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很有名的军事谋略家,他和师弟庞涓师出同门。但是后来庞涓用奸计让当时魏国的君主认为孙膑是奸细,后来对他施了黥刑和膑刑。
一个是在脸上刻字,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罪犯,而另一个是直接把人的膝盖骨挖掉,后来孙膑辗转到了齐国去当齐国的军师。在齐国和魏国对垒的过程当中,他杀掉了庞涓报了自己的仇。当时他用了一种十分狠毒的方式,让庞涓万箭穿心。
现代军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看武器装备,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在打仗的时候更多的依靠策略和战术,因为那个时候的兵器都是冷兵器,每个国家的兵器水平都差不多。所以每个国家都尽量去招揽一些军事家,这样的话能让他们在战斗当中取得很大的优势。
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而这样的战役当中多半都离不开一些神机妙算的军事家,提到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就不得不说孙膑。孙膑师从鬼谷子,但是鬼谷子还有另外一个徒弟叫庞涓,他们两个是师兄弟的关系。
他们都跟着鬼谷子学习了很长时间的战术战略,先后都出师了。两个人在一起学艺的时候,师兄孙膑就经常得到鬼谷子的夸奖,而且各方面的能力都比庞涓要好一些。
两个人出师之后,庞涓先找到了落脚之处。他去投靠了魏国,帮助魏国的君主指挥他们的军队参与战争。后来孙膑知道了之后,他也想到魏国去效力。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山不容二虎,尤其庞涓和孙膑从事的是同一种职业,本来就容易产生比较,而且庞涓心里一直有些自卑,因为在学艺的时候就处处不如孙膑,所以他内心并不想让孙膑到魏国当军师。
他怕孙膑会抢了他的风头,也怕魏国的君主更重用孙膑,自己就会变成别人的笑柄。但是他又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并没有把心里的真实想法直接和孙膑说出来,反而表面上礼节周到的去招待孙膑。而且师兄弟两个人很长时间没见,一见面互相倾诉思念,然后就是把酒言欢。
但是庞涓心里比较恶毒,表面上把孙膑哄得团团转,还以为他们是兄弟两人感情好的不得了。孙膑本来是想让庞涓作为介绍人,把自己介绍给魏国的君主,庞涓的确去找了魏国的君主,却并不是推荐孙膑,而是污蔑孙膑。
他说,孙膑一定是为了给其他的国家打探消息,所以才用师兄弟的关系接近自己。再加上当时的魏国君主生性多疑,所以这样一来就命令庞涓处理掉孙膑。鬼谷子是当代的谋算大师,所以师从于鬼谷子的孙膑骨子里很骄傲,而且他一直是鬼谷子最优秀的学生门徒。
庞涓开始对付他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他脸上刺字,这是当时的一种刑罚叫黥面,就是为了在人的脸上打下一个标记证明你曾经是一个罪犯,这件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孙膑的自尊,另一方面满足了庞涓的虚荣。
紧接着庞涓又怕孙膑逃跑,因为他希望孙膑能呆在他眼前,只有这样他才能一直拿捏他,不让他有其他的发展机会,不让他有机会可以对付自己。所以他把孙膑的膝盖骨也挖掉了,让孙膑从一个健全的人变成一个残疾人,而当时这个刑法就叫膑刑。
到了这种地步,孙膑还没有放弃自己,他想的是自己一定要报仇,也一定要自己的才华得见于世,所以他用尽各种办法联络上了齐国的一个使者,并在他的帮助下投奔到了齐国。因为当时各个国家都很需要军师,尤其是像孙膑这样的出身名门的优秀人才。
到了齐国之后,齐国的君主很重用他,让他一身谋略有了施展的地方。当时齐国有一个很厉害的大将军叫田忌,而孙膑的主要工作就是作为田忌的军师,帮助他出谋划策取得战争的胜利。孙膑和田忌一个文一个武,两个人配合的天衣无缝。
后来齐国和魏国之间就发生了战争。从大局上来看,这是齐魏两国之间的战争,但是从个人矛盾上来看,也可以看成孙膑和庞涓的个人恩怨。他们当时分别作为两方队伍的军师。军队在战场上拼的是士气和热血。
但是在这背后齐国和魏国两个军队之间真正拼的是孙膑和庞涓的计谋。庞涓在读书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不如孙膑,所以在气势上就落了一头,当时在知道孙膑逃到齐国的时候,就觉得将来可能会出现一些大问题。
而反观孙膑这边,本来就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再加上一直想着报仇,所以士气大涨。不得不说,孙膑的确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军事谋略人才,齐国和魏国两军对垒的时候,孙膑几乎算对了庞涓的每一步计策,而且每一步都想出了破解之法。
最后庞涓死在一棵大树下,当时,孙膑的军队提前做好了埋伏并且在这颗大树上刻了庞涓死于此树下的字。后来庞涓和他所在的军队赶到此处之后,上前查看,而这个时候孙膑命令他的军队万箭齐发,就把庞涓射死了。
庞涓给孙膑用了黥刑和膑刑,摧毁了他的自尊也毁了他的健康。孙膑谋划了多年,终于给自己报了仇,当然,最后他杀死庞涓的方法也十分狠戾。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又充满变化,就比如孙膑和庞涓两个人,本来是师出同门,师兄弟在一起学艺很多年的时间,感情也不错,但是没有想到后来庞涓到魏国当军师之后,害怕孙膑去了就会抢他的风头就动了想要害孙膑的心思。
既在孙膑脸上刻字又挖去了他的膝盖骨从那之后,孙膑就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谋士变成了一个残疾人。后来,他想方设法逃到了齐国,去给齐国当军师。又谋划了多年,后来终于在齐国和魏国两军对垒的时候报了自己的大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