说,出生在庆善宫,也就是现在的武功县大庄镇北立节村的慈德寺附近,当地老百姓说,寺前旧有卧龙石,幼年的李世民曾经在上面玩耍过。二者说,出生在杨凌区李台乡见子沟村,这

  • 唐朝的巅峰时期是哪段?是李世民时期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李世民

    唐朝的巅峰时期是在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让唐朝达到了巅峰。李世民时期的贞观之治确实强盛,远超之前的历代王朝,算是打破纪录,更上一步,但是远不是唐朝的巅峰。他的儿子李治手里,唐朝的疆域达到了巅峰,国力也是更进一步,超过了李世民时期。等到武则天上位后,正好是李治后期世家大族冒头,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滋生的时候

  • 如果李渊李世民父子没有起兵,瓦岗寨这帮人能够取得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李世民

    瓦岗寨确实是隋末最大的势力。他们敢于和隋朝政府、王世充、宇文华等人正面对抗,但终究会失败!瓦岗寨最致命的一点是没有政治管理经验。以领袖李密为例。虽然他在宫中当过侍卫,也得到过杨素的夸奖,但他的胆略和远见,和治国是两码事!李密进入瓦岗寨后,虽然瓦岗寨连战连捷,但他治下的州县积贫积弱,军械粮草供应日益困

  • 如果没有李世民的存在,李渊能够平定乱世,开创大唐王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老张聊史标签:李世民

    李唐开国所有的攻坚战,几乎都是李世民打的。太原一开始就被刘武周占了,李元吉没接战就跑路。要不是李世民出兵,老家都被端了。其他猛将如薛仁杲,窦建德,王世充也都是李世民平定的。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毫无战功,对比二儿子的战绩,他无法服众。皇帝李渊是能当的,他有这个能力绝对没问题,不过能在这个位置上做几年,这就

  • 从对后世影响角度看:李世民不如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李世民

    道德角度看,李世民、朱棣名声都很“臭”。但是,朱棣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要强于李世民。一、皇位继承,李世民、朱棣都存在污点太唐宗李世民、明太宗朱棣(嘉靖改为成祖),他们都是以藩王继承大统,来路不正,存在许多污点。即便李世民、朱棣当皇帝后极力“粉饰”,也摆脱不了篡位、杀害亲人,以及篡改历史的事实。

  • 李渊为啥不直接赐死李世民,这不就什么都解决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李世民

    解决了吗?正好相反,如果赐死了李世民,那李渊的麻烦才来了。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在那个嫡长子继承制的时代里,李世民本来是跟皇帝位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跟皇位没有关系的一个儿子、一个次子,为什么会被封为秦王兼天策上将?为什么能有自己授官的权力?为什么会形成一个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小朝廷?难道是李渊想不开吗?

  • 还原被李世民篡改的历史,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是被逼无奈,原来是蓄谋已久

    历史人物编辑:小鱼儿会飞标签:李世民

    唐朝国祚二百八十九年,自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到大唐灭亡历经21位皇帝,其中最有名的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文武全才,为大唐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登基称帝后,励精图治,安定边疆,被尊为“天可汗”,开创贞观之治,可谓是千古一帝,可是即便如此一位伟大的帝王,还是污点,被世人议论纷纷。唐太宗李世民最大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