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碗甲鱼汤惹祸端,公子宋好面子被打脸,郑灵公捉弄人遭报复

一碗甲鱼汤惹祸端,公子宋好面子被打脸,郑灵公捉弄人遭报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五千年桑田 访问量:4299 更新时间:2024/1/17 3:52:34

人和人相处,经常会发生一些不经意的摩擦,如果不会自我心理调节,就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车怒症、脾气急躁的人,本来他就是一团火,如果有人再去浇上一滴油,那就会发生意外。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在春秋郑国发生的一件离奇的事件,因一碗甲鱼汤引发的两桩君臣血案,一个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一个是故意捉弄人遭报复。

郑灵公本是个吊儿郎当的国君,平常也喜好讲排场讲哥们义气,他手底下有个很不错的大臣大夫公子。由于公子宋为郑灵公继位做过一些贡献,所以每每郑灵公享受美味时,都会把他叫到一起,时间长了,公子宋就把自己当一盘菜了,以为郑灵公心里对他感恩的很。

人一旦把自己太当回事,那别人就不把你当回事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楚国不知道从哪弄到一条二百多斤的大鼋,老百姓也叫他甲鱼。楚人听说郑灵公是个吃货,就把这个大家伙送给了他。郑灵公自然高兴啊,因为楚国一直跟郑国不睦,这个时候送珍贵的大鼋,那得显摆一下,于是,就通知御厨到朝堂做汤犒赏诸臣。

本来有美味自然少不了公子宋,这是惯例,因为他俩都是吃货。可公子宋今天来的时候碰巧遇到了另外一个大臣子家,两人相约去见郑灵公。说也奇怪,公子宋有个很特别的手指头,遇到有美味的时候,这个食指就会自然的颤动。

当俩人走到皇城跟的时候,公子宋的食指好像闻到了朝堂甲鱼的味道,居然又颤动了起来,公子宋不无自豪地说:看到没有?今天郑灵公肯定又要请我吃美味了,只是不知道做的是什么好食材。

子家诧异,俩人前后进到朝堂,真的看到御厨忙着烧甲鱼汤,公子宋面露骄傲之气,子家也佩服得五体投地。见俩人窃窃私语还显露得意之色,郑灵公就问他俩,当得知是为了吃上甲鱼汤而高兴时,郑灵公心想,能不能喝上这碗汤,怕是由不得你们。他想借机捉弄一下公子宋。

于是,当甲鱼汤做好群臣全部上桌后,宫女给每位大臣都分发了一碗美味的汤羹,唯独公子宋桌前啥也没有。看着其它群臣吃得满嘴流油摇头晃脑,有些人还朝他指指点点,公子宋心里非常难受,他知道这是郑灵公刻意在奚落自己,就愤然离席,并到剩甲鱼汤的大鼎中用手指头蘸了一下塞进嘴里,然后连个招呼也不打,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朝堂。

看着公子宋如此不守礼节,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离席而去,简直把他这个国君当成了空气,郑灵公就暗下决心,此人不能留了。

第二天,公子宋清醒了些,马上到朝堂请罪,可郑灵公只是看了他一眼,冷地笑了两声就从他身旁走了过去。公子宋这才意识到闯了大祸,回到府里,他对子家说,郑灵公可能容不下他了,如其等降旨抄家,还不如主动冲进宫先下手为强。

可是子家不同意他的做法,公子宋就威胁说,你不想参与也不行,这事我已经跟你通个气,你离开后我也活不了,不参与也行,我现在就把你杀了,省得你通风报信。被逼无奈,子家只好成了同伙。

是夜,公子宋和子家两班人员突然杀进王宫,郑灵公慌乱中被捉,公子宋把他押到城墙旁边杀死,用土袋子就地掩埋了。

历史上,这个故事记载了郑灵公被杀的经过,并没有说公子宋怎么死的,但他的结局肯定好不了。不过,一碗甲鱼汤引发的教训还是非常深刻的。它提醒后人,任时候都不要把恩赐当作资本,伴君如伴虎,喝甲鱼汤是这样,为人处事也一样。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人人都好面子,但也要看时候,不能啥时候都吹牛皮。同样道理,别人做错了,也要给人纠正的机会,如果让人下不来台,结果就会很糟糕。

读者朋友们,你对好面子这事怎么看的,欢迎到点评区分享你的想法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郑灵公

更多文章

  • 春秋时郑灵公,因甲鱼汤被杀,实际上却是国家健康的体现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郑灵公

    此事鉴于见于《左传·宣公四年》,也就是有名的“染指”。应该说,春秋各国君主死的奇葩的少,有吓死的,有死在茅房的。也有摔死,春秋不仅无义战。而且弑君如宰猪牛,春秋“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虽然数字与实际有出入,但足见春秋时期,臣弑君有多容易,君王控制国家能力有多弱。对比之下,秦始皇之后的皇帝就安全多

