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刘彻采取独尊儒术,是维护皇权的必然选择

汉武帝刘彻采取独尊儒术,是维护皇权的必然选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知识巨轮 访问量:2229 更新时间:2023/12/17 23:18:02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帝王之一,他的历史功绩受到了后人的一致赞誉,也影响了中国古代数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他的一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为中国古代帝王的典范人物。在这些成就中,独尊儒术绝对是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的政策之一,也为数千年来的中国儒家文化奠定了根基。可是这项措施在现代却受到了很多历史学者的批判,认为他罢黜百家的行为是断绝了中国古代文化多样化发展的道路。可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评判显然是偏颇的。刘彻选择独尊儒术,其根源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对朝廷政治的掌控。

刘彻登基称帝时还不足十六岁,正是年少轻狂的时候。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想要将西汉发展成强大的帝国,因此对国家的未来有了很多的设想。然而这种设想在当时只是空中楼阁,根本没有实现的机会,其主要原因在于刚即位的刘彻并不掌握朝廷大权。当时朝廷大权掌握在太皇太后窦猗房手中,形成了以窦氏为核心的外戚集团。由于刘彻登基的缘故,他的母亲王娡也就成了皇太后,于是与王氏来往密切的官员又形成了新的政治集团。再加上刘彻迎娶馆陶长公主刘嫖的女儿陈阿娇为皇后,这使得刘嫖在朝廷中也有了极大的影响力。

在这三股势力的交织之下,西汉朝廷的政治体系几乎被完全打乱,刘彻的皇权几乎处于架空的状态。实际上在汉景帝刘的晚年,西汉朝廷就逐渐陷入了外戚专政的政治格局中。尽管刘启采取了各种措施打击外戚和功勋集团,但最终也没能起到明显的效果。虽然以周亚夫为首的功勋集团被迫退出了朝廷,但以窦婴为首的外戚集团仍然是朝廷中最大的势力。再加上新崛起的皇太后王娡和馆陶长公主刘嫖,朝廷中忠于刘彻的官员只剩下汉景帝临终时指定的卫绾、王臧等寥寥数人,这使得刘彻几乎丧失了朝政的话语权。

以刘彻的强势性格,他自然不能忍受皇权旁落的情况,于是掀起了第一轮收回皇权的政治斗争。在这次斗争之中刘彻选择的盟友就是儒家官员,也就拉开了汉武帝时期西汉朝廷独尊儒术的序幕。刘彻选择儒家作为盟友是很有道理的,既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唯一选择,也符合汉景帝刘启留给他的政治资本。

从刘彻被立为皇太子开始,刘启就在他身边安排了很多儒家官员作为老师。这些官员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卫绾和王臧,他们分别为任命为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可以说是刘彻集团的核心人物。尤其是卫绾作为汉文帝刘恒的车夫出身,深受刘启信任,在刘启临终前被任命为丞相,掌管朝廷大政。

因为有了刘启的提前安排,刘彻与儒家官员的关系极好,所以提拔儒家官员夺取朝廷大权便成为其选项之一。可仅仅是这个原因是不够的,也体现不出刘彻的英明神武。刘彻提拔儒家官员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只有儒家能与道家黄老学说抗衡。从刘邦建立西汉开始,国家就建立了以道家黄老学说作为治国纲领的政治基础。即便是经历了吕后乱政和诸吕之乱的局面,这个政治基础都没有被抛弃。朝廷中绝大多数官员都是支持黄老学说治国的,这其中的代表就是以窦太后为首的外戚集团窦氏,和朝廷以外的刘氏诸侯王。

刘彻即位之初的西汉并非后来的州郡县三级,也不是秦朝的郡县制,而是刘邦时期建立的郡国并行制。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政治制度,既具有代表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又有代表分封制的封国制度。刘邦见过初期由于大封功臣,使得郡县和封国同时存在。甚至封国的势力还超过了朝廷直辖的郡县,封国的领主包括诸侯王和列侯的权势极大,完全就是国中之国的状态,这也为后来的吴楚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刘彻即位时虽然诸侯王和开国元勋的力量被刘启削弱了不少,但他们在朝廷中依然有极大的左右朝政的能力。

当这些封国的领主们与控制朝政的外戚集团勾结后,朝廷的大政策略就不由刘彻决定了,也就出现了皇权旁落的现象。而这些势力都是力求黄老学说治国,推崇所谓的无为而治,其实就是让朝廷尽量的放权,将国家的资源和利益分配到这些贵族阶层身上。这种治国策略在西汉建立初期调动了各个封国的积极性,让国家迅速从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创伤中恢复出来。但当这些封国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壮大后,必然会出现威胁到皇权的力量,甚至有割据自立瓜分国家的危险。刘彻作为雄才大略的皇帝,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

