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僖公的次女叫作文姜,具体真实姓名不详,就连这个“文”字还是因为她喜欢舞文弄墨,被人送的雅称。在齐僖公出任齐国国君的时候,当时的齐国国力正处在强盛时期,再加作为公主的文姜也是美艳动人,一时间都城临淄成了各路诸侯王子们争相提亲的目的地。美艳的公主加上强盛的国家,让这些人争先恐后只求当上驸马。
在众多追求者当中,只有郑国的世子姬忽让文姜有所心动。既然孩子们情投意合,两国君主自然也留下了缔结婚姻的邀约。作为郑国的国君自然是喜上眉梢,满面红光乐弯了腰。
然而没过多久,一则“文姜是放荡不羁私生活不检点的女子”这样的流言在坊间流传开来。作为郑国的世子此时即便此时对文姜再如何的甘之如饴,也不得不迫于压力为自己的形象考虑,最终单方面悔了婚约。“爱是一道光,绿得心发慌”这样的日子谁能受得了。
对于文姜来说,好不容易看对眼的如意郎君就这样离她而去也实在是难以接受。从那以后她开始变得茶不思饭不想,自暴自弃甚至有些自闭。用现在的医学观点来讲,当时的文姜很有可能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一个人在感情脆弱的时候,最大的希望自然就是能有一个人让他在心灵上得到安慰。
这个时候,跟文姜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便趁虚而入了。他每天对文姜嘘寒问暖、各种体贴入微。长时间的干柴烈火,让这两个兄妹之间就产生了不符伦理的儿女私情。虽然在那春秋时期对妇女的三从四德还没有约束得那么严重,但是即使在普通百姓家庭兄妹之间产生私情,也是会被人以道德的角度来指指点点,更何况一个帝王之家的公主呢?
齐僖公得知这个情况后恼羞成怒却又无计可施,毕竟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他比谁都懂。齐僖公深知要想家人过得心安,就得找个冤大头来为自己女儿的过错买单。
就在这个时候,鲁国的国君鲁桓公垂涎文姜的美色已久派人前来提亲。齐僖公喜出望外,本来正愁着这个糟心的玩意儿怎么出手呢,正好你来接盘了,便立刻将文姜嫁到了鲁国并且禁止她再回到齐国。文姜在鲁国也算是过了几年安分的日子,虽然心中对自己的哥哥还是充满了思念,但是“父命难为”的道德底线一直在心中提醒着她做人要给自己留一线。
鲁桓公十八年,这个时候齐僖公已经去世四年,作为文姜的哥哥以世子的身份继位,史称齐襄公。一天齐襄公邀请各路君王到齐国赴会,以拉拢关系。这其中文姜的丈夫齐桓公也在内,文姜终于等来了自己与哥哥重逢的机会,顺其自然的陪着夫君一同回到了齐国。
在齐国期间,文姜和此时已经是一国之君的哥哥旧情复燃。没成想被鲁桓公察觉为防止事情败露,齐襄公知道,作为男人夺妻之仇绿帽之恨岂能不了了之,坐以待毙不如首先出击,于是齐襄公派人杀死了自己的妹夫鲁桓公。不得不说这波操作是真六啊,自己的哥哥为了霸占妹妹,杀死了妹妹的原配老公。
鲁桓公被杀身亡的消息传到鲁国后,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虽然众人也怀疑其中必有阴谋,但是却因为当时查无实据,再加上此时的齐国早已今非昔比,不是他们惹得起的,最后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按照常理,丈夫客死他乡作为妻子的文姜应该扶灵回鲁国才对,而文姜却不想回到鲁国了。他希望先暂住在边境地区日后再说。此时鲁国已经由文姜的儿子姬同继位,史称鲁庄公。作为儿子的鲁庄公眼看母亲迟迟不肯回国,又担心母亲居住环境不适,便派人在糕地建造了宫室以供母亲居住。
齐国的齐襄公听说这个消息以后也派人在糕地附近建造了离宫。这样的操作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的小心思啊。就在两人认为可以这样长相厮守的时候天下又发生了大变。
齐襄公22年,齐襄公被乱臣贼子杀害,流亡在外的公子小白返回齐国立为国君,史称齐桓公。而此刻的文姜呢,眼看自己的心上人没了,齐国也没有了自己留下来的理由。好在自己的儿子当上了国君,不如返回鲁国帮助儿子辅佐江山社稷。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一个能跟自己哥哥乱搞的人,还能辅佐儿子江山社稷呢?
对,确实如此,我们在前面的提到过,文姜是以才华横溢闻名于世的。生活上的不检点丝毫不影响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能力。在回到齐国之后,文姜表现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一面。此时自己的儿子虽然为一国之君,但是鲁国多年的国力衰败根本没给他创造什么政治基础。
作为母亲的文姜,在政治上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在外交上显示出左右逢源的智慧;在军事上又表现出了超过常人的才能。可以说正是有了文姜这样的政治领袖,才使得鲁国从一个人见人气的小国逐渐变成一个头部强国。在后来的多次战役当中,一举击毁了强大的齐国使齐恒公争霸斗争史上出现了一次少有的挫折。
所以,在人们因为文姜与哥哥的不伦之恋而感到唾想要唾沫的时候,却又不得不惊叹她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绝世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