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皓为何把选自己当皇帝的濮阳兴、张布都杀了?

孙皓为何把选自己当皇帝的濮阳兴、张布都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清浅之说 访问量:1343 更新时间:2023/12/27 16:27:37

孙吴帝国皇帝孙休,病逝于公元264年,留下了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已立为太子,只有十多岁。孙休临终前,把丞相濮阳兴召到床前托孤,将太子嘱托给他。

当时蜀汉帝国已经灭亡,孙吴群臣对十多岁的太子不看好,于是大家提议,希望迎立一位成年的帝室子孙继位,有利于吴朝的延续。

丞相濮阳兴本无显赫的家族、名望,他是因为在孙休没有当皇帝时,和孙休交情不错,孙休当上皇帝后,着力提拔濮阳兴。濮阳兴可谓火箭上升,一直做到了丞相。

丞相是百官之首,史书上说,濮阳兴的所为让群臣失望。究其原因,更多的人是对他不服吧。

还有一人:左将军张布。他也是孙休的宠臣。孙休在位时,张布与濮阳兴互为表里,一唱一和。而此时,孙休驾崩,濮阳兴和张布却听从了群臣的建议,试图选拔新人继位,而辜负了孙休的遗愿。

左典军万彧多次在濮阳兴、张布两人的面前反复强调乌程侯孙皓的才敢,并夸赞孙皓可比“孙策”,说的濮阳兴心动了,然后濮阳兴去请示朱皇后(孙休的妻子),朱皇后也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让濮阳兴做主了。

最终,濮阳兴和张布听从左典军万彧的意见,选中了孙皓。

问题是:第一,孙皓已经成年;第二,万彧和孙皓是有交情的,万彧曾经在乌程县当过县令。

所以,孙皓继位后,他更信任的是万彧。

陈志《三嗣主传》:(孙)休薨,是时蜀初亡,而交址携叛,国内震惧,贪得长君。左典军万彧昔为乌程令,与(孙)皓相善,称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孙策)之畴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屡言之于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濮阳)兴、(张)布说休妃太后朱,欲以皓为嗣。朱曰:“我寡妇人,安知社稷之虑,苟吴国无损,宗庙有赖可矣。”于是遂迎立皓,时年二十三。改元,大赦。是岁,于魏咸熙元年也。

濮阳兴、张布虽然在孙休死后,在吴朝能够有策立新帝的权力地位,却没有看重权力之剑的双刃性。迎立孙皓时,两人没有私心,所以也没有做任何权力布置。

两人没有更多的党羽,自身名望也不足。试想一下,孙休在时,群臣唯两位为马首是瞻,孙休不在了,谁还会看重这两人呢?

张布虽然掌左将军,孙皓称帝后,加封为骠骑将军。但是在吴朝的官僚体系里,张布的军职之上还有施绩、丁奉两位。

陈志《三嗣主传》:元兴元年(264年)八月,以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加侍中,诸增位班赏,一皆如旧。

那位没有主见的朱皇后,也没有远见,孙皓继位后,不肯承认她的太后地位,直接封她为“景皇后”(景是孙休的谥号),而把自己的母亲何氏提拔为太后。

大概是因为这件事,濮阳兴、张布逐渐对孙皓失望,有了不满,这事不论真假(是两人真的说了孙皓坏话,还是孙皓事后编造罪名),显然,孙皓对这两人并不感恩,也不信任他们。

陈志《三嗣主传》:(孙)皓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失望。(濮阳)兴、(张)布窃悔之。或以谮皓,十一月,诛兴、布。陈志《濮阳兴传》:俄(万)彧谮(濮阳)兴、(张)布追悔前事。十一月朔入朝,(孙)皓因收兴、布,徙广州,道追杀之,夷三族。

事后(264.11-),266年,万彧成了右丞相。

那么,濮阳兴、张布应该怎么做?

最简单的一句话:要读《霍光传》。

霍光迎立刘贺,刘贺也是成年继位,然后大量提拔自己的故吏(孙皓亦同),引发霍光不满。霍光决定铤而走险,动(xie)员(po)群臣废掉皇帝刘贺。像霍光这种把玩权力的勇气和魄力才是权臣的榜样。

濮阳兴、张布身居要职,居然不知道在迎立之时,就应该巩固自身地位,培养党羽,可见他们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不懂居安思危。

两人试图做“忠臣”,却又对自己做的事后悔,对孙皓不满;或者两人又不愿意学霍光,又不愿意告老还乡,保住性命啊!可是这两位显然又贪恋权力,没有这种觉悟。两人听从万彧的话,万彧却不是自己党羽,既然两人事后后悔,却又没有进一步布局,居然会将不满信息透露给孙皓心腹万彧(存疑)。两人不过是前朝宠臣,孙皓也需要一次洗牌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当然,张布是有将女儿嫁给孙皓,大概自认为自己已经高枕无忧了,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还要对孙皓表露不满,或者真的是被万彧害了吧。

按照《濮阳兴传》,两人是在月初按照惯例上朝时被拿下的,上朝时不可能带兵器,也不可能带兵,群臣中又没有党羽,所以,当场也不可能有挣扎。

这两位可能也没有料到孙皓会这么快对自己下手吧。

标签: 濮阳兴

更多文章

  • 三国杀:历史上被秦宓吊打的张温登场,高爆发武将又添一个克星!

