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僖公的闺女,你以为她放荡不羁,其实她才华横溢

齐僖公的闺女,你以为她放荡不羁,其实她才华横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美食君琪琪 访问量:2536 更新时间:2023/12/23 0:31:39

齐僖公的次女叫作文姜,具体真实姓名不详,就连这个“文”字还是因为她喜欢舞文弄墨,被人送的雅称。在齐僖公出任齐国国君的时候,当时的齐国国力正处在强盛时期,再加作为公主的文姜也是美艳动人,一时间都城临淄成了各路诸侯王子们争相提亲的目的地。美艳的公主加上强盛的国家,让这些人争先恐后只求当上驸马。

在众多追求者当中,只有郑国的世子姬忽让文姜有所心动。既然孩子们情投意合,两国君主自然也留下了缔结婚姻的邀约。作为郑国的国君自然是喜上眉梢,满面红光乐弯了腰。

然而没过多久,一则“文姜是放荡不羁私生活不检点的女子”这样的流言在坊间流传开来。作为郑国的世子此时即便此时对文姜再如何的甘之如饴,也不得不迫于压力为自己的形象考虑,最终单方面悔了婚约。“爱是一道光,绿得心发慌”这样的日子谁能受得了。

对于文姜来说,好不容易看对眼的如意郎君就这样离她而去也实在是难以接受。从那以后她开始变得茶不思饭不想,自暴自弃甚至有些自闭。用现在的医学观点来讲,当时的文姜很有可能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一个人在感情脆弱的时候,最大的希望自然就是能有一个人让他在心灵上得到安慰。

这个时候,跟文姜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便趁虚而入了。他每天对文姜嘘寒问暖、各种体贴入微。长时间的干柴烈火,让这两个兄妹之间就产生了不符伦理的儿女私情。虽然在那春秋时期对妇女的三从四德还没有约束得那么严重,但是即使在普通百姓家庭兄妹之间产生私情,也是会被人以道德的角度来指指点点,更何况一个帝王之家的公主呢?

齐僖公得知这个情况后恼羞成怒却又无计可施,毕竟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他比谁都懂。齐僖公深知要想家人过得心安,就得找个冤大头来为自己女儿的过错买单。

就在这个时候,鲁国的国君鲁桓公垂涎文姜的美色已久派人前来提亲。齐僖公喜出望外,本来正愁着这个糟心的玩意儿怎么出手呢,正好你来接盘了,便立刻将文姜嫁到了鲁国并且禁止她再回到齐国。文姜在鲁国也算是过了几年安分的日子,虽然心中对自己的哥哥还是充满了思念,但是“父命难为”的道德底线一直在心中提醒着她做人要给自己留一线。

鲁桓公十八年,这个时候齐僖公已经去世四年,作为文姜的哥哥以世子的身份继位,史称齐襄公。一天齐襄公邀请各路君王到齐国赴会,以拉拢关系。这其中文姜的丈夫齐桓公也在内,文姜终于等来了自己与哥哥重逢的机会,顺其自然的陪着夫君一同回到了齐国。

在齐国期间,文姜和此时已经是一国之君的哥哥旧情复燃。没成想被鲁桓公察觉为防止事情败露,齐襄公知道,作为男人夺妻之仇绿帽之恨岂能不了了之,坐以待毙不如首先出击,于是齐襄公派人杀死了自己的妹夫鲁桓公。不得不说这波操作是真六啊,自己的哥哥为了霸占妹妹,杀死了妹妹的原配老公。

鲁桓公被杀身亡的消息传到鲁国后,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虽然众人也怀疑其中必有阴谋,但是却因为当时查无实据,再加上此时的齐国早已今非昔比,不是他们惹得起的,最后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按照常理,丈夫客死他乡作为妻子的文姜应该扶灵回鲁国才对,而文姜却不想回到鲁国了。他希望先暂住在边境地区日后再说。此时鲁国已经由文姜的儿子姬同继位,史称鲁庄公。作为儿子的鲁庄公眼看母亲迟迟不肯回国,又担心母亲居住环境不适,便派人在糕地建造了宫室以供母亲居住。

齐国的齐襄公听说这个消息以后也派人在糕地附近建造了离宫。这样的操作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的小心思啊。就在两人认为可以这样长相厮守的时候天下又发生了大变。

齐襄公22年,齐襄公被乱臣贼子杀害,流亡在外的公子小白返回齐国立为国君,史称齐桓公。而此刻的文姜呢,眼看自己的心上人没了,齐国也没有了自己留下来的理由。好在自己的儿子当上了国君,不如返回鲁国帮助儿子辅佐江山社稷。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一个能跟自己哥哥乱搞的人,还能辅佐儿子江山社稷呢?

