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邦杀功臣,就连救过他的发小,樊哙也被他给干掉了。那张良、陈平凭什么能善终呢?肯定不是他们头大或者比别人找得好看这么简单。
有很多人说他们从来不带兵啊!其实这俩人就算手握重兵,刘邦也不会杀他们。楚河汉界这事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的历史转折点,刘邦和项羽约定,鸿沟为界,西边归刘邦,东边归项羽,结果项羽是非常实诚的带兵往回走了,然而刘邦呢?
按史书记载,刘邦本来也想遵守合约,但是张良和陈平却向他献计策,说不能养虎为患,必须乘胜追击。于是刘邦撕毁合约,掉转部队,后队变前队立即追击项羽,瞬间将项羽兵围垓下,然后不按套路出牌给人家四面楚歌,动摇其军心。
根据历史记载,应该是张良和陈平没有道德操守和信义,但是你想想当时的双方形势,刘邦是不可能有契约精神的,因为刘邦这人本来就没什么信义可言。这个时候项羽已经很困难了,项羽的军队没有粮食,士兵也人困马乏了。西边的刘邦,东边的彭越,北边的韩信全都是蓄势待发。为什么刘邦要和项羽分天下?更重要的是,项羽作为战神一直战无不胜,这次之所以如此狼狈,是因为彭越游击战术的骚扰。
如果此时刘邦不去打项羽,项羽他回老家后那一定第一件事就是先解决彭越。因为项羽从来没吃过亏,你彭越让我吃瘪了,岂有不办你的?如果彭越被干掉了,那么此时刘邦的战略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再加上项羽的地盘,那绝对是肥沃的平原,用不了两年就可以储备好再次兵伐四方的兵重。刘邦和项羽也不可能一直和平相处,项羽那么自大狂傲的人,怎么会允许别人和他平分秋色呢?他们将来怎么可能不会打起来呢?战神项羽当年巨鹿之战,用五万兵马一个破釜沉舟将当世两大名将章邯和王离的四十万按在地上摩擦。在前不久的彭城之战三万兵马把五十多万联军按在地上摩擦,搞得刘邦丢盔弃甲,为了逃命老婆孩子都踢下车了。
你说让项羽回去休整上两年,他们这些现在占尽优势的人,还不又是要再被按在地上摩擦吗?说不定按在地上摩擦还是轻微的,最大的可能是被打出屎尿来,还得被项羽按在地上吃下去。有人说,刘邦不是有兵仙韩信吗?
如果刘邦和项羽平分天下,那韩信怎么会不反目成仇?韩信在得到齐地之后,就坐地起价让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了,现如果出现两个国家,自己还要兵有兵,要地有地。我韩信难道不可以再分点天下吗?我可以不认你们两个当老大,刘邦和项羽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我为什么不能在北边?
既然刘邦是不可能遵守这个契约精神的,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和项羽谈判呢?实际上,刘邦这个小人只是想要回他的妻儿和爸爸。那么肯定又有人会问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儿有那么重要吗?当年刘邦为了逃跑,不是他将他们踢下车去的?事后开战项羽要用大锅煮了刘邦他爸爸,刘邦还不在乎地说煮完了别忘了给他留点肉,分他口汤?
其实按刘邦的那德行,如果项羽真的把他爸爸煮熟了,刘邦可能也不会太当真。他和父亲的关系肯定也不是多么的好,其实老人可以死在项羽手里,自己还可以说为了报仇再和项羽开战,但是却唯独不能死在自己手里。在这时候,项羽军事上已经是完全处于弱势了,所以一定会拿刘邦的父亲当挡箭牌。如果刘邦不管不顾的进攻项羽,父亲被杀,那就是弑父了,这个事情的性质那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可就真的遗臭万年了。刘邦也必然难免投鼠忌器,畏首畏尾。
但是契约签订后,项羽作为当世豪杰肯定会把老爹送回来,这才是刘邦的真正目的。只是刘邦应该做梦也没想到项羽真的这么真诚。刚签完合同,项羽就带着军队往回走了。按常理来说,项羽应该和刘邦先僵持上个把月的。刘邦这边,到时候再找机会制造点摩擦,不用这么快翻脸,弄得自己就真和小人一样吧?但是项羽就是兵困马乏,已无粮草,真的是往老家跑了。所以刘邦肯定要追,必须要使劲地追。
否则项羽回去,肯定第一件事就是全力打彭越,彭越那肯定是毫无疑问挺不住的,可能都不是项羽的一合之将。于是,张良和陈平第一时间站了出来。第一时间帮刘邦背黑锅,刘邦此时此刻绝对想毁约,张良和陈平怎么能等着大老板说自己背信弃义呢?于是第一时间主动献出计策了,并且主动出去宣传打项羽,这都是我的主意。主动给老板甩锅,自己背起黑锅来。告诉天下人我们老板人很好,所以这个坏事是我们出的主意。
即使张良和陈平这样的人带了兵,也有办法让刘邦感觉不到威胁。要不然也是没事就主动献策的萧何,怎么也会被干掉了?放到现在这样的事也是常有发生,有些人觉得这样太不公平了,但是像张良和陈平这样的人,真的是上升得很快,还真的会被委以重任。因为他们在自己业务能力突出的前提下,能把老板的利益放在自己前头,还能随时帮老板找台阶,这样的人才怎么可能不会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