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襄公搭台却是楚成王唱戏,称霸那是靠实力的,光有仁义没用

宋襄公搭台却是楚成王唱戏,称霸那是靠实力的,光有仁义没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禾西史说 访问量:1442 更新时间:2024/1/19 22:38:45

宋襄公在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想把太子之位让给自己的兄长目夷,公子目夷是庶出,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还出国躲避弟弟的谦让。宋襄公即位后,请回自己的哥哥目夷做宋国的国相,这在当时以及后世也是一段佳话啊!

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齐国内部因权力斗争陷入混乱,太子昭逃到宋国避祸,向宋襄公求救。宋襄公一直有争霸之心,加上曾经对老大哥齐桓公的承诺,就向各诸侯发出通知,召集大家一起送太子昭回国。

然而宋襄公并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大部分诸侯国就没有理会宋襄公,只有卫国、曹国和邾国三个小国派了一些人马和宋国一起送太子昭回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对太子昭还是有同情之心的,加上也不清楚宋国的实力,就都迎接太子昭回国即位,齐国国君就是齐孝公了。

宋襄公除了帮助齐国立了国君,还收拾了不听话的曹国,讨伐了鄫国,杀了鄫国国君,以威慑东夷。宋襄公自己觉得他已经是在做一个霸主在做的事了,于是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上(今安徽阜南)首次会盟诸侯,宋襄公的以盟主自居引起了齐国和楚国的不满,又在没有经过齐楚两国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当年秋天在盂地(今河南睢县)再次会盟诸侯。

齐孝公虽然对宋襄公的做法不满,但是人家帮助过自己,所以也不好发作。可是楚成就不一样了,楚国历任国君都有图霸中原的野心,齐桓公太厉害,惹不过,可这小小的宋国居然也不把楚国放在眼里,真以为楚国是蛮夷吗,所以这次准备好好教训一下宋国。

去盂地前,公子目夷劝宋襄公带上军队,以防万一,宋襄公却说不带军队是自己提出来的,作为盟主怎么能不讲信用呢。他不知道楚成王早就在会盟的地方埋好了伏兵,宋襄公一到盂地,楚军就将宋襄公抓了起来,然后绑着宋襄公去攻打宋国。

楚成王威胁宋国要杀宋襄公,希望宋国投降,但是没有得逞,一时半会儿也攻不下宋国,就押着宋襄公回楚国了。同年冬天,楚成王为了找个台阶处理掉手上的鸡肋宋襄公,就含蓄的委托鲁国紧急召集各诸侯会盟于薄地。盟会上聪明的鲁僖公请求楚成王释放了宋襄公,楚成王假装教育了一番,就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回国后,并没有痛定思痛,反思自己,而是听说郑国很支持楚国称霸,于是打算攻打郑国,公子目夷也劝阻不住。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率兵攻打郑国,郑国向大哥楚国求救,楚成王就派人攻打宋国国都。宋襄公担心国都有失,就从郑国回撤部队,双方在泓水(在今河南柘城)相遇。于是历史上最经典的一幕出现了。

在楚军开始渡河时,公子目夷向宋襄公建议现在是攻打楚军的好时机,楚军多,宋军少,现在攻打还有可能取胜。宋襄公却说自己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之危呢。等到楚军过了河正在岸边列阵,公子目夷又建议现在攻打,宋军不至于输得太惨,宋襄公仍说等楚军列好阵。

等楚军布完阵,楚兵一拥而上,宋军大败,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撤回宋国养伤。第二年,宋襄公腿伤发作,不治而亡。

后世评价宋襄公的仁义是蠢猪式的仁义。泓水之战的失败也是让人贻笑千年,对于宋襄公的仁义有人赞美也有人批评。但是我认为这种仁义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当时的诸侯属于周天子的诸侯,大家一直遵循的礼法是周礼,虽然周天子的威势大不如前,但是周礼还在。对于战争更像是今天的竞技比赛,或者是比武挑战,基本上是点到为止,展现一下肌肉,就像阅兵。

即使真的打仗,也要约好时间、地点,基本上都在城外,不能影响百姓。打赢的一方也不能穷追不舍,对于年龄大的士兵不能俘虏。对于中原诸国来说,战争不是最主要的,主要还是展现自己的实力。

所有的这些礼仪在周天子威慑下,都是严格遵守。然而随着周天子的威慑不在,逐渐的“礼崩乐坏”,不管是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还是诸侯与士大夫,都不在遵循这些君臣礼仪了。所以春秋是一个礼仪变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谋略和诡计也渐渐出现。

所以宋襄公的行为,特别泓水之战时的做法,在当时也不算是很奇怪。但是一千多年后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类似宋襄公的行为就是真的愚蠢之极了。宋襄公的争霸就在这样自不量力,让国人又气又无奈的情况下结束了。

标签: 楚成王

更多文章

  • 被太子逼杀的楚成王,临死前为何一定要吃熊掌?

