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进的史料记载相对于曹魏其他的名将很少导致乐进的名气并不是很大这是个错觉
在《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中,乐进的排名仅次于张辽,张辽因在合肥之战破孙权而一战成名,奠定了一代名将之威名。但真实的乐进其实比起张辽来,来路正,资历老,功劳多,因此曹操向朝廷对乐进进行加官进爵:
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见《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
在正史记载中,乐进容貌短小,但非常有胆气。曹操在老家招兵买马时,乐进在家乡拉起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来投效曹操,是曹魏阵营里的元老级人物,除了诸曹夏侯这些宗亲,曹操对乐进这个外姓大将应该是非常信任和重用的。
正史记载乐进不像“五子良将”的其余几位有着一战成名的战绩,更多的是跟从曹操东征西讨,比如征张绣、破吕布、官渡之战破袁绍火烧乌巢斩琼于琼、从征袁谭、平荆州等等,乐进的战功就像是一笔笔流水账,有很多的军功,但都不是很突出,即使是曾经击败过关羽,但给人的感觉总觉得存在感较低。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承破走,逃入海岛,海滨平,荆州未服,遣屯阳翟。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后从征孙权,假进节。见《三国志乐进传》
举个例子,合肥之战最表现最出彩的是张辽,当时曹操在汉中与刘备对峙,合肥只有张辽、李典与乐进三人和数千兵力,孙权率十万大军来进攻合肥,结果是张辽大胜守住了合肥,并差点活捉孙权。
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官职相当,谁都不服谁,当时曹操事先有安排,如果孙权来进犯,负责守城的是乐进,负责率军出击的是张辽与李典,相比较进攻,守住合肥的意义更大,也更重要。
事后,乐进得以增邑五百户,进封右将军。但当时的张辽和李典并未有封赏,而是到了曹丕称帝后才有增邑百户的封赏。
乐进位列“五子良将”第二是名副其实的而非未立寸功
正史记载的乐进是个文武兼备的名将,陈寿评价乐进是以骁果显名,其实除了这个骁勇善战除外,乐进带兵行军也是和张辽、于禁等人是一个水平的。
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见《三国志乐进传》
在曹操的心中,乐进绝对是能和张辽、于禁等人并列的,只是这个人比较低调,没留下更多的事迹供后人去研究,就像陈寿说的一样,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但从乐进以往的战功和在合肥之战的表现来看,名将之名是名副其实的。
文聘、满宠、臧霸等人都是曹魏阵营的武将但比起五子良将来说还是有差距的
文聘、满宠、臧霸可以说是曹魏的猛将,但更多的功绩是在曹操死后,在曹操的前期这些人还都是未成长起来的。比如满宠原来是管司法的,后来参与赤壁之战后,与曹仁一起守樊城,在关羽攻樊城之际,力主曹仁坚守,坚持援军的到来。
文聘与臧霸多年与东吴孙权交战,但都是镇守州郡的边关大将,更多的事迹都在三国的中后期,相对于早年的曹操来说,五子良将的贡献与作用大多了。五子良将基本上都是从早年跟从曹操,一步一步建功立业才有的成就,远非文聘、满宠、臧霸等人可比的。
结语:乐进的事迹说明越厉害的,越是低调啊,乐进留下的都是一笔笔的战功,而没有特别突出的战绩,加之史料的缺失,记载的事迹没有张辽、徐晃、张郃等人的详细,但从乐进的战功来看,这个家伙能进“五子良将”绝对凭的是实力,而不是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