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璟辅佐唐玄宗奠定开元盛世基础,如今却鲜为人知

宋璟辅佐唐玄宗奠定开元盛世基础,如今却鲜为人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48 更新时间:2024/1/17 19:53:00

宋璟,字广平,唐朝时期名相,他是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起宋璟,就不得不提及与他同一时期的大唐名相姚崇了。唐玄宗正是重用了这两名贤相才奠定了“开元盛世”的根基。颇具趣味的是,这两位贤相的人生经历倒也蛮相似的,就连施政纲领也相差无几,以致于后人打趣道这是唐朝的“萧规曹随”。

作为名门之后的宋璟,从小就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唐高宗调露年间,年仅十七岁的宋璟进士及第,授义昌令后又升任监察御史,从此步入官场。

唐睿宗景云元年,宋璟自洛州长史入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掌铨选,生平第一次成为宰相的宋璟,碰到的却是无能的唐睿宗。当时的太子李隆基受到了太平公主势力的压制,为了帮助李隆基摆脱这样的困境。宋璟联合了姚崇,二人秘密上疏睿宗,请求把宋王、豳王外放,太平公主与驸马安置洛阳,收回岐王、薛王统领的御林军。可惜事情败露,二人受到了太平公主势力的排挤,唐睿宗被迫罢黜二人的宰相之位,将二人外放地方。

后来太平公主失势,二人才被继位的唐玄宗调回中央。资历更老的姚崇任宰相三载有余,后为宋璟所接任。宋璟接任后,延续了姚崇时期的大部分举措。比起姚崇执政顺乎潮流,违背潮流,皆随机应变,从不墨守成规,懂得变通之道。宋璟更多的是坚持“守法持正”,按法制律令行事的行事风格。正因如此,只要是姚崇时期施政措施实践证明是正确、行之有效的,宋璟决不随意变更。用宋璟自己的话来讲:“情既无穷,故为之制度,不因人以动摇,不变法以爱憎”。

姚宋之间“萧规曹随”的案例有很多,比方说姚崇任相之初就提出“不追求边功”。宋璟上任后对镇守边境的将领的一举一动十分注意,防止边将制造事端邀功请赏,即使要给褒赏时也非常谨慎,避免引发攀比之风与连锁反应。当时的突厥发生内乱,可汗被杀,碰巧蕃使节郝灵荃得到了默啜首级后回到京师。自以为立了大功的郝灵荃想着封官授爵,但是宋璟几经思虑后,取消了对郝灵荃的封赏,直到一年之后才授予郝灵荃右卫郎将。宋璟延续姚崇的这一作法是有深层次的考虑,如果大肆封边之功,很容易造成戍边将领权势过大,后来的安史之乱就是因为大肆封边,才造成安禄山势力膨胀。

姚崇的“十谏”当中有一条是抑止外戚,这点宋璟也延续下来了。开元七年,王皇后父亲王仁皎去世,王皇后兄长王守一是驸马都尉,请求玄宗同意为其父建造一座高五丈一尺的坟墓,玄宗同意了。朝中大臣都觉得有违礼制,可没有人敢于上奏反对。唯有宋璟和同朝宰相苏颋上疏,指出厚葬与否,是俭和奢的大事,“俭,德之恭;侈,恶之大也”,超越礼制,厚葬不可取,认为革除厚葬才是至孝正道。唐玄宗最终接受了宋璟的劝谏。

除了延续姚崇的政策之外,宋璟也绝非像曹参那样百分百的延续萧何的政策。事实上,宋璟身上有一点恰恰是姚崇所没有的,那就是他的识人之能。姚崇在位之时,有卢怀慎在旁为其识人用人,比起卢怀慎宋璟的识人之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可以看到其人的长处,还能看到其人的短项。正是如此,宋璟可以把最合适的人安排在最适合的位置上,使得人尽其才。

用人方面,宋璟很像唐太宗——“用人如用器”。当时他看到括州员外司马李邕、仪州司马郑勉,有才略,善广词,但在思想和性格上又不太合乎正统,“若全引进,则咎悔必至,若长弃捐,则才用可惜”。宋璟根据他们的特点长处,分别让他俩担任渝州刺史和硖州刺史。

正直、秉公办理、善于纳谏也是宋璟身上为数众多的优点。岐山县令王仁琛,是唐玄宗继位前的藩邸故吏。唐玄宗念及旧情,想要授予王仁琛五品官职。宋璟知晓后,上疏谏阻,请求由吏部考核,按制度办理。最后唐玄宗不得不收回成命,听从宋璟意见。