    历史人物编辑:古今记实1标签:秦宓

    三国杀:历史上被秦宓吊打的张温登场,高爆发武将又添一个克星!三国历史源远流长,除了针尖对麦芒的沙场火拼,还有引经据典的互喷大戏。人们所熟知的辩论大赛应该只有跟诸葛亮相关的两场,分别是舌战群儒和怒斥王朗。其实除了丞相这两场震古烁今的舌战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追溯的精彩辩论。当年张松骂曹操、张松辩杨修、邓

  • 秦宓并不是什么大才,但他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从来都不含糊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秦宓

    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和荆州被夺之仇,欲要兴兵讨伐东吴,这时,蜀汉官员秦宓站了出来,他对于刘备对于东吴用兵之事,极力反对,他对刘备说道:陛下,天时不当,恐难取胜,但刘备一听,认为秦宓这是在动摇蜀汉军心,便要处死秦宓,好在丞相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保住了秦宓的性命,仅仅只是被下狱囚禁了起来。秦宓,广汉

  • 刘备要伐吴,为什么只有秦宓冒死劝阻,其他人都认为伐吴正确的?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秦宓

    刘备要伐吴,好多大臣都持反对意见,但因为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去冒死劝阻。刘备登基后,第一道诏书就是,要替二弟关羽报仇,如不报仇,就等于背弃了弟兄的盟约,决定兵发东吴,取孙权首级。虎威将军赵云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赵云的理由很充分,他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曹丕篡汉,人神共怒,应该先伐曹魏,如果去伐东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陈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陈祗

    三国时期,蜀汉有四位治理国家的能臣,被称为蜀汉四相,蜀汉四相分别是: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说是蜀汉四相,但其实仅仅诸葛亮担任丞相一职,在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再也没有任命过丞相,除了诸葛亮以外,其他三人都是以尚书令代行丞相之职。 蜀汉四相先后去世以后,陈祗逐渐受到后主重用

  • 蜀汉大臣刘琰,因打了妻子,被后主刘禅去职,下狱,斩首示众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刘琰

    公元234年,蜀汉大臣刘琰的妻子胡氏进宫向向太后祝贺新春,结果竟在皇宫内院中住了一个月才回家,回到家之后,刘琰不由她分说,命令吏卒将胡氏绑了起来,愤怒的质问道:你与皇帝刘禅是否私通?事情是这样的,建兴十二年正月,刘琰的妻子胡氏按照惯例进宫去向太后祝贺新春,事后,太后留下胡氏在宫中叙旧,结果,胡氏一呆

  • 蜀汉第一奇葩高官刘琰是如何作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领域标签:刘琰

    这里的“将军”指的是三国蜀汉的一名大官员——车骑将军刘琰。他自己风流成性还散布妻子和后主刘禅关系不正常的谣言,最终作死。关于他为何被刘禅下令处死,事情得从头说起。刘琰是豫州鲁国(治今山东省曲阜市)人,起初跟随刘备闯江湖,他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帮助刘备击败刘璋取得益州。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托孤大臣诸葛亮

  • 郝薇终于放走了刘俊帅,看中了广州的一个勇猛的士兵,他的能力不如廖立生?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小人才标签:廖立

    许多人抱怨山东泰山的签约无效。其他球队要么引进外援,要么引进世界球星,最差的是本地国际球员。但是,山东泰山的签约都是小打架。这还是一支想要夺冠的球队吗?为了让球迷放心,俱乐部引进了一些新球员,黄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到来是一个双赢的举动。你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知道,山东泰山会有几个球员,就是中后卫刘俊帅

  • 泰山队新赛季阵容框架预测:郭天宇第一轮与外援竞争?廖立生成了替补队员

    历史人物编辑:游戏伙伴讨论集标签:廖立

    泰山队签约基本完成后,其实新赛季的阵容框架大致可以预测,每个位置基本得到加强。国内球员在每个位置上都有新的竞争对手,这是球迷喜欢看到的。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预测。守门员是王大雷、韩荣泽和刘世波。李冠希预计将离开这个休赛期,总有人说韩荣泽走了,但这个球员是球队青年队训练的门将,他也没有说因为坐冷板凳就想

  • 刘备为什么没有选择廖立,而是选择让诸葛亮率领赵云张飞入蜀?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廖立

    廖立,荆州武陵临沅人,深受刘备、诸葛亮赏识,更是诸葛亮誉为能和凤雏庞统比肩的“荆楚奇才”。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廖立在刘备朝的官职十分高:刚得荆州时被任命为长沙太守、215年割三郡时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刘备做了

  • 泰山队的新人签约后,王彤、廖立生和刘洋需要努力保持首发阵容?

    历史人物编辑:智哥搞笑社标签:廖立

    对于泰山队来说,新援到来后,有些人压力很大,将面临新人的竞争。如果他们不能和对手竞争,他们只能被淘汰。这就是这种援助的必要性,让很多人无法平躺。这次哪些选手压力最大?王通压力最大,童磊来了,王通可能真的会失去主力自从王彤获得一线队主力位置后,似乎只要不受伤,他就已经是主力快十年了。这也是关键部分。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