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松之曾经这样评价全琮:琮辄散父财,诚非子道,然士类县命,忧在朝夕,权其轻重,以先人急,斯亦冯谖市义、汲黯振救之类。全琮,三国时期吴国政权的著名将领。在他早年的时候,他便跟随父亲一起侍奉于东吴政权,由于才华出众被孙权所看中,甚至将女儿嫁给他为妻,从此之后他更是兢兢业业的辅佐在皇帝身旁。他是一个极为正直之人,从来不畏惧皇帝,哪怕直言劝谏会招来祸患他也要坚持原则,实在是一位难得之人。
根据历史记载,全琮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在汉灵帝统治时期曾经由于才华出众,被推荐成为了孝廉,后来便在朝廷中任职。无奈后来董卓之乱爆发后,他便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当地的政府又特别征召他成为了别架从事,从此就依靠此养活全家。公元196年,孙策进入江东地区,全琮的父亲便带领军队归服于孙策,就这样,全琮也就成为了孙策的追随者。
孙权继位之后,曾经让全琮的父亲担任长史,后来出任桂阳太守,在这期间全琮曾经独自运送粮食到吴国进行交易,等到全琮倒了之后,粮食也安全到达,却没想到他竟然用这些粮食来救济贫民,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父亲知道后十分生气,但全琮却认为贩卖粮食并不紧急,而那些士大夫在国家危难关头都会站出来,因此用米来救济灾民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来不及先禀报父亲罢了。听完他的解释之后,父亲感到欣慰,从而不再追究。
后来陆陆续续的,又有许多人为了躲避祸乱来到了南方,他们听说了全琮的大名之后都前往依附,全琮也来者不拒,散尽家财给他们救济,因此闻名天下。后来在讨伐山越的时候孙权又让全琮担任奋威校尉,主要负责招募士兵。在他的努力之下,最终得到了精兵,圆满完成孙权交给的任务。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领军队大举进攻曹操,将曹仁围困于襄阳。等到消息传回吴国之后,全琮便想要趁此机会攻打关羽,他便向孙权建议,但由于当时孙权已经和吕蒙暗中商议好要夺取荆州,害怕这件事情泄露,因此对于全琮的建议置之不理。后来在关羽被擒获之后,孙权便举办了庆功宴并向全琮说:“当初你给我建议这件事的时候,我虽然没有回应你,但是今天获得这样的成功,这其中也有你的功劳啊。”于是全琮便得到了封赏。
魏国将领曹修率领舰队从洞口出发进攻东吴政权,孙权急忙派遣吕范带领着全琮等人前去抵抗。当时前线突然遇到大风,东吴的舰队都顺着风飘到了长江北岸,因而遭到了张辽等人的攻击,眼看着损失极为惨重,全琮只好选择退兵。魏军还依旧紧追不舍,全琮就身披铠甲冲在最前面,最终斩杀魏国将领多人。
后来孙权到皖城巡视,在他的示意下全琮与辅国将军陆逊共同攻打曹休,使曹休大败。那个时候丹阳会稽一带有许多贼人出没,经常骚扰附近的居民,而恰好当时临近的富春由全琮治理,索性孙权就将其他两郡都交由全琮。等全琮摸清楚具体情况之后,他便对于那些前来投降的人给予赏赐,在数年间里就收复了数万余人。于是孙权便召全琮回京城接受赏赐。对于这个颇有作为的年轻人,孙权很是赏识,甚至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新婚之后不久,太子孙登即将领兵出征,其他人都不看好,但是却没有人敢劝谏,只有全琮说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太子亲自担任将军的说法,跟随军队被称为辅军,等到皇帝不在的时候也是坚国,现在太子却贸然东进,已经违背了古制,我很是怀疑。孙权听从了他的意见,急忙命令孙登班师回朝,也是通过这件事情使得其他大臣纷纷赞赏全琮。
《吴书》中记载:琮为将甚勇决,当敌临难,奋不顾身。及作督帅,养威持重,每御军,常任计策,不营小利。或许是那个时候的将军都有一种相同的品质,那就是舍生取义。他们往往愿意为了实现自己内心的抱负而付出一切,而这全琮也是如此。每次在战斗时,他总是冲杀在最前面,不顾生死。为那些士兵提供了很好的榜样力量,也难怪孙权如此赏识他。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