    历史人物编辑:贾心悦标签:楚成王

    但是太子心狠手辣,根本就不愿意满足他父亲的最后一个要求。又或许是因为太子已经看穿了他父亲的计划,不仅没有答应楚成王的请求,还逼迫他立刻悬梁自尽。可惜一代君王就这样被自己的儿子给逼死了。楚成王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就开始考虑立储的事情,那个时候大臣纷纷反对,希望楚成王能够三思。但是楚成王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

  • 「春秋故事」楚文王俘蔡侯灭息国-息侯赔了夫人又折兵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楚文王

    楚文王六年,楚文王接到息侯的消息,说是请求文王帮忙攻打蔡国。这令楚文王非常高兴,因为蔡国是周王朝南部最大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其第一任国君就是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度。在这之前楚文王已经攻灭了周王朝南部最大的一个异姓国申国,如果蔡国也被楚国攻灭,那么楚国就可以一路北上,染指中原,实现其父亲楚武王“我有敝甲,欲

  • 「春秋故事」楚文王-被大臣鞭笞,因战败被拒绝入城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楚文王

    楚武王五十一年,楚武王在进攻随国的途中去世。楚武王的太子熊赀(zi,一声)继位,是为楚文王。史书记载楚文王为人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又传其七分雄鸷,三分昏庸,常人之资而已,如果顺着他的天性发展,楚文王很可能会倒过来,变成三分雄鸷,七分昏庸。不过幸好楚文王早年受到了严格的教育,楚武王从是从申

  • 美艳妻子遭人调戏,他联合楚文王复仇,报完仇妻子又被楚文王抢去

    历史人物编辑:团团说历史标签:楚文王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人民政府大院内,矗立着一座搞1米多,宽半米多的人物雕像,这座雕像在此处度过了146个春秋。雕像人物是春秋时期四大美人之一息妫,也称息夫人。息妫可以说是信阳息县的一张名片,息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息县不仅四处可见息夫人的雕像,还到处散落着息夫人的庙宇:桃花庙。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相传她出

  • 被忽视的霸主:春秋小霸楚武王,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楚武王

    悠悠春秋大梦,滚滚战国狼烟。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代雄主楚王。春秋初年天子权威旁落,当时整个华夏地区分为两个区域,分别在玩各自的争霸游戏。以淮河和大巴山为分界线,分成南北两个片区。在北方中原地区,取代周天子主导国际秩序的是郑庄公、鲁隐公、齐僖公三驾马车。而在南方地区,主导国际秩序的则

  • 楚武王之死及其种种疑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楚武王

    楚武王,名熊通,在位五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楚厉王死,熊通杀其子而自立。鲁桓公八年,也即公元前704年,熊通自号楚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之名第二次登上《左传》,但也是他人生辉煌的终点。这时的楚武王,自号楚王后又过去了十四年。按理,楚武王熊通作为一个能够杀害楚厉王儿子,并以篡位形式登上权力宝座的人,

  • 「春秋故事」我蛮夷也-楚武王开疆拓土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楚武王

    楚国的历史久远,早在商周交替之际,楚地的鬻(yu,四声)熊是芈姓季连部落酋长。他审时度势,觉得周文王姬昌势必要取代商朝,于是率领族人及时投靠周文王,获得周文王的册封。鬻熊的妻子妣厉生熊丽时难产死去,巫师用荆条包裹其腹部安葬,荆条通楚,所以鬻熊的后人以父亲熊为氏,以楚为国。到了周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

  • 楚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楚武王

    历史人物编辑:再见的道别标签:楚武王

    浮生闲谈春秋:楚武王称王楚国从熊渠开始,一代代强大了起来。后来熊渠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与周王朝正面冲突,于是自动去其王位,取消对儿子的分封,继续臣服于周。熊渠卒,子熊挚红立。挚红卒,其弟弑而代立,曰熊延。熊延生熊勇。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乱,攻厉王,厉王出奔彘。熊勇十年,卒,弟熊严为后。熊严十年,卒。有子

  • 湖南55岁女巨婴熊丽,三婚三离啃老24年,94岁母亲为她洗衣做饭

    历史人物编辑:袁一标签:熊丽

    熊丽是湖南省一位55岁的女性,因其长期啃老行为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批评。据报道,熊丽已经三婚三离,并在母亲94岁高龄时仍然依赖于母亲提供生活支持,收入来自于母亲的退休金。这样的行为令人深思,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家庭关系、亲情和独立自主的重要性。熊丽的家庭背景并不富裕,她从小就靠着母亲的退休金

  • 湖南52岁巨婴熊丽:啃94岁老母亲,三婚三离,从未上过一天班

    历史人物编辑:小夏的开心乐园标签:熊丽

    2019年一个夏天,一位94岁母亲李凤玲手拿蒲扇,在不平坦的路上行走,瘦弱的胳膊却拎着两大包刚买的新鲜蔬菜,只因为自己的小女儿想吃一碗打卤面,这位老母亲寻思马上要到中午了,要抓紧回去做饭给孩子吃。不料,啪的一声摔倒了,却再也没起来……有路人认出了这位老母亲,给她家的儿女打去了电话,却没人着急赶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