正是在宋璟、姚崇这样的贤相的帮助下,唐玄宗才得以开“开元盛世”,成就了君臣三人的美名。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在三国时期,为何说蜀汉与曹魏之间有着沾亲带故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张飞这个三国时期的猛将,他和曹操的关系非常不好,因为他所效忠的蜀汉之主刘备与曹操之间是水火不容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为何说蜀汉与曹魏之间有着沾亲带故的关系?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曹操的父亲叫做曹嵩,曹嵩原为夏侯氏,是三国

  • 宋朝对西夏的定川寨之战,为何说它是最为诡异的一场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定川寨之战,战史风云

    历史上的宋朝和西夏两国,爆发过三场比较大的战役,即“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这三场战役都已宋朝遗憾失败而告终,其中尤以“定川寨之战”输的不明不白,好似有一团迷雾笼罩其上,使后代史家及历史爱好者百思不得其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

  • 曹操为什么要挟持刘协迁都?他有何特殊考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汉献帝,历史解密

    建安元年六月,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刘协来到洛阳,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然而才过了三个月,曹操就胁持刘协迁都到许,改称许都。曹操为什么要迁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洛阳在当时已经不适合做都城了。在曹操之前,汉献帝刘协是董卓的傀儡,而刘协之所以能够

  • 古代妃子地位有多低?竟因长得年轻貌美被直接赐死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野史秘闻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观看小编今天的文章。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讲的是,西汉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会喜欢。自古以来,大家都说红颜多薄命。古代封建社会,很多女人地位是非常的低下的,因此很多的女人就成了男人权利的牺牲品。虽然她们身在皇宫,过得是比普通百姓们更加高贵、富足的生活。但是,她们所要面对的风险依旧是非常高的

  • 揭秘:吕蒙战功赫赫为什么没有名垂青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蒙,三国,风云人物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关于吕蒙的成语故事有:“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白衣渡江”等。吕蒙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后,第三位都督。鲁肃去世后,吕蒙接替了他,他与鲁肃的军事思路完全不同。鲁肃是孙刘联合抗曹的积极倡导者,一生为孙刘联合做贡献。吕蒙向孙权主张,派大将潘璋进攻白帝城,自

  • 古代的皇帝即使拥有了权利,为何还不敢将权臣给铲除?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帝,权臣,文史百科

    在古代的王朝中,皇帝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但不是每一位皇帝都能将权利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总会有一些大臣利用漏洞来获取一定的权势,从而在他们达到顶峰时期威胁到皇帝的地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古代的皇帝即使拥有了权利,为何还不敢将权臣铲除?权臣不像王公贵族,他们天生就快人一步,而权臣只能从底层官员一

  • 太康之治里有战役发生吗?晋武帝又是怎么运筹帷幄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西晋立国之初,蜀汉虽亡,东吴未灭,全国还未统一。于是,晋武帝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击灭东吴,结束全国分裂局面。这是太康年间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晋正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势之中,然而吴国却是在走下坡路。吴主孙皓的荒淫、残暴,使吴国丧失了重整旗鼓的机会。由于孙皓的残

  • 明朝时期为何会设立藩王?他们都有哪些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明代开国初年,朱元璋出于防范北方蒙元势力、转移功勋大将手中军权、配合废除宰相制度,防范权臣把持朝政等诸多目的,分封诸子为王,并赋予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下清君侧的权力。第一、藩王的政治权利起初,藩王的

  • 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是真实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比如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后宫有佳丽上万人,司马炎对去那个女人处过夜颇感头痛,幸亏他头脑灵活,发明了“羊车望幸”这句成语。司马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傍晚用膳后,他乘着羊拉着的小车四处游荡,羊拉他到哪个妃子门前就在哪个妃子处过夜。于是后宫女人们为了吸引羊把车拉到自己门前,纷纷在门前挂上撒着盐水的新鲜竹叶

  • 韩信当初帮助刘邦屡建战功 韩信最后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韩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屡建战功的韩信,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一个能力超群,屡建战功的人,帮助领袖建功立业后,如果遭到打击和迫害,不被重用,就会进入人生低谷。他的心态是不平衡的,曾经的辉煌会变成他不平和炫耀的资本。现实的惨状会让他心生怨恨,如果这个时候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