在黄老治国学说的政治纲领下,诸侯王和列侯们在封国获取巨大的利益,也左右着国家朝政,朝廷大权完全被他们瓜分了。刘彻想要收回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改变无为而治的策略,直接干预各封国的治理。这样的情况是诸侯王和列侯们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们围绕以窦太后为首的外戚集团,组成了反对刘彻收回大权的政治同盟。而刘彻自然不能孤军奋战,他的选择便是拉拢和提拔儒家官员,组建自己的政治根基,与对方进行政治斗争。从历史文献的分析来看,这种策略几乎是当时刘彻能采取的唯一选择。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出现的诸子百家产生了不同的治国理念,也让中国进入了第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可经过秦统一六国和秦末农民战争的洗礼后,诸子百家逐渐凋零了。这其中既与战争的毁灭有关,也与秦始皇嬴政强势推行法家治国的策略息息相关。到了西汉初年的时候,东周诸子百家中还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只剩道家和儒家。这两家的学说一方面因为治国策略温和,另一方面也因为支持东周的分封制,因而受到贵族阶层的广泛欢迎。实际上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恢复旧六国诸侯的大环境下,儒家反而比道家更受支持。

这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在孔子及其弟子的努力下传遍天下,使得各国贵族中都有不少支持儒家的粉丝。即便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代,儒家的势力依旧非常强大,就连他的长子扶苏都是儒家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是因为孔子的儒家学说中推崇的三代之治和周礼,将分封制作为国家政治架构的典范。这种制度维护了诸侯和贵族的利益,受到了这些阶层的广泛支持。刘邦在与项羽争锋时,答应承认六国旧贵族的封地利益,便赢得了大力支持,使得坚持集权制的项羽众叛亲离,最终不得已走到了乌江自刎的败局。

在郡国并行制的历史环境下,如果刘彻贸然搞法家的中央集权,肯定会受到诸侯王和列侯群起而攻之的。而法家的势力在秦朝灭亡后已经陷入了低谷,根本不可能对刘彻形成实际上的支持,所以刘彻选择儒家是唯一的道路。而儒家因为不在诸侯王和封国的高层中流行,只在中下层的贵族和官员中盛行,反而迫切地想要进入到高层的政治决策中。同时儒家又不像法家那样有着激进的中央集权理念,至少对外声称还是支持分封制的,所以不会被各封国强烈抵制。因此刘彻在选择夺取皇权的盟友时,儒家成为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选择了儒家作为盟友后刘彻实行了一系列的扶持儒家的政策,而这些直接与窦太后推崇的黄老学说发生冲突,开始了第一轮的政治斗争。刘彻任用大量的儒家官员掌握朝政,以卫绾为丞相、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同时接受儒家官员的建议,以提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让儒家官员大量进入朝廷。他还征召鲁国大儒申培出任太中大夫,商议修建明堂、改正朔、易服色及巡狩封禅等儒家礼制的事情。可以说第一轮的政治斗争中刘彻是全面出击,力图毕其功于一役,从窦太后手中夺回朝政的大权。

但窦太后作为政治斗争的老江湖,也不会束手待毙,强力地插手了刘彻推行的儒家改革。当赵绾上奏刘彻不必事事请示窦太后,所有政务可以乾纲独断时,窦太后发起了强烈的反击。她将赵绾诬为汉文帝刘恒时期的神棍新垣平,并制造非法牟利的证据,将赵绾和王臧下狱处死。然后她又罢免了刘彻舅舅田蚡的太尉职务,改任开国功臣后裔许昌庄青翟为丞相和御史大夫,宣布废弃明堂等儒家礼制的建筑和规定。窦太后的反击得到了诸侯王和列侯们的支持,刘彻发起的第一轮以儒家为代表的攻击被扑灭,他也被迫转入韬光养晦之中。

从这次政治斗争的结果来看,刘彻无疑是失败者。他不但没有夺回朝廷大权,反而让儒家受到沉重打击,不少支持变革的儒家官员受到牵连。但从长远来看,他却又赢得了儒家的支持,表现出了少年天子力图改革的雄心壮志。他的政治手段相比于窦太后还非常稚嫩,却又有着极大的优势。

因为他还年轻,还不到二十岁,时间是站在刘彻一方的。窦太后已经垂垂老矣,她还能支撑窦氏外戚集团多久?除了刘彻之外,她还需要承受来自于王氏外戚的政治压力。她能赢得了一时,却无法永保权势。而得到儒家支持的刘彻,卷土重来必是雷霆之威,皇权回归只是时间问题。

标签: 刘彻

更多文章

  • 西汉宫廷斗争:汉武帝刘彻为何扬言灭舅舅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刘彻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的在向前迈进,在这其中王朝的更迭起伏,似乎都显得没有那么波澜壮阔。但是在这其中,孕育出来的君王有很多,其中不乏有一些,完全可以称得上大有作为。尽管他们生逢乱世,但是还给了老百姓一片安定。就比如说汉武帝刘彻,他在位期间,就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但他刚刚上位的时候,所面临的的确是比较尴尬的