  • 甘罗凭嘴连夺赵国5座城,谁知一句话触怒嬴政,直接一剑送他归西

    历史人物编辑:老海君平叔标签:甘罗

    大秦赋自开播以来评价褒贬不一,但随着几个重要人物的精彩登场,评分也是在不断狂飙,故事也越来越精彩,这部剧可谓是将嬴政的一生撕开揉碎了展现在我们面前,嬴政出生在赵国,却是实实在在的秦国人,随父亲赢异人在赵国为质8年,期间的艰辛痛楚可想而知,甚至一度差点死在赵偃手中,可能正是因为小时候备受欺凌,养成了嬴

  • 甘罗十二岁拜相,十三岁因摸秦始皇王后的脚被杀,这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CE科技标签:甘罗

    天才少年甘罗俗话说,“志不在年少,志不在百岁”。甘罗12岁拜访首相一向是青春励志的典型。但在正史中,甘罗当上首相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去哪了?难不成他就是“商仲庸”的原型,长大后就会从大家的身边消失?显然不是,且不说甘罗不是方仲永,但以甘罗的地位来说,12岁的秦国尚清就是一个什么都不做也能影响历史的

  • 大秦赋里的未解之谜,少年天才甘罗是嬴政杀的?这也太草率了吧!

    历史人物编辑:文鸞竹标签:甘罗

    最近,由延艺、顾其铭、强龙、刘永涛执导,张鲁一、段奕宏、邬君梅等著名演员领衔主演的古装历史剧《大秦赋》正在热播。该剧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故事。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无论是从将士的服装,攻城的阵式,武器

  • 甘罗12岁拜相,却离奇消失于历史中,易中天:他的死与嬴政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甘罗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年少成名的天才。比如三国时期,曹操的幼子曹冲便是自幼聪颖。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位12岁少年便担任丞相一职,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宰相甘罗。然而甘罗12岁年少成名,却突然在历史中销声匿迹。根据易中天教授的分析:甘罗之所以会消失,或许嬴政有关!历史上对于甘罗的记载非常片面,也很零碎。通过史书我

  • 皇帝:我要吃公鸡下的蛋,甘罗这个回答,怪不得能十二岁拜相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甘罗

    提到历史上的神童,你会想到谁?是五岁可作诗的方仲永,还是六岁能称象的曹冲,亦或者是七岁便能灵机一动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神童,他年仅十二岁便拜为秦国相邦吕不韦门下做门客,为秦国立下诸般功劳后又被奉为上卿。此人就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甘茂之孙——甘罗。历史上关于甘罗的记载并不多,而他拜为

  • 甘罗十二岁当丞相,刘邦四十岁开始打天下,创业什么时候都不晚

    历史人物编辑:原生态旅游标签:甘罗

    现在的人都觉得,要想出名就要趁早,众人纷纷以甘罗十二岁当上丞相为例,其实,甘罗从小饱读诗书,到十二岁的时候肚子里已经读过几万卷书了。他虽然没有走万里路,但是从书中知道的知识远比那些走了很多路却没有掌握人生之谛之人要多得多。所以出名要趁早不能以甘罗这样的神童为例,我们应该以刘邦这样的草根为榜样。刘邦刚

  • 12岁拿下16座城池,官拜上卿的神童甘罗,为何会在历史中神秘消失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甘罗

    在古代,很多时候,能臣的一张嘴就能抵十万大军。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能臣辈出的璀璨时代,无数能臣名将贡献出无数传奇故事。白起用长平之战成就自己的战神之名,王翦用一个个灭国之功成就自己赫赫威名。不得不说,大秦帝国能够成为战国时代最后的胜出者,这和秦国拥有无数能臣有着密切的联系,毕竟,人才才是一个国家最

  • 甘罗12岁拜上卿,空手为秦国套回十六座城池,这个神童到底何来头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甘罗

    中华历史五千年,风流人物数不胜数,而这次介绍的这个风流人物—秦国上卿甘罗,可不简单呐!我们如今十二岁还在上初中,而人家十二岁却被拜为上卿。而上卿就是丞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01名将之后要是说甘罗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十二岁达到这个地位换谁都不相信,而甘罗的确不是一个普

  • 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若知后代中有人做“贼”,是该哭还是该笑?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甘罗

    一、从甘罗到甘宁提起神童,人们都会想起三国时期的孔融,因为“孔融让梨”这事,不但简单,而且还显得可爱,正好用来教育儿女。但恐怕家长们很少举12岁拜相的神童甘罗,教育下一代。因为甘罗12岁做出的事迹,别说孩子,就是家长自己一辈子都无法达到,更何况甘罗之所以能12岁拜相,还跟其有个丞相老爸有关。甘罗的老