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杀了那么多功臣,发小樊哙都不得善终,为什么张良和陈平没事

刘邦杀了那么多功臣,发小樊哙都不得善终,为什么张良和陈平没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姜紫琪 访问量:2542 更新时间:2023/12/28 6:43:24

都说刘邦杀功臣,就连救过他的发小,樊哙也被他给干掉了。那张良陈平凭什么能善终呢?肯定不是他们头大或者比别人找得好看这么简单。

有很多人说他们从来不带兵啊!其实这俩人就算手握重兵,刘邦也不会杀他们。楚河汉界这事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的历史转折点,刘邦和项羽约定,鸿沟为界,西边归刘邦,东边归项羽,结果项羽是非常实诚的带兵往回走了,然而刘邦呢?

按史书记载,刘邦本来也想遵守合约,但是张良和陈平却向他献计策,说不能养虎为患,必须乘胜追击。于是刘邦撕毁合约,掉转部队,后队变前队立即追击项羽,瞬间将项羽兵围垓下,然后不按套路出牌给人家四面楚歌,动摇其军心。

根据历史记载,应该是张良和陈平没有道德操守和信义,但是你想想当时的双方形势,刘邦是不可能有契约精神的,因为刘邦这人本来就没什么信义可言。这个时候项羽已经很困难了,项羽的军队没有粮食,士兵也人困马乏了。西边的刘邦,东边的彭越,北边的韩信全都是蓄势待发。为什么刘邦要和项羽分天下?更重要的是,项羽作为战神一直战无不胜,这次之所以如此狼狈,是因为彭越游击战术的骚扰。

如果此时刘邦不去打项羽,项羽他回老家后那一定第一件事就是先解决彭越。因为项羽从来没吃过亏,你彭越让我吃瘪了,岂有不办你的?如果彭越被干掉了,那么此时刘邦的战略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再加上项羽的地盘,那绝对是肥沃的平原,用不了两年就可以储备好再次兵伐四方的兵重。刘邦和项羽也不可能一直和平相处,项羽那么自大狂傲的人,怎么会允许别人和他平分秋色呢?他们将来怎么可能不会打起来呢?战神项羽当年巨鹿之战,用五万兵马一个破釜沉舟将当世两大名将章邯王离的四十万按在地上摩擦。在前不久的彭城之战三万兵马把五十多万联军按在地上摩擦,搞得刘邦丢盔弃甲,为了逃命老婆孩子都踢下车了。

你说让项羽回去休整上两年,他们这些现在占尽优势的人,还不又是要再被按在地上摩擦吗?说不定按在地上摩擦还是轻微的,最大的可能是被打出屎尿来,还得被项羽按在地上吃下去。有人说,刘邦不是有兵仙韩信吗?

如果刘邦和项羽平分天下,那韩信怎么会不反目成仇?韩信在得到齐地之后,就坐地起价让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了,现如果出现两个国家,自己还要兵有兵,要地有地。我韩信难道不可以再分点天下吗?我可以不认你们两个当老大,刘邦和项羽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我为什么不能在北边?

既然刘邦是不可能遵守这个契约精神的,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和项羽谈判呢?实际上,刘邦这个小人只是想要回他的妻儿和爸爸。那么肯定又有人会问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儿有那么重要吗?当年刘邦为了逃跑,不是他将他们踢下车去的?事后开战项羽要用大锅煮了刘邦他爸爸,刘邦还不在乎地说煮完了别忘了给他留点肉,分他口汤?

其实按刘邦的那德行,如果项羽真的把他爸爸煮熟了,刘邦可能也不会太当真。他和父亲的关系肯定也不是多么的好,其实老人可以死在项羽手里,自己还可以说为了报仇再和项羽开战,但是却唯独不能死在自己手里。在这时候,项羽军事上已经是完全处于弱势了,所以一定会拿刘邦的父亲当挡箭牌。如果刘邦不管不顾的进攻项羽,父亲被杀,那就是弑父了,这个事情的性质那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可就真的遗臭万年了。刘邦也必然难免投鼠忌器,畏首畏尾。

但是契约签订后,项羽作为当世豪杰肯定会把老爹送回来,这才是刘邦的真正目的。只是刘邦应该做梦也没想到项羽真的这么真诚。刚签完合同,项羽就带着军队往回走了。按常理来说,项羽应该和刘邦先僵持上个把月的。刘邦这边,到时候再找机会制造点摩擦,不用这么快翻脸,弄得自己就真和小人一样吧?但是项羽就是兵困马乏,已无粮草,真的是往老家跑了。所以刘邦肯定要追,必须要使劲地追。

否则项羽回去,肯定第一件事就是全力打彭越,彭越那肯定是毫无疑问挺不住的,可能都不是项羽的一合之将。于是,张良和陈平第一时间站了出来。第一时间帮刘邦背黑锅,刘邦此时此刻绝对想毁约,张良和陈平怎么能等着大老板说自己背信弃义呢?于是第一时间主动献出计策了,并且主动出去宣传打项羽,这都是我的主意。主动给老板甩锅,自己背起黑锅来。告诉天下人我们老板人很好,所以这个坏事是我们出的主意。

即使张良和陈平这样的人带了兵,也有办法让刘邦感觉不到威胁。要不然也是没事就主动献策的萧何,怎么也会被干掉了?放到现在这样的事也是常有发生,有些人觉得这样太不公平了,但是像张良和陈平这样的人,真的是上升得很快,还真的会被委以重任。因为他们在自己业务能力突出的前提下,能把老板的利益放在自己前头,还能随时帮老板找台阶,这样的人才怎么可能不会善终?

