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平与关羽同时被害,周仓自杀,王甫坠城,廖化突围求救。那么,历史真实究竟如何?我们先从死里逃生的廖化说起。
常言道“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如果了解了历史上廖化的经历和传奇人生,那么你就会觉得这句俗语真的很操蛋!
在《三国演义》中,廖化的人物设定是“黄巾余党”,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途中被关羽收服,从此一直追随关羽左右。事实上,廖化出身湖北襄阳的世家大族,后来成为荆州主簿,也就是关羽的办公室主任。
识文段字,能写会算是办公室主任的基本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荆州集团中,廖化的文化修养是不错的,办公室主任也不是区区一个“黄巾余党”所能胜任的。
如果说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是传说中的关羽忠义之路,那么廖化就是历史上真真实实地完成“千里走单骑”的人。
荆州争夺战后,关羽被杀,廖化或俘或降,总之就留在了吴国。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但读过书的廖化却一颗红心向蜀汉,而且这颗红心成色十足。于是他用诈死的办法瞒过身边的人,带着老母一路向西,完成“千里走单骑”的壮举,最终回到蜀汉。单就忠诚和不忘旧主这一点来说,廖化绝对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廖化携母西归,千里走单骑。《水浒传》第2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林冲的前同事王进也因为得罪了高俅,带着母亲一路向西,在史家村遇到九纹龙史进,上演了一出师徒好戏。拿这两个人做比较,王进是是水浒中一等一的高手,廖化显然也不会太差。
廖化回到蜀汉后,自然得到刘备的赏识。常言道“忠诚有时比能力更重要”,更何况廖化确实还有写能力,一路担任地方太少,后又转任丞相参军,最后封侯拜将,官至右车骑将军!
廖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命长,堪称蜀汉政权的活化石,一直活到蜀汉灭亡,公元264年,在随同蜀汉官员迁往洛阳的途中病逝。据推测年纪约在80左右,基本上将三国几代英雄好汉都熬死了。
廖化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且颇有战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廖化天生具有廉颇的体格和风骨,七老八十仍能舞枪弄棒。
要是廖化地下有知,知道世上还流传着“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浑话,估计这位老爷子会气的从地里蹦出来,“你们这帮小辈,知道什么叫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披肩指锐,横刀立马”?
再说关平,在小说中,关平是关定之子,被关羽收为养子,经常和刘备的养子刘封一起活动,哥俩配合默契,立了不少功劳。事实上,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作者的这种人物设定,应该是出于对文学追求对称美的考虑。
关平武艺高强,大战庞德30回合,不分胜败,武力值约在魏延之上,有乃父关羽风范。同时为人谨慎小心,沉着稳重,经常提醒暴脾气的老爸关羽。文武双全,白袍小将,活脱脱的一个完美型人格。如果放在当今娱乐圈,绝对可以引来迷妹无数,尖叫连连。
在正史上,关平的记载并不多,最终与关羽一同被害,这和演义不谋而合,也开创了蜀汉功勋后人战死沙场的先例。
除了关平,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孙诸葛尚,张飞之孙张遵战死于绵竹,赵云之子赵广战死于沓中。蜀汉功勋及其后人这种自带的忠勇体质,可见罗贯中老先生和后人对蜀汉的偏爱,也是有道理的。
在文学作品和各种关帝庙中,关于身边常带着两人,一个是关平,另一个便是黑脸大汉周仓。周仓其人在历史上并无记载,应是文学作品的虚构人物。
周仓同样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途中所收服,襄樊之战中活捉庞德,还能与赵云掰掰手腕,力大无穷,手使双锤,威风凛凛,性格憨直,忠诚可靠,关羽死后周仓自刎而死。
说起黑脸大汉周仓,我们就很容易想起《水浒传》中的一条好汉——黑旋风李逵。两人在外形特点,性格脾气,身材力量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一个追随关羽,一个跟着宋江,结局也如出一辙。
周仓除了天生神力,还脚底生风,能跟上关羽赤兔马的脚步。当然没有这种能耐,也很难做关羽的跟班。李逵绰号“黑旋风”,穿山渡岭,也是一把好手。但二人有一个技能上的区别,就是水性。
李逵是会水的,但水性显然不佳,在与“浪里白条”张顺的争斗中落于下。,而周仓能在水中活捉大将庞德,水性可见一斑。如果换成“浪里黑条”周仓和“浪里白条”张顺在水中鏖战,必然是一场大戏!
可以说,周大将军周仓,既是《水浒传》中忠诚耿直的“黑旋风”李逵,也是长跑健将“神行太保”戴宗,还是游泳冠军“浪里白条”张顺,或者兼而有之。
周仓虽是一个虚构人物,但和李逵一样,因鲜明的特点和忠诚的品质而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最后一位王甫,名头虽不响,但却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地地道道的四川绵阳人,曾任荆州议曹从事。
在荆州争夺战中,王甫并没有坠城而死,而是回到了蜀汉,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阵亡。王甫的这条命最终还是落到了吴人的手上,也不枉与关羽共事一场。
公元220年,关于死于荆州,同年黄忠去世。221年张飞去世,222年马超去世,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6年后的229年,赵云去世,234年,诸葛亮、魏延去世。
从这个意义上说,“扶不起的阿斗”和“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样,都是一个伪命题。
俗语好说好听,但要真正理解也并不容易。如同关羽以一州之力对抗魏吴倾国之兵,一人之力对抗两国上将天团,水陆并进,将士死战。虽败,又何来“大意失荆州”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