  • 汉武帝刘彻改立太子的权术:利用、利用、还是利用

    历史人物编辑:青史君呀标签:刘彻

    在汉武帝刘彻改立太子的事件上,我们看到了刘彻身上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恐怖的,残酷的帝王权术,在此,对于刘彻改立太子一事上所呈现出来的权谋,我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利用、利用,还是利用。刘彻利用谁了呢?他又是如何利用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全局式复盘:汉景帝刘启去世,刘彻继位,也就是我们

  • 汉武帝刘彻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刘彻

    “美人泪,杯中酒,天下任,丈夫肩,风潇潇,路漫漫,情切切,雨绵绵。”汉武帝刘彻,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影视剧《大汉天子》中的刘彻,风流倜傥,建功立业,大家耳熟能详,刘彻身边美女如云,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对刘彻影响较大的几位。陈阿娇:“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金屋藏娇大家都听过,刘彻能当时皇帝还得多亏阿

  • 不可一日无妇人——汉武帝刘彻

    历史人物编辑:何须叹离开叶标签:刘彻

    “金屋藏娇”的故事如今已是家喻户晓,里面的主角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位汉武帝刘彻,长公主馆陶把当时还是胶东王的刘彻抱在怀里,指着一众的丫鬟问道:“你想娶她们中的哪人吗?”见刘彻摇头,长公主又问:“愿意娶阿娇吗?”当时不过几岁的刘彻答:“若得阿娇作妇,当做金屋贮之也。”长公主闻言大喜,把阿娇嫁给了刘彻,并

  • 汉武帝刘彻一生当中最爱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刘彻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与秦始皇帝并称的伟大帝王,大家对他的文治武功都耳熟能详,但对刘彻的感情史却知之甚少。他一生风流成性,喜好美人,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帝王生涯中,宠幸过无数的女人。其中以四个女人最为重要,分别是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和钩弋夫人。这四人当中,到底谁是汉武帝刘彻最爱的女人呢?有的人说是卫子夫,

  • 卧病不起的刘彻面对26岁的宠妃,太年轻太漂亮了,刘彻:赐死吧

    历史人物编辑:零点历史说标签:刘彻

    古今美女往往仅靠一张容颜就可享用一生,如鱼得水,稍有些心力者便可与皇上平布青云甚至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比如帝纣对妲己就是言听计从,妲己说杀人娱乐纣王立刻下令抓捕,妲己要四建五造亭楼歌台,纣王可耗尽国力去办。今天我们讲的虽也是闭月羞花之貌,但她没有坏心肠,安心做一个被宠爱的小老婆,可惜身处宫廷,独然

  • 汉有大帝,鞭牧八方-汉武帝,刘彻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刘彻

    秦始皇作为三皇五帝之后第一位大帝,可以说功盖古今,只有优秀的人才会被别人议论,毫无疑问,无数的质疑都掩盖不了秦始皇的赫赫功绩,这位中华民族第一位皇帝为汉族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之后便是汉朝,刘邦乱世中开创了汉朝,可惜没有灭掉匈奴,随后的岁月汉朝都在休养生息,等待一位野心勃勃而雄才大略的大帝出现

  • 汉武帝刘彻:爷们要战斗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刘彻

    汉武帝,一个强势的男人! 汉武帝 他的谥号“武帝”中就有武力之意,没错,他生平事迹中多半是在打架。打的不是别人,正是匈奴。?这位老哥,不是御驾亲征,而是派自己的“小弟”就将匈奴摆平的明明白白。他手下的霍去病,卫青都是他的得力干将。似乎当他成为皇帝起,就发誓要与匈奴势不两立。以往的先帝们主张的都是与匈

  • 后人将嬴政和刘彻并称为“秦皇汉武”,刘彻有何功绩能媲美嬴政?

    历史人物编辑:记录幸福生活标签:刘彻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上,朝代不断更替,也出现了很多的杰出的君王。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被史学家和中华第一帝王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我们对秦始皇的功绩可谓是耳熟能详,他也是第一个建立了封建王朝的君王,除了这些,秦始皇还为了增强经济统一了货币、文字以及度量衡等杰出贡献。而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和秦始皇相提

  • 雄才大略破匈奴——刘彻!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刘彻

    公元前141年,太子刘彻登基,即汉武帝,为西汉的第七个皇帝。汉武帝刘彻可以说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继承“文景之治”,经过60多年的统治,原本就处于文景盛世的西汉发展到鼎盛时期。后人常将汉武帝与秦皇、唐宗、宋祖相提并论,频繁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史书和文艺作品中。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年轻时是一个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