标签: 樊哙

更多文章

  • 吕后死后吕家人遭到诸杀,樊哙作为吕家女婿,那他家人是何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樊哙

    刘邦还在沛县混迹时,经常跑到一屠户家去赊狗肉,这屠户便是樊哙,长得粗壮,气力也很盛,和刘邦玩得很好。刘邦娶了吕雉后,吕雉看着樊哙为人老实,便把自己妹妹嫁给了她,就这样刘邦他两更是亲上加亲了。后来刘邦起事时,这樊哙也很是勇猛,最终成功帮助刘邦建立了新朝。后来刘邦去世,这吕后把持着朝政,弄得朝廷是鸡犬不

  • 樊哙和刘邦关系这么好,刘邦为何杀他?难道因为他是吕后的妹夫?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樊哙

    樊哙和刘邦同属沛县,是刘邦起义之时就跟着的人。此后,樊哙更是多次建立军功,助刘邦成就霸业。而在鸿门宴上,如果没有樊哙的闯入,化解死局,刘邦能否逃脱还未可知。因此,樊哙算得上是刘邦的心腹。然而,在刘邦晚年之时,他居然下令杀死樊哙,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刘邦称帝前后,樊哙和刘邦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刘邦称

  • 刘邦为何连屠狗之辈樊哙都不放过?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吕雉!

    历史人物编辑:历时知事标签:樊哙

    说起樊哙这个人来,那可真就可以说是很悲催了,其实樊哙除了勇猛和忠心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自然,这也就是为什么樊哙跟着刘邦能成为大将的原因。然而,对于刘邦来说,无非也就是利用樊哙的勇猛和忠心罢了。那么,刘邦为何连屠狗之辈樊哙都不放过呢?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下,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吕雉吧。可能大家都不知道,樊

  • 韩信何时开始想要造反?他出樊哙家说的这句话,就已“泄漏天机”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历史标签:樊哙

    韩信是否有想过要造反?这个问题在历史上长期困扰着很多人,要知道韩信当初是被吕后以谋反的罪名将其诱杀,且灭掉三族的,但他其实还没有真正地造反,更为重要的是,韩信当年在手握重兵独立在外的时候,都没有造反,为何等到天下已定手中没有兵权的时候,反而会造反呢?所以人们更多倾向于韩信是被冤杀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 鸿门宴家喻户晓,但樊哙临场应变说的话更是一绝,满满的都是套路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樊哙

    众所周知,鸿门宴上的刘邦生死在一线之间。在这场大戏中,项羽和刘邦是毫无争议的主角,可有一个人虽不是主角,但他对刘邦的重要性是无法取代的,他就是樊哙。是樊哙在生死关头承担着解救刘邦,置项羽于理屈词穷、不仁不义境地,成功让刘邦脱离险境。让我们再来回顾樊哙在鸿门宴上的精彩表现,樊哙乃一介武夫,屠狗出生,一

  • 华夏朝史:汉朝这个职业太厉害,樊哙何进张飞他们都干过

    历史人物编辑:飞雪落地无声标签:樊哙

    华夏朝史:汉朝这个职业太厉害,樊哙何进张飞他们都干过【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汉朝的这个职业来,估计很多人有可能会猜到,因为标题中提到的三个人已经很明显了。樊哙没出道之前是干什么的?何进没出道前是干什么的?张飞没出道前是干什么

  • 为何刘邦要杀樊哙?历史书不会告诉你,悲剧的源头在于父爱过头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樊哙

    刘邦想杀樊哙,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担心,樊哙会在他死后协助吕后谋夺刘氏江山。白马之盟中,刘邦说过: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既是对异性诸侯的警惕,同样,也是对自己老婆吕后的警惕,樊哙只是刚好夹在了中间。一、作为刘邦的兄弟兼妹夫,樊哙和刘邦之间,是那种一起逃过难、扛过刀,一条裤叉两人穿的铁交情。当年刘邦在

  • 刘邦临死前,为何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古诗新说标签:樊哙

    樊哙是从乡里就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好兄弟,两人出生入死,刘邦娶了吕雉后,樊哙也娶了吕雉的妹妹,两人成了连襟,直到刘邦成为皇帝,樊哙也一直跟随着他。然而刘邦在死前却派陈平去秘密杀掉曾经的好兄弟樊哙,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樊哙最初是个杀狗卖肉的,刘邦经常光顾他的生意,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好哥们,刘邦起义后,樊哙

  • 刘邦病危时,为什么要派陈平去秘密杀掉妹夫樊哙?是老糊涂了?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樊哙

    刘邦病危期间,有人告发樊哙和吕后约好,刘邦驾崩后樊哙率军杀向赵国,除掉赵王刘如意,刘邦勃然大怒,命令陈平和周勃去把樊哙杀了。陈平是个老谋深算的人,在路上,陈平问周勃:“陛下让我们去杀樊哙,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周勃是个老实人,没有多想就回答道:“既然陛下有令,我们执行就是了。”陈平说:”樊哙是吕媭

  • 《西汉演义》之十虎将超级排位榜:樊哙第五,一人枪法受霸王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樊哙

    明清小说,多以章回体形式呈现,除了大家津津乐道的四大名著之外,尚有《三言》、《二拍》、《说岳全传》等书流传甚广,其中甄伟所著《西汉演义》,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名气不如《四大名著》,但这是一部记载楚汉纷争的小说,仅凭西楚霸王的名气和影响力,就不下于四大名著的任何一人了!秦末汉初,宦官弄权,风雨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