对,确实如此,我们在前面的提到过,文姜是以才华横溢闻名于世的。生活上的不检点丝毫不影响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能力。在回到齐国之后,文姜表现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一面。此时自己的儿子虽然为一国之君,但是鲁国多年的国力衰败根本没给他创造什么政治基础。

作为母亲的文姜,在政治上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在外交上显示出左右逢源的智慧;在军事上又表现出了超过常人的才能。可以说正是有了文姜这样的政治领袖,才使得鲁国从一个人见人气的小国逐渐变成一个头部强国。在后来的多次战役当中,一举击毁了强大的齐国使齐恒公争霸斗争史上出现了一次少有的挫折。

所以,在人们因为文姜与哥哥的不伦之恋而感到唾想要唾沫的时候,却又不得不惊叹她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绝世才华。

标签: 齐僖公

更多文章

  • 齐文公世孙子羔,孔子认为的傻徒弟,做官在行,活了128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齐文公

    子路做了鲁国季氏宰,位高权重,想要提拔学弟子羔当费县令。孔子听后大骂道:“你个竖子,想误人子弟啊!”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孔子不看好的学生,却成了当官最久、活得最长寿的好官。子路只比孔子小9岁,因勇猛过人、性情直率,很得孔子的喜爱,被后世誉为“孔门十哲”之一。虽然子路几乎样样都好,可就是因为说话过于直

  • 宋丁公、齐丁公的“丁”字到底映射出什么样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齐丁公

    齐国的前面四代君主是齐太公、齐丁公、齐乙公、齐癸公,这种排列顺序非常奇怪,按照天干的计算方法,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帝王之序列亦应该如此。商王朝之帝王序列中,在成汤灭夏之前,曾有四代君主先后相承,即为第9代-第13代君主,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基本上沿循着正常的顺序。但是到成汤灭夏以后,不知道是

  • 秦始皇与阿房女的爱情故事为何没成秦始皇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阿房女

    阿房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采药少女。民间传说,秦王嬴政幼年时在邯郸城爱上了一位名叫阿房奴的邯郸姑娘,她的父亲是赵国神医夏无期。网络地图爱江山更爱美景。战国英雄秦王政(秦始皇-刘德凯饰)年少时在赵国邯郸被挟持为人质,经常受人欺负和殴打。美丽善良的采药姑娘阿芳(赵雅芝饰)不顾父亲的反对,悉心照顾

  • 《秦始皇与阿房女》中的赵雅芝,图二美艳大气、图六清纯惹人爱

    历史人物编辑:惬意之星座标签:阿房女

    说起赵雅芝,很多人都会想起《新白娘子传奇》中那个温柔美丽、痴情不悔的白素贞,除了这个经典古装角色之外,赵雅芝还出演过很多其他古装角色。比如说《秦始皇与阿房女》中她就一人分饰两角扮演阿房女和长乐公主,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在这部剧中赵雅芝都有哪些扮相吧。第一套:看起来很素雅,一半头发披散开来,一半头发扎成两

  • 宣太后芈月让男宠魏丑夫殉葬,大臣庸芮问了个问题,芈月改变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魏丑夫

    公元前265年,秦宣太后病重,自知时日无多,就下了一道诏令:“我死后,一定要魏丑夫殉葬。”魏丑夫吓得嚎啕大哭,这时有人告诉他:“有一个人,太后对他言听计从,你去求他,或许能救你一命。”原来,魏丑夫是秦宣太后的男宠,秦宣太后对他爱得不要不要的,临终还想把魏丑夫带到棺材里,让她继续做自己的男宠。秦宣太后

  • 宣太后独宠男侍魏丑夫,芈月为与情郎长久云雨,晚年却提特殊要求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魏丑夫

    2015年,一部《芈月传》火遍大江南北。剧中芈八子心地善良,天资聪颖,坚毅刚强。与赢驷、黄歇及义渠王的感情,更是让人唏嘘不已。然而历史上确实有芈八子这个人物,但其形象性格却与居中相差万里,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执掌朝权的女性,也是中国第一位太后——宣太后。 尽管宣太后芈八子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但长期孀

  • 宣太后芈月晚年宠幸魏丑夫,为与情郎长相厮守,临终提出特殊要求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魏丑夫

    提到秦宣太后,大家可能不知道是谁,但是提到芈月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前几年有个电视剧《芈月传》,就是根据秦宣太后为原型改编的。秦宣太后出生在楚国丹阳,是秦惠文王的妾,秦昭王的母亲。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继位,芈月母子被贬燕国为质。后来秦武王出去游玩到了东周洛阳,看到了大禹留下的九鼎,非要举鼎

  • 芈月晚年想拉情夫魏丑夫殉葬,魏丑夫如何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魏丑夫

    芈月是楚国人,他嫁给的秦国国君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就是那个一开始上台,就把商鞅给车裂的君王。秦国之所以敢称王,也是从芈月的丈夫秦惠文王开始的,之前秦国的国君都被直接称为公,比如说秦惠文王的父亲秦孝公。芈月时期,他的丈夫之所以敢称王,那是因为前期商鞅的变法起了作用,秦国强大起来了,而且是战国七雄之中,

  • 芈月和男宠魏丑夫传奇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魏丑夫

    可以说啊,中国古代的女性执政者基本上都有情人,而且是执政水平越高,情人越多。吕后,武则天,萧后,盖莫能免。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女性执政者,芈月自然也是有的。中国古代的女性执政者守寡的时候都比较年轻,芈月守寡的时候不过三十多岁,正式女人最灿烂的,最迷人的时候,当然也是女人最如狼似虎的年纪。芈月

  • 芈月临死前,想让男宠魏丑夫陪葬,魏丑夫是怎么逃过一劫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温存标签:魏丑夫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子少母壮。老皇帝去世,小皇帝继位。小皇帝没法处理政事,政权就落到太后的手里。有的时候太后的娘家人还要掺上一脚,也就是外戚集团。汉武帝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然后杀了他的生母赵婕妤。北魏把它当做祖制,即“子贵母死制”,搞得后妃都不敢生儿子。据说咸丰也想这样干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