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大奸臣黄皓只是一个小小的宦官,大将军姜维为何还杀不了他?黄皓在蜀国为所欲为,祸乱朝纲,排挤陷害忠臣,可为何没有人能够收拾他呢?
身为蜀汉大将军,大权在握的姜维想要杀掉黄皓,结果不但没成功还差点搭上自己的性命,只得外出屯田去种小麦,以此来避祸。一个小小的宦官,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够在蜀国为所欲为,连大将军姜维都杀不了呢?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黄皓是后主刘禅的近臣,也是一个著名的佞臣,极尽讨好主子之能事,刘禅喜欢什么,他就迎合什么。
因此黄皓深得刘禅的欢心,姜维要想杀黄皓,刘禅第一个不同意,第一个站出来充当保护伞。可是如果单单是这样,那么黄皓是必死无疑的,因为刘禅虽贵为皇帝,但是姜维在蜀国的地位也不是虚的,如若姜维硬要刘禅在二者之间选一个的话,黄皓是铁定被杀的。所以还有第二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蜀国四大大臣,两个保黄皓,一个杀黄皓,一个中立,黄皓在内讧中,做大做强。当时操控整个蜀国的有四个人,分别是姜维,诸葛瞻,董厥,樊建,这四个人每一人都有能力轻松的拍死黄皓。
姜维贵为大将军,兵权在握;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顶着父亲的光环和诸葛亮重点培养的人董厥,以及樊建同领朝纲。结果姜维与诸葛瞻,董厥内讧了,姜维一心执行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可诸葛瞻与董厥极力反对。
于是诸葛瞻和董厥一心想把姜维这个大将军除掉,于是利用黄皓来对付姜维,即使黄皓专政擅权,诸葛瞻和董厥依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另一个大臣樊建,则看着其它三人内斗,虽然樊建支持姜维北伐,但他也不出手收拾黄皓,而是保持中立不和黄皓往来。
这样一来,姜维要杀黄皓,诸葛瞻和董厥就极力的保黄皓,而樊建则持中立。同时刘禅有了樊建和诸葛瞻的支持,自然就更加强硬的保黄皓,反而让姜维差点丢了命,只得跑出去躲避。
因此,基于以上两个原因,黄皓才能够在蜀国为所欲为,连手握大权的大将军姜维也杀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